11月29日下午,「2020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抗疫專場)」在澳門大學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擔任主講嘉賓,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理事長、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致辭。活動由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副會長、澳門大學副校長葛偉主持。
李蘭娟院士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戰疫護衛健康」為題作報告,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從健全疫情防控體系,堅決遏制疫情蔓延;二是完善救治體系,提升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三是加快科技研發,打贏科技抗疫攻堅戰;四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支撐疫情防控;五是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她結合自身參與抗擊疫情的親身經歷,用案例和數據,深入淺出地講述黨中央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決心和一系列科學的決策部署、全國一盤棋的有力措施,廣大醫務工作者主動擔當、勇挑重擔、義無反顧投身抗疫第一線的感人事跡,在疫情防控、臨床救治、科技攻關、疫苗研發等方面取得的抗疫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在抗疫中所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的實質和內涵。
她提到,青年醫務人員在關鍵時刻經受住了重大考驗,擔當奉獻,衝鋒在前,成為抗疫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充分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邵漢彬表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巨大勝利,形成了疫情防控的有利局面。澳門也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在澳門醫務人員和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根據防疫指引,積極做好防範措施,持續保持城市安全。他指出,當代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一直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大力支持,成為面向澳門科學界、學校師生及市民的一項科學盛會,也成為內地與澳門科技界的重要交流平臺,讓更多內地科學家向澳門介紹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成果,鼓勵澳門青年人投身科研工作,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主辦,並在線上進行直播。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交流部、澳門中聯辦經濟部、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澳門基金會等單位和機構有關負責人出席。澳門包括醫務工作者、高校醫學相關專業學生、中學老師及學生、社團人士等近300人參加活動。
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自2003年起在香港(今年因疫情影響在香港暫停一年)、2004年起在澳門已分別舉辦了17屆,迄今包括周光召、白春禮、鍾南山、懷進鵬等70餘位我國著名科學家作為主講嘉賓出席公開講座活動,在港澳撒播科學的「種子」,鼓勵更多港澳青年崇尚科學、投身科技事業,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科技交流,也是港澳社會各界了解祖國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一扇窗子」。為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近期還將創新講座形式,嘗試在北京以視頻連線澳門方式舉辦深空探測專場。
來源:中國科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