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年,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化學和材料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和《先進材料》發表了4篇論文。有機光伏材料可分為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過去的幾年裡,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給體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無論是高分子還是小分子電子給體與富勒烯類電子受體共混製備的單結電池效率均超過11%。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提出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北京大學: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發展三維激子和電荷傳輸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側鏈和端基同時氟化策略設計併合成了具有三維堆積和激子/電荷傳輸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相關工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Adv. Mater., DOI: 10.1002/adma.202000645)。
-
《JACS》效率達13.7%,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科學網—揭示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設計思路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1月22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化工學院張浩力課題組發現的具有雙吸電子單元的給體分子設計策略,可大幅提升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使用效率,對獲得性能優越的電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 基於石墨烯的太陽能電池轉化率達15.6%(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此次PERC電池效率的突破基於公司自主開發的PERC2.0技術方案,在擴散摻雜、界面鈍化、金屬接觸等關鍵技術上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大幅降低電池總J0,開壓提...公司透露,這款組件具有144個基於M6矽片的半電池,採用九主柵設計,正功率容差高達5%。這款通過IEC/EN61215和IEC/EN61730認證的面板整體尺寸為2108x1048x40毫米,重量為25.5千克,工作溫度係數為每攝...
-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北大進一步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側鏈和端基同時氟化策略設計併合成了具有三維堆積和激子/電荷傳輸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相關工作發表在《先進材料
-
...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的蝴蝶效應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該特刊為慶祝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MSE)成立十周年特邀約稿,共收錄8篇綜述、11篇進展報告和1篇研究新聞熱點,綜合概括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院系教師在納米與能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領域包括催化、高效能源轉化和儲存系統、低維材料與複合結構,以及多孔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
-
效率17.6%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基於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的混合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由於具有製造柔性和/或半透明器件的多種潛在優勢如今,聚合物供體PM6已廣泛應用於有機太陽能電池(OSC)中,並達到了最新的功率轉換效率(PCE)。為了充分探索其在OSC中的光伏潛力,精細地調節分子結構以進一步優化相關的活性層形態具有重要意義。近期,來自蘇州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Angew. Chem. Int.
-
日本發明長壽命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16.6%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已開發出兼具高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的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塊實現了16.6%的轉換效率,即使在經過2000小時的照射後,仍能保持約86%的初始性能。與目前主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由於其轉換效率高、製造成本低,因此超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 另一方面,為了普及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既要提高其發電效率,又要加大尺寸。 雖然小面積電池已經實現了與晶矽相當的高效率,但很難實現均勻成膜,而且隨著電池體積的增大,轉換效率明顯下降。
-
日本發明長壽命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16.6%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已開發出兼具高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的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塊實現了16.6%的轉換效率,即使在經過2000小時的照射後,仍能保持約86%的初始性能。與目前主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由於其轉換效率高、製造成本低,因此超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日本NIMS韓禮元教授、武漢大學趙興中教授、浙江大學陳紅徵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葉軒立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花建麗教授、北京大學佔肖衛教授、北京大學朱瑞教授和武漢大學方國家教授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有機太陽電池等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新前沿研究進展作了大會報告。
-
讓太陽能電池更長壽!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年出現以來,已經成為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廣受關注的新一代光伏技術。
-
效率17.6%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0-12-14 20:40:13 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舉報 基於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的混合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張茂傑&葉龍:17.6%效率!聚合物有機太陽能電池
目前,商品化的聚合物給體PM6在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達到了最高的光電轉換效率(PCE)。為了充分發揮其在OSC中的光伏潛力,精細調節分子結構,進一步優化相關活性層的形貌具有重要意義。
-
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