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主要發生在春夏秋三季,薊馬的個體較小,大多在1.5~2毫米左右,薊馬具有銼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的汁液,薊馬的成蟲善於跳躍,躲避性很強,一般很難防治,薊馬雖然在三個季節都有發生,但天氣如果出現乾旱,發生的嚴重,薊馬適宜在空氣相對溼度。在50~60%左右,適宜的溫度一般22~28度左右。在白天陽光照射下,薊馬會隱蔽起來很難見到,在清晨與傍晚,夜間,或陰天出來危害。
薊馬的成蟲和若蟲,都會對西瓜,茄子,黃瓜等植物造成危害,特別在植物的頂端幼嫩之處,纖維少,汁液多,薊馬喜歡聚集在這些地方進行危害,受到薊馬危害的部位生長緩慢,幼果受害後,常造成落花落果出現,給種植的蔬菜等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薊馬繁殖快,同時又具有和蚜蟲一樣能傳播病毒的弊端,植物出現病毒病之後,經過薊馬挫傷植物表皮吸取汁液之後,然後轉株危害健康植株,就會將病毒完成傳播。在防治上我們需要多方面進行防治,農業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預防為主,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1,除蟲卵,上一年秋季的薊馬蟲卵,在枯草碎葉等上面越冬,在冬季進行清理殘枝落葉,清理出去,並且深翻土地,破壞蟲卵的越冬場所,深翻後將蟲卵埋入底層,有利於減輕春季季末的危害。
2,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成蟲,薊馬成蟲具有趨藍性,可適用於少量薊馬發生的田間使用。
3,高溼,高溫殺蟲,據觀測發現,當氣溫超過32度以上,薊馬的活動明顯降低,如果田間溼度大,溫度高,就會對薊馬形成明顯的抑制作用。利用這一特點,在夏季對棚室進行高溫悶棚,可減輕薊馬的危害。
4,藥劑防治,在薊馬發生初期,可進行噴灑2000倍液噻蟲嗪+有機矽農藥增效劑,或者是採用5%啶蟲脒1000倍液+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整株噴灑,5%溴氰菊酯1000倍液+25%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復配後使用,噴灑農藥的時間一般選擇在下午,避開中午高溫,薊馬十分靈活中午躲避陽光照射,傍晚前後大多數才出來進行危害,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仔細噴殺蟲劑,特別是植株的幼嫩部位,葉片的反面,等也不可漏掉,一般每星期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所有的藥物都應進行,交替使用,防止薊馬出現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