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未來還會漂移嗎?怎樣漂移能改變現有格局,對我們最有利?

2020-12-03 地理有意思

從地球地質構造屬性上來看,大陸漂移一直存在,只不過漂移速度比較緩慢,計算單位用百萬年、千萬年來衡量也不為過。我們所希望的漂移格局,當下最有利的應該是我國東部封鎖島鏈消失,比如琉球群島、關島等,這樣便可以增加我們的縱深。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資源屬性在世界上很不錯,因為國土面積、緯度與美國比較相似,所以經常相互比較。傳統的地理格局兩者半斤八兩,但在臨近海洋方面,我們與美國卻有很大區別,我們的東部有日本、琉球、菲律賓、馬裡亞納群島等島鏈存在,如果這些島嶼都屬於我們,那就是絕佳的縱深跳板,但這些島嶼當前卻被別人利用,這難免會形成威脅,就像臺灣島的存在,歸屬問題影響深遠。

當前我們穿越這些島鏈,向東進入太平洋雖然有公共海峽通道,但海峽與開闊水域有天壤之別。比如潛艇,潛艇的最大優勢是隱藏,即便雷達、聲納技術越來越發達,想要在茫茫海洋中尋找一艘刻意隱藏的潛艇也非常困難,但如果在潛艇的必經之路,提前設置探測設備,那潛艇的隱藏屬性就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渤海、黃海、東海都無法成為潛艇堡壘海區的根本原因。

當然,不管大陸怎麼漂移,永遠沒有絕對的優勢格局,所謂的優勢格局更多建立在綜合國力之上,只要足夠強大,那上面所說的島鏈非但不會成為限制,反而可以成為絕佳的前沿陣地,就像美國西部的夏威夷群島,想要從太平洋正面進入美國,那麼就要先突破夏威夷群島。所以,將有利格局寄托在大陸漂移上,不如寄托在自身國力發展之上,畢竟大陸漂移太過遙遠。

說到大陸漂移,可能有人會聯想到日本滑落進馬裡亞納海溝,海平面上升淹沒琉球、關島等可能,其實這些言論當成謠言聽個「熱鬧」就好了,日本距離馬裡亞納海溝近2000公裡,這得漂移多久。當然,不排除世界上一些海拔低的珊瑚島確實受海平面上升威脅,但我國東部太平洋之上的島嶼大部分是大陸島、火山島,海拔不低,即便南北極冰川全部融化,也不可能全部淹沒,況且抽沙造島也不是我們的專利。

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05258今天當我們面對世界地圖,看到五大洲四大洋的時候,你是否曾想過這5大洲曾經是一塊完整的板塊?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這塊泛大陸由較輕的固態矽鋁層組成,並漂浮在粘性很大的液態矽鎂層上。到古生代以後,泛大陸開始破碎,碎塊在地球自轉和日月潮汐力的作用下,逐漸漂移開來,形成了今天的陸海分布格局。南美洲與非洲本來就是連在一起的,南美洲的東海岸與非洲的西海岸正是它們之間的一道裂痕。這一石破天驚的理論,立即在科學界炸開了鍋。一些學者積極支持,認真求證;另外的多數學者則堅決反對,猛烈抨擊。
  • 最後一次大陸漂移發生在4300年前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還有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劇烈地漂移,可以引發地質大災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整個地球的陸地格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會有這種特殊情況發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有幾次大陸分裂漂移,是普通的。而最後一個整體陸地——盤古大陸,分裂漂移,是特殊的。
  • 大陸漂移與「水漂移理論」?
    那麼,魏格納講,大陸漂移,我就想問了,為什麼不說「水在漂移」呢?大陸漂移,可以改變地貌的水陸分布,那麼水漂移,照樣改變水陸的分布,而且水比固體容易移動。大家思考,地球在歷史長河裡,發生了地貌的萬千變化,為什麼說,有大陸漂移理論,卻沒有「水漂移」的理論呢?
  • 科幻大片《大陸漂移》《地球反轉》
    《大陸漂移》是全球唯一一部講「大陸漂移」的科幻大片,將由科幻名著《創造宇宙說明書》改編。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
  • 地理篇:大陸漂移
    他說,如果兩片撕碎了的報紙按其參差的毛邊可以拼接起來,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連接,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兩片破報紙是由完整的一張撕開得來的。除了大西洋兩岸的證據,魏格納甚至在非洲和印度、澳大利亞等大陸之間,也發現有地層構造之間的聯繫,而這種聯繫都限於中生代之前即2.5億年以前的地層和構造。看來,報紙的版面規模巨大。
  • 大陸漂移的動力從何而來?是怎麼形成的呢?
    身體痊癒後,他根據觀察結果,形成假設「大陸漂移」,他相信古大陸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因為地殼的運動使它們分離,並且日益變化,才形成現在的大陸格局,此後在此基礎上又產生出板塊構造學說,該學說一提出,贊同的聲音很多,然而他雖能解答地質學上的大量難題,但也有不斷的爭議。
  • 板塊漂移,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美歐變冰塊
    從遙遠的外天空看向地球,可能更像一個水球,而非「地球」,但是人類僅能生活在陸地上,人類在水中憋氣最久的時間也僅僅是22分鐘,水中是魚類的世界,但並非人類的世界,但卻是人類生命的必需品。曾經的陸地因為板塊漂移成為今天的六大板塊,但是板塊漂移從未停止,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而美歐則會變成冰塊!魏格納,一位天文學家,但卻因為「六大板塊漂移學說」震驚傳統地質學基礎,在《海陸的起源》中首次提到大陸漂移,其中明確提到:在1910年就得出提出大陸漂移的想法!古地磁學強有力地證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何為古地磁?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大陸漂移的爭論說,以及冰川的形成原因
    具體地說,美洲脫離了非洲和歐洲慢慢向西漂移,越漂越遠,這樣,它們之間就形成了大西洋;非洲原來有一半與亞洲相連,在漂移過程中,它的南端沿著順時針方向略有轉動,漸漸與印巴次大陸分離,在其中間便形成了印度洋;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則各自脫離了亞洲和非洲向南移動,分別形成了現在的澳大利亞和南極大陸。大陸板塊的漂移奠定了現今海陸分布格局的基礎。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大陸板塊怎麼會漂移?它漂移的前部、側翼和尾部是什麼特徵,漂移的動力機制是什麼?它和大洋地殼是如何解耦的?高精度石油地震勘探資料給了我們解答。為了解釋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赫斯(Hess)1961年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海底擴張假說認為,由于洋中脊不斷噴發的玄武巖造成了海底擴張,像傳送帶一樣拖動大陸板塊發生漂移。基於泛大陸的裂解,其結論是現代海洋中的洋殼板塊都是160Ma以後的,洋中脊附近因為都是新生成的巖石,其年齡應該是0。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大陸漂移說極簡史
    4 論證但地質學家們不肯相信大陸會漂移。因為前面大家給出的動力源都不靠譜。比如魏格鈉給的地球自轉引起的各種力,這都是可以計算的,怎麼算也不夠引起板塊漂移的。所以不信的理由相當充分。但如果大陸不漂移,那麼不同大陸的同款動植物解釋起來,看上去就十分奇葩——在大陸之間架橋,還起了個名字叫大陸橋。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看著、看著,他忽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問題:為什麼大西洋兩邊大陸的輪廓線是那樣相似?非洲的幾內亞灣剛好能填進巴西亞馬孫河口突出的大陸;而沿著北美東海岸到千里達及托巴哥的凹形地帶,恰好能鑲進歐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陸;如果把它們併合在一起,正好是個完整的大陸。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巧合的事呢?難道它們原來就是一整塊大陸,後來才分成了幾塊?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有關證據顯示,全球大陸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米,由此推測大陸40千米之下溫度可達1200℃,在這一溫度下大部分巖石會發生熔融或部分熔融,大洋地溫梯度遠高於大陸。新大陸漂移模型認為,大陸板塊可以在熱力驅動下自己發生漂移,動力機制是大陸板塊漂移劃開洋殼引起巖漿不斷上湧,在陸塊後面冒泡,巨大的巖漿熱動力推著板塊往前跑。
  • 大陸板塊還在漂移嗎?科學家給出模擬圖,來看看2億年後的地球
    引言:迄今為止,大陸漂移學說被認為是對地球板塊運動的最合理解釋。按照這一學說,地球板塊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凸顯效果。那麼2億年後的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在這45億年歷史中,地球生命的歷史只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但就是在這三分之一的地球歷史中地球面貌發生了若干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生物也必須跟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倘若再過兩億年的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很多人會認為那時候人類已經不復存在了,地球也變得滿目瘡痍,因為現在的我們為了發展人類文明不斷地破壞環境。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圖: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1]((照片版權歸屬於Alfred Wegener極地海洋研究所(Alfred Wegener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如今我們看到的地圖上版圖格局,是從距今約180Ma①年前侏羅紀時代開始逐漸形成的。
  • 由大陸漂移學說到星球漂移學說
    小編為大家再開一個腦洞,我們都知道「大陸漂移學說」,全球的大陸本來是一個整體,只是後來隨著地殼的運動進行漂移,形成了現在的五大洲,在人們認識了五大洲的形狀之後,也就發現了這一奧秘。類比之下,宇宙中的星球會不會也存在「漂移」,如果存在「漂移」,那麼在「漂移」之前是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呢?首先小編覺得這是極有可能的。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都能有這樣的體會,並且可能會產生這種想法,為什麼這些大陸像拼圖一樣能夠聚合在一起,是不是過去它們本來就連接在一起呢,它們是不是曾經合為一體的一大塊陸地呢?,被賦予了正式的地位儘管人們在很早就提出了這樣的假說,陸地在古老的過去是曾經連接在一起的,這導致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畢竟在他之後,還有我們一代又一代追求科學真理的後生。你以為,魏格納在病床上看到陸地輪廓相似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不是。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他在病榻上看地圖之後的故事。大膽的提出假設,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驗證自己的假設,才是擺在魏格納面前最大的挑戰。年輕的魏格納踏上了驗證他「奇思妙想」的徵途。他開始前往大西洋兩岸,搜集兩地曾經相連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