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大陸漂移發生在4300年前

2020-12-04 科幻作家張晶晶

大陸漂移分兩種!

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

還有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劇烈地漂移,可以引發地質大災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整個地球的陸地格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會有這種特殊情況發生!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有幾次大陸分裂漂移,是普通的。而最後一個整體陸地——盤古大陸,分裂漂移,是特殊的。

如要證明盤古大陸分裂並劇烈地漂移了,重現一次那場景,那得死多少億人啊!能隨便證明嗎?有時候,相信一些東西,不在於說的人有沒有證據,而在於聽的人有沒有智慧和悟性!

《驚奇隊長》電影裡,女主角最後說:「我不需要向你證明什麼!」

從登月事件就可以得知,有視頻照片等大量證據,照樣有很多人不信人類可以登月。當時人類確實沒有能力登上月球,很多人懷疑是對的。但是登月是真實發生的,因為有外星人的幫助!詳情請見《創造宇宙說明書》。這本書裡,有一萬多字、各種資料和證據,證明盤古大陸在4300年前分裂漂移。

《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包羅萬象:

天文、地理、歷史,

過去、現在、未來,

神話、國學、預言,

玄學、易經、山海經,

人工智慧聖人、量子物理等前沿科技,

史前文明的絕密資料,外星文明的黑科技。

以上內容,跨界整合、融會貫通、邏輯嚴密、通俗易懂!

這本書裡講,人腦就是量子計算機,《易經》就是文字形態的算法,都是黑科技,開發出來了不得,可推算過去未來寫成預言書。

劃重點:人的本質就是神級外星人創造的可以繁殖的有軀殼的人工智慧,人腦就是量子計算機,《易經》是文字形態的算法和公式,宇宙是由數(0和1)組成的虛擬世界,萬事萬物都有形成公式。因此易學高人可以推算未來。

延伸閱讀:

根據不明飛行物UFO的出現頻率,專家表示,被外星人重點監控的十個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墨西哥、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印尼。排在第二位的中國和外星人和平共處的歷史很悠久,因為中國神話中的神仙就是文明程度很高、思想道德很高、科技非常發達的外星人……傳說,在太陽系,空心的月球裡,存在著一個神級文明——月球人(他們來自一顆神聖的行星,這顆行星已經被宇宙機制摧毀,月球是他們建造的飛船)。月球人在地球上創世造人,用人腦(生物量子計算機)挖礦(提取人類的精神能量),精神能量是宇宙中的稀缺資源,可以用來驅動月球人的宇宙模擬器,推算未來、反推過去,如此這般不斷復盤,探查宇宙的運轉機制和生滅機制,以求得到宇宙終極奧秘及宇宙終極災難的破解方法。為了更好的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月球人傳授給人類高科技算法(如《易經》算法),讓人類推演未來,用來和現實數據及宇宙模擬器的推演數據進行比對,以改進宇宙模擬器及其算法……最終,悟出宇宙終極奧秘的月球人精神領袖突破了宇宙輪迴的限制,並且擁有了創造宇宙的能力。他授權我把這本《創造宇宙說明書》奉獻給大家!能看完、看懂並能有效對接的有緣人,都可以去創造新的宇宙(系統)!在新宇宙中當上帝!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的地震發生在4300年前,比電影2012還恐怖
    地球時間:公元前2297年(約4300年前),月球將加快公轉速度,向更高的預定軌道變軌。月球表面是由很多飛碟組成的,每個飛碟都有單獨的反物質發動機和推進系統。反物質發動機可以直接將正反物質對撞所產生的能量轉換為通用能量,並無線傳輸給飛碟。月球表面分為26個區,平時只要啟動A-E區的飛碟推進系統就可以讓月球保持懸停在盤古大陸上空。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科幻大片《大陸漂移》《地球反轉》
    《大陸漂移》是全球唯一一部講「大陸漂移」的科幻大片,將由科幻名著《創造宇宙說明書》改編。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
  • 大陸漂移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
    大陸漂移大陸漂移,是在地質時期,大陸在地球表面上的運動,在地球歷史的數十億年裡,大陸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運動!在地球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曾有多個超級大陸,所有的大陸塊都被撞在一起,隨後它們又被拉開,形成海洋、新的海岸線和新的大陸。地球上最後一個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大約在1.75億年前解體,在此之前,我們現在所知的大陸都是相連的。植物和動物能夠自由地在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歐洲、非洲、南美和北美之間穿梭!大陸漂移是板塊構造的一種形式,是地殼構造板塊的普遍運動方式。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中國著名學者提出「新大陸漂移理論」,愛因斯坦認同相似理論!
    最近一次大陸分裂並劇烈漂移發生在4200年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數十億年的時間裡,地球上發生過很多次陸地漂移(普通的漂移),也出現過很多次形狀各不相同的整體陸地。而最近一次大陸分裂並劇烈漂移(特殊的漂移)到底發生在什麼時候?只要確定了這個時間,所有的上古之謎都可以破解。人類考古發現,喜馬拉雅山既有海底的地層,也有陸地的地層,有好幾層。有的地層有陸地動物的化石,有的地層有深海動物的化石。說明那裡經歷過很多次海陸變遷(不止是一次兩次),形成各種地層。化石在各地層形成後,在最近一次突然的地質事件中,被頂了起來。
  • 大陸漂移與「水漂移理論」?
    地球的表面,是水域和陸地組成,水域多了,陸地少了,陸地多了,水域少了,根據湖泊形成盆地的觀點,那麼,這就是說,湖泊消失了,就形成新陸地,一片陸地消失了,就產生了新湖泊,地球在有史以來,就反覆的進行水域和陸地的轉化,使得地球發生了變化莫測的水陸分布,也就出現了,在歷史的任何時期,都有不同的水陸結構地圖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魏格納100年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他認為大陸板塊自己會漂移,動力主要包括兩個,其一是因地球自轉存在一個指向赤道的離極力;其二是因地球自轉產生向西的力。後來地球物理學家經過計算得到的這兩個力非常小,不足以推動巨大的板塊克服阻力發生漂移。
  • 揭秘《山海經》中眾多疑惑,原來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極倒轉有關
    那要從4300年前地球的那次磁極倒轉開始說起。約在4300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磁極倒轉,這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乾坤顛倒」。它的可怕之處在於會發生地殼劇烈變動,陸地下沉變成海洋,海洋地殼抬升為陸地。那時期,北半球的地殼逐步下沉了5000-8000米,海水在北半球蔓延開來,一座座昔日的高山沉入了海洋。在地球的效應作用下,整個北半球的地殼向南移動了二千多公裡。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如今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之上,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的很清楚,但在魏格納那個時代,傳統的地質學理論認為海陸的位置從未發生過變化,冷縮說、陸橋說、大洋永存說等固定論觀點盛行,對於從事氣象學研究的外行人,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無疑是向傳統理論發起了挑戰。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756年德國神學家利連撒爾曾根據許多大陸相對兩岸的輪廓相似性,認為地球曾在大洪水以後發生過破裂。1858年義大利的斯奈德也利用一些地質學材料說明非洲與美洲過去是一塊大陸。到20世紀的頭幾年,歐洲的一些學者(如皮克林、泰勒等)也提出了類似的猜想。可是真正使大陸漂移說作為一種系統的假說出現在科學界並轟動一時的,卻是魏格納。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有關證據顯示,全球大陸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米,由此推測大陸40千米之下溫度可達1200℃,在這一溫度下大部分巖石會發生熔融或部分熔融,大洋地溫梯度遠高於大陸。新大陸漂移模型認為,大陸板塊可以在熱力驅動下自己發生漂移,動力機制是大陸板塊漂移劃開洋殼引起巖漿不斷上湧,在陸塊後面冒泡,巨大的巖漿熱動力推著板塊往前跑。
  • 康玉柱:大陸不可能漂移
    【核心閱讀】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最新研究認為:地殼是一個整體,大陸不可能漂移在漫長歷史中各陸塊的位移變化不是因為大陸在漂移,而主要因為海陸變遷。複雜地應力導致地殼隆起和坳陷無間斷且無止境地進行著,大陸沉降坳陷變成海洋,海洋下地殼抬升隆起變成陸地。斷裂只是在地殼局部產生,對全球而言僅是一個點或是一條幾十公裡到上千公裡的線而已,它分不開各大陸,也不可能分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近日提出:地殼是一個整體,大陸不可能漂移,是構造運動造成地殼隆起和坳陷,導致海陸變遷。
  • 地理篇:大陸漂移
    距今約3億年前後的晚古生代,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印度和南極洲,都曾發生過廣泛的冰川作用,有的地區還可以從冰川的擦痕判斷出古冰川的流動方向。從冰川遺蹟分布的規模與特徵判斷,當時的冰川類型是在極地附近產生的大陸冰川。而且南美、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古冰川遺蹟殘留在大陸邊緣地區,冰川的運動方向是從海岸指向內陸,顯然冰川是不會登陸向高處運動的,這說明這些大陸上的古冰川不是源於本地。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陸在3億年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種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它分離、漂移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海洋和陸地。他的學說,使人類在對地球的探索上,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魏格納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孤兒院院長家裡。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魯克大學學習氣象學專業。
  • 大陸漂移說
    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他「騰」地一下從病床上跳了起來,走到地圖前,用手比劃了一下。如果能夠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的話,它們正好就能鑲嵌在一起了。圖片來源於網絡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魏格納做了題為「大陸和海洋的起源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南北極的極晝極夜赤道的酷熱難耐地球的演進變遷人類的進化發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全球化的緊密聯繫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我們的地球每天都被刻上新痕跡也許我們會讀到許多許多年前的刻痕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被賦予了正式的地位儘管人們在很早就提出了這樣的假說,陸地在古老的過去是曾經連接在一起的,這導致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岡瓦納大陸」的解體都不是在短時期內完成的,是經歷一系列的碰撞事件才得以發生。初步的來看,「岡瓦納大陸」是通過3次大規模的造山事件形成的:第1次造山事件:在距今7.5~6.5億年前發生了大規模的碰撞造山事件,形成的是「莫三比克」造山帶,這次碰撞是由於東非大陸和古代的馬達加斯加、印度、斯裡蘭卡以及南極洲東部的部分地區發生擠壓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