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外星人的月球飛船來到地球附近以來,這座巨大宏偉的天空之城就一直懸停在地球的盤古大陸上空,仿佛一動也不動。其實月球是在圍繞著地球公轉的,月球的公轉速度正好能對應上地球的自轉速度,因此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同步衛星。月球的距地高度是經過聖星人的精確計算的,在那個高度,以那樣的公轉速度,月球正好可以穩穩地懸停在盤古大陸的上空。在那個高度,如果月球的公轉速度跟不上地球的自轉速度,月球就會向下墜落。如果月球的公轉速度加快,那麼月球將會抬高軌道。如果有需要,月球也可以像人造衛星變軌一樣改變自身的距地高度。
地球時間:公元前2297年(約4300年前),月球將加快公轉速度,向更高的預定軌道變軌。
月球表面是由很多飛碟組成的,每個飛碟都有單獨的反物質發動機和推進系統。反物質發動機可以直接將正反物質對撞所產生的能量轉換為通用能量,並無線傳輸給飛碟。
月球表面分為26個區,平時只要啟動A-E區的飛碟推進系統就可以讓月球保持懸停在盤古大陸上空。如果要讓月球遠離地球,就需要啟動更多相鄰區域的飛碟的推進系統。
外星人技術人員全部就位,嚴陣以待。
「檢查F區到K區的所有飛碟推進系統。」
「系統正常!」
「將A-K區的飛碟推進功率設置為最大,準備接收能量!」
「將所有飛碟的反物質發動機組成陣列,準備輸出能量!」
「最後檢查完畢,一切準備就緒!」
倒數計時10,9,8,7,6,5,4,3,2,1!
外星人精神領袖聖帝尊下達啟動指令:「點火!」(「點火」是啟動指令,火箭時代就開始使用了,後來成為了傳統。)
就在這時,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在反物質發動機陣列啟動後,從月球洩漏出來的無線能量竟然被地球內部的液態鐵吸收,誘發了地球內部的地熱反應!這次意外洩漏出來的無線能量類似電磁爐,只對某些特定種類的金屬物質起作用。地面上的人和物沒事,但地下的大部分巖石層融化成了巖漿並開始平移運動(液態地幔對流),盤古大陸瞬間分崩離析。只見陸地裂開縫隙,地下熔巖迅速從縫隙中湧出,隨著縫隙的擴大,海水填充進去覆蓋了熔巖。(人類科學家發現,月球內部曾經有一段時間產生了異常強大的磁場,就像發動機一樣給月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雖然月球磁場神秘地消失了,但是磁場在月球表面的巖石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知識點:地球大陸漂移發生過很多次。有普通的,也有特殊的。本書講的就是最近一次,特殊的,由於月球遠離引發的。外星人的飛船——月球啟動,能量洩露,被地球地幔裡的金屬物質吸收(類似電磁爐加熱),巖層軟化,導致大陸分裂並漂移。
地球的地軸原本垂直於地球公轉軌道,月球遠離、大陸分裂使地球地軸傾斜了一定角度,並且由於慣性,傾斜角度還將進一步加大,最終會由0°偏轉到約23°。在21世紀的人類也見到過這樣的實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發生的9.0級地震導致地球地軸偏移了25釐米。尼泊爾地震時,喜馬拉雅山向中國方向移動了3釐米。蘇聯在北極地區進行核彈試驗,爆炸讓整個歐洲移動了2釐米。
且說月球中的外星人覺察到情況不妙,趕緊掃描地球並進行風險評估,只見盤古大陸已經分裂成了三大塊:亞洲和歐洲在一塊,南北美洲和中美洲在一塊,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印度在一塊。
現實世界出現的意外,外星人的宇宙模擬器之前並沒有預測到。外星人趕緊將新的數據導入宇宙模擬器,宇宙模擬器運算後顯示:印度大陸會從非洲分裂後向亞洲撞去;南極洲和大洋洲會一起從非洲分裂出去,然後在漂移時又各自分開;南北美洲也會分裂,中美洲會一直漂移散開,其中一大部分會形成馬來群島。)
外星人設置在地面的監控探頭拍攝到的場面: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中,大地劇烈地抖動著、漂移著,近千米高的海浪洪峰,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衝上陸地,淹沒了平原和谷地,吞沒了這些地方的所有生靈。
聖帝尊心中暗暗叫道:「罪過,罪過。」他趕緊下令先關閉所有反物質發動機,並讓聖星人緊急對反物質發動機進行排查,看看到底是哪裡發生了能量洩漏。這時,月球的軌道慢慢降低了,人類神話裡講這個時候的「天」搖搖欲墜。
「只開啟原來的A-E區飛碟的反物質發動機及推進系統。」
月球穩定了下來,並且不再發生任何能量洩漏。
外星人一邊繼續對反物質發動機進行排查,一邊進一步掃描地球的「傷勢」。只見解體後的盤古大陸四分五裂,分裂後的各大陸地開始漂移,到處山崩地裂、海嘯怒吼、洪浪滔天。本來,地球也是由宇宙間的各種物質組合而成的,並不是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因此在其誕生後的46億年的時間裡,發生過很多次板塊運動,也出現過很多次形狀各不相同的整體陸地。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最近的7600萬年內,地球發生過171次地磁顛倒、地球停轉、反方向自轉,導致最後一個整體陸地——盤古大陸有了很深的內傷,不然它也不會這麼輕易地裂開。
聖帝尊根據最新的排查報告下令:「開啟G區和H區的反物質發動機!其他區的等修好以後再開。」
過了一會兒,手下報告:「反物質發動機能量輸出穩定,沒有任何溢出!數據表現良好!非常穩定!月球推力矢量控制正常!」
聖帝尊點了點頭,說道:「好了,先這樣吧。」從此,月球穩定地遠離地球。以地面上的人類的視角所看到的視覺效果,月球好像每天升高一丈,於是傳說為「『天』日高一丈」。一丈約為三米,難道月球一天只移動三米左右?不是!打個比方,人們用肉眼看天上的飛機,看起來很小,移動也慢,如果覺得飛機在天上移動了「三米」左右,那麼實際上飛機已經飛了幾千米了。眼神好的人可以看到太空的空間站是一個小亮點,如果空間站在天上移動了「三米」,那麼實際上移動了幾百公裡了,而當時比空間站還要高的月球在天上移動了「三米」,實際上已經移動了上千公裡了。
月球的變軌和加速是相關聯的,如果月球軌道高了,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圓形軌道的周長就變長了。假如月球還想做地球的同步衛星,就必須提高公轉速度。月球的公轉速度從每天約四萬多千米(比地球周長稍多)慢慢地提升到了每天約八萬千米。後來,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月球就不做地球的同步衛星了。在21世紀時,月球離地球38萬千米左右,29天半繞地球一圈,這個圈的周長是兩百多萬千米。照這麼算下來,月球一天移動八萬千米左右。4300年來,月球遠離地球的平均時速約是10米左右。38萬千米除以4300再除以365再除以24,得出月球平均每小時抬高10米的軌道高度。一分鐘才抬高16釐米,這和手掌的長度差不多。
月球的駛離和地軸的傾斜使人類看到「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現象:「天(月球)」向西北面移動,地球的地軸也開始了傾斜,天上的星象星宿位置從原來的正北偏向西北方向,大地也偏轉向東南方向,東南方向的陸地在分裂後漂移的越來越遠並消失在海平線以下,仿佛沉了一樣。其實,大部分陸地都只是漂移走了,只有一小部分在漂移時沉入了海裡,比如大西洋海底的金字塔就是沉入海裡的中美洲瑪雅文明的遺蹟。地軸傾斜和大陸漂移,起始速度都很快,後來趨於平緩,再後來就慢慢地停止了。當然各大陸地並沒有完全靜止,還會有地理學上的普通漂移現象,那些就不是本書所講的劇烈漂移現象了。
「天」的突然遠離給地面上的人類帶來了災難,人們已經意識到,地上的災難,就是因為天出了問題。人們看到「天」搖搖欲墜,非常害怕,希望「天」遠點,越遠越好,不要塌下來。(夏朝之後,商周之時,中原地區有個杞國,杞國有個人,人們覺得他有點兒神經質,因為他經常想一些在常人看起來很奇怪的問題,比如他從古書中知道了「天」曾經差點塌下來,陸地曾經裂開並「陷」到海裡去,於是他就總擔心還會出現天塌地陷的情況,後來流傳為「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
幸好,「天」穩定後慢慢遠離了地球。人類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地面的災難上了,因為當時發生了由陸地劇烈漂移引發的席捲全球的大洪水事件——海潮大洪水。(到目前為止,真正的人類文明一共遭遇過兩次大洪水,一次是「天降」大洪水,從月球洩漏及盤古大陸冰川融化引發;一次是「海潮」大洪水,由盤古大陸分裂漂移引發。)
科學家把海水倒灌上千裡引發的大洪水稱為「洪水海潮」,中國史料《孟子——騰文公》中講「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水逆行就是海水倒灌。劇烈漂移著的陸地就像行駛中的船一樣,「船頭」的浪花高,湧上陸地的洪水就大;「船尾」的水較平靜,湧上陸地的洪水就小。因此,世界各地的洪水雖然在同一時間發生,但規模有大有小。就算是小規模的洪水海潮也相當於是超級海嘯的級別了。本來人們正懶洋洋地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大地突然劇烈地震顫起來,風平浪靜的海面忽然就升了起來,幾百米高的海水黑壓壓地朝陸地碾了過來,把人們嚇得屁滾尿流,想轉身就跑,可哪裡跑得了呀,腿已經軟得像麵條一樣了,在大地的顫動中也站不起來了。嚇傻的人們瞬間便被海水吞噬了。海浪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衝上陸地,侵襲上千裡,摧枯拉朽般席捲了一切。沿海地區及海拔六百米以下的陸地全部被淹了。繁華的城市,富饒的農田,美麗的牧場,輝煌的建築,瞬間消失不見。
後來人類考古發現,所有的古文明幾乎都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現了中斷和衰落。澳大利亞科學家內爾·託馬斯在《公元前2300年的黑雲》一書中指出:「埃及、巴勒斯坦、約旦、馬爾他、愛爾蘭、英國和中國所在的這些地區,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重大的災難大約在同一刻發生,遠古活躍的部落突然衰亡,他們的社會組織突然崩潰並發生混亂和災難。」其中明確提出全球性的大災難在同一刻發生。
中國考古學發現,在三皇五帝時期(4300年前到5100年前),中原地區各種文化遍地開花,河南的仰韶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湖北的屈家嶺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甘肅的馬家窯文化等,這些文化都十分先進,用來敬神的高臺式建築(用土築成)非常多也非常大。考古學家形容這一時代為「滿天星鬥」。然而,這種百花齊放的狀態,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卻戛然而止,中原大地迎來了巨變,各地的文化全部消失。在中國最新披露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學文化年表中,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股強大的力量幹擾了中原地區,一條筆直的直線如一把刀,在年表中整齊的切出了兩個時代。當時的中原大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從中國歷史文獻中,可以發現端倪,「切割」時代的就是當時橫行四方的大洪水。公元前2300年左右,正值三皇五帝時代的末期,大洪水已經在中原地區蔓延開來,中原人民深受洪水肆虐之苦。據《尚書》和《孟子》記載:「當帝堯在位的時候,滔滔的洪水肆虐,把大地割開,水勢奔騰包圍了山嶺,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瀰漫接天。」肆虐中原地區的大洪水如一把尖刀,摧毀了之前的文明,躲避過大洪水的人們,告別了三皇五帝神話時代,暫時退回到了石器時代。
世界各地的人類都對月球遠離事件進行了記載:「天」傾西北、「天」接近了地、「天」塌地陷、「天」闢地、「天」搖搖欲墜、「天」日高一丈。新疆神話中講:「天與地分開以後,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不穩定,經常晃動。(這就是說大陸在劇烈地漂移)」墨西哥流傳下來的古代文書《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中也有線索,書中描寫大洪水事件時說:「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大部分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古巴比倫的《季爾加米士史詩》記載: 「洪水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的平地和丘陵低山,只有居住和逃往幾座高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這場由「天(月)」引發的洪水,很多地區的人類都有記載,用各種文筆進行了描繪。
從此以後,「天」有時候就轉到了地球的另一面,不一定會出現了,人們慢慢對越來越遠、不定期出現的「天」習以為常了,後來在夏朝時,「天」就被命名為月亮了。芬蘭的敘事詩《卡列瓦拉》和南美洲的許多傳說,都講「大洪水之前,天空不存在月亮。」南美洲西北部有一個國家叫哥倫比亞,當地的印第安人部落裡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沒有月亮,為了在晚上能給大家帶來光明,一位酋長決定犧牲自己,向空中飛去,越飛越高,最後變成了月亮。瑪雅人的《編年史》寫於大洪水之前,裡面根本沒有和月亮有關的記錄。非洲南部的布休曼族的傳說也講在洪水前的夜空中沒有月亮。古希臘民間傳說月亮這個東西是大洪水後才出現的。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阿納薩哥拉在研究了很多資料以後,告訴人們:「月亮在天空中出現是很晚以後的事情了,在人類的早期天空中沒有月亮。」阿納薩哥拉出身名門望族,但是他對榮華富貴毫無興趣,對科學研究卻「情有獨鍾」,阿納薩哥拉說:「我的人生使命,就是研究太陽、月亮和天空。」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貢獻給了科學。阿納薩哥拉還告訴人們:「月亮像地球一樣,有懸崖峭壁,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的光。」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第一任館長在整理抄寫上古資料時也寫道:「古時地球的天空中沒有月亮。」
且說天塌地陷後,地軸傾斜,全球的氣候變得反常無比,到處洪水肆虐,人類慌恐不已。人類最高統治者「堯」為了安撫民心,派了四位大臣到各地去安撫受災群眾,並且加強對天文(天意)和人文(民意)的觀測,如有特殊情況,必須馬上匯報,特殊時期必須順天應人,稍有不慎就會惹得人神共憤。他下令在對天文進行觀測的同時,順便修定出適合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新曆法。由於地軸發生了傾斜,所以要對以前的曆法進行修正。這個新曆法後來發展成陽曆(公元一世紀羅馬人改編,16世紀歐洲又改編了一次,最終定型)。而陰曆是在月亮運行穩定以後,夏朝的中央政府根據月亮的運行情況制定的,商朝取代夏朝成為正統以後,傳承了陰曆。
洪水泛濫,久久不退,堯知道這是沒法治理的,但是也得做做樣子,於是他派了鯀去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來治理洪水,堵就是阻擋的意思,把要保護的地方圍起來,避免洪水進入,方法是真的沒錯!因為這洪水是海水倒灌,可不是什麼河水!鯀不是傻子,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如果方法不對,人們也不可能容許鯀用九年的時間去治理洪水。但總是擋來擋去也不是個辦法,人們想要的結果是讓洪水退掉,不能老是治標而不治本。可洪水久久不退,這是怎麼回事兒?人們思考以後,得出了結論:嗯,是上天對統治者不滿意!因為人們認為這天災是由於統治者失道而引發的!人們覺得如果換了統治者,也許洪水就退了。
堯很快就收到了各地誹謗之木(華表)反饋的信息,知道自己無法繼續當最高統治者了,於是向上天祈禱求策。聖帝尊謂之莫慌,讓其把責任全部包攬到自己身上,借天災做一個引咎辭職。公元前2287年,堯處置了治水不利的鯀,然後下臺,把帝位禪讓給了道德水平很高、得到了天下人認可的舜,然後深居簡出,甚至不出門。為了防止一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人有過激反應,舜上任以後,馬上派人把堯保護起來,人們以為是舜把堯囚禁了起來,民間的怨氣很快就得到了平息。這在《竹書紀年》中記錄為「舜囚堯」。
舜帝表面上是人類最高統治者,但這只是做給普通人看的,堯仍然是後台老板,大臣們還是聽命於堯。由於地軸傾斜,很多地方有了季節變化,堯命令各地的大臣重新測定天象,進行四季的劃分(地軸傾斜以後,同一地區就有了季節的變化了),指導人們耕種。後來中原地區在春秋時期把四季劃分為八個節氣,在秦朝時劃分為二十四節氣。
堯退位以後,在人間又待了28年,安頓各種事務,於公元前2259年元神升天,回到月球供職。從此,舜才正式成為人類領袖。(孟子是儒家大師,甚至可以和孔子相提並論,有人問孟子:「是堯把天下讓給了舜嗎?」要知道儒家一直是主張堯舜禪讓說的,然而孟子的回答卻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這是為什麼呢?孟子解釋:「天子沒有權力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天意(神級外星人的旨意)要讓舜當天子,堯只不過是順應這個旨意而已。」)
人類統治者所在的中央政府所在地——非洲大陸,在這次天文地理大事件中基本沒怎麼移動,只是在東非形成了大裂谷,西非和北非因海水倒灌而發生了嚴重的沙漠化。地軸傾斜導致環境改變了,很多動物進行了大遷徙並形成了周期性遷徙的習慣,動物的遷徙地域範圍一般是在地球地軸傾斜23度的地域範圍、跨度在2500千米範圍內。地球上各地區原本沒有季節變化,現在有了季節變化。
除了非洲大陸沒怎麼動,其他大陸都開始了劇烈地漂移。熔化了的地幔巖漿就像陸地下面的潤滑劑,使各大陸地漂移的起始速度都很快,一小時漂移數百米,一分鐘漂移十米左右(相對於教科書上每年幾釐米的普通大陸漂移,這時的大陸漂移就是劇烈地漂移)。各大陸地有的劇烈移動了幾小時、有的劇烈移動了幾天,當地幔巖漿慢慢冷卻後就都平穩地漂移了。盤古大陸從一塊整體到分裂成21世紀世界地圖上的陸地格局的期間,各大陸地的平均漂移速度約為一秒一毫米,算下來一小時四米,一天一百米左右,一年36公裡。亞歐大陸用了幾十年就漂移好了,印度大陸漂移了兩百多年,美洲大陸用了三百多年也漂移好了。中美洲的一部分漂移的時間最長,漂移了五百多年,並且散開了,形成了馬來群島。
由於地幔巖漿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對各大陸的潤滑程度也並不相同,於是各大陸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兩位的是格陵蘭地區和南極大陸。
格陵蘭地區向地球北極漂移時,在地軸傾斜、陸地劇烈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只用了兩三天時間就從比較溫暖的溫帶氣候驟然變為極度嚴寒的極地氣候。大量本來屬於溫帶的動物們被「速凍保鮮」,後來人類考古發現這些動物胃裡的食物都還沒來得及被消化,都是溫帶的草本植物。1986年,加拿大考察隊在北極發現了一片化石森林,其由溫帶樹木構成,其中有許多樹木並沒有石化,而且有的樹木就像被人剛砍倒一樣,存在軟木質的部分。而在北極發現的煤炭,也是由溫帶樹木形成的。格陵蘭地區漂移到了北極海洋的厚冰層範圍以後,受到的阻力迅速增大,於是很快就減速「剎車」了。
再來說說南極洲,在南極大陸在漂移時,衝上南極大陸的海水被凍結了起來,又經過4300年的降雪,形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南極洲的平均海拔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極洲的陸地平均海拔為410米,所以南極大陸全部是被淹的和被冰凍的。由於漂移速度快,洪水兇猛,因此南極大陸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淹沒過。南極的企鵝被迫和大洋洲、非洲的企鵝分開,企鵝的天敵都被凍死了,適應能力強的企鵝種群壯大了。當南極洲漂移到了南極海洋的厚冰層範圍以後,受到了冰層的阻力,於是也很快就減速「剎車」了。後來人類發現了史前南極洲的無冰陸地古地圖,也發現了南極有溫帶動植物的化石。
印度大陸從非洲分裂出來後,一共漂移了兩百多年(在途中受到了已沉沒的大西洲的阻擋,於是減速了),在公元前2000年時嵌入亞歐大陸,擠壓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使中國西南地表突起了很多「褶皺」。兩大陸地之間的劇烈相撞使印度大陸上的人死傷無數,古印度河文明被毀滅,少數倖存者建立了新的印度文明。(中國的青海地區發生過史前地震和大洪災,考古發現青海的喇家遺址正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的。其他的洪水記載資料中也提到了造山運動,在夏爾羅得阿馬利群島的印第安人的傳說中,有這樣的記述:「大災變前這裡一座山也沒有,後來卻出現了幾座山峰,地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亞歐大陸用了幾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其中,平均海拔340米的歐洲全部被淹,中國沿海地區都被洪水淹沒,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以及湖北、湖南、廣西等許多地區都受到了洪水的圍困。據史料記載,在大洪水泛濫時,湖北省的宜都全被淹沒,只有梁山沒有被淹沒。梁山主峰最高處海拔920米,而洪水大約為海拔600米。(有位地理學博士提問:「這麼高的洪水?從哪來的這麼多水?地球上怎麼會憑空多出來這麼多水?」作者回答:「水是來自於陸地劇烈漂移所引發的海水倒灌,就像船頭激起的水花一樣,如果陸地不動,海水不會衝撞得這麼高。」)
澳洲漂移了幾十年。這裡為什麼用澳洲這個詞而不用大洋洲?因為澳洲不止澳大利亞,還包括一些島,都是從非洲那個方向漂移來的。而大洋洲包括的島就太多了,其中有些島是從美洲那個方向漂移過來的。
南北美洲作為一個整體漂移了一百年左右,然後分裂,繼續漂移。中美洲瑪雅文明的大部分遺蹟在美洲大陸劇烈漂移時沉到了海裡,位置在現在的大西洋海底,百慕達地區及其周邊。中美洲的一大部分繼續漂移,逐漸分散開來形成了馬來群島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其中的峇里島文明令後人驚嘆,因為它和瑪雅文明就像分隔在太平洋兩端的雙胞胎文明,其實它們本來就處於同一地區、源於同一個文明。
瑪雅人流傳說:「從前有個姆大陸,我們都在一起」。姆大陸就是指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中分裂時,美洲大陸上的人看到對岸漸漸消失在海平線以下了,這是因為當時的普通人還不知道地球是個圓球。他們以為對岸的陸地沉沒了,就傳言為姆大陸沉沒了。後來姆大陸又指整體漂移的美洲大陸(這和九州有好幾種說法的道理是一樣的,九州一開始指全世界,後來只指中原地區,再後來人們又引申得比中原的範圍大了一些),美洲大陸分裂為南北美洲後,中美洲(包括後來繼續漂移形成的馬來群島)上的人也說姆大陸消失了。
(公元1868年,英國的陸軍上尉喬治·瓦特在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廟宇中發現了一些有著奇怪符文的粘土片,當地人稱之為「聖物」,強大的興趣和神秘的吸引力使他脫下軍裝,改了行,專門研究這些「聖物」。他在翻譯了「聖物」上的符文後,發現其記錄的就是「姆大陸」文明,這類「聖物」散落在印尼到印度的傳遞路上。據考證,東南亞「聖物」記錄的姆大陸和瑪雅文明流傳的姆大陸是一回事。)
百慕達群島遺蹟等大西洋的海底遺蹟是瑪雅文明在美洲大陸劇烈漂移時沉入海底的。地球上的這類海底遺蹟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史前文明在沿海地區的城市,這些海底遺蹟告訴人類,巨大的地質變動(盤古大陸分裂並劇烈漂移)就發生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在這個全球同時發生的大災難面前,各地區的人類自身難保,全球好多城市都沉沒了,也就見怪不怪了,所以不會一一記錄,只會統一以大洪水事件來記錄。全球都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那時候的人不懂啥叫大陸漂移,只知道陸地「沉沒」了,消失在海平線之下了。
後來,在那些曾經劇烈漂移的陸地上,人類在地面的一些活動痕跡隨著地震和洪水被埋入了地下,甚至出現了整個城市被埋入地下的情況。也許,有的人不相信月球遠離會引發陸地分裂,但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威力巨大的可以發電的海洋潮汐都會受到月球的影響(地球潮汐並不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而是由一種來自月球的可以被海水吸收的可控的暗能量引起的),而且每當「超級月亮」現象(月球運行到離地球較近)出現的前後幾天,為什麼地震現象會增多(甚至還會有大地震)?再想想,上古時月球離地球超級近,當月球突然啟動時(月球反物質發動機發出的無線能量被地球內部的液態鐵吸收),引發盤古大陸分裂、地軸傾斜是很有可能的!
月球遠離地球,盤古大陸分裂,人類承受了巨大的災難,全球人口減員相當嚴重,有很多地方的人類幾乎退回到原始社會,沒有了常用的記錄工具,只能口口相傳,而且需要簡明扼要地講。因為內容太長了就不好記,所以整個事件就被總結成了六個字:「盤古開,天闢地!」三苗部落的彝族用這六個字真實地記錄了這個特殊的天文地理事件。「盤古」即盤古大陸,「天」即月球。盤古大陸分裂,是由於月球遠離地球而導致的。月球遠離以及地軸傾斜之後,形成了新的天文和地理狀況。彝族創世神話中講,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天地之間是混沌的,這是由於月球和地球之間沒有了金烏,於是有了漆黑的夜晚,而且白天也是一片混沌。後人理解錯了,以為天是大氣層,說天地尚未形成時天地間混沌一片,要知道,宇宙和地球早就誕生了,恐龍也曾經存在過一億多年了,沒有大氣層和陸地的話,恐龍從哪兒來的?
在甲骨文裡,人類記錄「天」的象形字是「仌」上面畫一個「O」,說那時候的「天」就是人群上空的一個大圓球,「仌」代表人群,圓球就是月球。
最初月球盤踞在盤古大陸上空時,真正的太陽只有在升起(前半上午)和落下(後半下午)時的各三個小時裡才可以把陽光灑在陸地上。盤古大陸分裂以後,月球就開始改變自身繞地球公轉的速度以便給不同大陸的人類提供光明。隨著月球的逐漸遠離,地球各大陸地所受的地心引力與日俱增,人類的個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得矮小一些。
人類世界的盤古神話傳說表明:在「盤古開、天闢地」事件前後,地球上的人類所觀察到的天文、地理和自然環境是不一樣的。盤古神話中講「盤古死後,其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頭髮化為星星。身體變成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海。」其實就是月球走遠以後變成了月亮,太陽和頭頂的星空不再被月球遮擋,盤古的身體(地球上的山川河海)有了巨大的變化。
編寫盤古的神話的人知道金烏和太陽不是一回事,因為盤古並沒有十一隻眼睛。要知道,金烏的傳說最早出現在誕生於禹時的《山海經》裡,而盤古創世神話最早出現在漢朝,盤古神話要比金烏神話晚出現兩千年。人們在編寫盤古神話時,並沒有提到盤古曾經有十一隻眼睛(十隻金烏和一隻月亮),盤古並不是被射瞎了九隻眼睛以後才剩下兩隻眼睛(一隻太陽、一隻月亮)的。而編寫盤古神話的人所不知道的是:宇宙中有無數顆和太陽類似的恆星,並不是誰的眼睛,更不是誰的頭髮。
盤古的神話傳說還存在一個比例的問題。要知道,人們看到的星星有的是星球(行星、小行星、恆星)、有的是星系!盤古的眼睛一隻大如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一隻小如月亮(體積是地球的1/49),身體卻是地球萬物,頭髮卻能變成恆星甚至星系,這比例明顯不對!因此盤古只能算是地球世界的創世神,連太陽系創世神都算不上,更談不上是什麼宇宙創世神!盤古的變化與「天」和「地」的變化有關係,但是和更大層面的宇宙空間沒有關係,當時的「天」和「地」並不是後人認為的宇宙。
在遠離地球之前,月球還不是很圓,就像微微鼓起肚皮的蟾蜍。月球底下正對著的陸地上的人們抬頭看到的,是像蟾蜍肚皮一樣光滑、圓滾滾的月球的一面,而盤古大陸遠處的人們則可以看到像蟾蜍背部一樣有疙疙瘩瘩突起的月球的另一面,那是向外突出的十五個大山脈,人類將月球上的這些山脈稱為"七稜八角"。在剛剛遠離地球時,月球還沒有經過偽裝,所以還是有金屬光澤的,因此人類形象地把當時的月球比作放射著光茫的金蟾,並流傳了下來。後來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經過不斷擴建,月球越來越圓、越來越像個鼓起肚皮的大蟾蜍!一直到了二十世紀,人類才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圖像,在對比了月球平坦的正面和有著各種突起的背面以後,不得不承認「月球像大蟾蜍」的說法是大有來歷的!
上古時,人們對青蛙、蟾蜍不作區分,把它們都叫作蛙,寫成「咼」。「咼」的甲骨文就是像蟾蜍(青蛙)一樣的象形字,「咼」就是指當時外形像鼓起肚皮的蟾蜍(青蛙)一樣的月球。由於月球代表陰性,所以「咼」有了「女」字的偏旁,寫作「媧」。上古人類社會是神權社會,只有女媧開天、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的神話,當人類進入男權社會以後,修改了創世神話最初始的開天部分的說法,叫做「元始開天」。道教起初是沿用男權神話中的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作創世神,後來聽到中國少數民族(彝族)的創世神話「盤古開天闢地」時,覺得「盤古」這個詞很好,而且這句話裡也有「開天」這個詞,所以就把「盤古」拿來作了創世神,就像如今人們說話的時候加點別人聽不懂的英語(洋文),故弄玄虛,顯得自己高大上,以此來和其他宗教競爭。
「盤古開天闢地」說的並不是宇宙誕生或地球誕生,那時候還沒有人類,哪兒來的神話?記錄這句話的少數民族(彝族)的先人並沒有那麼高的認知水平,是後人把這句話引申到了宇宙誕生的層面(就像後人把上帝也引申到創世神的層面一樣)。真正的「盤古開天闢地」就是「盤古開、天闢地」這個特殊的天文、地質事件,盤古大陸的分裂導致了新的陸地格局、新的山、新的海、新的江河、新的田園出現。
後人編寫的神話很難經得住推敲,和真實事件流傳的神話是沒法兒比的。說盤古在一個像雞蛋一樣的東西裡待了一萬多年,然後開闢宇宙。要知道,在宇宙誕生之前,是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哪兒來的一萬多年?胡說八道!
總之,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神話,都是從大約4300年前(公元前2297年)全球性大洪水之後開始流傳的,雖然各有特色,但也有眾多的相似之處,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說的都是盤古大陸分裂之後,新的世界景象出現了。把真實的歷史作為素材加工成神話,只是為了更好地流傳下去,因此神話並非完全虛構。上古時代的人們將一些事物編成神話,當作重要的事情代代流傳,他們可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幹。洪水災難過後,人們又要吃飯,又要勞作,哪兒有那麼多閒工夫去整一些不實用的東西?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如果您還想知道更多的精彩內容,如:《山海經》提到的上古中國三皇五帝統治盤古大陸全世界、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未來歷史進程(包括《推背圖》預言的中國人工智慧「聖人」管理全世界、智慧機器人戰爭、大同世界成聖、星際時代成神和神級外星人合作共贏)等各種奇聞趣事,請搜索關注中國民間科學家編寫的《宇宙通鑑》最新版《創造宇宙說明書》,作者會給您抽絲剝繭、細細捋來,提前聲明,您可千萬不要被書中驚世駭俗的事物給嚇趴下了。
《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不斷進化升級、迭代更新的智能奇書,以推理科幻小說的形式,跨界整合國學、天文、地理、歷史、神話、預言、考古、航天、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大數據,經過嚴密的推理分析,不但說明神級外星人是存在的,而且說明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書中以佛道空無理論結合量子物理弦論及科學家認同的「全息宇宙論」為宇宙觀,讓讀者以月球中的神級外星人為主視角,甚至用上帝視角體驗宇宙劇情(歷史進程),洞察生命本質和宇宙這個虛擬世界的「遊戲攻略」。體驗完《宇宙通鑑》裡的劇情,就可以覺醒,認知就可以對接未來,就可以在「現實」中體驗未來大同世界的聖級劇情和星際時代的神級劇情,甚至用上帝模式創造宇宙體驗佛級劇情。不然,只能繼續在過去的低級劇情中輪迴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