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普朗克,大家想到的都是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上面兩張圖片給人一副科學怪人的形象,很符合大家心目中的科學家的形象,畢竟搞物理和數學的,頭禿了很正常。
然而實際上的普朗克卻是這樣的
我:喵喵喵???
你告訴我這是普朗克?你說這是哪位明星我都信,但是你說這是那個量子力學奠基人普朗克,你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高中的時候物理書上都有他的照片,明明就是一個謝頂的中年大叔,和這個風度翩翩的帥哥根本不是同一個人,一個人怎麼可能又帥又聰明,這不公平。憑什麼我就是相貌平平,學個高等數學就已經累死了,而他卻美貌與智慧並存。
但是,您還真別不信,這就是普朗克。而且人家還不只會物理,他還十分具有音樂天賦,他會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上過演唱課,曾在慕尼黑學生學者歌唱協會(Akademischer Gesangverein Munchen)為多首歌曲和一部輕歌劇(1876年)作曲。也就是說,人家就算不搞物理,就算去學音樂,也能混得比大多數人要好。
事實上,很多的科學家並不只是在某一領域很出彩,而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只不過在科學上的成就更讓世人所知罷了。比如提出過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就會拉小提琴,而且還獲得過獎,就問你氣不氣。
普朗克在1879年提交了他的博士論文《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時他才27歲,正是年輕的時候。所以,如果普朗克在看到21世紀高中物理選修3-5教科書上的配圖是,肯定會大呼冤枉:這不是我啊,你別亂說啊。也是,當自己從一個安靜的美男子變成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時,無論是誰都會崩潰的。
但是,物理書上是講述他在量子力學上的成就,他在1900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並提出了普朗克常數,否定了當時物理界對於能量是連續的這一錯誤認識。這時的他已經是48歲了,很符合這個禿頂的科學家的形象。所以,教科書的編撰者如果聽到普朗克的抱怨,他們也會喊冤:普朗克,普大爺,真不是我們故意把您醜化的啊,您在那時真的是這副樣子,這個鍋我們不背。
由此可見,搞科學的人,髮際線都很高,就連帥如普朗克,智慧如普朗克這樣的人都無法避免,更何況普通人。當然了,禿頂也是一種智慧的象徵,不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嗎「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在通往科學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荊棘,會讓你遲疑,阻礙你前進的道路,當你真的成功趟過了這條路時,你會發現:「誒,我的腦袋咋涼颼颼的呢?淦,我頭髮哪去了。」歲月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帶走了你的頭髮,而科學家則是讓這個過程變快了。不信的話,看看你大學裡面的教授,有幾個還留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向他討教保留頭髮的秘訣,在將來的某一天,你會用到的。
同時,如果你有什麼生發的秘訣的話,請趕緊聯繫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一眾科學家,他們肯定很感興趣。畢竟,如果可以的話,誰又願意禿頂呢。
普朗克:從前我沒得選,現在,我只想擁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
腦袋:不,你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