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馮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在朋友圈刷屏,使「油膩」一詞成為了描述中國廣大中年人的群體性標籤。
很多「步入中年」的人懼怕衰老,雖然他們竭力從外表上進行掩蓋,但還是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一些「油膩」的特質。自從一份「油膩男(女)」的標誌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很多人聲淚俱下,紛紛表示中槍。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油膩」一詞,如何用英文地道地表達出來。
首先,「油膩」一詞的流行反映了「中年危機」在全社會的蔓延。「中年危機」的英文是 mid-life crisis,維基百科對此作了一個非常精準的定義:
我簡單翻譯一下:
「中年危機」是指45-64歲之間的人在身份(identity)和自信(self-confidence)方面的轉變期(transition)。「中年危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因素帶來的心理危機(psychological crisis),這些因素包括:一些標誌著衰老的事件、對死亡越來越強的感知、事業的瓶頸等。「中年危機」會讓一個人壓抑(depression)、懊悔(remorse)、焦慮(anxiety)、渴望年輕、渴望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
「油膩」的本質就是一種「中年危機」。「油膩」一詞極其精準地反映了一個中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中年化」:縱使生理上顯得不油膩,但心理上不可能不油膩。
所以,無論你是林志穎還是郭德綱,都逃離不了「油膩」的命運。
說了這麼多,「油膩」的英語到底咋說?我們肯定不能根據字面意思翻譯成oily,或者greasy。我們暫且可以這樣:把「油膩」這個概念拆解為一些具體可翻譯的關鍵詞:
根據上面我給出的中年油膩男(女)的標準,我歸納了下面幾個關鍵詞:
01 懷舊的 nostalgic /nɑːˈstældʒɪk/
發現自己開始喜歡「老舊」的東西,比如開始喜歡紅木等中式家具;喜歡戴手串、穿唐裝穿旗袍;喜歡聽草原歌曲和汪峰;會經常「提當年勇」;或者懷念過往的時光。
02 不修邊幅的 untidy /ʌnˈtaɪdi/
tidy表示「整齊的」,加上表否定的前綴un-後變成untidy,表示「不整齊的」,引申為「邋遢的」、「不修邊幅的」。
開始在外表上各種「不清爽」:開始有肚子、說話急了嘴角泛白沫、男子留長毛髮、女子穿家居服出門等。
03 注重養生的 health-conscious
英語中「-conscious」表示「對…重視的」,「health-conscious」就是「注重健康的」、「注重養身的」。
出門開始攜帶泡紅棗枸杞的保溫杯了,不經意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關於養生的文章,朋友聚會時大談養生話題。
04 煽情的 sentimental /ˌsentɪˈmentl/
發現自己淚腺比年輕時更發達:聚會時朗誦詩歌然後哭;看到電影中一個感人的鏡頭忍不住眼淚掉下來;整理物品時發現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又是一陣傷感。
05 裝嫩 act young
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越裝越反映出歲月的痕跡。比如中年男子穿得很潮、喜歡開跑車、喜歡把T恤領子豎起;中年女子紋眉。不過,只要自己舒服,怎麼裝都可以啦(不要回到家就脫到只剩秋衣秋褲,然後走來走去喲!)
06 炫富 show off
有錢沒錢的,都開始置辦一些反映自己「不是窮人」的物品。男子開始攢錢買iPhone、至少20萬以上的車;女子開始攢錢買一個古馳或普拉達的包。
07 曬娃 shareting
該詞也是外國的網絡流行詞,混合了sharing(分享) 和 parenting(父母對孩子的養育)。
如果你開始把頭像改成兒子或女兒的照片,並且在社交媒體三天兩頭秀娃,那麼你也開始「油膩」了。
08 敬畏神秘力量 respect supernatural power
開始信命,越來越相信冥冥之中那股神秘的力量。不再「天不怕地不怕」,開始在車內擺各類佛像,遇到廟宇或教堂,總想進去求一求或做個懺悔什麼的。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編輯:Jul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