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2021-01-15 原理




如果盤點20世紀貢獻最突出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必然在列。1900年,普朗克發表黑體輻射公式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的「量子」形式釋放,標誌了量子物理學的開端。為了表彰普朗克對這一新的物理領域的奠基性貢獻,他被授予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對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中,普朗克引入了一個關鍵的數值。這個物理常量將人們的目光拉到了物理學極限尺度的邊緣,深刻地影響了量子物理學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亞原子世界的探索


普朗克認為,一個假想的共振器只能以某個最小數量改變其能量,這種能量(E)和相關的電磁波頻率(ν)成正比,可以表示為E = hν,其中的比例常數就是h,它後來就被稱為普朗克常量。隨後,愛因斯坦將這種關係發展到描述光子的能量中,進而用光子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普朗克常量及其衍生的約化普朗克常量(ħ≡h/2π)可以反映物理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性質。從玻爾的原子模型,到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從架起波粒二象性的橋梁,到精準定量「千克」單位,現在,普朗克常量已經成為量子力學,甚至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數值之一。由普朗克常量進一步發展出的一系列物理量,也成了指引科學家探索極限的路標。


根據狹義相對論長度收縮時間膨脹,兩個相對運動的觀測者在時間和長度上永遠存在分歧。真是這樣嗎?他們可能會對以任何單位計量的長度和時間存在分歧。但是,也有一些「絕對」的長度和時間,是由宇宙的本質決定的這種長度和時間完全由物理定律中的普適常量定義,無論是誰,無論是在太陽系,還是比鄰星系統中,只要遵循著與我們相同的物理定律,它們就是相同的。普朗克長度𝓁P普朗克時間tP就是這樣的物理量,定義它們的三個基本常量分別是約化普朗克常量(ħ)、引力常量(G)以及真空光速(c)。


普朗克長度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用國際單位制表示大約是1.6×10-35,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米。如果你對這個數量級還是沒什麼概念,可以試著這樣想想:原子大小的數量級大約在0.0000000001米,這已經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最小物體的十萬分之一。假設你以每秒1普朗克長度的速度測量原子的直徑,你要花的時間將達到目前宇宙年齡的一千萬倍。普朗克時間則是以真空光速通過普朗克長度所用的時間,大約是5.4×10-44秒



事實上,從馬克斯·普朗克起,物理學家發展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自然單位,它們被統稱為普朗克單位。普朗克單位不僅包含了時間與長度,還有質量、溫度等許多方面的物理量。除了c、G與ħ,涉及的普適常量還包括波茲曼常量(kB)。(有時還會加上庫倫常量,ke。)


如果使用國際單位制或者其他任何單位制來表示這些常量,常量的數值必然取決於測量所使用的單位。雖然許多單位非常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經驗,但在理解宇宙更複雜的方面時,它們並非總是適用。如果將上面等式中的所有普適常量改寫為c = G = ħ = kB = 1,那麼𝓁P、tP、mP……所有這些數值就都成了1,它們就構成了一套完備的單位系統。普朗克單位完全由基本常量的組合導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是一種最普適的自然單位,這也是理論物理學家最常使用的工具。


普朗克單位中的各項物理量,本身也包含著重要的意義。普朗克單位是宇宙最初時刻的特徵。標準的大爆炸模型可以解釋追溯到普朗克時間的前後的宇宙演化。在那個時刻,宇宙正處於普朗克溫度,光子的平均能量接近普朗克能量。


普朗克單位也描述著一個無法想像的普朗克尺度世界。在普朗克長度和時間的尺度上,時空與宏觀中的面貌截然不同,它不再是連續而平滑的,而是存在著巨大的漲落。人們猜想,這個尺度下的時空可能成為混沌的量子泡沫。在弦理論中,「弦」的特徵長度尺度就被認為在普朗克長度的這個數量級上。


普朗克長度被認為是基本尺寸的極限,是理論上我們可以探測到的最小的距離尺度。因為想要探測普朗克尺度上的任何東西,我們需要帶有極高能量(普朗克能量)的粒子。當這樣的極高能量粒子與目標相互作用時,黑洞就會形成。即使繼續提高能量也無濟於事,那也只會讓黑洞變得更大。


事實上,我們其實並不清楚在這一尺度之下究竟會發生什麼。現在普遍認為,已知的物理學法則在超越普朗克尺度的極限後就會崩塌,甚至相對論物理學可能也需要特別的調整。舉個例子,普朗克長度和普朗克時間均由普適常量定義,不同的觀測者對它們的觀測應當都是相同的。那麼在這個尺度上的長度收縮和時間膨脹的效應呢?如果在運動參考系中對這種時間和長度進行觀測,似乎需要一種修正後的狹義相對論。確實已經有科學家開始了這樣的嘗試,比如,2002年,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喬凡尼·阿梅利諾-卡梅利亞就提出了雙重狹義相對論(DSR),試圖將普朗克尺度納入討論。


然而一切都還是猜想,而它們也很有可能一直都只是一種猜想。



撰文:Planckeko

插圖設計:編輯部之花雯雯子

封面設計:一點黑眼圈都沒有的嶽嶽子


參考來源: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18/planck/biographical/

https://newt.phys.unsw.edu.au/einsteinlight/jw/module6_Planck.htmhttps://www.forbes.com/sites/startswithabang/2019/06/26/what-is-the-smallest-possible-distance-in-the-universe/#655a742048a1https://www.universetoday.com/79418/planck-time/https://www.huffpost.com/entry/what-is-the-planck-scale-and-why-do-physicists-use_b_59ee45cee4b031d8582f5767?_guc_consent_skip=1596420570https://astronomy.swin.edu.au/cosmos/P/Planck+Units

相關焦點

  • 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在對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中,普朗克引入了一個關鍵的數值。這個物理常量將人們的目光拉到了物理學極限尺度的邊緣,深刻地影響了量子物理學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亞原子世界的探索。隨後,愛因斯坦將這種關係發展到描述光子的能量中,進而用光子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 分割到普朗克長度
    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空間是量子化的,當被分割到普朗克長度後,量子化的尺度將被分割到極限,既,將不能再以量子化的尺度來衡量空間。也就是說,在宏觀的角度來看,空間只能被分割到普朗克長度。但是,可以定義新的尺度來「繼續」分割。
  • 普朗克常數
    從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開始,到普朗克為了解釋熱輻射能譜提出了一個「在熱輻射的產生與吸收過程中能量是以hv(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最小單位,一份一份交換」的假設,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玻爾的原子量子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除了經典物理理論,世界上還有量子力學理論。這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領域。
  •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已有 6 個年頭了,今天他將公布自己關於熱輻射規律的最新研究結果。普朗克首先報告了他在兩個月前發現的輻射定律,這一定律與最新的實驗結果精確符合(後來人們稱此定律為普朗克定律)。然後,普朗克指出,為了推導出這一定律,必須假設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或者說,物體通過分立的跳躍非連續地改變它們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個最小能量元的整數倍。
  • 普朗克時間
    普朗克時間就是微觀方面的一種測量方式。它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普朗克是量子理論奠基者,一個普朗克時間單位是光在真空中飛行一個普朗克長度單位所需的時間。二者都是較大的自然單位制體系——普朗克單位的一部分。它由普朗克在 1899 年最早提出,是專門為五個常見物理學常數制訂的計量單位之一。
  • 普朗克常數簡史
    普朗克在他就任柏林理論物理學教授前,一直在熱力學和電磁學領域努力思考這個問題和相關的問題許多年。在普朗克到達之前,這個職位是給玻爾茲曼和赫茲的,但兩人都拒絕了。對普朗克來說這是幸運的,由於柏林是黑體輻射實驗研究中心,普朗克所潛心進行的實驗工作對他後來的理論成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物理學家與同事之間有廣泛的和隨意的交談時,他們往工作得最好。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量子一詞的現代用法起源於普朗克,他給量子物理學起了這個名字。在19世紀,普朗克和其他科學家研究了黑體輻射,這個術語指在物體內與周圍環境處於熱力學平衡狀態時的熱電磁輻射。它解釋了鐵為何在加熱到高溫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實驗是科學對自然提出的一個問題,而測量則是對自然答案的記錄。」 普朗克如是說。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量子之父——普朗克
    1858年4月23日,普朗克出生於德國沿海城市基爾的一個法學家家庭。普朗克是家裡第六個孩子,他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普朗克與其他兄弟姐妹一樣,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據說普朗克從童年起就顯示出自己的音樂才華,尤其擅長彈奏鋼琴和風琴,具有專業音樂家的鋼琴演奏技巧。
  • 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
    普朗克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現象,並且突破了經典物理學在微觀領域內的束縛,打開了人類認識光的微粒性的途徑[1]。本文主要介紹了普朗克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能量假設並將普朗克對黑體輻射的解釋做了總結。   1、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設   黑體以hν為能量單位不連續地發射和吸收頻率為ν的光子的能量。且能量單位hν稱為能量子,h為普朗克常量(h=6.62606896×10−34J∙S)   2.
  • 普朗克長度是個什麼東西?
    因為當時計算黑洞輻射分別需要使用到兩個公式,其中一個公式在短波輻射中適用,在長波輻射中不適用,另外一個公式在長波輻射中適用,在短波輻射中不適用,普朗克在一次很偶然的數學計算中,將兩個公式強行拼成了一個公式,普朗克得出的這個黑體輻射公式可以很好的解釋一切波長的能量輻射問題,但是必須在這個公式中加入一個前提:能量的輻射不是連續不斷的,而是一段、一段的,由能量的最小單位(量子)傳遞的,後來普朗克根據能量輻射公式推導出了一個物理常數
  • 普朗克公式的聯想
    普朗克常數記為 h ,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   光子即光量子(light quantum),電磁輻射的量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範粒子,記為γ。其靜止質量為零,不帶電荷,其能量為普朗克常量和電磁輻射頻率的乘積,E=hv,在真空中以光速c運行,其自旋為1,是玻色子。    普朗克常數記為 h ,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
  •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量子論這個概念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的。普朗克少年時就酷愛科學和藝術,中學畢業後,對於本活道路的選擇舉棋不定,究竟是為物理學奮鬥終身呢,還是獻身於音樂王國?
  • 探索宇宙中的極限——普朗克尺度
    僅用自然界中的五個常數(包括光速和引力常數),你,我,甚至是來自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外星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普朗克單位。最基本的普朗克單位分別為長度、質量、溫度、時間和電荷。小對話框裡顯示的是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及普朗克質量的定義。定義普朗克溫度和電荷需要庫倫常數和波茲曼常數。
  • 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和普朗克常數無關的量子效應
    這裡h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常數而ν是光的頻率。自此,普朗克常數(或約化普朗克常數ħ = h /2π)開始出現在描述各種微觀粒子性質的物理量中,比如自旋⻆動量等於ħ的整數或半整數倍,原子或分子的大小正比於ħ的平方。在各種量子效 應,比如量子隧穿和能級分裂,我們也都能看到普朗克常數扮演的重要⻆色。現在普朗克常數已經成為量子效應的代名詞。
  • 宇宙形成僅需幾十普朗克,一秒等於無數普朗克時間
    說到時間,這是一個歷年來都備受爭議的名詞。有部分人認為,時間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只是人們的錯覺。但更多人還是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它的流動與發展。俗語言:「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其實是很寶貴的。
  • 如何使用樂高測量普朗克常數?
    新增會議服務和用戶服務兩大功能,為粉絲提供IEEE會議查詢,熱門會議、舉辦會議,同行查找等功能,歡迎試用。 - 普朗克常數是科學中最重要的數字之一。它描述了在被稱為普朗克-愛因斯坦關係的方程的電磁波能量和頻率之間的關係:E=hν。其中,E是能量,v是頻率,h是普朗克常數。
  • 我國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能力
    我國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