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普朗克。
你能設想的最小時間單位是什麼?秒?毫秒?很難說,要看相對於什麼。在特定的情況下,幾個小時可以飛逝如電,幾秒鐘也可以度日如年。但是對物理學家來說,時間並不總是那麼有哲理的東西。它們和宇宙力量中的無限大和無限小有關,因此就需要有單位能夠對它們進行客觀的測量。普朗克時間就是微觀方面的一種測量方式。它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普朗克是量子理論奠基者,一個普朗克時間單位是光在真空中飛行一個普朗克長度單位所需的時間。二者都是較大的自然單位制體系——普朗克單位的一部分。
它由普朗克在 1899 年最早提出,是專門為五個常見物理學常數制訂的計量單位之一。這五個常數分別是引力常數(G)、新普朗克常數(h)、真空光速(c)、庫侖常數 1/4π (ke 或 k)、玻爾茲曼常數(kB,偶爾也以 k 表示)。每個常數都對應一種基礎物理學理論:c 對應狹義相對論,G 對應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h 對應量子力學,1/4π 對應靜電學,kB 對應統計力學和熱力學。它們的用途是簡化理論物理學中的特定代數表達式,特別是在量子力學中。
普朗克時間來源於研究計量單位和物理常數的數學物理領域,也就是所謂的維度分析。它是引力常數 G、相對論常數 c 和量子常數 h 結合後的獨特產物,是一個時間單位常數。它常被物理學家幽默地稱為「上帝單位」,因為它排除了以人為中心的單位體系,和米、秒等不同,後者的存在完全是由於某種歷史原因,而不是來自自然的本質。普朗克時間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 2003 年,在對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深空圖片進行分析時,一些科學家原本推測在普朗克尺度上會有時空的波動,因此那些極端遙遠的天體影像會變得模糊。但是這些哈勃影像過於清晰。不過另外一些科學家不同意這種猜測,部分人認為這種波動太小,無法被觀測到;部分人認為這種猜測中的模糊效應會因極高的放大倍數而消失。
文/Matt Williams
譯/老孫
© 原創翻譯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就打賞,多少請隨意
長按下面的圖片,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或轉帳至支付寶帳戶:sjw@qq.com
要關注我
請按右上方的三個點
然後選「查看公眾號」
或直接搜索公號名「CosmoScape」
或長按下面的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