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刻度,科學家:一秒內包含無數個「普朗克時間」

2020-12-04 三體使者

引言:人們總覺得一輩子很長,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很多。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拖延,告訴自己不必分秒必爭,分秒並不重要。但是,若從宇宙角度來了解時間,你將收穫不一樣的啟發,你或會重新省視時間。

眾所周知,宇宙的前身是一顆體積趨於無窮小而密度趨於無窮大的緻密奇點。在這顆特殊奇點爆炸之前,宇宙並不存在,宇宙空間內的一切事物也是不存在的。而當這顆獨特奇點爆發後,宇宙雛形瞬間形成,宇宙萬物也在瞬間出現。

說到這,部分朋友或許好奇,都說宇宙誕生於瞬間,宇宙成長所花的時間亦是極短的,那麼事實上,宇宙從誕生至雛形初成,期間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呢?從神話傳說所描述的內容來看,宇宙只花了彈指一揮間便從一顆不起眼的奇點膨脹成長為一個獨立而又龐大的空間,若將此時間放到日常生活中,在這短短一瞬,我們可能還來不及眨眼。

說完神話傳說中的敘述,許多人或依然覺得十分迷糊。為了更清楚地描述宇宙所經歷的這一短暫時間,科學家引入了一個特殊的時間名詞——普朗克時間。

初看這個名詞,很多人或是陌生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常用以反映時間的單位有三個,分別是小時、分和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從未接觸過「普朗克時間」這一度量,它到底是何方神聖?科學家為何專門「請」它來衡量宇宙誕生所花的時間?

從科學定義上來看,普朗克時間指的是量子間的最短距離,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內的最短時間。單從定義上來理解,大家或覺得「普朗克時間」十分抽象也十分難懂,而若以秒為參照對象,大家或會明白許多。簡單來說,一秒內包含了上億個普朗克時間,據科學家觀察與測算,從奇點爆炸至宇宙雛形初現,期間只耗費了不到20普朗克時間。換言之,在不到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我們所處的燦爛宇宙已初步形成。

所以說,雖然一秒鐘很短暫也很不起眼,但它依舊是珍貴的,它依舊值得被重視。要知道,在這短暫的、極易被大家忽略的一秒內,許多事物已悄然發生改變。

再反觀我們自己,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我們極容易忽略微不足道的一秒鐘,我們常會對自己說,再放鬆再休息10分鐘、半小時甚至是1小時,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生命很長,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有很多,我們沒必要過於在意短暫的10分鐘或半小時。但事實上,哪怕是在不經意的一分鐘或者一秒鐘裡,許多事物都悄悄發生了變化,當我們意識到時間已匆匆溜走,當我們為此而後悔而感嘆時,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再去珍惜或改變。

同時,人活一輩子,留給自己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以一天24小時,生命周期為75年進行計算,我們可以知道,人活一生擁有657000小時,一天中,若我們需花8小時來睡眠,那麼留給清醒的自己的時間僅有438000小時。

約44萬小時長嗎?相信許多人會給出否定答案,若以天為單位,44萬小時還不到6.5萬天。在這6萬多天裡我們要學習書本知識,要學會與人溝通相處,要培養自己的工作技能,還要兼顧工作與家庭......細細想來,人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太多,6.5萬天其實很短。

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們珍惜,我們應合理運用好有限的時間去經歷與體驗每一件嚮往與期待的事情,勿讓拖延降低了生活的體味與生命的質量。說到這,你有什麼看法呢?你對於時間的傳統認識是否已被改變?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刻度:「普朗克時間」
    眾所周知,宇宙的前身是一顆體積趨於無窮小而密度趨於無窮大的緻密奇點。在這顆特殊奇點爆炸之前,宇宙並不存在,宇宙空間內的一切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初看這個名詞,很多人或是陌生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常用以反映時間的單位有三個,分別是小時、分和秒。
  • 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刻度,一秒鐘有無數個它,可用來計算宇宙大爆炸
    時間,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卻都深知它存在,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小時,都是時間。但是,我們也知道,時間雖然一直都存在,這些計量時間的標準卻是我們為了方便生產生活而人為創造的。我們為了精確地計時,給計時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也在不斷發明著更為精細的鐘表,並且,我們還不斷規定更細小的時間單位。一分鐘很長嗎?一分鐘也許不長,發個呆就過去了。一分鐘也許不短,夠你翻幾條微博。面對一個小時,一分鐘僅為它的六十分之一,但是面對一秒,一分鐘卻是它的六十倍。所以說不同的計時單位,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 宇宙形成僅需幾十普朗克,一秒等於無數普朗克時間
    有部分人認為,時間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只是人們的錯覺。但更多人還是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它的流動與發展。俗語言:「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其實是很寶貴的。大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會在意與珍惜短暫的一秒鐘,人們大都認為,一秒鐘實在太短暫了,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 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
    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在這個理論當中所提到的宇宙的誕生其實是最開始一個起點爆炸之後形成的,而且這個奇點還是非常特殊的,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因為它擁有著無限小的體積和無限大的密度,所以在報價之後才會不斷的膨脹,甚至是到現在為止宇宙還在不斷的擴大,就在膨脹的過程當中便誕生了空間和時間。
  • 時間很短嗎?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科學家對時間的理解是,認為我們目前所知的這個時間的定義,其實是後來人們人為規定的,比如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等這些時間概念,這都是為人類自己設定的,而我們同樣可以把一天設成38小時,一小時設成40分等。
  • 一秒鐘包含1000萬億飛秒,然而相對於普朗克時間,飛秒又極為漫長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認為秒就是最小的時間單位了,我們在一呼一吸之間所用的時間通常都有好幾秒。而在體育比賽中,比如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精確到1%秒,另外還有毫秒、微秒、飛秒、納秒等,一般在微觀物理學上才會用到,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納秒是十億分之一秒,飛秒則是一千萬億秒。
  • 宇宙爆炸的「瞬間」時間有多短?一秒鐘在它面前猶如上億年
    而支持宇宙爆炸論的學者則認為,在宇宙誕生前,物質、空間乃至時間都是不復存在的,宇宙處於一片虛無的狀態中。而當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炸的瞬間,宇宙包括宇宙的中的所有物質才被生成,那麼,宇宙爆炸的瞬間究竟過去了多久呢?
  • 一秒鐘裡包含的這種時間單位數量,要比宇宙誕生以來的秒數還多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認為秒就是最小的時間單位了,我們在一呼一吸之間所用的時間通常都有好幾秒。而在體育比賽中,比如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精確到1%秒,另外還有毫秒、微秒、飛秒、納秒等,一般在微觀物理學上才會用到,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納秒是十億分之一秒,飛秒則是一千萬億秒。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短時間刻度,經過科學計算,1秒鐘比它慢幾億倍
    時間沙漏時間與我們密切相關,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時間是什麼既是一個物理學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時間就是一種刻度,一種特殊單位,宇宙萬物都需要用時間來衡量它的某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它是一種虛無的但又不可或缺的東西。
  • 科學家測出了光子穿過氫分子所用的時間,一秒鐘是它的五百億億倍
    一秒鐘對我們來說是很短了,但是對某些事物來說,一秒鐘也會很長,蜜蜂可以在一秒鐘內振翼數百次,子彈可以在一秒鐘內飛行100多米,炮彈卻可以飛行1000多米,光則可以飛行30萬公裡,而對普朗克時間來說,一秒鐘又真的是太大了,因為它包含了10的43次方個普朗克時間,這比宇宙誕生至今的138億年產生的秒數總和還要多得多。
  • 物理突破,科學家測量到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
    這是由德國歌德大學的萊因哈德·多納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確定的可能測量的最短時間單位。簡化一下,就是一個輕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花費的時間,量化為齊普秒。1齊普秒 為10^(-21)秒。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測量結果的示意圖,一個光子(黃色)穿過氫分子(兩個紅色原子核),這產生了研究人員測量到的幹涉圖樣。
  • 新實驗完成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測量
    科學家普遍認為,在已知物理學定律的尺度邊界上,最小的時間尺度是普朗克時間,約5.4×10-44秒,也就是以真空光速通過用一種更直觀的說法,一飛秒與一秒的比例,相當於一秒和3200萬年的比例。化學反應的實際發生,也就是化學鍵的形成和斷裂,就發生在飛秒的時間尺度上。
  • 時間究竟是什麼?科學家認為時間可能並不存在,變化的只有空間
    對於人類來說,時間也是十分熟悉的,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和時間有關,從小時再到分鐘,每一秒都被精確的規劃,根據時間,我們可以把每天都給數據化,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劃未來,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對時間上的規劃作出改變。那麼時間是否存在一個最短的極限呢?
  • 時間本質究竟是什麼?普朗克時間:最短時間間隔究竟意味著什麼?
    >探索時間的本質,如果從概念上來理解的話:時間是用來記錄物質的運動與能量的傳遞,換句話說:如果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運動與能量傳遞都消失的話,那麼時間也就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給大家舉這樣一個例子:假設整個宇宙中只存在一個電子,這個電子處於絕對零度的極端環境下,絕對零度會讓所有的微觀粒子運動停止,所以整個宇宙都不存在物質運動與能量傳遞,那麼對於這個單一的電子
  • 宇宙的時鐘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時間有流逝感,但時間是什麼?
    最小的可想像的時間長度可能不大於百萬分之一的十億分之一秒。這是根據一種新的理論,它描述了宇宙具有一種基本的類鍾特性,其時鐘速率會與我們最好的原子計時器有相似之處。這樣的想法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提出更接近於做實驗來闡明萬物的理論,這是一個將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協調的總體框架——量子力學,它著眼於現存最小的物體,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描述了最大的物體。我們大多數人都對時間的流逝有某種感覺。但時間到底是什麼?
  • 普朗克時間
    你能設想的最小時間單位是什麼?秒?毫秒?很難說,要看相對於什麼。在特定的情況下,幾個小時可以飛逝如電,幾秒鐘也可以度日如年。但是對物理學家來說,時間並不總是那麼有哲理的東西。它們和宇宙力量中的無限大和無限小有關,因此就需要有單位能夠對它們進行客觀的測量。普朗克時間就是微觀方面的一種測量方式。它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 宇宙誕生用了多長時間,1秒鐘在它面前,如同過去了上億年
    筆者-小文時至今日,「宇宙大爆炸」仍然是一種主流觀點,科學家相信,宇宙誕生於一場大爆炸,而宇宙萬物,包括看得見的物質以及看不見的「暗物質」都是從那場爆炸中誕生的,就連時間和空間也不例外。而包括「宇宙爆炸論」在內,雖然誰也無法穿越到過去目睹宇宙的誕生過程,但科學家還是利用想像結合真理證實了宇宙曾經是發生過爆炸的,而宇宙膨脹則是其中一個證據。自宇宙發生了大爆炸以來,宇宙就一直在不停地膨脹,而由於當年那場爆炸反應太過劇烈,導致宇宙的膨脹速度甚至超過了光速,而這也是人類為何不能到達宇宙盡頭的原因了。
  • 宇宙尺度;最低與最高溫度、最短與最長時間及最小與最大長度
    b,布莫讓星雲(回力棒星雲),宇宙中最冷的地方,距地球5000光年;該星雲溫度可達零下272℃,比絕對零度(零下273.15℃)僅高1.15℃,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個溫度低於背景輻射的天體,也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 「時間」在現代物理學中怎麼將連續性都丟失了?
    一直盯著鐘錶上的秒針,我們會產生一個疑問:時間是否真像秒針一樣,一格一格跳躍著流逝?這涉及到時間是否連續的問題,即在量子世界,粒子狀態的演化是否連續的問題。它在現代物理學中是有答案的。時間與空間的性質自相對論以來開始具有了相對性。
  • 時間究竟是什麼?愛因斯坦認為時間並不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矛盾的概念,在不同的環境下時間會給人不同的體驗,從度日如年到光陰似箭,人類一邊擔心自己在世的時間太短暫,又厭惡重複枯燥的生活,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更快,因此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矛盾的。那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在科學家的眼中時間的定義是否有其他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