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短嗎?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2020-12-05 探索宇宙萬物

人類自誕生地球以來,每天都在跟時間打交道,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但我們卻能從身邊無時無刻感受到它。

當我們出生以後,時間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從嬰兒到幼兒園,再到小學,中學,大學等,我們時刻感受著時間在悄悄流逝,我們也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時間很寶貴,我們不能浪費,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校畢業後,當我們走入社會後,我們更能感受到時間的存在,每天上班,下班,忙碌著工作,遲到一分鐘就會被扣工資,我們時常會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已經長大成人,要成家立業了,真希望時間能慢點走。

時間就是這樣,不會以人的意志而發生任何改變,當你每天忙忙碌碌工作之後,停上以來回頭一看,自己已經老了,從嬰兒到步入老年,似乎就是一瞬間的事,兒時的那些成為了回憶,而人生也要快走到終點,當你閉上眼的那一刻,時間也就離你而去了。

我們生活的每一處都布滿了時間痕跡,說起時間,我們都知道,一天等於24小時,一小時等於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在擠時間,但似乎沒人思考過時間到底是怎麼來的,跟時間有關的規律是宇宙形成初期便已出現還是後來人類自行規定的?

科學家對時間的理解是,認為我們目前所知的這個時間的定義,其實是後來人們人為規定的,比如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等這些時間概念,這都是為人類自己設定的,而我們同樣可以把一天設成38小時,一小時設成40分等。

宇宙並未對時間單位:時,分,秒等做出規定,不過,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和摸到時間,但我們都知道時間是存在的,而對於時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時。

對於宇宙,我們都知道是由奇點爆炸而來,那麼起點從爆炸到形成宇宙用了多長時間呢?宇宙的這個時間又如何來定義?為此,科學家引入了一個時間概念:普朗克時間。

普朗克時間是比秒要更小、更精確的時間單位,一秒所包含的普朗克時間比宇宙從形成之初至今所經歷的所有秒數還多。宇宙約形成於138億年前,一年約等於3150萬秒。通過計算,宇宙成立至今約經過了4.3*10^17秒。換句話來說,一秒內所包含的普朗克時間超過4.3*10^17個。普朗克時間的微小程度,不是人類大腦可以想像的。

有了這個比秒還要更小的時間單位,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宇宙從大爆炸到形成宇宙雛形初成所需要的時間,其實這個時間是非常短的,短到什麼程度呢?

科學家通過科學儀器觀察到,宇宙大爆炸持續時間不到10個普朗克時間,宇宙大爆炸過後宇宙雛形初成也只花了不到20個普朗克時間。由此可見,宇宙內物質擴散的速度是極快的。

由此,正好和宇宙膨脹速度超越光速的理論相符,科學家通過觀察宇宙,發現宇宙一直在不斷膨脹,而這個膨脹速度是超光速的,了解了普朗克時間,對宇宙膨脹速度超光速自然也不覺得奇怪了。

科學把時間進行量化,這對於人類研究時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人類目前對時間的理解和研究還極其有限,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未來,時間一定會被我們破解,讓時間被我們掌控,為人類服務。

未來,時間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等了解了時間的本質,能夠利用時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時間加速或減速,甚至穿越時間,回到過去等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刻度:「普朗克時間」
    眾所周知,宇宙的前身是一顆體積趨於無窮小而密度趨於無窮大的緻密奇點。在這顆特殊奇點爆炸之前,宇宙並不存在,宇宙空間內的一切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初看這個名詞,很多人或是陌生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常用以反映時間的單位有三個,分別是小時、分和秒。
  • 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刻度,科學家:一秒內包含無數個「普朗克時間」
    引言:人們總覺得一輩子很長,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很多。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拖延,告訴自己不必分秒必爭,分秒並不重要。但是,若從宇宙角度來了解時間,你將收穫不一樣的啟發,你或會重新省視時間。為了更清楚地描述宇宙所經歷的這一短暫時間,科學家引入了一個特殊的時間名詞——普朗克時間。初看這個名詞,很多人或是陌生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常用以反映時間的單位有三個,分別是小時、分和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從未接觸過「普朗克時間」這一度量,它到底是何方神聖?科學家為何專門「請」它來衡量宇宙誕生所花的時間?
  • 普朗克時間
    你能設想的最小時間單位是什麼?秒?毫秒?很難說,要看相對於什麼。在特定的情況下,幾個小時可以飛逝如電,幾秒鐘也可以度日如年。但是對物理學家來說,時間並不總是那麼有哲理的東西。它們和宇宙力量中的無限大和無限小有關,因此就需要有單位能夠對它們進行客觀的測量。普朗克時間就是微觀方面的一種測量方式。它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 時間是什麼?真的存在嗎?為什麼人們對時間的感覺不同?
    時間是什麼?真的存在嗎?為什麼人們對時間的感覺不同?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難以捉摸的,它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發生的事情。可是時間是否真的存在呢?它也許只是和空間和質量一樣,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概念而已。
  • 時間究竟是什麼?科學家認為時間可能並不存在,變化的只有空間
    在物理學中,對最短的時間是有明確要求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朗克時間」,在宇宙中雖然時間在不斷的流逝,但是「普朗克時間」就是最小的時間間隔,是時間的極致無法再次縮小,每一個普朗克時間就是10的負43次方(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由此可以見,每一個普朗克時間都是很短暫的,人類幾乎沒辦法感受到這麼短的間隔
  • 宇宙形成僅需幾十普朗克,一秒等於無數普朗克時間
    有部分人認為,時間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只是人們的錯覺。但更多人還是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它的流動與發展。俗語言:「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其實是很寶貴的。大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會在意與珍惜短暫的一秒鐘,人們大都認為,一秒鐘實在太短暫了,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 論時間,時間論
    如果是錯覺,那麼愛因斯坦的時間還是意識的範疇,既然是意識那還是與物質無關。普朗克時間,是指時間量子間的最小間隔,即普朗克時間,為 1E-43秒(即10-43s)。沒有比這更短的時間存在。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註:1普朗克時間=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普朗克的時間只是最短的時間間隔,不是時間的概念。
  • 時間本質究竟是什麼?普朗克時間:最短時間間隔究竟意味著什麼?
    那麼時間是否有「時間」?時間是否有長短呢?上文中提到,時間是用來記錄物質運動與能量傳遞的,所以宇宙中什麼時間誕生了物質運動與能量傳遞,時間就在什麼時候誕生,根據目前科學界接受程度最廣的一種理論,即宇宙大爆炸理論,時間誕生於137億年前的那場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中時間、空間、物質在奇點中誕生,研究137億年前的時間沒有任何現實意義,脫離空間、物質研究時間也沒有任何意義
  • 「時間旅行」是否存在?科學家提出五種猜想,最後一種讓人沮喪
    那麼,時間旅行真的可能實現嗎?現代物理學家認為:不能否認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不論是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都可以得到成功進行時間旅行的方程式,假設在未來,科學和物理不斷發展,人類很可能會研究出時間機器,那麼為什麼我們在歷史上,沒有見到過「時間旅行者」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五個猜想,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時間真的存在嗎?人被時間所『控制』?愛因斯坦說出答案
    對於我們來說,時間只是用來計量一天的單位,但是在科學領域就有一個十分奇特的概念,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只會一直向前流逝,時間不可以倒退,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時間,人的一生都活在了這個所謂的時間概念了,時間我們觸碰不到也感知不到,人們對時間的認知也只是有『規律』地,隨著科技的發展
  • 時間真的存在嗎?人被時間所『控制』?愛因斯坦說出答案
    對於我們來說,時間只是用來計量一天的單位,但是在科學領域就有一個十分奇特的概念,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只會一直向前流逝,時間不可以倒退,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時間,人的一生都活在了這個所謂的時間概念了,時間我們觸碰不到也感知不到,人們對時間的認知也只是有『規律』地,隨著科技的發展
  • 寫下時間簡史的人被時間帶走了
    霍金曾經寫下《時間簡史》,這是很多人的書櫥必備,可在這個春天,他卻被時間帶走了。3月14日,霍金的子女正式發表聲明,「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相關報導見B1、B2版)  在當代科學家中,霍金可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之一。他到中國的次數其實並不算多,但他的影響早已經植入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 一秒鐘包含1000萬億飛秒,然而相對於普朗克時間,飛秒又極為漫長
    將一秒鐘的時間拆分到1000萬億份,這個時間可是相當的短了,然而飛秒卻還遠遠不是最小的時間單位,在量子力學的範疇中飛秒這個時間單位是相當巨大的,因為量子學中的基本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這個時間單位到底有多小?下面我們來講一講。
  • 時間究竟是什麼?
    1.時間究竟是什麼?1000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臘,時間的定義問題對哲學家的困擾更甚於對數學家的困擾。在伽利略的偉大發現之後,牛頓把時間最終定義為數學上的量。但是,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認為,時間是一個被神秘氣息所覆蓋著的客體,因為時間獨立於任何物體,在一切之上,是絕對的。
  • 一瞬間到底是多長時間?量子之父告訴你:其實時間也存在最小單位
    如果真的存在最短的時間單位,那麼人類生存的宇宙不就成了由一幀一幀的畫面組成的電影了嗎?如今我們對於「時間」這個維度,主要還是以經典物理學的觀點去思考,但如果以非經典、即量子的角度去看待「時間」這個維度,其實時間也是存在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單位,在量子力學中,如果某種物理量存在最小的、無法被分割的基本單位,就意味著這種物理量是可以量子化的,而這個最小單位就是量子,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首次提出「量子」,而量子的最小單位即普朗克常數就是:h=6.62606896
  • 阿爾特塔:一直關注著貝爾薩,他在很短時間內改變了球隊
    阿爾特塔說道:「雖然我沒有和他共事過,但我認識很多在他手下踢過球的球員,我的一個最好的朋友就跟了他很多年。所以我了解到許多他的執教方式以及他的為人,我很尊重他。」「我一直關注著他的工作,包括他的戰術思路、以及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很短時間內改變一支球隊的方法。他在接手利茲聯後取得的成績令我印象深刻。」「他完全改變了這支球隊,他改變了俱樂部上下所有人對球隊的認知,包括球員和球迷。他讓所有人相信,球隊會重新回到幾年前的水平。」
  • 普朗克時間:質量聚散生滅,時間是宇宙物質演化現象最好的見證者
    普朗克根據三個基本常數「引力常數G、普朗克常數h、光速c」,得出了質量、時間、空間之間的內在聯繫,物質這種自身內在的稟性也就是本體自性,正好證明了緣起法的「時空結緣點」。普朗克時間當常數狀態處於相對恆常時,空間真空狀態時的零點能在有起伏漲落的激發態過程,能量容易有足夠的時間從第四維捲縮空間
  • 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理論物理學家計算可能的時間量子化上限
    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換句話說,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不能被劃分成更簡短的單位?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在考慮的基本問題。如果時間要被「量子化」,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時間需要被「量化」。在數學上,「量化」是指將輸入從連續的一組值約束到離散組的過程。所以術語「量化」和「離散化」通常在含義上是同義詞。
  • 維度、時間、空間及各種普朗克參數關聯推論
    ,而到了七維就是一沙一世界,那麼宇宙的維度僅此而已嗎,筆者還有另外相關聯的推論:       一、維度無限疊加-時間空間級別推論:       根據標題顧名思義,就是維度可以無限制的升高;筆者推論如下:從一維到六維和之前沒有區別,六維向以上就有不同的概念,即如果在某個時間點(8:00)某個地方發生了涉及到六個維度的事物
  • 科學家測出了光子穿過氫分子所用的時間,一秒鐘是它的五百億億倍
    一秒鐘對我們來說是很短了,但是對某些事物來說,一秒鐘也會很長,蜜蜂可以在一秒鐘內振翼數百次,子彈可以在一秒鐘內飛行100多米,炮彈卻可以飛行1000多米,光則可以飛行30萬公裡,而對普朗克時間來說,一秒鐘又真的是太大了,因為它包含了10的43次方個普朗克時間,這比宇宙誕生至今的138億年產生的秒數總和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