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時間,時間論

2020-09-23 得微道

論 時 間

1、時間的定義

時間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

這個定義是說時間是個量度,是對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是我們人對事件的量度,屬於我們人的意識範疇,與物質本身無關。

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開),電流單位A(安),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摩爾))之一,符號為t。

物理學中實際上沒有時間的定義,這個物理學中的時間是說時間是個物理量,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和變化的物理量,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的快慢和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人描述,這還是屬於我們人的意識範疇,與物質本身無關。

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等。

這個概念是人類用以描述的參數,描述的是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這個概念也是屬於我們人的意識範疇,與物質本身無關。

時間是地球(其他天體理論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體(物質)三維運動(位移)對人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量。

這個時間概念時間是對人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量,還是再說時間是人的意識,與物質本身無關。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奇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奇點。是時間的開始,在這之前沒有時間,時間不存在。

大爆炸理論認為時間就是從奇點處開始,奇點就是時間的零點。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時間不存在。那麼請問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有沒有物質,物質運不運動?物質變不變化?要運動,要變化,我們要描述它就要用時間,所以時間存不存在不在物質而在我們人類,所以大爆炸理論的發明者就讓時間開始了。大爆炸理論也在說明時間與物質無關。

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

愛因斯坦的沒有對時間定義,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如果是錯覺,那麼愛因斯坦的時間還是意識的範疇,既然是意識那還是與物質無關。

普朗克時間,是指時間量子間的最小間隔,即普朗克時間,為 1E-43秒(即10-43s)。沒有比這更短的時間存在。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註:1普朗克時間=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普朗克的時間只是最短的時間間隔,不是時間的概念。

根據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

霍金沒有給時間定義,只是對廣義相對論和大爆炸理論的時間解釋,愛因斯坦方程式可以的到一個零,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大爆炸理論也有一個奇點,可是霍金又覺得時間不存在不妥,所以霍金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可以看出霍金還是不贊同奇點之前時間不存在。

綜上所述可以的到一個結論:時間屬於人的意識範疇,時間是我們為了描述物質的運動狀態和變化狀態而引入的物理量,時間不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質本身無關。

2、時間為什麼能引起物理界爭論不休

時間為什麼能引起物理界爭論不休呢?原因是物理學中沒有真正的時間定義,一個沒有定義的問題各說各有理,沒法界定誰是對的,各說各有理,要想停止爭論,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給時間重新定義。

3、同一論的時間定義

時間是人們為了描述物質運動狀態和變化狀態的物理量,時間單位秒s,用符號t表示,時間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單位可用年、月、日、時、分、秒等等。

4、重新認識時間

時間屬於人的意識範疇,不存在時間的起點和終點,時間是人的意識那就根本不存在時間存在和不存在的問題。所以才會出現大爆炸的發明著想叫時間存在就存在,不想叫時間不存在就不存在了。

時間不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質的存在無關,與物質的運動無關,更與物質的性質無關,把物質與時間分開,因為他們根本就屬於兩個範疇。

時間也不是空間的固有屬性,與空間無關,時間與空間也不屬於一個範疇,時間屬於人的意識範疇,空間是現實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愛因斯坦所說的四維時空。

時間屬於我們人的意識範疇,時間與物質本身無關,時間與空間本身也無關,愛因斯坦通過實驗把鐘錶變快變慢,來確定時間變快變慢,本身就是錯誤的,鐘錶變快了並不能說明時間變快,同樣鐘錶變慢了也並不能說明時間變慢了,比如你的表快,我的表慢,你能說時間是快還是慢?鐘錶的快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你能說這些影響鐘表快慢的因素都能影響時間的快慢嗎?因此愛因斯坦的實驗前提就錯了。

因此這裡出現了概念性的錯誤,時間僅存在長短,跟本就不存在快慢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高等概率論】離散時間鞅
    本次的內容是鞅理論基礎~ 向Doob獻上膝蓋 _(:з」∠)_在測度論的基礎上,概率論的靈魂是獨立性,而相依結構中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鞅。市面上的入門教材(如Durrett的PTE)並不讓人足夠滿意,所以稍微梳理了一下知識邏輯,完善和補充了一些鞅的應用。
  • 《爐石傳說》火焰進化論亂鬥什麼時候開放 火焰進化論亂鬥開放時間
    導 讀 爐石傳說火焰進化論亂鬥開放時間是多少?獎勵是什麼?來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爐石傳說火焰進化論亂鬥攻略。
  • 張祥前和網友關於時間、空間、統一場論的討論
    您的理論(指張祥前創立的統一場論,百度張祥前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始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統一場論中認為粒子帶的電荷是粒子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程度,當質量隨粒子的運動速度變化,時間也會隨速度而同步變化,所以,粒子的電荷不隨速度變化,統一場論可以證明量子效應是光速不變決定的,是時空同一化方程(就是時間的本質是空間光速運動)決定的,量子效應可以用統一場論來解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以後我會陸續發文章來闡述這個問題。】
  • 智多星:時間黑洞論
    哈嘍,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智多星,時間黑洞論,是什麼意思呢?
  •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愛情進化論播出時間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將於2018年08月2日起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上映播出。愛情進化論網絡更新時間  愛奇藝 每天22點更新  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領銜,何泓姍、趙東澤、白冰、張齡心、梁寶羚、許娣[微博]等主演的都會愛情電視劇《愛情進化論》首度曝光劇照。
  • 多維宇宙理論或顛覆概率論 時間或成為永恆
    此時,概率論似乎已經站不住腳了,因為所有事情都將發生,而且是無窮次數的發生。多維宇宙或顛覆概率論 時間將永恆存在物理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方法來對付這種困境,那就是在時間軸上劃出一道線,圈出一個有限的時間段,對這一時刻之前發生的事件總數進行統計分析,如硬幣的正面和反面,並以此作為統計樣本進行各種逼近運算
  • 複利的根源:時間進化論
    巴菲特把投資比喻成滾雪球,他說投資者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塊比較溼的雪(尋找能夠獲得更高複利的投資產品)和一條足夠長的斜坡(能夠長時間獲取複利),就能夠滾出巨大的雪球(獲取巨額的投資收益)。他一直慣用的手法是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本長時間投資某一個產品,通過時間的複利,最終獲得巨額的回報。
  • 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
    「演化論」對於人類思維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給出了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連續的思維方式,在此之前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都傾向於著眼某個狀態或者某一小段時間範圍內的過程,而從來沒有一個長期連續的動態思維方法和完整的歷史視野,達爾威的「演化論」給出了一個好的範本,在相當大的時間尺度上去考察了各種生物的演化歷程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在開創一個嶄新學科的同時也給其他學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
    所以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根本在於天人本來就未分,宇宙的真相就是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性。如程顥所說:「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24。空間上未分,則能「合內外,平物我」(張載);時間上未分,自然就能綿延而生萬物。所以中國傳統本體論特別強調一個「生」字。
  • 《西遊記》之論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間(下)
    在這些功力上,涉及了空間、時間,乃至掌控甚至超越這個宇宙的能力。這些東西,用科學術語說,就是維度。孫悟空能夠掌握的是三維或者多維空間的能力,而如來掌控的不僅僅是多維空間,還有時間這個維度,甚至是更高維的宇宙。個人覺得,能夠控制時間的,要麼就是這個宇宙的管理員,要麼就是宇宙以外的程式設計師,不知道書裡的如來是什麼段位的。用《三體》的標準看,如來的能力比歌者厲害。至少,如來對時間這個維度能夠掌控一部分。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摘要: 懷疑論作為「一種有教養的意識」,凝聚著眾多思想流派及其思想家的智慧。在認識論的視野中,人們從懷疑論在人類認識及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和產生根源兩方面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論證,但是人類的日常生活、科學存在及科學成功發展的事實與理性邏輯的同一性卻在實際上堅定地消解了懷疑論存在的一切合理性,從而使在認識論視野中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所作的一切努力成為徒勞。
  • 末世論就等於是災難論、毀滅論?——有多少基督徒對聖經末世概念...
    在此類對天災人禍的回應模式裡,只要仔細推敲,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基督徒對末世論的認知迷思。本來就很複雜的末世論在這裡被簡化為「災難論」。災難(包括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似乎已然成了末世來臨的「名片」——災難越多,說明末世越趨臨近。因此有些基督徒每每遇到有關災難的新聞,就顯得興奮異常,像打了雞血似的,為之歡呼雀躍。
  • 排八字一定要按真太陽時來論,不能按北京時間來排
    排八字一定要按真太陽時來論,不能按北京時間來排。網友留言:請教一下,今年2月6日21時07分生於福建的寶寶,時辰是戌時還是亥時?要按真太陽時算嗎?北源回覆:以福建福州地區來論,北京時間與真太陽時的真實時差是18分左右,那麼你的小孩出生時間是北京時間晚上21:07分,那麼按真太陽時論是戌時。
  • 論時間錯覺
    時間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人類為了記錄這個世界的工具而已,舉個例子:當一臺汽車拼命地跑,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時,「時間」相對於這臺車而言就會變慢…我們來實際計算一下,比如這臺汽車所跑的總路程不變,因為速度×時間=距離,也就是說如果路程固定為1000公裡,速度為20公裡每小時,那麼實際用的時間就是1000÷20=50;我們繼續計算,如果速度是100公裡每小時,那麼實際用的時間就是1000
  • 時間存在嗎?熱力學認為熵增能證明時間流逝,量子論時間有點亂!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對時間有過定義,他認為:「時間是關於前和後的運動的數」,因為運動有連續性,因此先後表示了時間流逝的本質!同時他也認為「時間既不是運動,也不能脫離運動」,事實上亞里斯多德對於時間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從他的觀點來看,時間並不能脫離空間存在,因為運動需要物質和空間的支持!
  • 巴門尼德存在論,時間不存在,事物永恆不動
    著有哲學詩《論自然》。他把認識分成兩種,一種真理之道,一種意見之道。真理是指具有確定性的知識,反之意見是不具有確定性的知識。他對意見採取淡漠的態度,認為可以完全置之不管,因為他認為意見是假象,不具有確定性。他認為思想是唯一真實的世界,而對於變化無窮的感官世界則認為是幻象。
  • 本體論和認識論
    皮浪的懷疑論斷無意中勾勒出了哲學發展的的一個脈絡,即本體論哲學,認識論哲學和語言哲學。 哲學和科學密不可分。我們做任何科學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哲學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實的本性。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存在?解決這類問題的哲學領域叫做本體論。第二個問題,獲取知識的方法。
  •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存在論」的徹底否定
    《存在與時間》就是海德格爾寫過一本書的名字。海德格爾出身貧賤,是靠教會的經濟幫助才上的大學。他身體羸弱,畢業後想服務教會都不夠格;天資似乎也是平平,自認對其老師的老師的書看不懂。多虧與胡塞爾有過很長一段共事,得其耳提面命,才有後來的成就。海德格爾對西方形而上的哲學評價是: 「兩千多年的形上學史,是一本存在的遺忘史。」
  • 交互主體性:從關係本體論到關係認識論
    四、從社會歷史性的交互主體關係本體論到關係認識論  廣松涉告訴我們,近代以來的歐洲哲學已經在傳統認識論的廢墟上苦苦掙扎了許久。第一階段,從洛克和康德的認識論開始,就已經在努力「推翻前近代的形上學的獨斷論」,這當然是指從經驗論開始的認識論反思和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所帶來的「哥白尼革命」;第二階段,這之後的新康德主義的認識論,有意識地開始「調和『近代』構想中宿命性的主體主義(Subjektivismus)和客體主義(Objektivismus)的相互作用(Wechselspiel)[毋寧說是拉鋸戰],承擔這一近代的地平的守夜人的使命
  • 生物中心論: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時間和空間
    原標題:生物中心論: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在我們的生命中,它們就像走路和呼吸一樣平常,以至於大多數人們都沒有抽象地思考過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在有些人眼裡,諸如「時間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