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存在論」的徹底否定

2020-12-04 獨視角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恐怕要數德國的海德格爾了。《存在與時間》就是海德格爾寫過一本書的名字。

海德格爾出身貧賤,是靠教會的經濟幫助才上的大學。他身體羸弱,畢業後想服務教會都不夠格;天資似乎也是平平,自認對其老師的老師的書看不懂。多虧與胡塞爾有過很長一段共事,得其耳提面命,才有後來的成就。

海德格爾對西方形而上的哲學評價是: 「兩千多年的形上學史,是一本存在的遺忘史。」就是說,西方研究「存在」的過程中,歧路亡羊,把「存在」給研究沒了。

要理解海德格爾為什麼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存在論予以徹底的否定,先得「正名」,即要從 「存在」的概念出發,「名不正則言不順」 。

「存在」的概念,是巴門尼德首先提出來的,後來經過亞里斯多德加以系統的整理,成為一門學科。

那麼什麼是「存在」?存在就是「有」。研究存在就是研究「有,沒有」。

在常人看來,「有沒有」這個問題太簡單,能看到聽到觸摸到的就是有,否則就是沒有。可是電場磁場這些則超出了五官感覺的「有」,再就是分子量子,還有大量科學儀器尚未探測到的,等等等等。

可見存在的概念,遠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個世界上的事,往往跟人們以為的相反。看似複雜的事,可能很簡單;而看似簡單的事,恰恰很複雜。

海德格爾認為,過去的人們,研究的不是「存在」,而是「實體」。

海德格爾所說的存在,強調的是人的存在,而人是變化著的存在。

人作為存在,唯一不變的,就是其變化。研究所謂人的存在,就是研究人的可能性, 所以人的存在是「將存在」 to be,不是固定的存在being。

按照這個觀點,世界上什麼顛撲不破,固定存在著的真理,只有探索求是的道(路)。海德格爾與老子,東西方思想在「存在」這個哲學的最高範疇取得了共鳴。

相關焦點

  • 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早年的海德格爾跟隨布倫塔諾的學生胡塞爾學習現象學,極得胡塞爾賞識,他本來以為海德格爾會繼承自己的衣缽。然而當胡塞爾讀到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時,他才了解到海德格爾對現象學的理解,已經跟自己漸行漸遠。作為現象學的始創人胡塞爾(Edmund Husserl)的學生,不同於其他的人,海德格爾對分析人類意識的意向性結構不抱太大的興趣,他畢生專注的問題是到底存在是如何呈現給我們的。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開首不單承接傳統「存在是什麼?」這問題,更進而將之重新理解成「存在的意思是什麼?」。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一、西方哲學一直以來將人視為物質坤鵬論在之前在關於意識的系列文章中講過,西方哲學一直存在著還原論和活力論之爭。小提示關於意識的追尋《坤鵬論: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不過,自柏拉圖以後,還原論便佔據了絕對優勢,形成了西方社會、文化、科學的核心,延續至今。還原論的最大特點之一便是——將人和物質畫上等號,人同樣也是物質,於是:它依據物質的存在方式去認識人的存在;它按照理解物質的存在的方式來理解人的存在。胡塞爾以及之後的馬克斯·舍勒意識到,不應該把人的本質作為一種對象、物質和存在物來理解。
  • 海德格爾對《老子》的現象學與存在論解讀
    這一現象似乎開啟了中國學者對於老子與海德格爾思想比較的興趣及信心。事實上,對老子思想的解讀歷史上本身就經歷了幾個階段,老子的道、有無等觀念原本包含著濃厚的宇宙生成論、辯證論意味。晚近西學東漸以來又普遍接受了對老子的本體論解讀。而海德格爾之後則開啟了現象學和存在論式的理解方式,這集中體現於對於老子「道」之「有」「無」和海德格爾存在與虛無的關係的相互詮釋。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海德格爾應徵入伍,兩個月後因身體原因退伍,在弗萊堡從事了兩年的軍郵工作。期間堅持白天上班,晚上到弗萊堡大學繼續深造,師從德國著名哲學家胡塞爾。1917年完婚後再次應徵入伍,參與西線戰場。次年退伍返鄉後成為胡塞爾的助教,33歲時成為德國馬爾堡大學最年輕的哲學教授。期間撰寫出版了重要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此聲名鵲起。
  • 論海德格爾與黑格爾的爭辯
    思想建構與思想史解構是海德格爾運思的雙重方式:《存在與時間》導論第二章已經講到「釐清存在問題的雙重任務」,即「此在的存在論分析」與「解構存在論歷史的任務」;《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以下簡稱《論稿》)則提出,「本-有」就是「原始的歷史本身」,「作為本-有的存有乃是歷史」。
  • 海德格爾的「基礎存在論」是「哲學人類學」嗎
    摘要:在著名的達沃斯論辯中,卡西爾對海德格爾的「康德解釋」以及與之相關的「基礎存在論」有一將之視為哲學人類學和相對主義的「責難」。通過對達沃斯論辯中一處文本的具體分析,可以發現,海德格爾在這裡為自己辯護的策略是要撇清,《存在與時間》關於人的親在的生存論分析,作為新時代的形上學的疑難發問,非但在本質上不是什麼哲學人類學,相反,它是可能跳出並克服傳統哲學人類學,進入對存在本身進行疑難發問的真正嘗試。
  • 張一兵 | 意蘊:遭遇世界中的上手與在手——海德格爾《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解讀
    1、1923年的青年海德格爾 與傳統海德格爾研究中的那種前後期「轉向說」不同,我將海德格爾的思想發展區分為這樣幾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青年海德格爾的思想蟄伏期,也是早期弗萊堡時期,時間為1909-1922年;第二個時期為青年海德格爾走向存在論的時期,即馬堡時期,時間為1922-1928年;第三個時期是海德格爾「克服形上學」和「
  • 坤鵬論: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
    ——坤鵬論不得不承認,巴門尼德否定現象和運動的觀念太過離經叛道。特別是「眼見也不為實」讓人們實在難以接受。而且在哲學中,越是偉大的命題爭論越是激烈,因此,對於此觀念的爭論自其誕生後,就一直沒有消停過。這兩天,坤鵬論就來分享一些其他哲學家的不同觀點,以及高爾吉亞如何巧妙地進行反證。
  • 【京師哲學】羅松濤丨阿多諾非同一性哲學視域中的生存論存在論批判
    ⑥換言之,在阿多諾看來,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新型存在論」並未擺脫傳統唯心主義的出發點:一方面,所有的現實存在者都要被統合到一種類似於「空洞的形式原則」的「存在」之中;另一方面,這種存在論意在祛除客體(存在者)自身相對於主體(思維)而言的異質性(或者說「他異性」)。
  • 海德格爾論科學與哲學
    海德格爾論科學與哲學 2016年11月29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初維峰 字號 內容摘要:與認為科學是對哲學的否定和超越的觀點相反,海德格爾認為作為形上學的哲學為各種具體科學奠基
  • 吳曉明:現代形上學的本體論批判:馬克思與海德格爾
    為了從這種粗疏混亂中擺脫出來,有必要思及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對現代形上學的本體論批判上)有決定性開展的「同時代人」,而這樣的同時代人將特別包括海德格爾。現代形上學的本質性在於「意識」的存在特性,這種存在特性是通過主體性被規定的,從而現代形上學作為「我思」哲學或主體性哲學是以意識的內在性(Immanenz)來作為基本建制的。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萬物是如何來的,特別是生命是如何出現,並且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那般多姿多彩?這既是一個哲學課題,也幾乎是所有文明從誕生起就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直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達爾文出版發行了自己的著作《物種起源》,系統闡述了生物進化論思想。生物進化論的誕生,幾乎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徹底推翻了此前人們所做的種種設想,改寫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考古學等學術框架。儘管今天有一些學者對生物進化論提出了與之相左的某些論點或者證據,但由生物進化論所統攝的生命科學體系卻依然是堅固而龐大的。
  • 海德格爾質疑西方現代理性主義,「親近」中國傳統思想求變創新
    但是,西方哲學就是從古希臘開始,就覺得「存在」是一種永恆不變的「存在者」,哲學的目的就是要認識它,找到它。找到這個不變的本質之後,我們就能理解人本身,理解整個世界,並且最終控制和主宰世界。所以,海德格爾晚年認為,這就是西方技術社會的思想根源。技術的本質就是我們先把世界認識清楚,然後就能夠控制它。
  • 存在致命漏洞的進化論,達爾文自己否定了?或會讓進化論崩潰
    文/仗劍走天涯達爾文自己否定了?進化論存在致命漏洞?或會讓進化論崩潰人類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這是從古至今人類都很關注的話題,在很遙遠的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很多人類都相信,自己是被神所創造的,在東方有女媧捏土造人,在西方有上帝七日創造萬物,人類從生到死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隨著西方科技的不斷發展,神創造人類這種說法再也不是解釋人類來源的主要方法。
  • 看海德格爾如何闡述思想,重新解釋巴門尼德的存在觀
    在開篇第一講,海德格爾就為我們端出了一個命題:在我們這個可思慮的時代裡,最可思慮的是我們尚未思想。今日人類尚未「思想」麼?人類的書寫文明歷經兩千多年,人類此間發明和揭示了包括思維規律在內的自然法則和精神規律,特別是在歐洲文明中,形成了一門關於「思想與思維」的嚴格科學即邏輯學,我們怎麼可以說人類尚未「思想」呢?
  • 無聊是對人的一種呼喚:海德格爾哲學中的「無聊」與存在真相
    試圖拯救和克服傳統形上學的存在論哲學,關注人本身,人的存在。「無聊」,也是海德格爾的存在論關注的內容。01無聊——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緒在奧古斯丁那裡,無聊是有罪的潛意識的表現,是意識到這種生活不對,沒有目標的表現。
  • 朱立元:馬克思為現代存在論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提到存在論(ontology),有的學者斷定是海德格爾的專利。這至少是極大的誤解。是的,海德格爾的「此在在世」的現象學存在論的確在存在論上超越了傳統形上學的主客二分認識論。
  • 存在之思,西方哲學的思考,你有怎樣的認識和了解?
    海德格爾的思想博大精深,融會東西。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海德格爾關注科技時代中人類總體的生存狀況,他的思想充滿了濃鬱的危機意識和現實的人文關懷精神。作為一個具有獨創性精神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宣告了傳統哲學形上學的終結,堪稱對西方兩千年哲學思想的總體性反思。
  • 存在主義美學和「詩人哲學家」海德格爾
    德國人海德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有獨創性的影響廣泛的思想家,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派的發展者、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現代西方美學以存在為核心,在美學的發展史上,現代美學的一個重要轉變就是「存在論美學」對古典「本體論美學「提出挑戰,由追究「美的本質」的「本質論美學」,向關注「美的存在」的「存在論美學」的轉變,後現代西方美學則以語言為核心。海德格爾美學思想一方面確立了存在的本體地位,從而標誌著現代西方美學的完成;另一方面,又開拓了語言釋義學的存在領域,從而又標誌著後現代西方美學的開始。
  •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探討西哲的本體論,過不去的最後1關
    「三季人」的時間如何計量?既然時間不同,那作息又如何合理安排?這些問題問下去又是無止境的。文言文的晦澀今人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付過去,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存在和時間》問世,白話文才讓更多的人觸摸到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