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公式的聯想

2021-01-20 處月歸藏
 

  E=hv是光子能量的大小表達式。普朗克常數記為 h ,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

   光子即光量子(light quantum),電磁輻射的量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範粒子,記為γ。其靜止質量為零,不帶電荷,其能量為普朗克常量和電磁輻射頻率的乘積,E=hv,在真空中以光速c運行,其自旋為1,是玻色子。

    普朗克常數記為 h ,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學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只有假定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計算的結果才能和試驗結果是相符。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於hv,v為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為一常量,叫為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的值約為:h=6.6260693(11)×10^-34J·s 其中為能量單位為焦(J)。

也就是說:振動頻率越高的物質,能量就越強。頻率最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思想意識;頻率其次的為有生命的物質,比如人和動物,當然人比動物要再高一點,振動頻率最低的成為固體物質,比如花草樹木、桌子、椅子、人體等等。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說的:萬物皆有靈。既然萬物都是能量,按照能量守恆原理,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無故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因此,我們要接收外界的能量,首先要調整自己狀態(頻率),使頻率同外界進行對接,然後獲得傳輸而來的能量。要想吸收能量,首先我們要使自己安靜下來,靜下來意味你開始減少能量的消耗。比如道家講究虛極、靜篤,只有虛,才能開始從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靜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自己無限趨於虛無,這樣能量才能流進來。很多天才,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往往來自瞬間的靈感。人類所很多重大發明往往都來自靈感。靈感的本質其實是來自於時空的能量。

相關焦點

  • 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
    普朗克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現象,並且突破了經典物理學在微觀領域內的束縛,打開了人類認識光的微粒性的途徑[1]。本文主要介紹了普朗克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能量假設並將普朗克對黑體輻射的解釋做了總結。   1、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設   黑體以hν為能量單位不連續地發射和吸收頻率為ν的光子的能量。且能量單位hν稱為能量子,h為普朗克常量(h=6.62606896×10−34J∙S)   2.
  •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量子論這個概念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的。普朗克少年時就酷愛科學和藝術,中學畢業後,對於本活道路的選擇舉棋不定,究竟是為物理學奮鬥終身呢,還是獻身於音樂王國?
  • 以量綱分析重新發現普朗克公式
    4 用Π定理找出斯特藩公式背後的無量綱量當普朗克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首先切入的是維恩分布律與瑞利-金斯分布律這兩組公式,並用內插法得到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朗克公式[7],由於本研究方法是用量綱分析手法,如今面對4個方程,要選哪一條開始著手,還是說,有樣學樣,採行同普朗克研究的切入點呢,於是要問③一體多面應如何下手,考量是什麼,切入恰當否?
  • 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公式是怎麼得出的?
    接著,教科書告訴讀者,維恩和瑞利曾分別求得兩個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前者只在短波區與實驗非常接近,而後者只在長波區與實驗一致。為了得出與實驗相符的理論公式,四闐年底,普朗克放棄了維恩和瑞利以經典物理觀點為準則的「帶電粒子的振動能量是連續的"認知,提出了「振動著的帶電粒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數倍"的觀點,由此得出了與實驗完美符合的黑體輻射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
  • 「波粒二象關係式(甘永超公式)」是普朗克和德布羅意的畢生追求
    「波粒二象關係式(甘永超公式)」是普朗克和德布羅意的畢生追求「普朗克公式」揭示了「粒子的能量與波的頻率」之間的關係,「德布羅意公式」揭示了「粒子的動量與波的波長」之間的關係。不能說普朗克、德布羅意他們沒有突破,搞不出來,科學就不向著這個方向發展了!事實上,普朗克和德布羅意(還包括愛因斯坦等)一輩子都在思考「波與粒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可是,他們一輩子也沒能搞出類似「甘永超公式」之類的東西!
  • 理論|雷射物理基礎: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公式
    ( 3 .1 .2)式中, h 為普朗克常量; k 為玻耳茲曼常數; T為溫度。上式就是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公式。
  • 「波粒二象關係式(甘永超公式)」是普朗克和德布羅意的畢生追求
    「波粒二象關係式(甘永超公式)」是普朗克和德布羅意的畢生追求「普朗克公式」揭示了「粒子的能量與波的頻率」之間的關係,「德布羅意公式」揭示了「粒子的動量與波的波長」之間的關係。不能說普朗克、德布羅意他們沒有突破,搞不出來,科學就不向著這個方向發展了!事實上,普朗克和德布羅意(還包括愛因斯坦等)一輩子都在思考「波與粒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可是,他們一輩子也沒能搞出類似「甘永超公式」之類的東西!因為,他們沒有建立起「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模型(甚至連究竟有哪「三種波粒二象性」都不清楚),怎麼可能建立起「波與粒子之間的整體關係」呢!
  • 普朗克常數簡史
    隨著19世紀實驗測量精度的改進,很明顯,沒有正確的數學公式來描述這一觀察現象。這個問題通常被稱為「黑體問題」,因為物理學家將完全吸收,然後又重新發出輻射的理想物體叫做「黑體」。問題是眼中的,因為它揭示出無法理解任何物體和每個物體發出光的性質。普朗克在他就任柏林理論物理學教授前,一直在熱力學和電磁學領域努力思考這個問題和相關的問題許多年。
  • 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1900年,普朗克發表黑體輻射公式,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的「量子」形式釋放,標誌了量子物理學的開端。為了表彰普朗克對這一新的物理領域的奠基性貢獻,他被授予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對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中,普朗克引入了一個關鍵的數值。
  • 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1900年,普朗克發表黑體輻射公式,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的「量子」形式釋放,標誌了量子物理學的開端。為了表彰普朗克對這一新的物理領域的奠基性貢獻,他被授予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普朗克長度P與普朗克時間tP就是這樣的物理量,定義它們的三個基本常量分別是約化普朗克常量(ħ)、引力常量(G)以及真空光速(c)。
  • 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1900年10月,馬克斯·普朗克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玻爾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得出了一個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但是在詮釋這個公式時,通過將物體中的原子看作微小的量子諧振子,他不得不假設這些量子諧振子的總能量不是連續的,即總能量只能是離散的數值(經典物理學的觀點恰好相反),這就是量子理論的誕生標誌。黑體輻射的研究主線為1.
  • 普朗克長度是個什麼東西?
    因為當時計算黑洞輻射分別需要使用到兩個公式,其中一個公式在短波輻射中適用,在長波輻射中不適用,另外一個公式在長波輻射中適用,在短波輻射中不適用,普朗克在一次很偶然的數學計算中,將兩個公式強行拼成了一個公式,普朗克得出的這個黑體輻射公式可以很好的解釋一切波長的能量輻射問題,但是必須在這個公式中加入一個前提:能量的輻射不是連續不斷的,而是一段、一段的,由能量的最小單位(量子)傳遞的,後來普朗克根據能量輻射公式推導出了一個物理常數
  • 普朗克——能量的量子化
    德國物理學家維恩在1896年提出了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維恩公式在短波部分與實驗結果吻合得很好,但長波不行。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在1990年也提出了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理論公式,瑞利公司在長波部分與實驗結果較吻合,但在紫外區就算的輻射強度為無窮大,當時稱為紫外災難。
  •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已有 6 個年頭了,今天他將公布自己關於熱輻射規律的最新研究結果。普朗克首先報告了他在兩個月前發現的輻射定律,這一定律與最新的實驗結果精確符合(後來人們稱此定律為普朗克定律)。然後,普朗克指出,為了推導出這一定律,必須假設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或者說,物體通過分立的跳躍非連續地改變它們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個最小能量元的整數倍。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探索宇宙中的極限——普朗克尺度
    僅用自然界中的五個常數(包括光速和引力常數),你,我,甚至是來自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外星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普朗克單位。最基本的普朗克單位分別為長度、質量、溫度、時間和電荷。小對話框裡顯示的是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及普朗克質量的定義。定義普朗克溫度和電荷需要庫倫常數和波茲曼常數。
  • 普朗克的悲劇人生(上)--中國數字科技館
    普朗克所說的「好的理論」,就是嘗試在維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之間,運用數學上的「內插法」建立一個新的公式。 他建立的新公式在長波部分接近瑞利-金斯公式,短波部分則接近維恩公式,從而使這兩個本來「水火不相容」的公式和諧地統一起來。
  • 量子力學1.1.2 普朗克假說
    他說,頻率為v的電磁輻射的能量,以hv為單位(h是普朗克常數)不連續的變化,這其中的hv稱為能量子或光量子。 事實上,h的出現,就預示著量子力學的誕生。換句話說,一旦理論裡面出現了h這個常數,它就是一個量子的理論了。所以,h的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一個保守的科學家,卻革了物理學的命,普朗克是怎麼做到的?
    在我昨天的文章《一文讀懂熵的物理意義,物理小白進階,請收好》中提到了普朗克,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思想,用一個數學公式把熵清晰地表達了出來。普朗克的這個公式其實都是玻爾茲曼的思想,他的一輩子都是一個保守的物理學家,只是他在不經意間,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力學的港灣。
  • 利用普朗克定律及能級布局理論求得太陽表面溫度
    已知電磁輻射頻率γ和波長λ滿足換算公式:λγ=c        ①其中c為光速(c=2.99792458×10^5 km/s)黑體輻射能譜由普朗克在1901年用量子論導出,故稱「普朗克定律」,其表述為普朗克函數式中Bλ是波長λ處的輻射強度,h是普朗克常量(h=6.62607015×10^-34 J/s),k是玻爾茲曼常量(k=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