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14日訊(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孫才)今日上午,經由浩吉鐵路南下的首列47節重車,滿載著3290噸陝西煤炭到達荊州江陵站,並在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一期工程完成翻堆。這標誌著湖北省在建最大煤炭儲配基地首運線試運行成功,具備了年內開港試運營條件。
上午9時58分,內燃機車從江陵站牽引重車到達翻車機房區域,形似隧道的藍色翻車機,以每次旋轉175度的角度將兩節車廂煤炭卸入翻車機坑,隨後空車廂復位,皮帶傳送系統自動將煤炭輸送到不遠處的堆場上。預計這批煤炭24小時內完成全部翻堆流程,並計劃通過長江碼頭運往湖北能源集團鄂州電廠。
該基地一期工程承建方、中交一航局項目部負責人於鵬介紹,項目自2018年年底開工,至首期運行線完成試運行歷時近兩年。其中,機電工程於2019年11月開工,經歷疫情、汛情、雨情,至首運線完成重載聯調,有效作業時間僅六個多月。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實現了工程首運線重載聯調的目標。該項目一期工程擬於2021年內全面投運。屆時,項目內一線三車翻車機,可實現一次翻卸三節車廂,按照設計作業能力,1小時內就可以把一列列車內的5000噸煤翻卸完成。
據悉,過去湖北所採購的煤炭,主要通過北方產煤省份運到海港,然後進入長江,耗時長。如果在冬季用煤高峰、長江枯水的疊加期,煤炭還要經過「大船換小船」,運到湖北更加耗時。基地業主方代表、湖北荊州煤炭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建新透露,通過「北煤南運」國家戰略運輸通道浩吉鐵路,從起點站浩勒報吉到江陵站,重車載煤大概12個小時左右,在基地經過鐵路、水路聯運作業,能較快到達湖北、湖南等沿江區域用戶那裡,運輸效率大為提高。
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建設完成後,將成為湖北以及華中地區最大的煤炭中轉、交易平臺和湖北省煤炭應急儲備供應保障平臺。對承接國家和省級煤碳應急儲備,增強湖北乃至湘鄂贛地區能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