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遇到的毛病比較多,很多毛病之間還有著交叉和重合性,在身體表現上極為相似,就給老年人的預防以及調理,帶來了不少麻煩,還是得區分清楚才行。今天就來和大家談一下,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即帕金森。
有很多人會把它當成是老年痴呆,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誤區,也讓不少老年人錯過了發現的機會。兩者之間其實有著天壤之別,還是截然相反的區別。前者是影響到肢體,不影響到智力,後者是影響到智力,而對肢體影響小。
大家應該對霍金印象深刻,提到帕金森,就會想到霍金。霍金雖肢體行動不便,大腦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在區分時,記住這個案例即可。由於這種截然相反的差異,身體的一些表現就有所不同。
帕金森的表現,多是肢體上的變化,四肢活動不靈活,動作僵硬等。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手抖,在靜止不動時抖得厲害,運動時則會好很多。行走時速度遲緩,步態會顯得慌張,走路時會習慣性地往前衝,很難轉換自己的體位。當然,由於智力沒有受到影響,也會因此而形成焦慮、抑鬱等情緒。
而痴呆的表現,多是在腦部,能夠明顯體會到的就是記憶力下降,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以前記住的人和事,基本淡忘了。在生活中,也不排除會產生視聽上的幻覺,聽到些稀奇古怪的聲音,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畫面等。
這算是第一個誤區,若能避免這個誤區,就能及早發現。帕金森在剛開始的三到五年,是調理的最佳時機,能夠很好地遲緩進程,方法得當,很多人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接著要說的第二個誤區,就是關於身體表現的,帕金森的表現,是集中在肢體上的。而很多原因都會帶來肢體上的變化,就會讓人產生誤判。依然拿手抖來說,人在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下,也會手抖,而一些其他方面的疾患,也會帶來手抖,區分起來就比較困難。這時就要記住觀察走路姿勢以及手抖是否會在靜止狀態下變得厲害,就能避開這個誤區了。
避開第二個誤區,也就能做到早發現、早調理了,卻容易陷入第三個誤區,即調理上的誤區。在調理時,多數人和對待身體的其他疾患一樣,以為只要吃藥身體就能好,於是就忽略了必要的肢體訓練和日常護理。而少了這兩點,僅靠吃藥,身體是不能全面恢復的,還有可能變得更嚴重。日常調理時不要過分在意,放鬆心情之餘,要增加運動量,合理搭配飲食如適當增加魚類、雜糧、豆類的攝入等,對遲滯進程是很有幫助的。
年過60歲的老人,在生活中更易遭遇這種問題,年齡越大發生的機率也越高。沒有更好地預防措施,但在認識上避開這三個誤區,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地調理機會,對身體的恢復倒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