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已知道,勤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
但很多人洗了手,也無法真正減少細菌病毒的威脅。
如果你也一直忽略了洗手時間這個關鍵因素,很可能手就白洗了。
洗手要洗多久?
稍微想想就能明白,洗手所需的時間,跟太多因素有關,首先就是手有多髒……
因為大家雖然同樣有一雙手,但髒不髒、怎麼髒都不太一樣。
如果手上沾滿豬油,肯定比手上沾一點點泥土所需要的洗手時間要長得多;
一個即將上手術臺的醫生,洗手的時間也必須比平時更長,才能確保把手上的病原體降到安全的範圍;
單獨用水洗手,肯定比用肥皂洗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一樣的乾淨程度。
所以,洗手所需要的時間跟手上的汙跡的種類和數量、清潔劑的清潔能力、搓手的方法和速度、每個人所面對的風險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很多權威機構(如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和加拿大公共衛生局)都建議,洗手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搓上至少 20 秒,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整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過程要達到 40 至 60 秒。
還有一個更直觀的建議:
唱完兩遍生日快樂歌,同時洗完手,時間才算達標。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長時間?原因其實是有兩個,第一條就是——
你會偷懶!
2011 年,一個英國研究團隊做了洗手的對比實驗,先讓被試者隨意乘坐公交車或參觀博物館,然後分 3 類對比:
用普通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只用水洗手,不洗手。
研究人員就這樣讓每個參與者在被監督但是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重複測試了 24 次,結果發現:
參與者即使在監督下,用肥皂洗手的時間才平均 14 秒,而只用水衝洗也才平均 12 秒,遠遠達不到各大機構所建議的時間。
如果你留意一下,在平時生活中,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更多的人五六秒就覺得洗好了。
經過此次疫情的洗禮,大家還是別省這幾十秒甚至幾秒的時間吧……
回到洗手這件事上,雖然用了肥皂或洗手液會延長洗手時間,但如果搓洗時間不夠,能有效去除細菌病毒嗎?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原因——
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 20 秒
細菌才能有效減少
DailyMail 曾經報導過一個實驗,完美呈現了不同搓洗時間的洗手效果。
他們找來了一種能模擬細菌的產品 Glo Germ,塗滿雙手。Glo Germ 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光,洗完手後拍照,越亮說明細菌越多手越髒,越黑就意味著細菌越少手越乾淨。
結果如下圖所示,很顯然,時間太短的(比如洗手時間小於 15 秒)、只衝衝水不用肥皂或洗手液的,那些發光的細菌都會被吃進肚子裡,摸到鼻子裡……
洗手真的不是做做樣子,用肥皂,20 秒,要記牢。(肥皂或洗手液均可)
除了時間之外,還需注意兩點
說了這麼多,我們知道了,洗手時用皂液揉搓的時間太短,就無法有效減少手上的微生物的數量。
20 秒不是一個硬規定,但對於日常來說比較可靠。短短 20 秒既能確保手上的病原體數量減少到足夠低,也能讓皮膚的損傷儘量小。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兩件事:
1. 不用肥皂或洗手液,簡單衝衝水等於白洗
美國愛荷華州的 Discovery Elementary 小學的同學們做過一個非常直觀的實驗,用不同的手摸一下新鮮麵包,然後將麵包放進塑封袋裡,一段時間後觀察細菌繁殖引發麵包變質情況。
結果如下:
編號 2,第一片麵包,沒有摸過 編號 3,第二片麵包,沒洗過的手摸過 編號 4,第三片麵包,肥皂或洗手液洗過的手摸過 編號 5,第四片麵包,普通免洗消毒劑消毒過的手摸過
編號 1,第五片麵包,擦了一下學校筆記本電腦的鍵盤
結果,被沒洗過的手(3 號)及筆記本電腦鍵盤擦過的麵包(1 號),都長了大片大片的「綠毛」……不洗手真的很可怕啊!
5 號麵包被免洗消毒液洗完的手摸過,雖然看著乾淨不少,但也長出了一小片黴斑。對比 4(肥皂清洗)和 5(免洗洗手液)我們就知道,一般的免洗洗手液,無法替代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免洗洗手液還是安靜地做備胎比較好。
只要有條件,我們就應該堅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下搓洗。
2. 關水龍頭 + 把手擦乾,別做甩手掌柜
揉搓衝洗完畢,還有兩個重要的步驟:把手擦乾和關上水龍頭。
別小看這兩個步驟,如果沒做好,手會再次沾上細菌病毒,之前的洗手成了白費功夫。
這是因為,潮溼的手不單單能夠通過落下的水滴,把細菌病毒帶到其他地方,還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更友好的環境。
而把手擦乾,不單單是擦掉水份,一些漏網的細菌病毒也能從手上脫離。
也正是這個原因,擦手時不推薦用毛巾,更不要用溼毛巾,因為一旦反覆用就不乾淨了,更推薦一次性紙巾輕輕地擦乾。
同樣道理,在關水龍頭時,不要直接用手去摸,建議而是隔著一次性紙巾去關。
如果沒有一次性紙巾,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是用手腕或手肘關水龍頭。
哪些情況下需要洗手
當面臨以下情況時,需要洗手:
做飯前、後 吃飯或吃零食前 使用手機或電腦鍵盤前後(這些地方要經常用消毒巾擦拭) 剛從外邊回到家裡時 照顧嘔吐或腹瀉的病人前、後 在治療傷口前、後 上廁所之後 為孩子更換尿布或清潔孩子使用過的廁所之後 擤鼻涕,咳嗽或打噴嚏後 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排洩物後 給寵物吃飯或零食後 清理垃圾後
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 一定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雖然手上的細菌和病毒 可能沒有影響自身,但卻會傳染給周圍的人。
最後的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洗手小竅門……
據說每個好看的人都輕鬆洗滿 20 秒。
來源:丁香醫生、交通言究社、圖蟲創意、千龍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