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飛員,到科學家再到平民,60年宇航史中太空人的變遷

2020-10-11 探索XXX

大約在60年前,第一批人類從哈薩克斯坦南部的沙漠和佛羅裡達州的大西洋海岸飛入太空。 從那時起,人類就開始學習有關離開地球的知識。

2013年,兩名航天員盧卡·帕米塔諾和克裡斯·卡西迪正在國際空間站的外面進行太空行走,他們的任務是對空間站進行例行維護。當時帕米塔諾注意到頭盔中積聚了液體。這位義大利太空人在電臺上說:「感覺就像很多水一樣。」

帕米塔諾的頭盔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發現,因為在微重力作用下,水可能會漂浮在他的臉上,甚至可能淹死他。儘管太空人本人沒有覺察到,但這一現象說明帕米塔諾的太空服的一個冷卻水循環系統中存在堵塞,而這導致冷卻水洩漏到了與他的頭盔相連的通風系統中。

「當太陽下山時,水流到我的眼睛,耳朵,鼻子上,在黑暗中蒙住了我的眼睛,」帕米塔諾回憶說。當時帕米塔諾只能通過他的嘴呼吸,在空間站外的把手上摸索著,拉著他的安全繩系回艙。水淹沒了他的麥克風,切斷了他與休斯敦或卡西迪說話的能力。當他到達氣閘時,工作人員將他帶入室內,迅速脫下頭盔,並用毛巾把水吸乾。

帕米塔諾

「我花了大約七分鐘才回來,」帕米塔諾說,「儘管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長時間,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似乎是很長的時間。」

為了處理太空中的緊急情況,太空人需要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保持冷靜和快速反應。「你可以想出一個完美的計劃,」前義大利空軍飛行員帕米塔諾說,「然後你可以放心,你將執行一個不同的計劃。」

此外為了承受航天飛行的壓力,太空人還需要處於最佳的身體狀態。當美國和蘇聯開始考慮將人送入太空時,這些特性成為最重要的因素。研究人員不得不在歷史上第一次回答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太空人?

1959年水星計劃中的7名太空人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其他的一些技能——比如學科知識——也被列入太空人的資格審查清單中。但隨著美國文化的改變,太空飛行的機會也向更多人開放。

今天,人類計劃返回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將探索的範圍推向整個太陽系。 參加這些旅行的太空人將與之前的太空人有一些相同的特徵,但新一代也將受益於人類六十多年來積累的太空飛行知識。 為了在太空或在其他星球上長期生活和工作,這些星際水手將需要各種力量和專業知識。

軍事飛行員

在20世紀50年代,當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計劃審查候選人時,他們只需要能夠忍受飛行的人。那時候,人們對人體在太空中的反應知之甚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最初挑選太空人的時候,幾乎包括了任何身高低於5英尺11英寸並且曾從事過危險而艱苦的運動(如水肺潛水或登山)的人。但隨著德懷特·艾森豪總統的介入,NASA決定將目標定為軍事試飛員。

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歷史部主任瑪格麗特·韋特坎普說:「作為一名軍人,艾森豪對軍隊的評估和晉升過程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軍人意味著紀律嚴明,忠於國家,並在必要時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

尤裡·加加林(左)與艾倫·謝潑德

蘇聯對太空人的最初選擇與美國略有不同。蘇聯首批太空人的平均年齡比美國年輕10歲左右,經驗和飛行時間也較少。第一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環繞地球飛行時只有27歲,而太空中的第一個美國人艾倫·謝潑德首次飛行時已經37歲了。

「他們是新手,」福特漢姆大學歷史學教授阿西夫·西迪奇說,他是第一批太空人。「太空計劃會塑造他們。」

科學家太空人

隨著美國和前蘇聯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載人太空飛行的經驗,他們開始嘗試更複雜的任務,比如在軌道上對接和將太空人送出飛船。西迪基說,在太空人選拔過程中,兩個國家的太空計劃都更加重視工程教育。蘇聯的計劃提高了對飛行時間的要求,這使得蘇聯的第二批太空人比第一批更老,更有經驗。

巴茲·奧爾德林

巴茲·奧爾德林於1963年被選為NASA的第三批太空人,他是第一個獲得MIT航天博士學位的人。即便如此,在1969年至1972年的阿波羅登月期間,成為太空人的資格基本保持不變,人選主要集中在飛行員中。

而從1965年開始,科學家們成為NASA第四批太空人的一部分,但他們中只有一個人最終登上了月球,這就是地質學家哈裡森·「傑克」·施密特,他參與了最後一次人類登月飛行,阿波羅17號。

哈裡森·「傑克」·施密特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航天歷史學家、名譽教授約翰·洛格斯登說:「我認為,如果由NASA來決定,他們就不會這麼做。」「來自科學界的外部壓力如此之大,以至於NASA覺得有義務讓至少一位科學家被選為太空人上天。」

施密特曾幫助訓練其他太空人識別月球的地質特徵,這也讓他最終有機會在1972年親自檢查月球表面。在那裡他發現了由35億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橙色土壤,其中含有火山玻璃。施密特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科學家太空人必須等到美國部署了空間站後才實現了太空夢。

施密特在月面

太空實驗室

三名太空人曾在1973年發射的太空實驗室中停留了大約24周,首批機組人員包括一位運動醫生約瑟夫·克爾溫。在這個28天的太空任務中——這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克爾溫對機組人員的身體狀況進行了監控。他發現他們都能夠保持健康,但體重和肌肉有所下降。這些發現促使NASA為未來的太空人增加卡路裡的攝入量和運動時間。

太空實驗室2號任務的指揮官康拉德正在接受克爾溫的檢查

在太空實驗室3號和4號,以及另外兩項載人空間站任務中,延長的太空飛行帶給太空人的更多壓力開始顯現。NASA詹森航天中心前主任、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太空政策高級研究員喬治·艾比說:「這些早期的任務實際上是在更多地了解在零重力環境中,持續時間較長的任務對人體的影響。」「這是一次學習經驗。」

太空實驗室4號

包括第一位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內的機組人員繼續進行微重力的醫療實驗。其中有「太空病」,一種由於在太空中漂浮時看到但沒有感覺到運動引起的;還有由積液引起的「浮腫的面部綜合症」。

在這個時期,蘇聯人正在禮炮空間站上學習有關長期太空飛行的類似課程。美蘇兩國正加倍努力研究長期在太空中停留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影響。研究人員還對太空人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訓練進行了研究,這些環境包括內華達州的沙漠和俄羅斯星城外的冬季森林。

蘇聯禮炮空間站

星際開拓者

在阿波羅計劃和太空實驗室計劃期間,女性仍然被排除在NASA太空人隊伍之外。而在蘇聯,1963年第一位女太空人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參加了蘇聯的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行,在太空中呆了近3天,繞地球飛行了48圈。

第一位女太空人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

魏特坎普說:「在蘇聯,二戰期間有很多人喪生,所以有更多的女性擔任專業職務。」「你會發現,有女性參與航天是一種興趣,因為它實現了在公共關係和國際外交上證明她們可以。然後你就會發現,人們對讓女性平等參與航天項目沒有任何持續的興趣。」

魏特坎普說,要求太空人有試飛員經驗的規定有效地阻止了女性參加NASA的飛行任務,因為當時女性不允許在軍隊中成為噴氣機飛行員。儘管曾有一組美國女性接受了測試和訓練,證明了她們在太空飛行中可以和男人一樣出色,甚至在心肺和視力測試中取得了比男性更好的成績,但她們從未得到飛行的機會。

對太空人的選拔,以及早期的一些偏見,與美國和前蘇聯領導人想要塑造的理想公民有關。他們明白太空人將成為自己國家的全球代表,比如加加林是西迪奇所說的「經典蘇聯人」:他是「蘇聯人,在農場長大,經歷了二戰,接受了教育」,後來參軍。同樣,前7名美國太空人都是「受過大學教育、已婚並有孩子的白人男性,」魏特坎普說。

這個模式在太空實驗室的任務中一直保持不變。阿比說:「人員的真正變化出現在太空梭的準備階段。」

太空梭

太空梭是一種全新設計的,能夠在跑道上著陸並再次飛行的太空飛行器。而隨著它的啟用,NASA將需要更多的具有更廣泛技能的機組人員參與飛行。這艘122英尺長的飛船與以往發射的任何太空飛行器都不一樣:它一次可以攜帶2至8人,在太空中停留數周,部署衛星,主持大型實驗,並實現與空間站的對接。

阿比負責太空梭時代太空人的選拔、訓練和飛行任務,她說:「我們要找的是有良好工程和科學背景的人,要能在高壓力環境中表現出色,能與團隊成員融洽共事。」「這就大大開放了……我們也能夠讓更多的女性和少數族裔加入進來,他們具有我們尋找的背景。」

1978年NASA選出的將要駕駛太空梭的35名太空人

1978年NASA的太空人人數是迄今為止最多的:包括第一批女性、非洲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在內的共計35人。除了飛行員太空人,NASA開始派遣「任務專家」執行科學或工程任務。到第9次太空梭飛行時,「有效載荷專家」也參與了航天飛行,負責一項實驗或一件設備。

1983年,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薩莉·萊德進行了第七次太空梭飛行,這是一次為期六天的部署多顆衛星的任務。接下來的一次太空梭飛行任務包括了第一位非洲裔NASA太空人吉恩·布魯福德,他隨後又三次返回太空。更多的女性和有色人種緊隨其後,因為當時NASA正在內部進行增加勞動力多樣性的努力——尤其是在阿拉巴馬州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最初階段——這也反映了美國在民權方面的進步。

薩莉·萊德

艾比說,1978年建立的太空梭太空人模式貫穿了整個項目。太空梭執行了包括修復太空中故障衛星,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這是第一次執行這種修復任務,需要有經驗的太空人進行長時間艱苦的太空行走。太空梭還攜帶了歐洲航天局建造的名為「空間實驗室」的科學模塊。這種軌道實驗室可以為太空人提供了一個平臺來進行物理、天文學、材料科學、地球觀測等方面的微重力實驗。

普通公民上太空

隨著NASA在近地軌道獲得信心,另一種新型太空人出現了:普通公民。政治家們首先做出了嘗試:猶他州參議員傑克·加恩和佛羅裡達州國會議員比爾·尼爾森分別在1985年和1986年乘坐了太空梭。

佛羅裡達州國會議員比爾·尼爾森

「我想,他們這麼做是出於自己的原因,」艾比說,「他們」指的是NASA總部。「國會議員納爾遜和參議員加恩參與了對NASA活動的監督。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想這給了他們個人經歷,讓他們知道NASA正在做什麼,以及如何做。」

尼爾森的飛行結束後,一位真正的普通民眾被安排作為太空梭的有效載荷專家參與飛行:克裡斯塔·麥考利夫,一位來自新罕布夏州的教師。但1986年1月,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解體,麥考利夫和其他7名機組人員遇難。

克裡斯塔·麥考利夫

這場災難提前結束了公民太空計劃。本來第二個將進入太空的公民是一名記者,很可能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的主播沃爾特·克朗凱特。但在挑戰者號失事後,NASA又恢復了只選擇職業太空人參加飛行的做法。

下一代空間站

在美國發射太空梭的時候,蘇聯的太空計劃則著重於繼續發展軌道站。它在禮炮6號和7號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分別在軌683和816天。這項工作直接導致了蘇聯/俄羅斯太空計劃的成功之一:和平號空間站的建立。

「和平號是一個多模塊的,有點像空間站的怪物,」西迪奇說。「1989年,他們在和平號上開始了人類在太空的永久存在,他們讓和平號連續10年處於太空中。」

和平號空間站

然而,並非所有事情都進展順利。1997年,在測試一種新的遙控對接系統時,一艘巴士大小的貨運飛船撞上了和平號空間站的一些太陽能電池板,並破壞了空間站七個模塊中的一個。兩名太空人和一名NASA太空人切斷了與破裂的太空艙的連接,並將其密封。後來,其中兩名太空人穿著太空衣冒險進入減壓的太空艙進行維修。

儘管這類事件有時會使美國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之間的合作變得緊張,但它們對建立國際太空夥伴關係至關重要。「雙方必須合作。他們必須透明,你知道,你必須分享出問題所在。」西迪奇說。這種開放的一部分包括太空人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從1975年阿波羅-聯盟號對接任務開始,蘇聯太空人們就在美國生活和訓練,而NASA的太空人也在蘇聯/俄羅斯做同樣的事情。

魏特坎普說:「他們可以用母語相互交流,這一點在太空飛行器中非常重要。」「他們經常要求太空人做的一件事是說他們不太熟悉的語言,因為你不太可能做出假設。」

美國和俄羅斯也從其他國家徵集太空人,如英國、法國、德國、波蘭、匈牙利、墨西哥、加拿大和印度。世界各地萌芽中的太空計劃都開始為研究和硬體做出貢獻,隨著1998年俄羅斯「曙光號」太空艙的發射,下一個偉大的空間站已經開始建設。

10月底,國際空間站將慶祝人類連續居住20周年。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已經接待了來自19個國家的240名太空人,它常常被視為一種國際合作的勝利。從天文學、物理學到植物學和醫學,成千上萬的實驗已經在軌道上進行。

中國太空人

進入21世紀,人類太空飛行也迎來了一個新的國家:中國。撰寫中國太空計劃的歷史學家、作家哈維說,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與俄羅斯關係的改善幫助了中國的太空計劃。「中國能夠從蘇聯/俄羅斯建立聯盟號的經驗中受益」,可以通過向俄羅斯派遣教練進行人員培訓,並從俄羅斯的太空計劃中購買技術。

2003年,楊利偉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公民。由於中國沒有陷入太空競賽,中國能夠採取緩慢而有條理的方式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實驗,在實施對接等操作前進行充分的研究。

在航天員方面,中國遵循了標準模式,首先從一批軍用飛行員中進行選拔。但是中國也吸取了美國太空計劃中的一些教訓。像美國一樣,中國現在正計劃把人送上月球,並開始將目光也放在了火星。

21世紀的航天

NASA的阿爾特彌斯計劃旨在月球表面建立長期的人類研究站。像這種長期任務,在選擇太空人太空人時,孤立的心理影響和團隊合作的動力將是更加重要的考慮因素。

隨著太空機構將注意力轉向科學研究目標,比如在月球遠端建立射電望遠鏡以觀察早期宇宙,或者在行星體中搜尋生命跡象,太空人的資格可能會繼續發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承諾,女性將成為美國重返月球表面的第一人。

澤娜·卡德曼

澤娜·卡德曼在2017年被選為太空人候選人,這使她有可能成為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在成為太空人之前,她的職業是研究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這份工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每個人都能學到一切,」卡德曼說,她一直在NASA的中性浮力實驗室裡接受噴氣機訓練,並在水下進行模擬月球行走。艾比認為,對於任何太空人來說,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願意參與除了他們自己特定的學科之外的其他學科」。

除了太空人的個人素質,世界還面臨著一個哲學問題,即誰應該去太空探險。私人公司將開始為NASA發射太空人,很快任何有足夠錢的人都能買到一張太空船票。

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前副主任、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早期成員詹姆斯·詹寧斯說,如果要實現人類在其他世界繼續生活和工作的願景,我們需要一項太空計劃,讓孩子(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STEM學科的訓練。未來,讓年輕人接觸空間科學可能將成為NASA和其他航天機構成功的關鍵。要想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超越地球,這個世界將需要它所能得到的所有人才。

相關焦點

  • 5名科學家,8名飛行員,NASA重返月球太空人大名單人才濟濟
    NASA最新消息,2024年重返月球的Artemis計劃已經選拔出13名太空人人類在時隔半個世紀後重返月球,這13名太空人將踏上月球表面。;陸軍中校Blackio博士,有1100多小時的陸軍第10特種部隊黑鷹直升機飛行經驗,也是一名醫學博士;加拿大空軍中校Kutryk,是一名試飛員。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在1903年,人類宇航史的理論奠基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推導出火箭速度公式:V=ω·Ln(Mo/Mk)(ω是發動機噴氣速度,Ln是對數表達式,Mo和Mk分別是火箭最初質量和發動機熄火時的質量,Mo/Mk就是火箭質量比)。由式中可以得知,火箭的速度決定於火箭推力和質量。
  • 艾倫·謝潑德——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1947年艾倫·謝潑德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後來加入了第42飛行中隊,曾隨航空母艦在地中海執行過幾次任務。1950年,艾倫·謝潑德開始在美國海軍試飛員學校的學習;第二年畢業後,他曾試飛過一些新型飛機,對不同高度的飛行表現、海軍的空中加油設備以及航空母艦的斜角飛行甲板進行了測試。之後,他被分配到193飛行中隊,在奧裡斯坎尼號航空母艦上短暫服役。
  • 太空人站在太空中開一槍,子彈會飛到邊際嗎?科學家給出了解釋!
    但是人類上了太空之後,對於宇宙的認知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人類想要探究宇宙的難度也是非常的大,幸好有很多的科學家,推測出來了一些理論,才能確保人類在外太空探究的時候平平安安,在宇宙當中其實是一個完全失重的環境,而對於太空人來說考驗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太空人沒有辦法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的行走在太空當中,太空人必須要穿著太空衣,而且哪怕是這樣,太空人還要承受比地球高16
  • 我國第一屆試飛員博士生進入西工大學習
    近30年的發展,試飛員學院培養了一批適應「跨代飛機」研製需要的「專家型試飛人才」,其中特級試飛員16名(3名國際試飛員),一級試飛員16名,是同時期國家所有新型飛機首飛的核心成員。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在新機鑑定試飛和新技術驗證試飛中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勳章」。
  • 18名太空人組成阿爾忒彌斯團隊
    一想到登上月球的下一位男性太空人和首位女性太空人就在我們剛念到的名單當中,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阿爾忒彌斯團隊的太空人是美國太空探索的未來,這將是一個光明的未來。」阿爾忒彌斯團隊的太空人擁有不同的背景、專業知識和經驗。NASA的現代月球探索計劃將於2024年使首位女性太空人和下一位男性太空人登陸月球,並於這個十年內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續的人類存在。
  • 空間站太空人捕捉到壯觀極地中氣層雲
    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導,2010年6月16日,國際空間站飛越至愛琴海上希臘科斯島上空時,軌道幾乎與地球日夜明暗分界線平行。位於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捕捉到壯觀的極地中氣層雲。    不管是在地球表面,還是在國際空間站上,都可以觀測到極地中氣層雲。極地中氣層雲也被稱為「夜光雲」或「夜耀雲」,這是因為它們通常出現在黃昏時。當太陽位於地平線之下,地球表面開始變暗時,這些雲因為處於高空仍然可以被陽光暫時照射到。
  • 美國太空軍迎來首名太空人 將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式入列
    據美國「軍事」網站11月2日報導,美國太空軍近日將迎來首位太空人,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太空人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式轉入美國太空軍部隊。報導稱,一名美軍官員透露,隸屬於美國空軍的太空人麥可·霍珀·霍普金斯上校將成為美國太空軍的新任軍官。美國媒體「太空新聞」最先報導了這一消息,並稱霍普金斯上校將搭乘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進入太空。
  • NASA登月太空人大名單出爐!洞穴微生物博士入選,在月球上找生命
    NASA最新消息,2024年重返月球的Artemis計劃已經選拔出13名太空人,其中2名來自加拿大航天局,因此這是一次美加聯合登月行動。
  • NASA負責人透露:幾乎所有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嫦娥將成為破壁人
    在宇航史上,也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表達,「幾乎所有的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搭載3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們分別是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
  • NASA負責人透露:幾乎所有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嫦娥未來將成為破壁人
    在宇航史上,也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表達,「幾乎所有的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 隨後美國又進行了幾次成功登月,到了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完成最長月表行走後,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阿波羅計劃宣告終結。 從那時起,人類再沒有接觸過月球。
  • 俄太空人隊伍將補充新人 8位候補人選擬參加考試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9日報導,俄羅斯太空人培訓中心發布消息稱,2018年選拔的候補太空人將在完成綜合太空培訓階段後,於2020年11月底參加考試,考試通過後將成為太空人隊伍中的「新鮮血液」。  該中心新聞處表示:「相應的國家考試,將於11月24日至25日進行。」
  • 川普與太空人惠特森通話 期待美國人上火星 登陸火星要多長時間
    當地時間24日,美國總統川普給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惠特森打電話,祝賀她成為在太空中生活時間最長的美國人,並期待著在他的總統任期結束前美國太空人能夠踏足火星。535天!當地時間24日,美國太空人惠特森創造了美國宇航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紀錄,成為在太空生活時間最長的美國太空人!
  • 從黑豬到白豬的變遷中我們失去了什麼?
    在上個世紀,我國養豬業發生了一次重大變遷,在這次變遷之前,我國的家豬通常都是黑色的,而到了現在,我們日常吃到、見到的豬都是白色的了。
  • 1969年美國太空人在月球插的旗,如今再被拍到,為何出現異樣
    古人有著嫦娥奔月的美好願望,到了現在奔月技術已經不算是什麼稀奇的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丹首次登陸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讓全世界的人都為之振奮。而那次登月,美國太空人將一面美國旗幟插在了月球的土地上,如今再被拍到,為何卻出現異樣呢?
  • 招募女太空人,還是拿她們做人體實驗?這些姑娘的故事,哭著看完
    為此還專門組建了一個招募委員會,美國總統艾森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太空人應該在現役飛行員,特別是試飛員中挑選。經過一番精挑細選,1959 年,NASA 公布了七名備選太空人名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星七傑/Mercury 7」,他們都是參加過戰爭,是戰場上的老兵,不但飛行經驗豐富,並且健康狀況極好。
  • 一個120斤的太空人到了月球後,他的體重會變多重?
    在科學家對月球進行一番探索之後,發現雖然月球上的自然環境完全無法和地球相比,但是它還是存在引力的,而且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如果太空人想要在月球上像在地球上那樣走路,基本是不可能的,太空人輕輕一跳就能夠跳出幾米高。因此有網友想知道,一個在地球上重達60千克的太空人去到了月球上,他的重量會變嗎?
  • 太空人的工資待遇是多少?還有很多補貼,比如送房子送車之類的
    太空人是個特殊的高級職業,做太空人最好年齡段是30到38歲也可以說是靠年齡吃飯的職業,資歷越老,越有經驗當然得到的會更多。美國的候選太空人初入等級工資大概6000美元一月左右,工作七八年後的候選太空人可以漲到8千美元左右。工作10年以上可以達到1.3萬美元一月。年薪達到15到16萬美元左右,美國太空人屬於聯邦僱員,隨太空梭升空算是出差,還會有額外補貼,工作資質屬於軍隊上校標準。
  • 「聯盟」號到站太空人愚人節「中招」(圖)
    負責保證飛船與地面測控站信號轉播的俄「閃電」衛星是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製造的老式衛星,本身信號就不夠強,加上衛星用戶多和信道擁擠,結果導致「聯盟」飛船在發射後不久與地面一度失去聯繫。半年前俄發射「進步M-55」貨運飛船時,也曾出現過通信中斷的情況。  謝瓦斯季亞諾夫指出,在飛船發射時保障飛船與地面測控站的通信暢通非常重要。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在1903年,人類宇航史的理論奠基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推導出火箭速度公式:V=ω·Ln(Mo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