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蘭為訪華獻策 前大使助揚威歐盟——他們幫馬克龍走上世界舞臺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很多人不自覺地將她這個「遲到」的行程與法國總統馬克龍1月份的訪問進行對比。1月29日,英國官員匆忙更新首相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帳戶,也讓人想起馬克龍訪華時主動發布自己反覆學習說中文的視頻。馬克龍那次訪華,無論是在西安的日程突變,還是在人權問題上頂住國內壓力,都能看出這位年輕領導人在外交上的獨特手法。其實,上任8個多月來,與美國總統掰手腕,在中東問題上顯身手,宣告法國重回歐盟乃至全球舞臺,馬克龍的一系列表現令世界驚呼「法國歸來」。不可否認,馬克龍年輕有為,但在他身後,是誰在幫他勾畫外交藍圖呢?

他們組成了「中國通團隊」

馬克龍最近的一次外交大動作,當數1月上旬的中國之行。「我們的命運已聯繫在一起」「我今後至少一年來中國訪問一次」,這些都是馬克龍在中國的公開表態。而他呼籲歐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更是在西方媒體上引起震動。因這次訪問,不少西方媒體認為馬克龍成了歐洲的「帶頭大哥」。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馬克龍的身後有一個相當強的「中國通團隊」,裡面有不少中國人熟悉的面孔——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作為早已從法國政治前臺退到後臺的拉法蘭,與馬克龍並不在一個傳統的政治陣營中,但馬克龍訪華,他伴隨左右。正是他建議馬克龍修改演講稿的措辭,例如將「對等」改用「均衡」。兩個詞的內涵有差異,但只有熟諳中國文化和思維的人才能做出這種改動。

巴黎十三區副區長陳文雄也是馬克龍「中國通團隊」中的一員。華僑、華人在法國估計有50多萬,其中浙江溫州人佔比最高,溫州人多數從商,少有從政者,而溫州商人後裔陳文雄則選擇了從政之路。作為法國總統訪華的「兩朝元老」,同時又是巴黎市議會議員和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協會小組組長,陳文雄從前任總統奧朗德上臺起便是法國政壇的「中國問題專家」,他一直被列入法國總統、總理的訪華代表團名單之內。

在法國對華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還有法國知名中國研究機構,比如克雷蒙-菲朗的中國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金融學)教授、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儘管在正式報導中幾乎沒被提及過,作為法國頂級中國研究機構,這家智庫不會被馬克龍忘卻。只是出於某些顧慮,法國一些研究機構對外並不熱衷於標榜自己是總統或總理的智囊。

趙永升提到,他有幾位朋友身居法國跨國集團的高位,實際上也是法國領導人的重要智囊。「我的這些朋友更多是從企業視角,為法國的對華政策出謀劃策。這些建議其實更務實,更有價值,因為大家知道法國經濟之所以鮮有突破,問題的根子還在於企業。尤其是隨著法中企業往來和交易愈加頻繁,他們給法國高層決策者提供建言,恰好能夠在中法企業界架起溝通的橋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說此次馬克龍在訪華前,還徵求了幾位漢學家的意見。漢學家在法國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在歐洲,能夠清晰地梳理出漢學家脈絡、存在數位公認漢學家的國家主要就是法國了。此外,馬克龍還諮詢了一些中青年學者的意見。因為在法國,漢學家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了解很透徹,但對中國的現狀和政策跟得並不緊,而這一領域,現在有一批法國中青年學者。

崔洪建說,長期以來,影響法國和愛麗舍宮外交決策的人士,前政要是一塊很重要的資源。其次是智庫,在法國,一些有影響力的智庫或多或少都和總統的圈子有聯繫,這些智庫的領導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政商背景。

不可忽視的經濟學家們

除了「中國通團隊」,馬克龍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使用更多的是另一套人馬。馬克龍畢業於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而他的高級智囊也基本來自這兩所高校,其中有不少經濟學方面的權威。1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登場前,法國「截胡」140名全球商界領袖與跨國企業負責人,在巴黎召開一場「迷你達沃斯」,估計就離不開這批經濟學家的建議。

最知名的是經濟學家讓·皮薩尼-費裡,他當初宣布加入馬克龍的競選團隊,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馬克龍「缺乏系統藍圖」的競選局面。出身政治世家的費裡,長期就職於歐洲高級智庫,同時在多所高校任教。

除了費裡,巴黎第二大學的馬克·費拉奇是知名的勞動經濟方面的專家,協助馬克龍規劃勞動市場與社會福利的改革措施。倘若說費裡勾畫了馬克龍的總體經濟政策,費拉奇則在具體的某一個領域進行研究和謀劃。

趙永升說,他在巴黎第一大學就讀經濟學時的老師菲利普·馬丁教授,也是馬克龍的經濟學導師。馬丁在馬克龍剛組建「前進運動」之際,就出手幫馬克龍規劃法國的經濟政策。「媒體上沒有提馬丁的專業,其實他是國際貿易領域的專家,馬克龍聘請其導師出山,應該是委託他規劃法國對外貿易的藍圖。要知道,與德國相比,法國在對外貿易領域的業績要遜色許多。」

據趙永升講,除了馬丁教授,他在巴黎一大讀書時的教授梅耶爾應該也是馬克龍智囊團中的一員,只是遍查各類媒體,未曾見到相關報導。估計這與馬克龍對智囊團隊管理較嚴和梅耶爾教授一向低調有關。還有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經濟學院院長丹尼爾·科恩,是法國經濟學的頂尖學者;至於菲利普·阿吉翁院士,更是名聲在外。

除了經濟學家,馬克龍還重用數學家,例如43歲的菲爾茨獎獲得者塞德裡克·維拉尼。馬克龍對這位數學家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以至於來中國也讓他伴其左右。至於維拉尼都提出了什麼建議,就不得而知了。

「站在幕後『竊竊私語』的神童」

2008年的夏天,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法國僑民人心惶惶。當時俄格戰爭爆發,俄羅斯坦克朝提比里西開進,時任法國駐喬治亞大使埃裡克·富尼耶心急火燎。然而,8月是法國「休假月」,富尼耶收到的來自巴黎的消息只是「正在諮詢某某部門……」好在他幸運地聯繫到一個名叫菲利普·艾蒂安的人。「『你需要什麼?空客,裝甲車,還是人道主義援助?』艾蒂安問。」富尼耶回憶說:「接下來的5天,我、(外長)庫什內、(總統)薩科齊和艾蒂安在一個小組工作,他(艾蒂安)的幫助對最終在關鍵時刻實現停火起了決定性作用。」

這是美國「政治」網站講述的一段往事,該報導評論稱,「喬治亞插曲」讓外界對艾蒂安鮮為人知的一面有了了解,即他的危機處理能力、對俄羅斯的了解等。艾蒂安是何許人?現年62歲的艾蒂安能說流利的德語、俄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和羅馬尼亞語。10年前,他是法國外長庫什內的辦公室主任,後來擔任法國駐歐盟大使、駐德國大使,現在是馬克龍的外交顧問。

崔洪建說,在外交領域,法國總統基本上是全權負責。除了外交部等機構,傳統上總統的智囊包含一名外交顧問,後者可以直接提供諮詢,至少是部分參與外交決策。外界一般通過外交顧問來看總統的外交傾向。很明顯,馬克龍選擇了一位精通歐洲事務的人。

據德國《明鏡周刊》披露,馬克龍的外交政策團隊由12名顧問組成,裡面有馬克龍的同學,有馬克龍擔任經濟部長時的助手。其中,35歲的克萊蒙特·博恩比較有名,他在歐洲問題上頗有研究,馬克龍在歐盟改革問題上的建議明顯受其影響。

上述人物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在於馬克龍自己,他比較高明的一點是宣稱「非左亦非右」,得以廣納人才。一名熟悉法國政壇的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馬克龍本身就很有能力,他對團隊管得也很嚴,他上臺後有關他外交團隊的報導很少。事實上,這批人也很低調,像艾蒂安就被認為是「喜歡站在幕後『竊竊私語』的神童」。

在觀察家眼中,從去年5月上臺後不久毫不妥協地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握手較量」開始,馬克龍在逐漸改變法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儘管是「新手」,他讓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他。「馬克龍的光環蓋過了默克爾」,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的一篇評論文章稱:「巴黎在外交舞臺上活力四射,與柏林的無精打採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有分析稱,馬克龍基於自身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大量聘請經濟學家,彌補不足,但經濟學的學術研究和實際操作相差甚遠,經濟學家們會更多地使用模型和理論。趙永升認為,馬克龍的智囊團隊中法國跨國集團的高層太少,而後者其實很重要。「馬克龍與商人出身的川普同是新總統,一個在大西洋此岸,一個在大西洋彼岸,各自打出的牌尤其『經濟牌』相差很大。」

《明鏡周刊》稱,馬克龍的外交特點是不懼怕做意料之外的事,但這也顯得魯莽。而馬克龍經常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出「高姿態」,也許會產生問題,用巴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者伯川德·貝蒂的話說,外交最好的執行方式是悄悄、謹慎地推行,很少有成功的外交倡議是由管樂隊伴隨的。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趙縉雲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紀雙城】

相關焦點

  • 外媒聚焦馬克龍訪華 稱「駿馬外交」是順大勢而為
    這一次,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用「駿馬外交」敲開了中國2018年的外交大門。圖為法蘭西共和國衛隊駿馬,截圖自馬克龍推特  國之重禮  早在馬克龍啟程之前,媒體已披露了他此次訪華所饋贈的一件  前任法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斯特法尼尼介紹,法國選擇國禮一般遵循「物美價廉」的原則,對於重要的國家元首也會送「奢侈品」。比如,2002-2015年期間,法國送出了22份愛馬仕產品作為國禮。但此次馬克龍攜帶一匹真正的駿馬良駒,「實屬罕見」。足見「特別的禮物,要贈與特別的國家」,斯特法尼尼說。
  • 人物|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去世:會說中文的「歐盟憲法之父」
    龍靜指出,德斯坦的逝去可能代表著懷有這樣理念的一群早期歐洲一體化設計者退出歷史舞臺。他在任時於1980年訪華,卸任後也多次訪華,對中國的發展予以積極評價,並主張發展中法兩國關係。上海外國語大學西方語學院副院長、法語系主任肖雲上告訴澎湃新聞,德斯坦推動建立了法國駐滬總領事館,這不但加強了中法關係,也為中國改革開放帶來了積極的效應。「德斯坦是位會講中文的前總統,對中國非常友好。」肖雲上說道。德斯坦不僅學習過中文,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感興趣。
  • 對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世界需要對我們共同命運的真正覺悟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拉法蘭(Jean Pierre Raffarin)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使、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  徐波 法國「吳建民之友協會」主席、《轉型中的法國社會》一書作者
  • 對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世界需要對我們共同命運的真正覺悟_國內...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拉法蘭(Jean Pierre Raffarin)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使、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在亞洲或歐洲,有一些素質很高的民族,但他們不像我們這樣敏感。這就是為什麼文化是理解我們兩國人民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中華文明,熱愛和思考建立在這種文化差異基礎上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在這方面,法國人對中國卻知之甚少,甚至連我們的總統在他們就任前對中國都幾乎不了解,但這些法國領導人在他們30歲時就已非常了解美國了,而他們了解中國卻要等到40歲,有的人甚至要到50歲。
  • 看她舞臺上跳拉丁舞明白了,難怪馬克龍會怦然心動!
    看她舞臺上跳拉丁舞明白了,難怪馬克龍會怦然心動!
  • 習主席訪問歐洲三國,為世界注入「暖流」
    3月8日,義大利總理孔特在一個外交政策研討會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義大利而言是個好消息,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歐盟和義大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並不代表我們會被強迫做什麼,而是讓我們參與這個項目、展開對話」。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恰在此時,一張年輕有為、人氣旺盛的新面孔脫穎而出,馬克龍成為最佳「替補」。 馬克龍從政經歷可謂一張白紙,他從未有機會參加基層選舉,更沒有擔任過地方議員之類的民選代表。他2014年4月創建了「前進黨」,到現在也才剛剛一年。令人意外的是,馬克龍在政治上的這些短板,在廣大法國選民眼中卻成為難得的加分項。一個資歷和背景尚淺的年輕才俊,似乎要比一個「政治老手」更值得期待。
  • 翻譯教馬克龍說中文「讓地球再次偉大」,差點崩潰……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1月8日,首次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西安發表演講,談到氣候問題時,馬克龍用中文說「讓地球再次偉大」,隨後在推特上曬出自己反覆學習這句中文的過程。看得出來,馬克龍和翻譯員,都很拼了…… 視頻製作/觀察者網 劉琳 這是馬克龍自去年5月擔任法國總統後,首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此刻復甦難題,法國總統馬克龍要問計這家中國企業
    歐洲第二波疫情大暴發,法國經濟再遭重創,總統馬克龍召集八家跨國企業「掌門人」開了一個視頻會議,為後疫情時代法國經濟復甦「問診」。法新社稱,這場名為小型 「選擇法國計劃」(mini-Choose France )的視頻會議亮明了法國的態度。
  • 花甲之年學中文 睡熱炕看三孔遍遊中國 這位法國前總統愛結「中國...
    1979年,德斯坦和施密特共同倡議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為歐元奠定了基礎。因為其重要貢獻,德斯坦被譽為「現代歐元之父」。卸任後,德斯坦於本世紀初主持制定《歐盟憲法條約》。2007年,他開通個人博客,宣傳關於歐盟憲法的原則理念。馬克龍評價說:「正是由於德斯坦對歐洲的熱忱,當今世界才能更好地攜手應對挑戰,歐洲大陸才更加強大。」
  • 專訪比利時前駐華大使派屈克奈斯:「地平線歐洲」為中國帶來更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派屈克奈斯(Patrick Nijs)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今年4月,「地平線歐洲」計劃的總體綱要由歐盟各參與方籤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終身榮譽大使、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EUCJIC)聯合發起人派屈克奈斯(Patrick Nijs)指出,「與許多人的觀點相反,歐洲不但沒有淡出國際科技舞臺,而且還將進一步為未來科技投資。」作為推動中歐創新交流、增進科技合作的國際組織,EUCJIC正藉此機遇尋找更多合作可能。
  • 「我是中歐小記者」走進歐盟大使館 與駐華大使面對面
    「2015我是中歐小記者」是「絲路心語·聚力向新——2015新絲綢之路系列活動之我是中國小記者」的首發分支活動,活動由歐盟駐華大使館、全國商報聯合會、中國商業媒體聯盟共同舉辦,由中國10個省區市選拔的「小記者」們將陸續走進歐盟及各成員國駐華大使館採訪大使、參贊等外交官,還會與各國少年兒童近距離交流。
  • 馬克龍執政周年,政治光譜右移?
    國際縱橫在其一年前的競選口號中,馬克龍將其政治運動定義為「既非左也非右」,但目前,民眾普遍認為本屆政府出現右傾化趨勢。去年的5月7日,高舉「開放」和「親歐」旗幟的馬克龍成功阻擋極右民粹政黨,出其不意地入主愛麗舍宮。
  • 大使說 | 勒龐這隻「黑天鵝」會不會飛上天?
    因政見分歧離開奧朗德政府的前教育部長伯努瓦·阿蒙以58.65%得票率擊敗剛為參選而辭去總理職務的瓦爾斯,將代表社會黨出徵總統大選。阿蒙的明星政綱是給所有法國成年人每月發放750歐元的「生存收入」,通過向機器人增稅為這筆巨額支出籌集資金。他還主張大麻合法化,支持安樂死,廢除去年通過的僱用和解僱職工更簡便的勞動法等。他被稱為左派中的左派,有人批評他要發「生存收入」是烏託邦。
  • A-Z丨馬克龍當選新總統 26個詞看懂2017法國大選
    顯然,德國總理默克爾試圖彌合存在分裂風險的歐盟,吹散歐盟目前瀰漫的歐洲懷疑論思想。如今馬克龍當選,關于勒龐上位會讓歐盟的穩定性和團結性遭遇危機的擔憂至此可以松上一口氣了。Fillon菲永事實上,在最初的所有候選人中,右翼共和黨候選人菲永的競選綱領也被公認為最「切實可行」。而菲永本人又素以「清廉、精幹」而著稱,似乎對於入主愛麗舍宮已當仁不讓。
  • 馬克龍確診染疫全歐「大地震」 多國領袖受累隔離
    圖:法國總統馬克龍11日在歐盟峰會上發言,被拍到未戴口罩\美聯社  綜合美聯社、BBC、法新社報導:法國總統府17日證實,總統馬克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將在家中隔離7日,其間會繼續遠程辦公。就在上周,馬克龍曾出席歐盟峰會,近日還與多名歐洲領導人會面,引發外界對其「播毒」全歐的擔憂。目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總理科斯塔等人因曾與馬克龍密切接觸需自我隔離。  愛麗舍宮17日在聲明中指出,馬克龍出現首個病徵後,當局立即為他進行病毒檢測,最終證實確診新冠肺炎。聲明補充道,馬克龍將根據衞生指引在家隔離7天,會通過遠程方式繼續工作。
  • 英國「走」了,給歐盟留下了英語
    歐盟從28個成員縮減為27個。那麼,作為歐盟24種官方語言之一的英語是否也會隨著英國離開歐盟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雖然英國離開了,但歐盟成員中將英語作為交際語言的成員並沒有離開。有人感嘆地說,雖然英國不是歐盟的創始國,而且戴高樂曾經三次拒絕接納英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但歐洲人與英國人畢竟已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了47年,英語留下的印記太深了。
  • 歐盟指責中國宣傳虛假信息?張明大使:疫情不是政治角力場
    2020年4月24日,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與歐洲智庫「歐洲之友」學者莎達舉行線上「戰略對話」。在回答如何看待歐盟指責中國發布疫情「虛假信息」、宣傳對歐洲國家援助並藉此強化地緣政治爭奪的問題時,張明大使表示,無論中國還是歐洲,同情和幫助處於困境中的人都是一項優良傳統。這場疫情是全人類的悲劇,而不是政治角力場。張明大使指出,在中國疫情最困難的時刻,歐洲向中國提供了友好幫助,中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導,中國駐歐盟使團還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歐委會的援助聲明。
  • 法國總統訪華,將馬作為國禮,此馬血統高貴,號稱障礙賽的寵兒
    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訪華,進行國事訪問,馬克龍此番訪華還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贈送一匹國禮馬。試圖用「駿馬外交」贏得中國領導人的心。他特意從總統騎兵衛隊挑選了一匹名為維蘇威(Vesuvius)的8歲棕馬,贈送給國家主席習近平。
  • 卡梅倫訪華 微博曬成果
    三中全會勾畫宏圖  令人刮目相看  據報導,卡梅倫此次率領迄今最大規模代表團訪華,成員包括外交、衛生、文化、環境、科技、商業等多位部長級官員和約150位工商界領袖。  習近平在會見卡梅倫時強調,中英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也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關係不僅關係到各自發展,也具有重要全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