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2020-12-07 虎嗅APP


近年來,隨著基因檢測成本的降低,你只需要幾百塊錢,一口唾液,就能看到上千種「基因預測」,而其中不少項目和大腦有關。例如「戰士基因」,說的是你是否容易衝動,「彩虹指數」,預測你的先天「變彎」的可能性,還些甚至預測你是否容易患上抑鬱症,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彩虹指數」,預測你先天變「彎」的可能性 | WeGene


那麼,這些預測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到底靠譜不?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又該怎麼辦?


基因檢測,測的究竟是什麼?


先天的遺傳密碼,就在我們的每個細胞中,如同一本30億的字母寫成的書,沒有誰的書就是標準答案。而基因檢測檢查的,則是你的基因中,有哪些字母和他人的不同。人群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基因中,平均會有4百萬個字母和他人不同,這些不同被稱為單鹼基突變。此外還會有其他類型的差異,例如整個段落的缺失或重複。但單鹼基突變是研究的最充分的,也是當前能夠以較低成本準確檢出的。所以,當前所有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檢測的內容都只是單鹼基突變,所有的解讀,也是基於人基因上某一個字母的不同。


30億分之一的不同,對於某些疾病來說,的確能給出先知性的預測,例如乳腺癌易感性的檢測,美國FDA已經批准了基因檢測公司23rd and me,基於BRAC1基因上的差別,預測乳腺癌風險。但對於大腦來說,這樣單個基因產生顯著影響的,是少數特例,而在大多數情況,單個基因的變化是不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顯著的變化的。


APOE基因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 | Pixabay


這首先是由於人的大腦是人身上最具可塑性的部分,每個人都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自己後天的選擇,重塑自己的大腦;其次,人的每個細胞的基因雖然是相同的,但不同細胞中具體哪些基因會上崗工作,卻是各有不同,大腦也不例外。而且這些基因是否工作,還會受到其他基因的影響;除此之外,大腦的結構,在發育過程中會受到生活經歷的影響,例如童年經歷過校園霸凌的孩子,大腦中神經元的基因表達會導致大腦中負責情緒調節的腦區發育不良,相關的研究稱之為表觀遺傳學;更神奇的是,有研究表明人的認知和情緒還受到腸道菌群的影響。綜合上述這四點原因,說明僅僅通過單個鹼基的區別,就預測行為,本質上是管中窺豹,以偏概全了。


圖 | 《哈利波特》


單基因不具代表性,那多基因呢?


雖然單個基因位點沒法預測大腦,但如果使用多個位點,預測行為的能力就會有所提升。這背後的道理,可以用下面的事例幫助你理解:要判斷一個學生的學習好壞,只看一次考試中一門課的情況,是不夠的。需要看Ta在多門課上表現的好不好,然後根據每門課的重要性,給每門課一個權重,最後算一個加權後的平均分。


而多基因風險打分,就是整合多篇和某一表型相關的研究成果,之後按照突變的影響程度,作為權重,再根據個人在多個基因上的不同,計算一個加權的打分,看看你的打分超過了人群中百分之多少的其他人,並據此預測你的行為傾向。


比如和抑鬱有關的基因差異,沒有上萬個,也有幾千個,相關的基因檢測如果只是用一兩個基因位點來判定,是肯定不可信的。通過精挑細選,找到了一組能夠預測抑鬱風險的基因區別,然後算出多基因風險打分,你還需要有一個相對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才能判斷對於某個人的打分處在什麼位置上,從而得出更準確的評價。因此如果你看到某個基因檢測,使用了很多的基因位點,給你呈現的不是一個是或否的結果,而是你在人群中的位置,那麼這個檢測的可信度就更高[4]。


那麼,基因位點足夠多,是不是就能夠完美的預測了?也不是。通過多基因風險評分,能夠預測的只是遺傳造成差異的一部分。降低預測能力的原因,包括了罕見的突變,環境和基因的互相影響等,這被稱為「遺傳性缺失」問題。


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基因檢測結果?


雖然根據已有的研究,人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徵等都會受到基因的影響。但說到底基因給你的只是一個設計草圖,從統計角度看,拿著相同草圖的人和拿著不同草圖的人,造出的房子會有所不同,但不意味著拿著一種草圖,就只能按照圖中的樣式造房子。也就是說,基因只是決定了人群中的平均的情況,不能決定每個人的可能達到的上限,即使先天的基因告訴你可能會胖,你也可以戰勝先天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即使先天讓你的大腦和他人有所不同,你也可以在後天做出改變。如果檢測出你在抑鬱相關的得分上高於人群的平均水平,你可以告訴你的親友檢測結果,讓她們對你的情緒變化更加關注;對於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阿茲海默症,不管年紀多大,選擇健康的生活習慣,都能減少發病的機率。而這正是相關的基因檢測應該給社會提供的價值,讓那些先天高風險的人們能夠精準去改變生活習慣,活出更好的自己。


基因檢測的普及,使得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對自己更深入的了解,但要讓這些信息能夠為我們的人生提供指導,仍需理性看待。


所謂的「戰士基因」,「彩虹指數」之類的單基因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娛樂性的談資,並不能用來指導你該如何看待身邊的人。多基因風險打分給出結論相對更靠譜,但拿到檢測,也要記住你的大腦不止受限於先天的藍圖,更是由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決定的。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 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又該怎麼辦?基因檢測,測的究竟是什麼?先天的遺傳密碼,就在我們的每個細胞中,如同一本30億的字母寫成的書,沒有誰的書就是標準答案。而基因檢測檢查的,則是你的基因中,有哪些字母和他人的不同。人群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基因中,平均會有4百萬個字母(即鹼基)和他人不同,這些不同被稱為單鹼基突變。
  • 花幾百元就能做的"基因檢測",真能預測疾病嗎?
    2000年6月,中、美、日、英、法、德、六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圖譜」繪製完成,這也標誌著人類生命科學進入基因應用時代,基因檢測技術也逐步開始造福於民。自此之後,很多醫療機構將基因檢測推向公眾,而且基因檢測的各種功效宣傳也是讓人趨之若鶩。那麼,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發現你的潛在健康威脅嗎?
  •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我能分辨出來別人說的大多數事情只是一部分真實的,這個我知道。2017年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分析了數萬個基因組後,科學家們將52個基因與人類的智力聯繫在一起,儘管單個基因對智力的貢獻遠遠不及一個百分點。
  • 能預測腫瘤、早戀——基因檢測真有這麼神?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五花八門,價格差異巨大,讓公眾既好奇,又有些看不懂。 神秘的基因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解碼生命」嗎?這樣的檢測結果到底靠不靠譜,能相信嗎?人民日報4月16日報導了有關基因檢測的那些事情。
  • 花幾百購買預測孩子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要價16800 專家:不靠譜
    據稱,父母帶孩子到基因檢測公司取一些口腔黏膜細胞,交上一筆不菲的費用,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是在美術、音樂還是體育等項目上「天賦異稟」,從而對孩子有目標地進行培養。這個聽起來如此神奇的基因檢測真的能測出孩子的天賦嗎?【檢測程序】需一根棉棒、一個基因檢測採樣盒提取口腔黏膜細胞或指尖血,再把標本送去檢測。
  • 專家:基因檢測僅用於疾病診斷和預測
    「如果他有運動基因,他可能是下一個博爾特;如果他有音樂基因,你可能把他培養成蕭邦……」類似的廣告詞讓不少家長怦然心動。最近有一種檢測在媽媽圈流行起來,那就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據稱,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  不過,家長們也有點犯嘀咕,真的只需要提取一點口腔黏膜細胞或唾沫,再交上一筆不菲的費用,就能知道自家孩子是否「天賦異稟」嗎?
  • 揭開基因檢測的面紗:預測疾病 倫理困境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自從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預防乳癌,基因檢測瞬間火起來了。從2007年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科研機構到商業公司,市場和對人體探秘的需求都推動基因檢測技術突飛猛進。這項前沿技術到底靠譜嗎?從基因可以預見未來的健康情況嗎?如果有致病基因,你願意知道這樣的信息嗎?基因會帶來量身定做的個性化醫藥嗎?
  • 「智商基因」確實存在,但基因≠命運
    基因真的會影響到智商嗎?前不久,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發表了「基因導致黑人白人智商不同」的言論,引發了爭議。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為此取消了他所有的榮譽頭銜。科學界也掀起了關於「智商基因決定論」的討論。
  • 什麼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真的能夠預測癌症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趙經理這才意識到當初的基因檢測沒有問題,它是預測癌症的一種方式。基因檢測是什麼?想必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染色體、基因等等,很多人不知道基因檢測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大家,基因檢測實際上就是通過體液或是細胞對DNA進行掃描,對人體進行一個深層次的解讀,通過它可以發現一些隱藏的疾病。
  • 逐條解讀汪建「狂言」:基因檢測真能讓人活100歲嗎?
    不過,網友對此言論反應不一,有網友表示支持,稱「通過基因檢測,提前預防出生缺陷。確實很有必要啊!如果沒有基因檢測,一些隱性攜帶者遺傳的疾病,一代一代的把突變的基因傳遞下去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也有網友表示「基因是生命健康的基礎條件。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很多外因比如營養物質,環境,精神狀態,都可以決定生命健康。
  • 基因檢測靠譜嗎?對比了 3 家檢測結果,我們發現...
    Q:報告裡面遺傳疾病、祖源、膚質、嗜睡、是否咖啡因耐受此類的分析,有參考作用嗎?值得我們重視嗎?2.現在能正確解讀數據的人才比較稀缺,人類對生物學的認知也有限,如果我們不能完全知道一個病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就不能通過基因檢測,解讀出完全準確的結果。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能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智商可預測,未來試管嬰兒將可選擇「最聰明的」胚胎
    徐道輝的基因組預測公司已經為在美國不孕不育診所接受治療的夫婦提供了一項檢測服務,旨在篩查出智商異常低的胚胎。新一代基因選擇嬰兒的前景引發了人們對於意外醫療後果和現有社會不平等可能加劇的擔憂。基因檢測能夠有效預測智商的科學技術也引發了爭議。
  • 那些能「算命」的測試,普通人需要做嗎?基因檢測你要知道這些
    幾千年來,人們通過繪畫、雕塑、書寫、口述,記錄著我們的過去和現在,試圖弄清: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現在,通過一個簡單快捷的基因檢測,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世,甚至知道更多身體的秘密。在網上搜索「基因檢測」,會跳出來各種各樣抓人眼球的檢測項目:運動能力、音樂天賦、疾病預測……究竟什麼人需要做這些檢測呢?檢測的結果值得相信嗎?
  •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記者發現,在電商平臺隨處就可查找到產品類別繁多的基因檢測公司,而要想得到一份「預知未來」的檢測報告,價格幾百到上萬元不等,部分親民的價格讓基因檢測正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但當商家被詢問檢測結果準確度時,沒有一家檢測公司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 智商基因在X染色體 兒子智商由媽媽決定?
    網上一度盛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媽媽對孩子的智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智商的八對基因全部都是位於X染色體上面,而男生是XY, X來自媽媽,Y來自爸爸,因此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來自母親的遺傳。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 檢測「天賦基因」快速定位孩子特長,因材施教?基因專家來闢謠
    「天賦」還可以通過基因來檢測?真的是這樣嗎?百科中關於「天賦基因」檢測是這樣定義的:天賦基因檢測是取兒童的口腔黏膜進行基因測序,找出兒童具備的優勢天賦基因。整個天賦基因檢測包括樂觀、冒險、交際、音樂、表演、文學等40種不同天賦基因。主要是針對0-12周歲的兒童進行檢測,家長可以根據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讓孩子成為天才。如果你看到這樣一段話會有什麼感覺?
  • 一口唾液就能測智商 測道德?長沙現天賦 美容等基因檢測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長沙也有這樣的產品在售,商家宣稱,通過對人的唾液、口腔內壁細胞等進行基因檢測,就可獲知其智商多高、情商如何,甚至連道德、領導力等也可測出。專家提醒,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尚處起步階段,不少機構存在誇大檢測功能、誤導消費者等問題。   【天賦基因檢測】智商 道德都可測?
  • 揭開基因檢測的神秘面紗!
    現代的父母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商家表示,通過對孩子基因的檢測,能夠檢測出孩子全套智商、情商、性格、語言、繪畫、音樂等天賦,孩子的優勢基因,為未來孩子的培養提供方向,但結果準確度無法計算結果,需要「你自己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