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知到精通 蘋果MacBook Air深度解析-筆記本專區

2021-01-09 IT168

    【IT168 應用】提到MacBook Air的大名,很少會有人不知道,它是蘋果公司推出的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時尚纖薄的MacBook Air ,最薄處只有0.16英寸(約4mm),最厚處也僅為0.76英寸(約19.4mm)。不過,雖說MacBook Air名聲在外,但也難免有些朋友是只聞其名,不見其身,或者只知道一些皮毛,下面筆者就通過這篇文章對MacBook Air做一個深度解析,讓朋友們能夠更清晰透徹的了解它。


最薄的筆記本

產品綜述:

    2008年2月19日,蘋果在京發布了全球最薄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簡稱MBA),這款13.3寸LED屏幕筆記本最薄處僅4mm,MBA所營造的視覺上的美感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MBA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之薄主要源自於LED屏幕和特殊處理器的採用,MBA所採用的處理器是英特爾專門為蘋果定製的,這種定製的處理器也屬於酷睿2系列,但是面積比標準的酷睿2處理器要小很多,功耗也要低不少,這種定製的酷睿2處理器的應用,不僅有益於MBA的輕薄,也為MBA的良好散熱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使MBA成為了iMac系列電腦中發熱量最小的電腦。首批發售的MBA配備的處理器型號是P7500,主頻1.6GHz,具有4M二級緩存和800MHz前端總線,沒有使用超低電壓版處理器,估計蘋果也是希望MBA在性能上也有可觀的表現,並不想它淪為純粹具有便攜性的產品。

    而在北京時間2010年10月21日凌晨1點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庫伯蒂諾該公司園區內召開主題是「Back to theMac」的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全新的MacBook Air、MAC X OS系統,以及家庭應用套件iLife 11。其中MacBook Air新品有兩個版本,一款全新的11.6英寸和老款的13.3英寸。並公布最低售價為999美元。賈伯斯用了幾個形容詞來表現他對新品的理解「難以想像的待機時間」、「難以想像的輕薄」、「難以想像的存儲能力」,「這才是未來的筆記本」。11.6寸大小,0.68寸-0.11寸的厚度,而且只有2.9磅重,這就是新Macbook Air。

    13.3寸的新機使用了Core2主頻為1.86GHz的處理器,NV 320M顯卡,LED屏幕解析度達1440x900,支持Facetime。如果什麼都不做,新機的待機時間達到了驚人的30天,在802.11n網絡工作下也能支持7小時。而11.6寸的新機使用Core2主頻為1.4GHz的處理器,NV320M顯卡,LED屏幕解析度只有1366x768,同樣支持Facetime,只是待機時間略有縮短,網絡工作下可續航5小時。兩款新機都分為兩種型號,區別都在硬碟上,11寸機型分為64GB版本和128GB版本,而13寸機型則分為128GB版本和256GB版本,當然,硬碟都是SSD的。

外觀賞析:


整體包裝


打開後是機身正面


拿起輕薄的機器


藏在下面的配件


貼紙、說明、系統恢復盤等附件


機身底部


包裝紙上用多種語言寫的封貼


機身非常的薄,線條流暢、優美,整體簡潔大方


後側樣子及左側的接口


打開機器,有張保護紙


簡單大氣的觸控板


半浮島式鍵盤


開關鍵在鍵盤右上方


將Air帶到後院草地上


不會因為手小而拿著不方便


它是特別的MacBook Air

使用評測:

    1. Macbook Air的接口以及簡單的配件介紹

    也許有很多人會抱怨,Air的接口也太少了!的確,2個USB,一個SD卡槽,一個耳機接口以及一個Mini Display。不過考慮一下Air的配件呢? Magic Mouse,Apple Keyboard都是藍牙的,很多配件都能通過無線解決。


Air的身形線條流暢、溫和,沒有突兀的矛盾感

    左邊的接口方面,Air有MagSafe磁性電源口,USB,3.5mm音頻輸出/麥克風輸入混合口。值得一提的是,3.5mm音頻混合口同時支持輸入和輸出以及能夠自動識別數碼或是模擬信號。
 


Air左側接口 


Air右側接口方面,有SD讀卡器,USB接口以及Mini Display接口 


右側近距離照,Air的前後均無接口

    配件方面,Air的盒子中帶有恢復用U盤,由於是GUID分區格式的,Windows下無法識別,Mac下能夠直接識別,並可重裝OS X和iLife 11,方便、快捷。


包裝為紙板+塑料


這樣能夠看出,恢復U盤非常小巧

    Air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那就是外置的Super Drive。外觀大方,速度也不錯,和所有Mac系列一樣的吸入式設計。


外置Super Drive包裝


接上Mac,美觀大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款Air將電源鍵大膽、直接地整合到了鍵盤上

    缺了別的本本地對比,怎麼能凸顯Air的輕薄? 手上正好有一臺Thinkpad X201i,拿來對比一下。我想,事實不用我說,你能看到差距。


Air和ThinkPad X201i對比


近距離觀察,差距更明顯

    2. Macbook Air的局部性能之原圖篇 (Xbench, HDTunes, 3D Mark etc.)

    由於很多時候,都拿Windows的跑分來說話,但Air在Windows下的性能是否準確就不敢100%保證了,下列截圖給看官們做個參考。

    首先是著名的3D Mark ,由於下的是Vantage,所以計分模式有些不一樣,評測在1280x800模式下使用Entry等級進行的,分數5619,截圖如下:


3D Mark Vantage得分


HD Tunes,連續讀取測試成績


HDTunes,隨機讀取測試信息


HDTunes,附加測試結果 


HDTunes,文件基準測試


WinRAR測試速度

    3. Macbook Air的局部性能之解析篇 (Number圖表)

    Mac下的Xbench是衡量Mac系列的重要工具之一,這次圖表的數據也是在Xbench基礎上製作完成的。

    首先,是XBench綜合評分,XBench綜合評分是根據CPU、GPU以及硬碟性能得出的。


在XBench的評分上,Air能超越08年的Macbook Pro

    核心部分,iMac使用的是臺式機的四核i5,性能以及帶寬是沒辦法同日而語的,Air上的是SL9600,2.13GHz主頻,性能直逼搭載P8600處理器的Macbook Pro。


Air性能強悍

    顯示方面,由於測試用Macbook Pro使用了9400M集成顯卡,所以和Air又打平。


三款機器圖形部分成績

    好戲來了,Air的SSD評分超越了機械硬碟,也是在情理範圍之內的,Air中的SSD將iMac的IO甩開了幾條街。


SSD不是蓋的

    4. Macbook Air的亮點

    在簡單看了一下性能表後,是不是感覺這次的亮點不完全在外觀以及厚度的升級上?在這塊小型的SSD上是不是也同樣得到了驚喜?

    我特意找來了Intel X25-M,Vaio X內置的SSD,7200.4 500G筆記本機械硬碟做了一些簡單的圖表進行對比。

    看一塊硬碟性能,我想首先應該是看它的連續讀取性能吧!這次的這塊SSD的讀取性能,高於傳統機械硬碟至少兩倍,Vaio X的內置硬碟由於接口原因,在此項中,平穩,卻不高。但Air的SSD面對X25之輩,卻也是只好俯首稱臣。


4塊硬碟連續讀取性能對比

    在存取速度上,SSD沒有懸念的完勝機械硬碟,但SSD之間的對比呢? Air的硬碟平均在了0.32 ms,Vaio X SSD領先,平均2ms,而X25卻是王者,0.1ms。


存取速度對比

    更快的速度,意味著更多的CPU使用率,下圖為各硬碟對CPU的佔用率。由於Vaio X 的CPU為2.0GHz的Atom,所以在速度不高情況下CPU佔用率略高。


CPU使用率對比

    說完了連續讀取,隨機讀取呢? 不妨讓我們也來看一下吧。

    512 bytes的隨機讀取情況如下圖,X25-M以3-4倍的優勢絕對領先,Vaio X的SSD在IO效率上顯得非常到位,Air的SSD略弱


Air的SSD表現一般


4KB的隨機讀取也有相同的情況


1MB隨機讀取,由於Vaio X的SSD開始有了帶寬限制,所以IO效率不高,而Apple的SSD在越大容量的隨機讀取性能上有著上升的趨勢


最後,是WinRAR的測試對比,由於WinRAR的測試對比在絕大程度上靠CPU,所以Vaio X不佔優勢

續航能力:

    蘋果MacBookAir堪稱超長的待機時間是否真的有想像中的那麼給力?近期,隨著11.6寸的MacBook Air登陸IT168筆記本頻道,我們也做了一些相關的極限測試和應用,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是這款機器的實際待機測試之—連續播放視頻。我們來看看這款機器在充滿電後連續播放視頻到底可以持續多長時間吧。


11.6英寸蘋果MacBookAir電池續航大挑戰之視頻篇


首先,我們將電量充滿 測試開始於4:05 


把電腦休眠關閉


音量我們調整為適中 也是模擬真實看電影的情況

  為了能真實的模擬平時我們看視頻,看電影的情況,筆者此次測試驚動了各個頻道的不少「帥哥美女」,力求每個人都能展現一下自己獨特的「魅力」和不同片源對於電池的損耗,順便筆者也炫耀一下我們IT168編輯部的「人才濟濟」。


可愛吧 不過「姐」已經名花有主 各位狼友就不要想了
手機頻道主編「化石」看見Dota視頻 馬上表示要加入測試!


此時時間為4:30 電量還剩90% 也就是說25分鐘我們使用了10%的電量


電量還剩下84% 時間為4:40


手機頻道保MM信心滿滿接受測試,觀看動畫片

    為了能更加貼近真實環境,筆者特意選擇了一部720P高清電影作為本次的測試項目之一。


測試開始於保MM還機器後 時間為5:13 電量還剩下63%


這電影我也想看好長時間了。。哦不。。這個看電影的測試太複雜太困難,我幫你評測評測


您這個「評測」。。。真專注啊。。。不愧是總編


時間5:52 電量還剩36%


MM挑選的視頻測試內容是《哆啦A夢》

    終於進入收尾工作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電池的電量也下降到26%。下面的測試收尾工作,就讓筆者自己來進行吧。


時間6:08 馬上下班啦 電量還剩下26%


到後面 電量開始顯示紅色報警狀態


當到10%電量時 系統會提示您插入電源


人性化的睡眠保存狀態


筆者發現 電量在達到0%後,還有大約1分鐘左右的使用時間


徹底沒電啦


我的筆記本上顯示的時間時下午6點46分 MacBookAir連續播放視頻2小時41分鐘後自然關機

  下午6點46分,11.6英寸的MacBookAir在高亮度屏幕下,連續播放視頻2小時41分鐘後自然關機,本次測試也正是結束。雖然和網上宣稱的4個小時實際使用時間有一定差距,但考慮到本次測試一直在使用最高屏幕亮度播放視頻,電量消耗較快還是可以理解的。

深度拆解:

    對於蘋果的東西,按照常規的思維去跑分數評測,得出的結論一定會很荒唐。所以,我們不能太在意性能和遊戲幀數。下面,我們針對11吋的新款MBA的6個非硬體性能方面進行深度分析。

    這6個方面是:拆解難度、擴展性、電磁屏蔽性能、絕緣性能、力學可靠性、散熱性能等六個非硬體性能指標。起始分為5分,象徵著同等級別筆記本的平均水平。拆解的順序比較常規,先把底殼背後肉眼可見的螺絲拆下,就可以揭開整個底殼。不過這螺絲十分罕見,比起硬碟上的六角螺絲,這樣的螺絲刀更難買到。

    把背後的8顆螺絲去下,背板就可以順利揭下了,不像iPad一樣,存在阻礙你的暗扣,這使得拆解變的較簡單,所以這一項加1分:

    揭開背板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主板和散熱器了,一般來說,我們拆解的目的無非是取下主板或者散熱器。不用拆下屏幕,就可以取下這兩樣東西,這再次降低了拆解的難度。

    拆下散熱器後,我們驚喜的發現,最容易積累灰塵的散熱鱗片的內側,已經暴露了在我們面前,這意味著新手清理灰塵的時候,不需要拆下熱管,降低了難度,避免了高危險散熱器拆裝動作。

    這時候,基本上作為帶有目的性的拆解,就完成了。拆解難易度總體得分為5-1+3=7,屬於比較容易拆的筆記本。新手在看完拆機圖解後,不需要第三方指導,就可以獨立進行。這樣好拆的筆記本,在蘋果的產品裡著實少見,值得肯定!

    對於一款11吋的超緊湊型筆記本電腦,提到擴展性,往往是它的軟肋,這臺MacBook Air也未能倖免。照例,擴展性指數起始值為5,小MBA,接下來做好扣分的準備吧!

    外部的接口,除了剛好夠用的兩個USB接口外,幾乎沒有任何擴展接口了,在讀卡器這麼流行的年代,一款主打移動性的筆記本竟然沒有讀卡器...必須扣分。

    東芝產的SSD模塊,雖然可以插拔,但是這樣的模塊,還沒有出現在零售市場上,用戶自行升級,起碼還要等到明年了,所以這裡扣0.5分。

    取下SSD模塊,發現下面有一「條」內存顆粒,看標識可以知道是在臺灣生產的爾必達的DDR3顆粒,不過這條內存就無法插拔了,顆粒都是用0.3mm的錫球焊死在主板上的,要升級的話,只能用BGA熱風槍自己換顆粒了。所以,內存方面,普通用戶基本沒有升級的可能性,所以建議一步到位,直接買配備4G內存的版本。

    CPU和GPU也是一樣,都是BGA焊死在主板上,用戶無法自行升級。比起其他品牌的筆記本,CPU大都可以更換,這一點上,MacBook Air不夠厚道,不過後面我們會看到它這樣做的理由。

    看到這裡,你也許想問,這臺筆記本還有什麼擴展性嗎?

    其實,它的Display Port接口可以通過另外購買的轉接頭轉換成VGA\DVI\HDMI等接口,不過,這完全不是給它加分的理由,蘋果高昂配件的價格大家也知道,編輯我不給它扣分就算不錯了....總結下來,擴展性指數為5-3.5=1.5分,屬於幾乎沒有任何擴展性的筆記本。

    對於電磁屏蔽這個概念,這裡給大家講解一下,作為筆記本電腦,內部的元件,例如CPU和GPU這樣的高頻晶片,會發射大量的電磁波,對於人體有不好的影響。

    同時,高頻電磁波對於設備的穩定性是有害的。例如對顯示器的幹擾會產生字體發虛,出現摩爾紋等現象。對於音頻系統的幹擾,會產生背景噪音,影響音質。

    鍵盤下的大面積金屬屏蔽網,完全覆蓋了面積小巧的主板,阻斷了電磁波對人體直接輻射的可能,這個設計,值得肯定,加1分。

    音頻部分,我們發現,蘋果常用的CIRRUS 4206ACNZ音頻解碼晶片被放置在耳機輸出口附近的小板上,遠離電磁幹擾嚴重的CPU供電模塊,雖然旁邊的風扇的電機也會發射電磁波,不過頻率很低,幾乎幹擾不了音頻晶片。這樣的設計,有效降低了電磁幹擾對音質的損害,加1分。

    很多筆記本都忽視的屏線部分的保護,這款MBA卻注意到了。因為屏線上一般有屏蔽磁環,但是接口部分卻是裸露的,所以有銅製的金屬擋板保護屏線接口,並且接口遠離顯卡晶片,有效的降低了電磁波對畫質的影響,再加1分。

    總分為8分,此款筆記本對於電磁屏蔽特地做了一些細節上的設計,值得肯定。

    金屬外殼的絕緣性能,很多朋友也許不解,簡單來說,就是金屬外殼,容易和內部高頻的電流產生電容充放電效應,哪怕金屬外殼是不導通電流的。當在人體接觸金屬外殼時,會形成一個迴路,電流經過人手,流過全身,通到地下,因為電流很微弱,最多只是讓人的手感覺麻麻的。

    使用金屬外殼筆記本的朋友,很多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微弱的電流雖然不會對人體產生損害,但會降低使用體驗,並且有可能降低使用觸摸板的靈敏度。

    如何解決呢?這就要做外殼接地的工作了,外殼和地線導通,讓這部分額外的感應電流自己流到地下去,當人體和外殼接觸時,就相當於人體被並聯到了接地電路中。由於人體的電阻很大,一般來說在1000歐這個數量級,所以這時候通過人體的電流就降低了大概99.9%以上。這就是外殼接地的作用。

    這裡,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接地的意圖。很多網站上,都說這兩個彈片是用來固定觸摸板PCB的,不過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接地。這兩個彈片的接觸部分,被刻意的做成了銅接觸面,就是要外殼和觸摸板形成迴路,讓觸摸板不受衍生電流的影響,更好的提供多點觸控的體驗。

    另外,主板上的元件,很多都有金屬裸露的部分,一但和金屬外殼接觸,就有可能產生短路,燒毀主板。所以主板和外殼之間,往往有一層黑色的絕緣塑料薄膜,這款產品也沒有忘記這點。加1分。

    此項總分7分,而大多數筆記本電腦都忘記了觸摸板接地的細節,而蘋果做到了,值得肯定!

    所謂筆記本的力學可靠性,就是當你在移動筆記本時,無論以何種姿勢拿,硬體發生形變時,發生損壞的可能性大小。

    我們知道,主板上很多晶片,是BGA封裝的,主板發生較大的變形時,底部的錫球就有可能崩掉,會導致信號斷路的嚴重後果。所以好的力學結構,可以讓你隨意拿持這臺筆記本,而不用擔心出現問題。

    由於此款機器,採用了全金屬的外殼,一般的使用姿勢,外殼很難發生較大的彈性形變。再加上主板後置的設計、板狀電池作為力學支撐物,就算按照上圖的姿勢握持這臺筆記本時,主板也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形,值得肯定。

    在掌託的背面,有用於加大抗彎折強度的梁狀凸起,這樣的設計,在力學上是比較常見的,可以加大順著梁的方向的抗彎折能力。橫豎加固梁,就意味著你單手拿住筆記本的邊緣時,筆記本的彈性變形也會很小。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CPU和GPU的四個角,都採用了大量的BGA封膠,可以加大晶片的牢固程度,提高抗形變能力。一旦晶片脫焊,就要做晶片級維修了,這樣的事情,概率還是越低越好。

    另外,超輕的重量,使得次臺筆記本的力學可靠性變得更加優秀,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力學可靠性總分為8分,屬於非常優秀的機型。此款產品的用戶,幾乎不用擔心硬體安全性的問題,而其他品牌的輕薄型筆記本,很少有能達到這樣的強度的。

    散熱性能的好壞,不僅影響著用戶的使用體驗,高溫帶來的高故障率也是蘋果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為一款中高端定位的產品,散熱一定會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這款機器的風扇,採用了,大口徑軸承的渦輪風扇,基本只輸出側向風,雖然風力小,但幾乎沒有柱面亂流,風力的利用率高,值得肯定。

    兩塊晶片直接接觸銅吸熱面,這在工藝上屬於很先進的行列。因為要保證兩塊晶片的高度絕對一致,所以對於主板的製造工藝有很高的要求。CPU設計成不能插拔的BGA焊接形式,也許就是為散熱而妥協的結果吧。

    另外,超低電壓版的Intel Core2 Duo U系列的CPU,發熱不到一般CPU的一半,大大減輕了散熱系統的壓力。

    在散熱端,我們發現散熱鱗片體積小巧,有效散熱面積遠遠小於一般的筆記本電腦,壓制現有的CPU和GPU也許夠用,但是沒有足夠的餘量保證長時間高強度遊戲時的良好散熱。

    所以此臺筆記本的散熱不適合長時間的高強度遊戲。雖然散熱性能沒有達到最好的情形,但和產品的定位沒有直接衝突。不過分照扣。

    另外,此散熱片和熱管,都採用了黑化的工藝,能加自身的熱輻射,不過效果甚微,不足以加分。

    散熱給7分,中等偏上,夠用但餘量不多,建議不要用此臺筆記本連續長時間的玩大型3D遊戲。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分數。發現,除了擴展性以外,其他的非硬體性能指數的分數都比較高。這說明了此款產品的設計、做工、用料都比較用心。而擴展性如此低下,也說明了蘋果給這款產品的定位於典型的消費級產品,基本不會讓用戶去考慮升級。


總體評價

    通過以上解析,我們發現這款產品有著非常深的內涵,在細節上精益求精,對於使用體驗的追求,也是其他品牌難以企及的。

    如果你把它買來打遊戲,雖然沒人阻止你,但這款產品很可能不對你的胃口。這款產品的目標人群,應該是對性能沒有太大需求,但又非常苛刻的一類人。如果你就是這樣一類人,也許你會愛上它。

快捷鍵:

    憑藉著新Air和MacBookPro在今年的攻城略地,蘋果筆記本著實讓更多人認識了Mac OS系統,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原來除了微軟Windows,還有一個如此個性又人性的作業系統悄悄地改編著我們對於電腦的看法。其實,相比Windows系統,Mac OS系統更加直觀,更加偏向應用。雖然上手容易,不過,對於用慣了Windows的朋友,在剛剛接觸Mac OS系統的時候,難免還是會有些不適應,那麼,筆者就從網上整理了一些OS系統常用的快捷鍵,正在使用OS系統的朋友,不妨來學習一下吧。


全記住不容易

Mac OS X系統圖形表示方法
? = shift
? = control
? = option / alt 
Home=fn + ? 
End=fn + ? 
Page Up=fn + ▲
Page Down=fn + ▼  
刪除後一個字符(普通鍵盤的Delete)=fn + delete 
截圖保存整個屏幕到桌面=shift + command + 3 
保存整個屏幕到剪貼板=control + shift + command + 3 
截取指定屏幕區域到桌面=shift + command + 4 
保存指定屏幕區域到剪貼板=control + shift + command + 4 
Dock=control + F3 
切換窗口=control + F4 
隱藏/顯示dock=alt + command + d 
顯示桌面=F11 Spaces F8
前一個輸入法=command + 空格 
下一個輸入法=alt + command + 空格
Windows系統截取整個屏幕到剪貼板=control + shift + F11
截取當前窗口到剪貼板=control + shift + alt + F11


停止進程=Command + period
強制退出應用程式=Command + Option + Escape
強制重新啟動=Command + Ctrl + 電源 key

屏幕捕捉
整個屏幕 PDF 格式在桌面=Command + Shift + 3
部分屏幕 PDF 格式在桌面=Command + Shift + 4
窗口/圖標 PDF 格式在桌面= Command + Shift + 4 
整個屏幕 剪貼板=Ctrl + Command + Shift + 3
部分屏幕 剪貼板=Ctrl + Command + Shift + 4
窗口/圖標 剪貼板=Ctrl + Command + Shift + 4 

計算機啟動
啟動到安全模式=Shift (在開機聲音後)
打開登錄窗口=Shift (當屏幕變成藍色以後)
並閉打開的窗口=Shift (登錄過程中)
從光碟啟動=c
選擇啟動磁碟=Option
重置 Parameter RAM=Command + Option + p + r
啟動到 verbose 模式=Command + v
啟動為單用戶模式 Command + s
打開固件=Command + Shift + o + f
火線連接方式=t
Dashboard=F12

Finder 快捷鍵
隱藏=Finder Command + h
隱藏其它=Command + Option + h
清空廢紙簍=Command + Shift + Delete
清空廢紙簍=(不提示) Command + Option + Shift + Delete
獲取信息=(靜態窗口) Command + i
獲取信息=(動態窗口) Command + Option + i
查找= Command + f
彈出=Command + e
查看顯示選項=Command + j
轉到計算機=Command + Shift + c
轉到個人主目錄=Command + Shift + h
轉到 iDisk=Command + Shift + i
轉到應用程式目錄=Command + Shift + a
轉到個人收藏=Command + Shift + f
轉到目錄= Command + Shift + g
連接到伺服器=Command + k
註銷=Command + Shift + q
註銷 (不提示)=Command + Option + Shift + q

Finder中有關圖標的快捷鍵
選擇下一圖標=Arrow keys
選擇圖標名字的首字母=Letter key
選擇下一個(字母順序)=Tab
添加圖標到選擇的項目=Shift + click
選擇相鄰的圖標 (列表顯示)=Shift + click
選擇不相鄰的圖標 (列表顯示)=Command + click
編輯圖標名字=Return

文件及目錄快捷鍵
拷貝項目=Option + 拖拉
原位複製=Command + d
創建替身(拖拉方式)=Command + Option + 拖拉
創建替身(命令方式)=Command + l (L)
顯示原身位置=Command + r
添加到個人收藏=Command + t
對齊項目=Command + 拖拉
在單獨的窗口中打開目錄=Command + 雙擊
打開項目=Command + Down Arrow
關閉目錄(轉到上層目錄)=Command + Up Arrow
打開目錄(列表顯示)=Option + Right Arrow
關閉目錄表顯示=Option + Left Arrow
打開選擇的目錄中的所有目錄 (列表顯示)=Command + Option + Right Arrow
關閉選擇的目錄中的所有目錄 (列表顯示)=Command + Option + Left Arrow
刪除項目=Command + Delete

窗口快捷鍵
新 Finder 窗口=Command + n
關閉當前窗口=Command + w
最小化當前窗口=Command + m
關閉所有窗口=Option + click close button
最小化所有窗口=Option + click minimize button
適合屏幕=Option + click zoom button
隱藏應用程式=Option + click (Desktop, Dock item, ...)
移動一個非當前窗口=Command + 拖拉窗口
查看路徑=Command + 點擊窗口標題
圖標顯示=Command + 1
列表顯示=Command + 2
分欄顯示=Command + 3
隱藏/顯示欄=Command + b

dock快捷鍵
在 Finder 中顯示項目=Command + click dock item
切換dock (全鍵盤操作)=Ctrl + d
導航 (全鍵盤操作)=Arrow Left, Arrow Right or Tab, Shift + Tab
打開項目=Space, Return, Enter
隱藏/顯示Dock=Command + Option + d

用戶進程快捷鍵
查看活動的用戶程序=Command + Tab
往回查看活動的用戶程序=Command + Shift + Tab

對話框快捷鍵
選擇下一區域=Tab
選擇默認按鈕=Return or Enter
關閉提示=Esc or Command + period
選擇上層或者下層目錄(保存/打開)=Up Arrow, Down Arrow
向上滾動 (列表)=Page up
向下滾動 (列表)=Page down

全鍵盤操作
打開全鍵盤操作=Ctrl + F1
提示以及窗口任意控制=Ctrl + F7
高亮下一控制=Tab
高亮下一控制 (文本框)=Ctrl + Tab
高亮下一窗口=Command + `
高亮在列表, 標籤組或菜單中的項目=Arrow keys
移動滾動條=Arrow keys
高亮文本框相鄰的控制=Ctrl + Arrow keys
選擇高亮項目=Space bar
選擇默認按鈕=Return or Enter
點擊取消按鈕=Esc
不選擇項目關閉菜單=Esc
反轉高亮移動的順序=Shift + "key"

動作(使用功能鍵) 快捷鍵
菜單條=Ctrl + F2
Dock=Ctrl + F3
瀏覽窗口=Ctrl + F4 (Ctrl + Shift + F4)
工具欄=Ctrl + F5
實用程序窗口=Ctrl + F6

動作 (使用字母鍵) 快捷鍵
菜單條=Ctrl + m
Dock=Ctrl + d
瀏覽窗口=Ctrl + w (Ctrl + Shift + w)
工具欄=Ctrl + t
實用程序窗口=Ctrl + u

滑鼠鍵快捷方式 (必須激活 "萬能輔助")
使用滑鼠進行開關=Option (5次)
向上移動=8
向下移動=2
向左移動=4
向右移動=6
斜移=1,3,7,9
點擊=5
按下=0

遊戲測試:

    首先登臺的是孤島危機。對,你沒看錯,就是孤島危機!


不過由於是超級顯卡殺手,我們將特效調低一點


遊戲畫面


海面的特效非常不錯
 

    雖說特效調得低,但是畫面非常完美也保證了一定幀數!

    下面是一個A卡優化的遊戲,塵埃2:


同樣特效調成適中就行 


這車看起來不錯吧


在倫敦賽場上


水面特效很棒


雖然沒有陰影,但是光影卻是棒的很!


就這樣,用著Air很順暢地跑完了,幀數非常可觀,根本不會感到卡!

    下面是湯姆克蘭西之鷹擊長空的測試:


遊戲設置


由於對此款遊戲非常有信心,我們設特效為最高!


很不錯的幀數


讓我們開啟大視角,任何動作都不會非常影響幀數

    此遊戲優化非常好,所以在這麼大的場景下也能擁有很好的幀數。

    讓我們繼續,接下來是《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2》:


遊戲設置 


特效僅關閉陰影,其他全部開啟


遊戲開始 


畫面很不錯,幀數也可以

    順利的跑完《使命召喚》,整個過程很流暢。

    好了,關鍵時刻:下面來測試最新遊戲《極品飛車14》。


其實這個UI界面真的不咋地,也就還行吧 


Ready GO


畫面非常逼真


玩起來很爽,很流暢

    遊戲測試結束,全是重量級的遊戲,雖然有些遊戲把特效調低了,但效果依然不錯。別看Air的配置不是很出眾,可成績很出色,這個結果很令我驚喜,我想一定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

相關焦點

  • 蘋果macbook pro花屏怎麼辦 蘋果macbook pro花屏解決方法
    MC721 ,MC723 MD318 MD322 MD103,MD104, MC725 MD311  大概從12年的下半年開始陸續接收到客戶送修 MacBook pro 15寸 顯卡花屏的機器。起初沒有特別在意,以為個別客戶使用的環境,和使用頻率的不同導致的顯卡燒壞花屏問題。隨時間推移,近兩年時越來越多的朋友送修這幾款機器 基本都是顯卡問題導致的花屏。
  • 蘋果牌上網本?聊聊新款MacBook試用感受
    除了M1晶片加持之外,以及續航提高兩倍,號稱可以到一天20個小時,清波個人玩下來,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升級,就是air的蘋果更好了,至少亮度和色彩上,都明顯強過老款的air。 劃重點4:你關心跑分?
  • 公司年會獎品看上蘋果「三件套」 一單買500臺
    昨天記者從中關村賣場獲悉,一家公司最近在中關村電子賣場訂購了500臺蘋果iPad mini,明確說明是用來作為年底公司年會獎品使用的。  中關村電子賣場一家較大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對於在中關村經營的大的經銷商來說,年會禮品採購向來是中關村電子賣場最大的一筆「生意」,金融證券、保險等行業是集團採購的大戶。
  • 256G大容量 蘋果MacBook Air行貨促銷
    2013年3月30日消息,編輯在市場上了解到,擁有256GB大容量固態硬碟的13.3英寸蘋果 MacBook Air(MD232CH/A)筆記本,目前行貨款在經銷商「巨豐建業」處含稅報價9500元。其還搭載有酷睿i5處理器,4GB內存。    促銷信息:贈送包、滑鼠、滑鼠墊
  • 新MacBook Air深度拆解
    新MacBook Air深度拆解  WWDC蘋果開發者大會近日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此次大會上不僅公布了之前熱議的蘋果OS和iOS作業系統,同時也發布了2013版蘋果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在發布會的第二日,知名拆解網站ifixit就已經拿到了新款MacBook Air 13,並對其進行了深度拆解。
  • 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全文)_蘋果 MacBook Air...
    面對 11 英寸  MacBook Air 的便攜優勢,許多人都對這款筆記本刮目相看,同時也很好奇該機的內部做工。可以說蘋果開始打價格戰了,即使目前定價依舊高昂,但其產品定位兩極化的狀況呈逐漸消散的趨勢。  設計的美醜,純屬主觀臆想的事物,沒有絕對性,沒有不可能,切於實際才是最後贏家。  是否還記得那些年我們熟知的輕薄筆記本,有一款產品不能不提,那是 Macbook Air 。
  • 比較|蘋果MacBook Air沒買成?這幾款最新筆記本可能更對得起你的錢包
    蘋果也將起始價格提高了20%,達到1,199美元(1,199英鎊,1,849澳元)。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價格的上漲將MacBook Air推到了爭奪用戶的漩渦中心。其他人可能會因新型號的蝴蝶鍵盤或其第八代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的固有限制,而推遲購買決定。
  • 新款MacBook Air不值得買的三大理由(全文)_蘋果 新MacBook Air 13...
    就在昨天晚上10點,蘋果在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召開了一場有關於電腦新品的發布會。發布會一開始,庫克就在臺上帶來了全新的MacBook Air產品。事實上這款產品已經傳聞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最早在今年在3月份的教育發布會上就被猜測會被公布,但最後到了今年的10月底才正式與大家見面。
  • 蘋果發布新款MacBook Air 首款搭載全新M1處理器的Mac
    就在幾分鐘前,蘋果發布了M1處理器,這是該公司為Mac設計的首款SoC,旨在提升效率和令人驚嘆的性能。隨後蘋果發布了首款搭載M1處理器的Mac新機--全新的MacBook Air。 新MacBook Air將徹底重新定義輕薄筆記本的功能
  • 從MacBook支持C口充電看蘋果筆記本電腦標配充電器發展史
    USB-C是目前普及度非常高的接口類型,從最開始的手機、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甚至藍牙耳機等很多小型用電設備都已經配備了USB-C充電接口。蘋果是很喜歡USB-C接口的,它不僅可以做到盲插,而且支持的功能又多。一個C口就可以實現充電、傳數據、視頻、音頻等,非常方便。
  • 蘋果M1 Mac設備無法禁用電池健康管理功能、軟體兼容性怎麼樣?
    新聞發布會後,猜測蘋果是否優化了8G內存,但顯然沒有。 IDEA打開一個kafka,CLion打開一個ClickHouse,然後打開兩個空的VS Code窗口,其中一個使用Remote SSH連接到伺服器。然後在後臺運行QQ Safari和微信。此時,每次切換窗口的操作都非常困難,然後打開一個空的GoLand。整個系統被卡住,只能重新啟動。
  • 16英寸MacBook Pro體驗:蘋果史上最強筆記本電腦
    蘋果工程師也告訴我們,這次新鍵盤的鍵程達到了 1mm,是之前的兩倍。雖然鍵程還不能跟 Magic Keyboard 以及主流的 Windows 筆記本相比,但已經比我手頭上 2017 年的舊款舒服太多。在按鍵布局上,蘋果還參考了 iMac 配套的 Magic Keyboard 外置鍵盤設計,不再將四方向鍵的左右鍵設為與同排按鍵等高,而是使用了倒 T 字形的布局。
  • 蘋果M1 性能詳細分析:一萬字的總結
    我是很多年的 macbook 用戶,對蘋果雙 11 發布的 M1 電腦很感興趣,我沒有買,但一直在關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吧。有點長,大概一萬字。下文把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分別簡稱為 MBA、MBP。
  • Macworld展會報導 MBA周邊產品超多圖賞_蘋果 MacBook Air(MB003CH...
    蘋果此次發布的什麼新品會能夠「in the Air」呢?  隨著1月14日上午10點開始的賈伯斯的主題演講的進行,謎底終於揭開——MacBook Air,蘋果筆記本家族的新成員。也是此間人們普遍預測到的超薄型筆記本電腦。只不過,它薄的有些超出我們的預料。
  • 蘋果筆記本電腦防藍光貼膜,保護視力緩解眼睛疲勞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筆記本電腦成為辦公一族的標配數碼產品。輕巧便攜的造型結合強大的性能表現,讓我們辦公學習更是事半功倍。不過對於辦公一族而言,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腦面前度過,由於長時間面對筆記本電腦,眼睛總是會變得乾澀酸痛,而這一切都是藍光惹的禍。
  • 蘋果MacBook Air M1評測:多方面超XPS 13 或掀起「計算革命」
    導語:全新的蘋果MacBook Air搭載M1處理器,重新定義了我們所熟知的MacBook Air,它使得筆記本電腦的運行更加快速,並且耗電量更低。是的,我們現在已經正式進入了蘋果矽處理器時代,這款全新MacBook Air內置的專業級功能和性能可以真正挑戰基於英特爾的Windows PC,並且經常擊敗它們。
  • MacBook工藝進化?碳纖維材料或成主流(全文)_蘋果 MacBook Pro...
    蘋果MacBook對目前的筆記本工藝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MacBook Air藉助SSD固態硬碟推動了輕薄型筆記本的火爆,而Unibody一體成型技術已經在超極本領域開花結果。    市場因素也不容忽視,從價格上看,戴爾XPS 13的價格都在9800元左右,東芝Z830價格也已經降到了7000元以內,隨著產品價格的不斷降低,消費者的熱情也會逐漸提高,加上未來如果蘋果的推波助瀾,超極本和筆記本上使用碳纖維的成本也會逐漸下降,這樣會形成良性循環,未來在消費電子鐘的碳纖維材料依然有著比較光明的前景。
  • 蘋果M1晶片:如何開啟一個時代
    也就是說,單從CPU的跑分來看,這個新款的macbook air比蘋果去年剛剛發布的旗艦筆記本還要快了。不僅是性能,搭載M1晶片的筆記本續航時間也有了大幅提升,最高可以達到20小時。在我看來,M1晶片取得如此巨大的能效提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使用了5納米工藝,第二個是一些晶片架構創新,第三個則是軟硬體的深度優化,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說。
  • 蘋果MacBook Pro(Pro13.3英寸 17款銀色/256G/無Bar/MPXU2CH/A...
    蘋果MacBookPro是一款時尚輕薄本產品,全新升級為英特爾 酷睿i5 5代系列處理器後,蘋果MacBookPro的處理性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高達40%的巨大提升為用戶提供了堪比桌面級電腦的強大性能,而這卻是來自於一款18mm厚1.58Kg重的時尚輕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