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如今,古風歌曲正越來越火,中國風的曲風韻味悠長,詩情畫意的詞作更是唯美動人。火至今年的綜藝《經典詠流傳》中,王俊凱、王力宏、譚維維、撒貝寧等明星將經典的57首詞作傾情詠唱,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竹打葉聲》瀟灑自在,余光中的《鄉愁》滿載一代人的鄉思,李白的《將進酒》唱不盡歌酒人生……
在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今天,中文正在成為世界流行的一門語言,文學正在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滲透進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語文學習則會幫助我們體悟生活與藝術之美,於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我們看世界的角度、對待生活的態度,潤物細無聲地塑造著我們的人格。
語文學習,從感知世界到表達自我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而由於語文學科沒有世俗標準的功用,語文學習也不像其他學科一樣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便常常被眾多家長所忽視。殊不知,文字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媒介,亦是溝通情感,啟迪思想的鑰匙。
卓越教育的原創產品「卓越語文」便是以「情智共生「作為課程的核心概念,通過生活情景的再現,培養孩子的情感能力和對情緒的感悟力。
01
閱讀是孩子感知世界的第一扇窗戶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孩子還未離開母親的懷抱,多彩的童話故事與書籍中美妙的圖畫便帶他開始了奇幻的探索之旅。《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一生從未走下他的船,卻憑藉閱讀看盡了世間萬物,文字涵養他的心靈,音樂表達他的感知,正是書籍這樣一扇窗戶,讓他的音樂中承載了人間萬事與星辰大海。學習語文,便是細細擦拭孩子看世界的好奇的眼睛。
02
語言表達是孩子與外界交流的核心紐帶
有了感知,便需表達。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出色的表達需要深厚的積累、嚴密的邏輯、豐沛的情感、客觀的理性,而這些可貴的素養皆可在語文學習中一一獲得。或書寫、或訴說、或演繹,我們的肢體有限,思維無限,而語言便是孩子拓展思維,實現自我與外界聯通的核心紐帶。學習語文,便是架起了孩子心靈與外界的橋梁。
03
語文學習是孩子獲取內在能量的重要源泉
「認識你自己!」這是蘇格拉底在阿波羅神廟石柱上刻下的箴言。未有自我認知的人的一生仿佛在黑暗中踽踽獨行,不知歸處。而通過閱讀、思考、寫作,孩子不僅認識了世界,更認識了自己。他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夠通過書籍「與很多高尚的人談話」,能夠明白「吾日三省吾身」的意義,能夠通過生命的哲思去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自己。學習語文,便是點燃了孩子尋求自我的燈塔。
卓越語文不僅立足於新課標語文,更從思維啟迪和情智共生的角度出發,讓孩子通過反覆訓練實現閱讀探究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感悟認知能力、審美創造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觀察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從語文學習中獲益。
大咖分享,從童話理想到文學世界
卓越教育與南方周末聯手展開的「以文·志時代「系列主題講座帶給同學們與文學大咖面對面交流的難得機會。上一次上海站的講座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謝有順老師為大家上了一節精彩的「語文思維啟蒙課」。
12月6日,深圳書城中心城 ,我們邀請到了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史雷,為大家分享語文學習的錦囊妙計!
大咖駕到
史雷老師於2006年開始發表作品,2014年加入北京作家協會。其短篇小說《桃城燒》獲得2011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佳作獎,《黑玉》獲得2010年首屆「讀友杯」全國少兒類型文學大賽優秀作品獎。
與兒童純真世界的高度共情是史雷老師能夠與孩子對話的關鍵所在,本次論壇上,史雷老師講與孩子們共話語文,帶你從童話天堂走向廣袤的文學世界。基於孩子的心理設計課程也是卓越教育的出發點。卓越教育的教學方式講求「小練筆、單元作文、習作單元,三路進發」,過程講求「有目標、有系列、有抓手、循序漸進,重點講求「重實踐、重過程、重方法,每練必得。」讓孩子在提升成績的同時愛上語文、愛上學習。
卓越語文與《南方周末》聯手帶來的系列講座將會從專業的視角、科學的理念、權威的方法著手,為家長和孩子帶來精彩紛呈的語文學習盛宴。
徵稿活動,描繪你心中的「中國色彩」
你有好作品,我有好平臺,由卓越語文發起並主辦的第二屆「卓越語文杯」作文徵稿活動正在持續進行中!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日子,深圳站的你們一定對城市的發展與國家的變化有著特別的感知。你眼中的中國色彩是怎樣的呢?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可以拿起筆來盡情書寫!
#
徵稿題目
以「中國色彩」為話題
#
參與對象
全國一年級至初三年紀所有學生
#
投稿時間
11月1日——12月31日
敞開心扉暢遊文字世界,情智共生共話語文學習,也許這一次投稿便會為你打開作家之夢的奇幻大門,卓越語文作為行業領先品牌,希望能通過「語文」這一學科來致敬時代,以「以文·志時代」的主題與大眾溝通,連結品牌與大眾都對『時代』滿腔的熱血情懷。盡情抒寫吧!卓越教育與你同在!
原標題:《兒童文學作家史雷與你相約12月6日 分享關於語文學習的錦囊妙計》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