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學過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誰能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呢?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是小蝌蚪找媽媽,而媽媽沒有去找小蝌蚪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青蛙都無法識別自己的孩子。
蛙類大約有4800多種,絕大多數生活在水中,但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溼環境的樹上。卵產於水中,也有的樹蛙僅僅利用樹洞中或植物葉根部積累殘餘的水窪就能使卵經過蝌蚪階段。
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
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遊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青蛙肉肉質細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多種激素。青蛙還是國家禁止捕殺的保護動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肉當做補品或美味佳餚,導致一些商販大肆捕殺青蛙。捕蛙必然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害蟲泛濫。人們為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勢必大量使用各種農藥,青蛙吃了一些僥倖未死的害蟲後,農藥便在蛙體內蓄積下來。人吃了過量蛙肉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這樣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
現代醫學證明,青蛙肉不但沒有特殊營養,吃多了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蟲病。青蛙一般生活在農田裡,莊稼施用化肥、農藥較多,農藥用量增大和施用不合理,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抗藥性的產生又促使農藥用量繼續增加,青蛙常吞食帶有化肥、農藥的害蟲和水源,農藥便在蛙體內蓄積下來,人若食用,農藥殘毒即進入人體。農藥殘毒又會通過「食物鏈」毒害人體,形成慢性農藥中毒,導致各種癌變和腫瘤;甚至可能會導致嬰兒先天性畸形。
隨著青蛙的不斷進化,出現各種令人害怕的樣子怪誕的青蛙,其中有的蛙類皮膚分泌毒液以防天敵,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種樹蛙,被稱為箭毒蛙,它的分泌物被當地印第安人用來製作毒箭,見血封喉。
蛙類的祖先原本是在水裡生活的,後來因生活環境改變,一些河流、湖泊成了陸地,蛙類的祖先隨著環境的改變也漸漸從水裡向陸地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迫使蛙類的祖先們對自己身體的器官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些能適應陸地生活的種類生存下來,運動器官由水裡遊動的尾巴變成了陸地和水裡都能運動的四肢,呼吸器官由鰓變成了肺。蛙類的祖先由水生向陸生的一番轉變並不十分徹底,於是在青蛙的幼體發育中表現出來。蝌蚪與蛙類的不同之處,就是蛙類祖先留給它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