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學生走進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上海市中小學生走進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8-05-1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5月13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向上海市中小學生全面開放,研究感覺整合與行為、幹細胞和神經發生、靈長類疾病模型、感覺系統、基底神經節的發育與退行性疾病、突觸蛋白的結構與功能6個研究組,共接待120多名中小學生及陪同家長。神經所科普志願者帶領大家聆聽科普講座,通過提問互動、親自動手等環節,帶領大家體驗了奇妙的神經科學世界。

  聽科普報告

  博士研究生王颯爽、汪璵璠、徐佰傑、章彤彤、高樹琛、陳榮分別作了題為「酸甜苦辣(痛)」、「斑馬魚的行為研究」、「斑馬魚的胚胎發育」、「模式生物裡的青蛙王子」、「生命編碼」、「拳王的落敗」科普講座,介紹了斑馬魚、小鼠、非洲爪蟾是如何作為模式動物被應用於神經科學領域,講解帕金森疾病、疼痛的成因及現有的治療策略,普及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CRISPR/Cas9 DNA編輯技術。

  精美的PPT,有趣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激發了小朋友們對腦科學的濃厚興趣,反響熱烈,他們踴躍地提問,科普志願者逐一解答,現場互動氣氛十分活躍。

  近距離觀察

  科普志願者將參觀者分為多個小組,帶領他們熟悉斑馬魚的胚胎發育過程,辨別斑馬魚的雌雄差異,觀察質粒抽提過程和小鼠免疫組化等實驗,講解各種儀器設備的用途,展示基因編輯的整個流程、爪蟾的取卵以及卵母細胞的電生理記錄過程,大家近距離觀察小鼠的對抗行為、斑馬魚的亮暗偏好行為、學習行為、產卵行為、捕食行為和逃跑行為。同學們對螢光蛋白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有了初步了解,在看到標記有螢光信號的五顏六色的轉基因魚系時,表現出對從事科研的嚮往之情。

  親自動手體驗

  科普志願者安排了與報告內容對應的動手實驗,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深大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帶領他們在螢光顯微鏡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小鼠大腦切片的各種神經元形態,進行爪蟾解剖及卵母細胞分離、小鼠疼痛行為檢測、大腦切片標本製備、神經元膜片鉗記錄電活動等科學小實驗。同學們看到錯綜複雜和色彩繽紛的神經元後顯得格外興奮,學習到神經元的基本知識。實驗結束後,志願者通過提問搶答的方式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大家對觀察到的現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現場討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展示了基因編輯的整個流程,在前期分子克隆階段,小朋友親自挑選菌落,小朋友很期待第二天的培養結果;在基因編輯階段,大家觀看小鼠的受精卵從分離到顯微注射的全過程,小朋友在科普志願者的幫助下操作顯微注射儀,近距離接觸試管小鼠的產生過程;在最後的基因編輯鑑定階段,大家學習測序鑑定、根據分子量跑膠鑑定以及染色體核型分析鑑定等多種方法,並在顯微鏡下觀察人源染色體與鼠源染色體,以及小鼠的雌雄生殖腺。

  活動中,志願者們帶領大家充分感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提出科學問題,到設計實驗,採集數據,再到結果分析,最終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對科學研究有了初步認識。此次科普活動不僅讓參觀者親身體驗了神經科學的實驗室生活,也讓科研人員了解到社會公眾對於基礎科研的理解和需求。大多數參觀者在活動結束時仍舊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明年的實驗室開放日還要報名參加。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5月13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向上海市中小學生全面開放,研究感覺整合與行為、幹細胞和神經發生、靈長類疾病模型、感覺系統、基底神經節的發育與退行性疾病、突觸蛋白的結構與功能6個研究組,共接待120多名中小學生及陪同家長。神經所科普志願者帶領大家聆聽科普講座,通過提問互動、親自動手等環節,帶領大家體驗了奇妙的神經科學世界。
  聽科普報告
  博士研究生王颯爽、汪璵璠、徐佰傑、章彤彤、高樹琛、陳榮分別作了題為「酸甜苦辣(痛)」、「斑馬魚的行為研究」、「斑馬魚的胚胎發育」、「模式生物裡的青蛙王子」、「生命編碼」、「拳王的落敗」科普講座,介紹了斑馬魚、小鼠、非洲爪蟾是如何作為模式動物被應用於神經科學領域,講解帕金森疾病、疼痛的成因及現有的治療策略,普及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CRISPR/Cas9 DNA編輯技術。
  精美的PPT,有趣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激發了小朋友們對腦科學的濃厚興趣,反響熱烈,他們踴躍地提問,科普志願者逐一解答,現場互動氣氛十分活躍。
  近距離觀察
  科普志願者將參觀者分為多個小組,帶領他們熟悉斑馬魚的胚胎發育過程,辨別斑馬魚的雌雄差異,觀察質粒抽提過程和小鼠免疫組化等實驗,講解各種儀器設備的用途,展示基因編輯的整個流程、爪蟾的取卵以及卵母細胞的電生理記錄過程,大家近距離觀察小鼠的對抗行為、斑馬魚的亮暗偏好行為、學習行為、產卵行為、捕食行為和逃跑行為。同學們對螢光蛋白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有了初步了解,在看到標記有螢光信號的五顏六色的轉基因魚系時,表現出對從事科研的嚮往之情。
  親自動手體驗
  科普志願者安排了與報告內容對應的動手實驗,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深大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帶領他們在螢光顯微鏡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小鼠大腦切片的各種神經元形態,進行爪蟾解剖及卵母細胞分離、小鼠疼痛行為檢測、大腦切片標本製備、神經元膜片鉗記錄電活動等科學小實驗。同學們看到錯綜複雜和色彩繽紛的神經元後顯得格外興奮,學習到神經元的基本知識。實驗結束後,志願者通過提問搶答的方式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大家對觀察到的現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現場討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展示了基因編輯的整個流程,在前期分子克隆階段,小朋友親自挑選菌落,小朋友很期待第二天的培養結果;在基因編輯階段,大家觀看小鼠的受精卵從分離到顯微注射的全過程,小朋友在科普志願者的幫助下操作顯微注射儀,近距離接觸試管小鼠的產生過程;在最後的基因編輯鑑定階段,大家學習測序鑑定、根據分子量跑膠鑑定以及染色體核型分析鑑定等多種方法,並在顯微鏡下觀察人源染色體與鼠源染色體,以及小鼠的雌雄生殖腺。
  活動中,志願者們帶領大家充分感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提出科學問題,到設計實驗,採集數據,再到結果分析,最終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對科學研究有了初步認識。此次科普活動不僅讓參觀者親身體驗了神經科學的實驗室生活,也讓科研人員了解到社會公眾對於基礎科研的理解和需求。大多數參觀者在活動結束時仍舊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明年的實驗室開放日還要報名參加。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一文了解2020年上海市國家重點實驗室市場發展現狀 國家重點實驗室...
    根據《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524.6億元,相當於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分活動類型看,近20年來,上海市主要以試驗發展為主。
  • 2018北京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公告
    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18北京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公告。更多事業單位考試題庫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誠聘英才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是國內最早開展並持續引領我國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重要機構之一。在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11年由美國麥戈文基金會和國際數據集團(IDG)捐資成立了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
  • 上海市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12月25日下午,受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委託,上海市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組織專家對依託我校建設的上海環境保護化學汙染物環境標準與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標明確、定位準確,方向設置合理,重點突出,隊伍結構合理,運行機制完善有效,完成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在服務上海市環境管理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成效顯著,一致同意通過驗收。朱為宏代表學校感謝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對華東理工大學的信任,也感謝各位領導和評審專家對重點實驗室後續發展建設提出的寶貴意見與建議。
  •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中小學生開放日
    一年一度的開放日活動又來嘍,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於
  • 上海市推進中小學創新實驗室建設
    基於實踐,2010年《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加強研究性學習和實驗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將「建設若干個區域性中小學生創新實驗室和50所高中專題創新實驗室」列為新時期上海教育的重點發展項目。
  • ...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
    央廣網上海11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張欣馳)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今天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實驗室的故事|走進復旦大學這間國家重點實驗室 見證神奇分子創造...
    圖說: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一件看上去普通的毛衣,居然能為手機充電,纖維做成的衣服竟成了電源;一小瓶透明的液體針劑,注射進人體後升溫會變成固體,成為醫學美容中的無創填充凝膠,或者,它與金屬複合後又成了可降解的冠脈支架
  • 走進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看VR如何用於科研
    VR即虛擬實境,在遊戲、新聞報導等領域被廣泛使用,如今,科學家們將這個技術用在科研中,下面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復旦大學的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看看小鼠如何遨遊在VR的世界裡。
  • 最頂尖的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哪些高校多?
    作為目前我國最頂尖的科研平臺,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但是目前我國到底有多少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知道的人卻並不多。
  • 逐「智」多謀|重點實驗室巡禮
    他們連續獨立承擔國家「973」計劃的基礎前沿項目,「神經發育與可塑性研究」團隊還榮獲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集體獎)。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杜久林表示,神經所在當時國內生物學研究領域起到了標杆性的作用。接下來的十年,是神經所關鍵的「成長期」。2007年,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隨之誕生,並與研究所同成長、互支撐。
  •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除了清華、北大等特別高校,一般重點大學有且僅有一到兩個重點實驗室。對於雙非院校,僅有少數幾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以來,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部門積極協商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改革、重建工作。中國科學院方面,中科院主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約30.8%,主管國家研究中心佔比58%。
  • 國家重點實驗室,來了一群不一般的青少年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期間,營員們走進各種各樣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驗大學科研氛圍,萌發科技夢想!今天,回顧第一彈——一起走進多樣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01虛擬實境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營7月18日下午,營員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參觀了虛擬實境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15戶家庭 講述海洋奧秘
    這裡先後出過6位院士;擁有浙江省首批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自然資源部系統內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室」)和三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與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學院。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杭州親子家庭 講述海洋奧秘
    這裡先後出過6位院士;擁有浙江省首批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自然資源部系統內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室」)和三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與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學院。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15戶家庭 講述海洋...
    這裡先後出過6位院士;擁有浙江省首批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自然資源部系統內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室」)和三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與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學院。本周三,海洋二所聯合都市快報共同發起邀請,全城徵集15戶親子家庭走進科學實驗室,活動剛一上線,僅兩小時就有200餘戶家庭報名。
  • 科技部公布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
    科技部8月31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09年和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名單如下:
  • 2013年通過驗收的1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公布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於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等1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國科發基〔2013〕725號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江蘇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雲南省科技廳(委),青島市科技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匯總
    在我國的科研平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目前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共有多少家?詳細名單有哪些?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2014年04月23日 16: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
  • 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 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儀式(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前,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召開,32家聯盟成員單位的100多代表出席會議。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是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的倡議和指導下,由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9 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出倡議,得到 2 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 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夥伴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