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思想自由度要遠不如現在高,於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能看到自殺的劇情,也能見到很多奇葩的自殺方式,咬舌自盡的,上吊自殺的,撞牆自盡的簡直是應有盡有,吞金自殺也是其中的一種,紅樓夢中的尤二姐在被王熙鳳迫害到人生無望的時候,就選擇了吞金自殺。吞金自殺對現代人來說是個不能理解的事情,因為黃金是一種無毒金屬,沒有任何毒性,尋常人就算含在嘴裡三天三夜也不會受傷,更別提會喪命了。
古代所說的金並不是現在被普遍認為的黃金,而是代指各種金屬,古代的冶煉技術水平也有限,衛生水平也不夠,即便古代開挖出來的金子經過反覆的提純也會含有大量的雜質。《本草綱目》中就有對吞金自殺的解釋,因為冶煉水平的約束,金子含有毒性,這種毒性並不是金子本身所帶的,而是因為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在人體內產生化學反應,最終造成吞金之人中毒身亡。
同時除了金屬自身的有毒物質使人死亡之外,金屬也不能被人體所吸收,這就有了其餘兩隻的致死原因。其一是可能因為金子的體積太大,在人吞進食道的時候因為其自身過大的重量和體積堵塞了消化道,古人沒有技術和消毒手段支持病人進行開胸手術,就只能活活等著被餓死。其二就是古代的金屬很少被打磨得很光滑,一般都充滿了細碎的稜角,在吞咽了金屬後這些尖銳的部分會割破人的食道或者重要的器官,引發體內大出血而造成死亡。
紅樓夢畢竟是小說,其中劇情不可信,但古代確實是有吞金自殺的實際案例。清朝知府戴宗騫曾負責海防事務,他也是清朝名臣李鴻章的手下愛將,但因為後來中日海戰中根本無力阻擋日本艦隊的強大炮火,日軍得以長驅直入共進沿海位置,儘管戴宗騫率部死戰,但因為兩軍的實力相差實在是過於懸殊,戴宗騫遭受慘敗。儘管這一場仗的失敗並不是戴宗騫過錯,但是他還是覺得對不起對他有知遇之恩李鴻章還有自己的祖國大清國,於是便選擇了吞金自殺。
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吞金自殺案例,這個人是對大明王朝有著極大貢獻的太監張敏,張敏是近身服侍明憲宗的太監,甚至說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後來的明孝宗。當時明憲宗後宮佳麗無數但是獨寵萬貴妃。萬貴妃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到侵犯,她不允許其他皇妃在她之前為皇上生下子嗣。而這時明憲宗幸臨的一個宮女懷孕生下了一個男孩,萬貴妃知道後就讓張敏將孩子抱出去淹死。但張敏還是於心不忍偷偷將孩子養了起來,等到了一個局勢穩定的時候將這個事情告訴了明憲宗,最終這個孩子被立為皇子,萬貴妃也一病不起。趙敏擔心明憲宗會因為萬貴妃的事情而遷怒自己,就選擇了吞金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