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2020年的最後一周。2020年,市場以新冠疫情為主線,讓投資者們產生過集體性大恐慌,但隨著後續各國應對政策的出臺,A股和美股均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
歲末年初,不禁回憶起在2019年底,市場多數機構投資人認為經歷過2019年的大反彈、2020年的賺錢效應會降低,但2020年的市場卻交給投資者們一個超預期的答案。
「預測」失效了嗎?不是的,2020年的市場由新冠疫情的「黑天鵝」導致。對於投資者來說,站在當下時間節點,了解今年的行情「催化劑」在明年是否會變化、2021年什麼是不變的,才是2021年作出投資行為的核心。
本次《南財對話》節目,記者採訪了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就2021年大方向上的變與不變、A股與美股的投資機會、成長與周期板塊的選擇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政策「工具箱」還有更多選項《南財對話》:今年以來全球「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王慶:今年各國政策應對,尤其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應對,可以理解為「大水漫灌」。疫情的短期衝擊是非常大的,對經濟和資本市場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是非常罕見的,因此,(各國)反應的力度和節奏也非常快,主要是因為各國汲取了以前應對危機的經驗教訓。金融市場沒有發生危機,資產價格也得以迅速修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政策應對是有效的,但同時實體經濟修復確實比較緩慢,畢竟影響實體經濟的主要因素是疫情,疫情是根本原因,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需要更針對性地把疫情控制住。現在我們面臨這樣一個挑戰,即金融市場的表現與實體經濟表現明顯脫節。當然,金融市場穩定是有利爭取時間,給應對疫情爭取時間。隨著各種疫苗逐漸研發成功和普遍使用,相信明年影響實體經濟最根本的疫情因素將會得以控制。到那時候,實體經濟表現可能就逐漸跟上金融市場的表現。
《南財對話》:目前疫情出現了反覆的苗頭,經濟學界對此有沒有一些擔憂?
王慶:實際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的情況都有反覆,主要是因為我們進入冬天,這並不奇怪。但是你會發現各方面對於這些問題的應對變得更加從容了。畢竟我們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疫情衝擊,各方面在應對疫情上都有了相當的經驗。無論是一些常規手段,包括社會隔離、戴口罩等,還是一些其它的醫護手段,再加上疫苗的出現,我們在整個應對方面變得更加從容有序。因此,儘管疫情似乎有所反彈,但它對人們的生活、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衝擊變得比較有限。
《南財對話》:在促進經濟復甦方面,中國和那些實行「大水漫灌」政策的國家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會選擇什麼不同的路徑?
王慶:在應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方面中國採取的政策應對跟其他國家是挺不一樣的。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應對疫情方面非常具有針對性。我們最早進行社交隔離、暫停經濟活動,短期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和衝擊。但短痛之後把疫情有效地控制住了,所以經濟能夠比較迅速地恢復。雖然經濟活動重新恢復有短痛,但我們不需要採取這種大水漫灌的政策。一方面,中國經濟復甦比較早,比較強勁,另一方面,貨幣和財政政策力度相比其他國家更為克制,還是比較正常的貨幣環境,這是我們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一些國家錯過了應對疫情的最佳時間窗口,也沒有採取更加嚴格的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方式,在緩解疫情衝擊帶來的影響時,不得不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這既起到了積極效果,同時也有明顯的後遺症,導致債臺高築,流動性極其寬鬆,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出現明顯脫節,這些問題以後要解決起來恐怕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
《南財對話》:在國外已經這麼寬鬆的情況下,中國未來有沒有可能採用更寬鬆的政策?
王慶:中國的「工具箱」裡面有更多選項。首先,我們沒有大水漫灌,有加大財政支持,但整體債務水平上升並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快,所以,如果還有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我們應對的政策空間要比其他國家大。無論是降息空間,流動性空間,還是財政政策空間,都比其他國家大。但其他國家為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恐怕後續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也必須維持,比如美國,現在流動性很充裕,利率水平低,但它難以承受利率水平上升,因為還要加大財政政策支持,拜登政府上臺後可能有萬億級基礎設施投資,政府得繼續舉債。這就需要一個配合的貨幣政策,所以美國利率水平或將會保持低位,同時意味著國家債務水平仍會居高不下,長期看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但從眼前來看,為了解決經濟問題,這恐怕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政策選擇。
A股明年或呈現整體慢牛態勢《南財對話》:你認為明年全球經濟走勢會是什麼樣的形態?
王慶:全球經濟明年很有可能出現同步復甦這種全球經濟的同步復甦應該也是多年來較少出現的情形,主要是因為今年全球經濟同步遭到疫情衝擊,在疫情衝擊(減緩)之後,這種修復也將變成同步共振。所以,明年全球經濟從數字上看應該還是很不錯的,關鍵是復甦的可持續性。這個可持續性一方面取決於疫情應對情況,比如說疫苗被證明是有效的,同時,相關政策也要保持一定支持力度。這樣,全球經濟在經歷疫情的一次性衝擊之後,經歷今年以來的底部的休整,明年有望恢復正常。現在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到2021年底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而中國應該今年底就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南財對話》:在當前時間節點上,你看多美股還是看空美股?
王慶:因為儘管今年以來美股從底部反彈力度已經非常大,但實際上美國股票從年初疫情發生前至今的漲幅,是不如中國股票市場漲得多的。如果疫苗被證明是有效的,美國經濟復甦速度也會很快,再加上它的整個政策環境,美國經濟基本面應該還會進一步好轉。這對於支持美國股票市場的表現是最重要的。總體上來講,對於美國股票市場的前景,我認為向上的機會大於系統性下跌的風險。
《南財對話》:對於明年A股走勢你怎麼看?
王慶:明年A股也一樣要反映經濟基本面。明年中國經濟基本面要明顯比今年要好,同時,A股儘管經過今年以來的表現,整體上估值水平並沒有出現泡沫,估值水平回到了歷史均值附近。估值相對合理,基本面修復,這樣一個環境應該說對股票市場是一個友好的環境,因此,股票市場仍然可能會表現出整體慢牛的態勢,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今年股票市場的表現是具有非常明顯的結構性特徵的,明年股票市場的表現仍然會表現出非常突出的結構性特徵。而這種結構性特徵明年可能跟今年就不太一樣了。因為今年更多是流動性驅動的,明年更多是業績驅動的。流動性驅動和業績驅動對股票不同板塊的表現的相對影響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期待明年的股票市場整體表現,但也要注重抓住這個新的結構性的機會,規避新的結構性風險。
《南財對話》:你認為新的結構性機會在哪些板塊?你看好哪些板塊?
王慶:從中短期看,那些跟經濟基本面關聯度比較高的、順周期的行業板塊機會會比較明顯。畢竟經濟基本面在修復,這越來越形成一個明顯的一致預期。而這類標的本身今年漲幅有限,估值更加合理,所以綜合性價比來講是比較突出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還在經歷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所以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動力是非常強勁的,這些動力是超越中短期的周期性因素的,所以我們同時還要注重發掘具有中長期成長前景的細分行業和個股。這在很長時間內都會成為我們股票市場需要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新股發行註冊制下使得更多優秀企業在它生命周期的中早期就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之後,它未來仍然有非常大的價值創造空間。如果能夠深度研究捕捉這些成長性的高質量的公司,可能會帶來非常豐富的投資機會。
《南財對話》:2021年,你在投資上更傾向於成長性的,還是周期價值類的?
王慶:作為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管理人,首先要均衡布局,不能去賭某個市場風格,其次,我們會根據市場環境動態地調整組合特徵。剛才提到未來很可能周期加成長的特徵是相對有利的一個環境,但隨著這個形勢變化,我們相信今年以來見到的這種市場風格的極致分化,未來會進一步收斂和緩和。所以我們越來越應該淡化對風格的區別,而更多地聚焦自下而上精選個股,一方面注重有質量的成長,另一方面,那些相對低估的,跟國計民生相關的,跟經濟體系相關的行業也是有些機會的。
明年市場主要力量轉向業績驅動《南財對話》:你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成長企業?
王慶:作為我們重陽投資這種價值投資風格的,我們一方面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這是需要的,因為我們做股票權益投資嘛,同時,我們還是比較在意上市公司和股票的估值水平的,我們希望能夠估值合理,同時能有客觀的成長性,最好是它的成長性能夠超出市場的一致預期,這樣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很好的,有成長價值的一個理想的投資標的。
《南財對話》:可能很多成長性個股的財務報表水平並不是特別好看,作為投資者你們怎麼看這種情況?
王慶:今年整個股票市場風格極致分化的背後,體現為股市上漲的主要驅動力是估值擴張,而不是業績驅動。一些成長前景比較好,俗稱說處在比較好的賽道的公司,即使中短期財務數據並不好看,仍然獲得了投資者青睞,而它的估值擴張很快成為股價表現的主要驅動力。但進入到明年以後,如果流動性環境不進一步寬鬆,甚至有邊際收緊風險的話,驅動明年股票市場的主要力量應該會轉為業績驅動,所以我相信明年大家會相對更在意業績,更在意財務數據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明年市場對上市公司股票的甄別標準會有微妙變化,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明年的結構性機會特點跟今年可能不一樣。
《南財對話》:你認為資本市場能夠如何助力創新型企業成長?
王慶:資本市場確實應該比傳統銀行體系更有利於給予新興企業,高科技企業支持。這方面最重要的積極變化是註冊制的全面推開,註冊制首先在科創板實行,然後落地到創業板,現在主板也要推開,意義就在於使一些有潛力的成長性、新型業態,包括高科技企業,能在發展早期就符合發行條件成為上市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我們要認識到這樣一個變化帶來的資本市場生態的變化。以前,很多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之後,就已經過了它發展最快的階段了。現在,我們需要認識到,這個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後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並不是說每個企業未來發展前景都很大,所以,機構投資者要發揮我們的研究能力,發掘優秀企業,一旦發現了優秀企業,就要敢於提前布局。通過這種方式,資本市場能夠給予這些企業持續的支持。如果這些企業能夠獲得二級市場資金的支持,就會享受比較高的、比較可觀的估值溢價。有一個好的估值,對於它的再融資條件也會更加優惠,有了再融資,它就可以吸納更多資金支持下一輪的研發工作,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南財對話》:目前二級市場上存在機構扎堆投資少數高成長性企業的現象,其他一些企業可能也有較好前景但能夠吸引的資金卻很少,你認為未來是否會有一些政策引導,讓資金分布更均衡?
王慶:我覺得市場抱團現象一定程度反映了投資者總體上還沒有發現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我相信隨著註冊制進一步落實,更多新興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它們的發展前景和優點會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我們一定要相信資本市場發現優秀企業的功能。隨著越來越多優秀企業上市,就會緩解這種優秀資產稀缺的格局,緩解抱團取暖的現象。另一方面,如果在資金供應方面允許更多長期資金入市,比如說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鼓勵更多長期資金入市,由於長期資金可以布局長遠,更願意去布局一些早期的、發展前景高的企業,就不至於出現這種資金追逐不多的幾個所謂核心資產的現象。
編委 " 於曉娜
監製 | 向秀芳
記者 | 王媛媛
攝製統籌 | 楊海濤
剪輯後期 | 李群
海報設計 | 張 穎
新媒體統籌 | 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字幕|李群 鍾玲玉 劉櫻(實習生)
出品 |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相關閱讀:
南財對話|重陽投資總裁王慶:明年美股向上機會大於系統性下跌風險
南財對話|重陽投資總裁王慶:相比歐美等國家的「大水漫灌」,中國貨幣和財政政策力度更為克制
返回21經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