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主流市場長期以來的發展格局一直是以三元鋰電為主,磷酸鐵鋰為輔,但是隨著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和續航技術的不斷突破,綜合考慮成本及安全性等多方面優勢,「三元崛起,鐵鋰式微」的市場形勢正在被悄悄打破。
近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2.4GWh,同比上升了127.5%。尤其是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3、宏光MINI EV等上市即受熱捧的車型紛紛宣布採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後,磷酸鐵鋰也順勢迎來高光時刻,電池裝機量已連續數月節節攀升。而且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第33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顯示,進行申報的253款新能源汽車(含乘用車、客車以及專用車),其中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佔比達到75%,幅度在迅速增高。種種跡象表明,市場正在釋放積極信號,磷酸鐵鋰電池市場正在回暖。
為什麼說磷酸鐵鋰開始回暖?其實在2017年以前,磷酸鐵鋰電池曾以低成本、高安全的優勢一度佔據市場榜首,2016年磷酸鐵鋰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0%。但是自2017年開始,三元鋰電開始上位,究其原因是,三元鋰電的續航能力、電池能力密度和百公裡耗電量等等因素更加符合政策補貼優待策略。在長續航、高能力密度的整車受補貼較高的時代,三元鋰電開始強勢崛起,迅速佔據市場,成為主流,尤其是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而磷酸鐵鋰市場則相對被不斷縮減。
時至2020年,市場已進入後補貼時代,在更強調安全性的前提下,磷酸鐵鋰開始迎來第二春。業內人士認為,此番磷酸鐵鋰再次走紅,成為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主要得益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和低成本,以及高續航技術的突破。
低續航能力、低能量密度一直是制約磷酸鐵鋰發展的瓶頸,就在三元鋰電一路高歌迅猛發展的同時,磷酸鐵鋰並未沉默,開始潛心研究電池續航技術,比如寧德時代的CTP技術、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等,這些技術徹底革新了磷酸鐵鋰電池低能量密度的命題,成為磷酸鐵鋰回歸市場的根本。
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今十年間,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幅度超過100%,從原來的90Wh/kg增加到190Wh/kg。寧德時代的CTP技術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實質上都是變相地增加了磷酸電池的能量密度,從而增強其續航能力。寧德時代的CTP又稱無模組設計,即省略模組,直接將多個電芯放置於箱體,以容納更多的電芯。而比亞迪刀片電池在無模組設計上則更加徹底,電池被做成刀片形狀並陣列分布,使得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大幅提升,據報導,其能量密度已接近三元鋰電水平,但是價格卻低15%,而且更加安全。
伴隨著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突破,磷酸鐵鋰的應用市場也在逐漸升級。事實上,磷酸鐵鋰電池因其低成本和高安全的特性,除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外,正在5G基站、鉛酸電池替代、新能源發電儲能等廣闊的新興市場上悄然發力。5G基站和鉛酸電池替代等領域未來都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磷酸鐵鋰大概率會成為主流趨勢,而且,目前已公開的基站用儲能電池招標幾乎全是磷酸鐵鋰電池。
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到來,以及電池技術的突破,在穩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強力挖掘新興市場,未來磷酸鐵鋰的市場佔有率有望追平或超過三元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