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的戀人再見面,都免不了有一絲尷尬。
那麼離婚後多年不見的前夫妻再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
很少有前任夫妻能再有機會,回顧審視或是再聊起過往。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種見面沒必要,畢竟是大寫的尷尬。
但韓國人真是敢拍,還真就把這樣的會面機會拍成了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播出的第一周就拿下了當日收視第一。
不賣狗血、不撕逼,不製造矛盾,居然還能拿下收視第一?
原來這節目真是一檔正經的觀察類節目,通過讓離婚明星/網紅等短暫同居幾天,觀察雙方的相處模式,反思婚姻和家庭的關係。
第一期請來了兩對嘉賓,一對是60歲的演員,一對是30歲的年輕網紅。
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他們會離婚?
我在說,而你不想聽
鮮于淑明&李英河,是一對韓國元老級的熒幕夫妻檔,他們是1981年結的婚,2007年離的婚。到今年已經是離婚的第13年。
當時離婚消息公布時,是鮮于淑明獨自召開記者會說明的,雖然在會上她說:「真的並沒有任何特別原因,想長久維持好的關係,就決定離婚了」。但外界還是震驚且難以理解,為什麼模範夫妻會離婚?
男方李英河,年輕時英俊瀟灑,拍了很多言情片,拿了不少獎。女方鮮于淑明也是偶像劇小花,外貌清純大方。在人們眼中,他們是男才女貌的登對夫妻。
離婚後雖然也會共同出席家庭活動,但是並沒有單獨長時間的相處。在節目前期採訪時,就能看出兩人態度的不同。
女方很重視這次見面,不僅心情緊張,而且在當天還去做了妝發,確認自己的狀態是好的。很希望對方能把自己當作一個有魅力的女性看待,而不是前妻的身份。她這次來就是想和對方真誠地聊一聊,希望對方能傾聽自己的心聲。
而男方,在來的路上和兒媳婦通話,言語中只在意小孫女的生活,沒有表達任何對重聚的激動心情。而在節目前期採訪中,說起為什麼來參加節目,他說就是為了解開當年的誤會才來的。
一見面,男方就開始尷尬,不主動回應女方的話,甚至直接說要上廁所,逃避兩人的正面對視。女方顯然是有很多的委屈想要傾訴的,她說著說著就開始動情地落淚。而男方只用「呵呵呵呵」地尬笑來應對,或是用別的事情岔開話題,從不直接回答女方的問題。
但這也與男方的性格有關係,其實在與前妻單獨相處的時候,男方心裡也不知如何應對,也會不安。他們時隔十幾年,第一次單獨坐在一起吃飯,也總是前妻在找話題,男方多是沉默地聽著,但男方還是說今天說話說得嘴巴都要麻了。
看到這一幕,我覺得男方很明顯就是那種「對外人好過於內人」的男人,他可以給初次見面的鄰居準備年糕,卻不會給鮮少見面的前妻備禮,他可以和朋友喝酒到天明,卻不會花一點時間聽聽妻子守家的辛苦。
為什麼要把好的一面留給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而對自己最親的妻子如此冷漠呢?
這種家庭模式其實現實中有很多,就是屬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女的只要打理好家庭,至於你自己痛不痛苦,心情如何,男的也許想管,但他管不了,因為就沒有能表達的能力。又或者他不想管,他只要你不找他麻煩,讓他有家庭也能過自己的自由時光。
這種男人,他不會表達愛,也無法處理好夫妻間的關係,所以只能用別的事情或是別的人際關係來轉移矛盾。於是在第二集時,男方又把朋友叫來,讓女方氣極,明明是給雙方一個機會,能再次審視彼此的過往,卻又重現了以前的生活。
這不是女方想要的,卻是男方只能給的——我在說,而你根本不想聽,也不會回應我。在這種模式中,女方仍是受傷害,因為男方根本不會改變的。
我愛你,但你永遠會選擇父親
第二對是年輕的網紅,男方30歲,是視頻博主,女方28歲,是模特和美妝博主。兩人結婚5年有一個女兒,上節目時,剛離婚7個月。
因為是做博主的,所以他們的戀愛結婚生娃的視頻都有分享給粉絲,一直以來都是甜蜜幸福的家庭氛圍。
看他們的互動,就是非常自然,完全沒有尷尬。男方給女方按摩,煮麵。兩人開著玩笑,一起給女兒打電話。
恩,這是離婚後的夫妻?這不是甜蜜夫妻結伴旅行?
沒錯,他們不是因為不愛了而離婚,他們的矛盾來自男方的父親。這位父親已經80歲了,是位非常傳統的人。
從小夫妻結婚初始,他就給女方母親一個「言語暴擊」——嫌棄女方的嫁妝太少。因為韓國傳統中是男方準備房子,女方準備嫁妝。而女方家庭條件一般,並不能準備太多的嫁妝,因此所受到的難堪,哪怕在5年後再次提起,女方也難過得落淚。
而此後的生活中,這位父親一直很不認可女方,他總是在兒子面前數落女方,覺得女方「作為女人作為父母,都是零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女方是美妝博主也是模特,她熱愛自己的職業,也很想做好,堅持每天更新,不可能每天時時刻刻在照顧女兒和家庭,所以她就做不到傳統兒媳婦那樣:公公早出門,要做好飯菜,公公說的話,她要全部聽從。而且因為結婚時公公對自己母親的言語傷害,導致婚後一直無法按禮節對待公公,比如節日看望之類的沒有做到。
而最令女方傷心的是,男方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偏袒父親,不會幫自己說話。但男方也很苦惱,因為父親年紀這麼大了,不敢輕易講重話,畢竟是自己的至親。
無法調和的矛盾中,女方只有選擇離婚。但因為經濟條件沒有男方家好,所以只能選擇放棄女兒的撫養權,回老家和母親生活。
而男方也只能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女兒,一邊思念妻子,一邊暗自抑鬱。也是在離婚後才能理解之前自己忙於工作,妻子獨自育兒時有多辛苦。
而最可憐的是孩子,還不習慣每天早上醒來沒有媽媽在身邊。
看到這一對,也很令人感慨,不是不愛了,而是愛不起,因為愛你並不足以抵消生活中的痛苦,反而因為你的態度而傷透了心。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光有愛,走不到最後。
節目裡的觀察嘉賓說了一句話:「離婚不是為了變得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這句話我很贊同,因為愛而結婚,而後因為發現不合適而分開,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錯。
離婚不是禁忌,更不是罪過。
女方在社會中承受的壓力似乎總要比男方來得大,但還好,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出現,也許一時半會減輕不了壓力,改善不了處境,但,勇敢發聲,我們會改變未來。
我是@浠醬愛追劇,喜歡我就關注我,陪你追劇嘮嗑,輕鬆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