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央行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分布式技術成為最熱點

2020-12-07 金融網

  銀行正在加速擁抱金融科技。日前,央行正式頒發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對業內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和參與人員作出嘉獎。作為金融業技術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182個「銀髮獎」獲獎項目中高頻涉及的雲計算、分布式、區塊鏈等前沿數位技術和金融科技技術,有望在2020年迎來大爆發。

  大行領跑金融科技創新

  9月24日,央行頒發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182個獲獎項目,涉及80餘家申報單位,覆蓋政策性銀行、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

  從整體獲獎項目的分布來看,股份行和六大行仍然是獲獎的主力軍。在六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獲得7個獎項;建設銀行獲得6個獎項;在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表現突出,主導和參與了7個獲獎項目。

  根據粗略統計,以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為代表的全國性股份行獲獎項目為47個,佔比為25,8%;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六大行主導或者參與的獲獎項目數量為30個,佔比約16.5%。兩個陣營的銀行機構獲獎項目佔比達到42.3%,可以說是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的絕對主力。

  

  國有大行、股份行能夠成為獲獎大戶,跟這些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有極大關係。2019年年報顯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當年的金融科技投入都在100億元以上,投入的絕對規模上遙遙領先;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繼續快速提升,增幅都在40%左右。

  分布式技術成為最熱技術

  銀行科技發展獎由中國人民銀行於1992年設立,是國內金融業唯一的部級獎項,其以高質量的項目申報、高水準的專家評審,成為銀行業乃至金融業高水平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杆和旗幟。獲獎項目所涉及的技術通常會被看作金融業技術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通過對今年獲獎項目所涉及的技術進行熱詞分析,可以看到:分布式技術、數據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數位技術和金融科技技術成為高頻詞。以分布式技術為例,獲獎項目中有19個項目提到了分布式技術,佔比超過10%。

  從獲獎項目來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在內的機構都在關注分布式技術。獲得2019年年度唯一特等獎的網聯平臺項目,就全面採用分布式雲計算架構,從而擁有了支撐海量並發交易的能力。

  中國工商銀行申報的分布式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獲得了一等獎。從近期公開的消息來看,工商銀行正加速推進分布式技術體系建設,最近該行跟螞蟻集團、阿里雲合作完成了對公理財系統完成從大型主機到OceanBase分布式資料庫架構的改造。

  大型的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也對分布式技術青睞有加。該行2個獲得二等獎的重要項目都跟分布式技術有關係,一個是支付系統分布式架構建設,另外一個是通用輕量級分布式核心平臺項目。公開資料顯示,民生銀行早在2018年該行就藉助用阿里雲分布式核心技術,完成了直銷銀行系統全部上千萬電子帳戶遷移,成為國內第一家部署分布式核心系統的銀行。

  實際上,分布式技術成為行業熱點也跟開放金融時代的大環境有關。過去30年來,國內的金融行業核心交易系統普遍採用集中式架構,隨著使用年限增加與業務模式的變化,短板也逐漸暴露,系統升級周期長,無法及時響應業務需求;彈性擴展能力相對較差。在開放金融時代,高並發交易,爆發性與不確定性交易場景將會大量產生,集中式的架構約束越來越大,新一代的雲原生分布式架構能更好的支撐面向未來的核心業務系統。

  區塊鏈創新開始嶄露頭角

  區塊鏈作為最近大熱的金融科技技術在獲獎名單中也有體現。本次獲獎項目名單中,有5個項目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雖然區塊鏈相關的獲獎項目在整體名單中的佔比很小,不足3%,但是這些項目獲獎,標誌著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探索出了區塊鏈技術的具體落地場景。

  

  從上表可以看到,在跨境金融服務、資產證券化、金融司法協同、跨行票據等場景下,區塊鏈已經開始落地。未來這些創新有可能會引發其他金融機構跟進,開始新一輪的區塊鏈技術創新熱潮。

  實際上,在區塊鏈領域,中國企業優勢明顯。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去年發布的公共雲廠商區塊鏈服務能力報告顯示,作為唯一上榜的中國科技公司,阿里雲獲得六個評判維度的最高分,排名第二,僅次微軟,領先AWS、Google等企業。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 2017-2019年排行榜顯示,阿里巴巴(含支付寶)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其中2019年全年其總數達1505件,超2-4名總和。

  據了解,螞蟻集團對區塊鏈的投入非常堅決,並且已經把區塊鏈技術在商品溯源、供應鏈金融、國際貿易、電子處方等50多個業務場景中落地。此前,阿里雲和支付寶共同推動區塊鏈醫療解決方案成功應用於武漢中心醫院的電子處方,能夠打通醫院開具處方、藥師審方、藥品配送、藥品支付、流程監管等多個環節。


相關焦點

  • 華為EMUI10獲年度行業創新獎 分布式技術成關鍵詞
    2019年12月26日,智見未來 2019年度星標大獎頒獎盛典於北京金隅喜來登酒店正式召開,公布了從438款入圍產品中經過激烈角逐脫穎而出的星標大獎、行業創新獎、專業選擇獎、用戶選擇獎、年度進取產品。其中華為EMUI10憑藉分布式技術榮獲2019年度行業創新獎,這也是ZOL舉辦年度頒獎12年來首個跨終端軟體產品獲得該殊榮。
  • 哈爾濱銀行榮獲「2020年度科技銀行獎」
    哈爾濱銀行憑藉在發展數位化普惠金融、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應用以及提升移動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實效,榮獲「2020年度科技銀行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哈爾濱銀行第一時間發揮移動金融優勢,通過制定專項服務措施、豐富線上服務功能、強化科技運營保障等方式,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金融服務,滿足客戶「不見面」金融服務需求,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傳統運行模式下,發展央行數字貨幣,有助於商業銀行對接金融科技前沿,提升商業銀行服務質量,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同時商業銀行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後,可以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佔據業務的至高點,延伸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服務鏈條、豐富業務類型,提高業務的附加值。
  • 京東方榮獲2019「金責獎」年度可持續發展獎
    本次評選設置有最佳環境(E)責任獎、最佳社會(S)責任獎、最佳公司治理(G)責任獎、最佳責任進取獎、年度可持續發展獎、責任投資最佳銀行獎、責任投資最佳證券公司獎、責任投資最佳保險公司獎、責任投資最佳基金公司獎、責任投資最佳資產管理機構獎十個大獎,獎項候選名單是基於企業公開信息、新聞輿情等資料及權威資料庫綜合評估後所得。
  • 數學學院教授袁勇獲《自動化學報》2020年度優秀論文獎
    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袁勇發表於《自動化學報》的學術論文《區塊鏈共識算法的研究現狀與展望》獲得該期刊2020年度優秀論文獎。這篇論文同時也入選了「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
  • 誰會扛起「中國Libra」的大梁:央行、科技巨頭、銀行聯盟?
    而應用場景、技術儲備方面自不必說:阿里在2014年開始研究區塊鏈,2016年7月時,便落地了區塊鏈領域的第一個應用,其後更是在金融、公益、溯源等領域廣泛開展落地實踐;騰訊2015年成立區塊鏈團隊,截至2018年8月已有40項區塊鏈專利……國內銀行聯盟:「跨境支付+區塊鏈」為主要領域Libra屬於科技金融的產物,因而其誕生,衝擊的不僅僅是上述網際網路企業,事實上對於銀行等金融領域的衝擊更大
  • 億聯銀行的「進擊」平衡術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國有大行的「頭雁」作用、股份銀行的業務技術、城商行的本土優勢……銀行數位化已成熱土。其中,新興的網際網路銀行,依靠科技優勢和大股東流量資源,服務了大批網際網路端的長尾客戶,成為銀行重要的一端。儘管網際網路銀行寥寥數家,但是憑藉技術創新、生態整合、智能風控、場景設計等手段,它們逐漸突破普惠金融難題,尋找到了業務模式的新路徑。
  • 央行數字人民幣的商業啟示: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或將重塑
    央行數字人民幣的商業啟示: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或將重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今年5月底表示,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即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直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堅持雙層運營、現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 央行數字貨幣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 張洽棠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發布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    首先,報告指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兩個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並不限制具體發行方式和所用技術。自2008年比特幣的概念被提出後,關於數字貨幣的討論主要分為三輪,第一輪是關於比特幣能否成為新一代法定貨幣;第二輪是Libra(全球首家大型網絡巨頭髮起的加密幣)推出後關於超主權貨幣的討論,是否有可能出現e-SDR(超主權數字儲備貨幣)功能貨幣;第三輪是當前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討論。
  • 央行透露,未來中國的數字貨幣體系是這樣的
    2019年下半年,央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 年)》文件,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  回眸2019年,科技創新正在急速改變著金融行業。
  • 擁抱數據浪潮,引領未來風向|2019大數據產業峰會圓滿落幕
    本屆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進行了多項大數據研究成果以及白皮書的發布,揭曉了「2019年度大數據星河獎」的獲獎名單,此外,通過六大論壇的召開以及與會嘉賓的精彩分享,為我們梳理出了當前大數據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時為今後大數據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 央行回應熱點問題:影子銀行規模縮減 當前利率水平合適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貨幣政策、物價水平、螞蟻集團整改進展等……央行回應了這些熱點1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憑藉優秀的市場表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百融雲創已完成由中國國新基金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增持的1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未來,百融雲創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打造一個開放、多元、共享的金融創新技術應用平臺,致力於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石。
  • 盤點2020: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銀行這樣挺進金融科技
    銀行起初不敢嘗試或初步接觸的新技術已經在各業務條線上順利跑通,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高可用程度正變得越來越靠譜。 本文試圖簡單盤點2020年這一年,銀行業在ABCDMIX(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以及5G、量子計算等尚未商用的前沿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作為,看看他們是如何親密接觸這些新技術的。
  • 有書雷文濤獲評艾問2019年度最具創新力創始人獎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中基協母基金專委會主席王忠民、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閆焱、瑞士銀行大中華區主席蔡紅軍、知名經濟學家、頂級投資人、行業意見領袖、新興行業創始人等近500餘位全球創始人齊聚一堂,共同為尋找頂級時代創始人以及人工智慧、物聯網、5G、區塊鏈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等話題獻計獻策。
  • 自研科技新引擎 創新發展促轉型 北京銀行自主研發「順天」技術...
    2021年是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成立二十五周年。一直以來,北京銀行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戰略決策部署,將「強化科技力量」擺在首要位置,持續加大對基礎技術研究的投入。1月11日,北京銀行正式發布分布式研發運營一體化平臺——「順天」技術平臺。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溫故知新,繼往開來,儀器信息網編輯針對上半年國內電鏡領域熱點事件進行整理盤點,從新技術、新產品、併購事件、高層訪談、熱點事件回顧等方面與大家一一分享。  「就像從黑白電視轉向彩色電視一樣,這種解決方案將使灰度SEM圖像成為過去,」 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材料和結構分析總裁Mike Shafer說。「立即獲取彩色元素信息意味著我們的客戶可以看到他們在常規SEM成像中可能會缺失的信息,並為所有經驗水平的用戶提供更加直觀的信息,從而推動他們的研究。」
  • 2020盤點:銀行與ABCDMIX
    2020年,金融科技在疫情的催化下,與銀行業務加速融合,行業生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銀行起初不敢嘗試或初步接觸的新技術已經在各業務條線上順利跑通,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高可用程度正變得越來越靠譜。
  • 「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畫屏S3」獲2019年度匠心產品獎
    12月25日,由人民網主辦的「2019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十六屆人民之選匠心獎」活動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本次論壇以「人民之選,質量強國」為主題,邀請來自官產學研的嘉賓共聚一堂,開展深度對話交流。
  • 周少奇 陳肖虎獲得貴州省2019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
    9月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19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發布,共有111項成果獲獎。授予貴州科學院周少奇教授、貴州大學陳肖虎教授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周少奇教授,是2013年、2017年、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