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羅斯北極上空攔截對峙,圖-142超遠續航能力,讓北約吃不消

2020-11-26 騰訊網

不久前,美國在阿拉斯加進行軍事演示時,俄羅斯派出兩架圖-142反潛機接近其演習區域,隨即美國起飛了四架不同型號的戰鬥機上前攔截,可謂聲勢浩大。那麼,美國戰機為何頻頻在北極上空發生攔截、對峙事件呢?這樣的接觸又是在傳達怎樣的信息呢?

大家一定很不解,俄羅斯只是派出了兩架反潛機,美國為什麼會這麼興師動眾的起飛包括加拿大戰機在內的四架戰鬥機進行攔截呢,是不是有點過於敏感了,其實則不然。反潛機聽上去似乎只有探測、反潛能力,可俄羅斯的圖-142不同,它是圖-95戰略轟炸機的改裝版本。而且保留了圖-95轟炸機所有功能,航程遠、可攜帶核武器對目標進行攻擊,可以在演習區域長時間的飛行和觀察。這樣的偵察監視效果是可以和現在核打擊能力劃上等號的,如果一旦在演習過程中爆發成作戰行動,俄羅斯也完全有能力把現在的演練行動反潛行動,變成戰略打擊行動。

另外,歐洲方面病毒的爆發也造成了軍方高官的感染,帶來了整個營區的恐慌。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如果在歐洲方向,北約軍隊又沒有太好的表現,那麼通過這種空中攔截,也可能會給自己軍方的狀態打打氣,相信這方面的考慮也是有的。其實俄羅斯也觀察到了這個一點。如果歐洲方面冷戰之後的第三大演習正在灰溜溜的收場中,俄羅斯完全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太平洋、北冰洋上空,顯示一下自己超強的空中能力。而且對北約的擾動作用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實在這樣的接觸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互動。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因為每當演戲的時候大家往往聲稱是不針對對方的,也不會針對任何第三方。但是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到底是針對誰是非常清楚的。那麼演戲的時候,一方演另一方圍觀,也成了一種常態。在演戲中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在互動過程中,雙方信息的釋放還是十分的明顯的。比如說俄方關注的可能是對方指揮的營地和潛艇的動向等。通過這種圍觀來告訴美方,俄羅斯在意的是什麼。俄羅斯警惕的是什麼。

這一次的戰機升空,一方面反映出的是這種演戲中雙方默契的步驟。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希望盟友,比如升空飛機中的加拿大戰機,可以和自己一起進行應對。所以說你來我往,其中的默契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北約上空出現危險一幕,圖142與陣風戰機劍拔弩張,給美國提個醒
    圖為圖142反潛機與北約戰機對峙最近北約上空出現了危險的一幕,兩架圖142戰機與歐洲陣風戰機劍拔弩張,原來這次英國出動戰機攔截俄羅斯反潛機,這一幕也給美國提了個醒,那就是俄羅斯現在已經恢復實力了,美國不要再妄圖輕易挑釁,這次圖142反潛巡邏機再北海上空連續飛行12小時,很可能不僅僅是警告北約這麼簡單,俄羅斯到底想幹什麼呢?
  • 外媒: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形成對陣局面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拉脫維亞軍方在推特上稱,義大利空軍的「颱風」式戰鬥機10日在波羅的海進行空中巡邏時,攔截了一架俄羅斯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這已是近幾周來北約與俄羅斯第7次在波羅的海上空相遇。
  • 為彰顯北約內部團結?美軍再度亮肌肉,轟炸機飛遍30個成員國上空
    美國轟炸機飛越北約30國上空據環球網報導,美國《防務新聞》8月29日稱,美國空軍出動了6架B-52戰略轟炸機,「先後飛遍北約30個成員國上空」。美國軍方宣稱,這次罕見的「北約一日遊」是為了彰顯北約內部團結和對外釋放威懾信號。據報導,這次美軍派出的6架轟炸機分為了2組,第一組由部署在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的4架B-52轟炸機組成,負責飛越歐洲國家上空。第二組由原本部署在美國空軍基地的2架戰機組成,任務是飛越美國和加拿大的上空。
  • 俄羅斯國防部:俄軍機在白令海上空飛行 美國戰機伴飛
    新華社莫斯科8月8日電(記者李奧)針對北美防空司令部「8日『攔截』兩架俄軍機」的說法,俄羅斯國防部當天發表聲明說,俄空天軍2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在白令海上空執行飛行任務,美國戰機在部分階段對俄軍機進行伴飛。
  • 解碼北極博弈中的武器裝備
    為此,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丹麥、芬蘭、瑞典、冰島等在北極圈擁有領土的8國,紛紛加強北極軍事部署,研發裝備了一批新型武器,力圖在這場事關國家未來命運的戰略博弈中搶佔有利位置。各種軍用車輛必須具備防滑越野能力,才可在冰原雪地上縱橫馳騁。北極苔原多為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形十分崎嶇,特別是到了夏季,凍土層融化,沼澤遍布,泥濘不堪。因此,車輛必須擁有寬大的輪胎或履帶,具有出色的越野能力,才能完成未來作戰任務。北冰洋上常年漂著厚薄不一的海冰,它們體積巨大,隨流漂蕩,一旦與艦艇相撞,輕則撞傷艦體,重則艦沉人亡。
  • 美國說:北極地區不是你俄羅斯的,我想來就來!
    上世紀自美蘇爭霸以來,美蘇就圍繞北極資源展開各種對抗,穿越北冰洋上空,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還是遠程飛彈,都能以最近的距離向對方實施攻擊。北極地區,也一度成為北約,華約兩大軍事陣營先進武器部署最密集的地區,尤其是戰略彈道飛彈的部署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 美國又惹怒俄羅斯?軍艦駛入俄方領海,俄方喊話不離開就衝撞驅逐
    但是如果還是巡視自家領土無可厚非,但是讓各個國家不滿的地方就在於,美國常常闖入他國領海,為了向美軍表示強硬的態度,有些國家就會派軍艦去撞擊。近日,美國軍艦闖入俄羅斯領海,赤裸裸地進行挑釁,讓俄羅斯憤怒之餘,直接發出命令驅逐,美俄軍事對峙已成常態,不知一向喜歡簡單粗暴的俄羅斯和美國是否會發生擦槍走火呢?
  • 「寒冷反應2020」啟動,美軍要碰俄羅斯逆鱗!北極要成核爆點?
    大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挪威的芬馬克地區和鄰近的俄羅斯領土已經成為未來任何北約-俄羅斯衝突中最有可能首次使用核武器的戰場之一。因為莫斯科已經將其核打擊能力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科拉半島,這是一片毗鄰挪威北部的偏遠土地。如果美國和北約在該地區附近與俄羅斯軍隊的實戰中取得的任何成功,都將危及俄羅斯核武庫。因此可能會促使俄羅斯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
  • T-14坦克量產對俄羅斯來說意味著什麼?銳評:可能在北極地區發揮...
    據報導,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羅斯的T-14「阿瑪塔」新一代坦克已經進入量產。那麼, T-14「阿瑪塔」作為俄羅斯第四代主戰坦克有哪些優異的性能?它的量產對俄羅斯來說意味著什麼?就相關話題, 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將做深入解析。
  • 太欺負人了,米格31無視F-35戰機:3倍音速超車,美軍只能吃煙
    近日,俄羅斯海軍出動了兩架圖-142反潛巡邏機展開了飛行訓練,俄羅斯的飛行訓練引起了北約密切關注,因此在俄圖-142飛行訓練過程中北約多個成員國出動戰機進行攔截,場面十分緊張。據3月7日北約防空司令部消息稱,在空中加油機的協助下,俄2架圖142反潛巡邏機在空中連續飛行了14個小時,在飛行過程中北約多個成員國出動戰機進行了接力攔截。據悉,此次英國皇家空軍首次出動了颱風戰機,瑞典空軍出動了JAS39「鷹獅」戰機進行了攔截,之後在靠近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飛行之際,又遭到了挪威空軍F35隱身戰機的攔截。
  • 北極博弈正式開啟,俄羅斯即將控制整個北極航道,美國優勢不再
    圖為俄羅斯駐北極部隊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最近俄羅斯終於出手了,這次俄羅斯即將控制整個北極航道,因為他們準備將衛星通信覆蓋到整個北極地區,這樣將大大加強駐紮在北極地區的俄軍之間的聯絡,預計半年內衛星將會覆蓋整個北極,看來北極博弈已經正式開啟
  • 俄專家:北極上空是美國最有可能打擊俄羅斯的最短距離
    此前,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發表報告稱,北極圈內可利用石油儲量預計為900億桶,可以滿足全球近3年的石油需求量!該報告加劇了各國對於北極圈的主權爭奪戰,以俄羅斯、美國、英國、丹麥、挪威及加拿大均曾表示對該地區有控制權。
  • 時隔12年北約重啟軍事基地:便於美國追蹤俄潛艇
    冰島不設軍隊,由美國承擔防務。同為北約成員國,美國自1951年與冰島籤訂防務協定以來駐軍冰島,以凱夫拉維克海軍航空站為基地,保障北約部隊在北大西洋的航空安全。2006年,北約軍事重心轉移至歐洲南部的地中海地區,凱夫拉維克海軍航空站航空站停用。美軍現今「重返」冰島,重新啟用這座美國與蘇聯軍事對峙「冷戰」時期的臨時基地。
  • 就是和美國槓上了!俄羅斯電子戰已封鎖北約去路,亂動直接幹擾
    俄羅斯海軍已經證實,俄羅斯軍方已經廣泛使用了電子幹擾系統,該系統能夠在不超過5,000公裡的半徑範圍內幹擾信號,覆蓋整個歐洲和部分美國地區。俄羅斯北方艦隊電子戰中心的服務人員在摩爾曼斯克地區進行了一次戰術演習。
  • 俄羅斯這個基地能掌控北極!北約軍艦有何懼?零下50度也較量
    圖二:此前曾公布視頻中的Arctic Trefoil基地俯視圖這個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Northern Clover)是此前的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Arctic Trefoil)的簡單版,它是俄羅斯最北端的基地,位於弗朗茲約瑟夫陸地群島西部約1,900公裡(1180英裡)處。
  • 俄羅斯轟炸機在距離美國領空8英裡處被攔截
    美國空軍F-22戰鬥機6月11日上午在阿拉斯加海岸攔截了兩架俄羅斯轟炸機,其中一架從8英裡外進入美國領空,該領空從海岸線延伸12英裡。儘管俄羅斯轟炸機仍停留在國際空域,但周三的攔截似乎是最近記憶中最接近美國領土限制的一次。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冷戰後,俄羅斯大規模收縮軍事力量,使北極地區美俄的緊張對峙逐漸降溫。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極地區一度被世人所遺忘。但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資源的不斷發現,其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北極地區正由國際政治的邊緣地帶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地緣戰略、自然資源、航運及科研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北極「寒地」逐漸變為大國博弈的「熱土」。
  • 俄羅斯在距離阿拉斯加僅600俄羅斯在遠東部署MIG-31 搭配高超聲速...
    【文/觀察者網 張軒豪】據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新聞辦公室12月2日消息,為了加強對北極地區的防務,俄軍方已將MiG-31高速截擊機部署在遠東楚科奇地區的阿納德爾空軍基地,此處是俄國的亞洲領土最東部,也是離北美最近的地方,與美國阿拉斯加州僅僅相隔一個白令海峽。
  • 美軍成功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無人能威脅美國本土?
    那就是因為它那近乎無法攔截的能力,既然洲際彈道飛彈的擁有國都有能力毀滅對手,那麼在互相投鼠忌器的情況下,世界就能以一種頗為奇怪的狀態維持和平,需要注意的是,和平僅僅建立在"互相確保毀滅"的基礎上,如果某一個國家自信已經有能力保證自己不會在敵方的洲際彈道飛彈襲擊下毀滅,就會打破平衡。  是不是感覺很難理解?
  • 俄羅斯積極在北極地區部署空中力量
    據airrecognition網站2020年11月18日刊文,俄羅斯將在2020年末初步完成北極地區部空中力量部署。2021年,俄羅斯將進一步部署新型戰鬥機/直升機,並完成駐軍指揮系統和通信網絡部署,從而成為首個在北極地區部署空中力量的國家。目前,俄羅斯部署了兩個航空編隊負責北極防禦,分別是北方航空編隊(負責西部和中部地區防禦)、東北司令部編隊(負責東北和白令海峽地區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