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到20年,1988年成立的當代集團,「生」出個叫「樓蘭蜜語」的女兒,1999年成立的天喻信息,「誕」下個叫「果核」的兒子,兩代公司命名風格迥異。昨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東湖高新區了解到,相較二三十年前企業命名高大上,新一代企業冠名呈現「萌」「小」「平」的特徵。
在武漢,每天有百餘戶新企業呱呱墜地,而在光谷,日均誕生50餘家市場主體,光谷成為企業創新創業熱土。在這裡,企業從名到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光谷企業名稱變化
現象:跨越30年,企業命名新變化
1988年成立的長飛公司,由郵電部、武漢市與荷蘭飛利浦公司聯合創建,「長飛」取「長江」和「飛利浦」合稱;1999年成立的烽火通信,「烽火」意指「烽火戲諸侯」中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通信方式;1999年成立的天喻信息,「喻」意指華中科大所在的喻家山。
企業命名地域、歷史或文化特徵顯著。20年後,在企業生命力最旺盛的光谷,層出不窮的企業呈現出毫無歷史負擔的「小清新」。
武漢第一家獨角獸企業「鬥魚」,其CEO張文明是位80後,他介紹,鬥魚的意象來自於以好鬥聞名的泰國鬥魚。全球用戶近2億的海豚瀏覽器,其創始人、70後楊永智給其命名時,腦中聯想到的是海豚聰明、與人類很親近、優哉遊哉的特徵。保持300%以上用戶增長量的光谷企業卷皮,兩位80後創始人夏裡峰和黃承松給其命名時,喻指的是毫不起眼的一種實惠小吃「卷皮」,與平價特賣的企業特徵相符;90後創業者黃鐵森立志成為網際網路+水果技術服務商,他乾脆給企業品牌命名為「森果」。
海豚瀏覽器
新興企業名稱
究因:年輕創業者更愛標榜個人特質
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局企業登記負責人王朝暉告訴記者,光穀日均誕生50餘家企業,其中半數以上「新老闆」為80後甚至90後年輕創業者,為企業命名,他們偏愛呆萌、具化和平實,削弱商業氣息,卻注重自我表達。
他說,個性化的字號使企業區分度越來越大,以動植物命名的字號「紅螞蟻」「海豚」「紅鯨」等都通過了預審,還有一些帶有語氣助詞的字號如「走麼」都誕生了。「企業註冊名稱網上通過率去年不到50%,而今年已達70%,一方面,跟創新創業背景下企業註冊門檻降低有關,同時,企業名稱資料庫將逐漸開放;另一方面,跟企業特色命名不無關係,創業者甚少盲目跟風、傍大牌愛山寨,更富有生活氣息和個人特質」。
觀察:光谷產業由一束「光」發散出去
記者觀察到,企業命名多元化,實質是產業格局更加優化的結果。以光纖光纜為基礎,通信、計算機軟體、服務外包、動漫、網際網路等產業逐步發展,光谷經濟發展新動能越來越「輕」,光谷,在谷不在光,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光谷聚集,而網際網路企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命名之風。
據光谷網際網路+辦公室介紹,截至目前,光谷網際網路企業已近千家,它們以網際網路為經緯,扎進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細分市場,命名也從高大上轉向更易為人們接受的動植物、疊音等,如做電商的卷皮、做瀏覽器的海豚、提供通行服務的斑馬快跑、涉及水果行業的森果,無所不包。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投資經理汪天凡按照植物學派(如土豆、IT桔子)、動物學派(如土巴兔、搜狗)、疊字學派(如陌陌)等給網際網路企業命名歸類。企業為什麼愛找不起眼的「小物」代言? 「新興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往細分領域鑽,注重精細化、專業化發展,同時它們注重文化品牌的建設,小而專的命名,突出企業的專注」,東湖高新區科創局副局長鍾復平解讀。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與旅遊管理系副主任崔楠告訴記者,企業命名「小」趨勢,體現了企業思維變化,「從大眾市場,逐步走向細分市場,滿足差異化價值」。
(責任編輯 殷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