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拿到騰訊新一輪獨家彈藥,直播平臺馬太效應加劇

2020-11-24 億歐網

作者:吳懟懟,圖片來自「123rf.com.cn」

繼去年底宣布進入全面盈利後,鬥魚最近又公布其獲得騰訊新一輪獨家投資6.3億美元(約合40億人民幣),這顯然是儲備彈藥準備下一個大動作——上市。

另外一邊,虎牙已經透露要赴美IPO的消息,並且宣布B輪融資中,騰訊投了4.6億美元。秀場直播方面,第一次衝擊上市折戟的映客再次放出了要上市的風。

從千播大戰,到諸侯割據刺刀見紅,再到寡頭PK,直播平臺終於迎來了衝刺決賽。

被騰訊鼎力支持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2016年開始鬥魚就開始獲得騰訊青睞,當年3月獲得騰訊、紅杉資本中國、南山資本1億美元B輪融資,8月拿到由鳳凰投資和騰訊領投的C輪15億人民幣。這次騰訊獨投,更加體現了騰訊對於鬥魚未來前景的看好。

眾所周知的是,自從3Q大戰之後,騰訊最大的變化就是開放,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業務上,也體現在戰略投資層面。馬化騰自稱要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於是乎騰訊在大多數領域的投資都只佔股,但給所投企業充分的自主權利。這也就意味著被投企業能夠拿到騰訊富餘的文娛資源和社交流量。從美團、滴滴、摩拜單車等案例來看,被騰訊鼎力支持,基本上也就奠定了其行業龍頭地位。

有數據顯示,2016年有31家直播平臺融資36次,融資總額108億,但是2017年融資了24次,融資額51億,融資數量是2016年的2/3,融資額是2016年的1/2。此次鬥魚一家拿到騰訊的近40億人民幣,再次說明直播平臺馬太效應加劇,資金流向頭部企業。

無論從資本還是政策上看,直播早就成為巨頭之間的博弈。直播平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直接決定了它的抗風險能力。騰訊擁有豐富的遊戲資源,《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等遊戲長期以來是遊戲直播平臺的標配,與騰訊的深度綁定能夠讓鬥魚拿到更具壁壘的遊戲直播物料。

此外,騰訊在文娛行業的布局在BAT體系裡也是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在遊戲直播平臺逐漸覆蓋綜藝、體育、二次元等內容的當下,鬥魚相當於拿到了通往泛娛樂內容消費平臺的通行證。

當然,鬥魚對於騰訊遊戲與直播的配合,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的打通也會起到協同作用。作為提升遊戲用戶黏性和內容生命力的遊戲直播業務,是騰訊不容有失的一個細分領域。

去年以來,騰訊系企業迎來上市潮,搜狗、眾安在線、閱文集團等紛紛上市,尤其閱文上市當天市值幾乎翻番。這筆40億的投資於騰訊而言是其文娛板塊的又一步戰略棋,對鬥魚來說則是上市前的一劑定心丸,以及上市後的潛在想像力。

直播是內容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每個行業的發展路徑都是類似的,野蠻生長——流量紅利——百團大戰——資源爭奪——優勝劣汰——韭菜成熟——市場監管——大局落定。直播早就走過了炒作期和概念階段,而成為了文娛內容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近幾年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信息載體逐步由單一的文字、圖片和媒體文件,轉向網路遊戲、直播、短視頻、流媒體和社交。早前,直播已經成為標配被納入各大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足以證明其媒介必要性。不僅如此,隨著直播興起與發展,諸多提供CDN業務的企業奇蹟般活了下來,他們找到了全新的試驗場。

而具體到內容上下遊來看,以鬥魚、虎牙,映客、花椒等為代表的平臺至少對行業運轉效率起到了以下功效:

作為媒介的放大器。一方面,相比較於圖文,移動直播更能體現參與性,全民直播門檻降低,社交動力被激活。另外一方面,移動直播進一步釋放了以遊戲為主的泛娛樂版權內容價值。

作為造星的孵化器。直播創造性地給這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新的活法,他們可以靠解說能力、歌唱實力等實現工作理想與生活理想的相對平衡發展。比如說,鬥魚的陳一發、馮提莫等主播,已經成為多棲發展的明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會有更多明星直接從直播平臺出道。

作為平臺的粘合器。直播平臺帶動了網紅產業的迅速發展,主播由鬆散個人向規範管理轉變,網紅經濟公司越來越多成為內容提供方。以此同時,平臺自己也扶持獨家主播,通過各類大型活動讓主播與粉絲之間的情感紐帶更為牢固。比如鬥魚嘉年華、魚樂盛典等豐富了直播平臺的體驗維度。

所以我們看到,BAT、綜合視頻網站、第二梯隊的網際網路企業也都有布局直播業務,布局方式包括收購或控股直播平臺,也包括自建直播平臺,還包括在現有業務體系嵌入直播模塊等方式。

巨頭布局直播,可以將其作為自有生態閉環的一部分,聯動流量、數據、業務等各個方面,並在運營策略、技術實力等方面給予支持。綜合視頻網站則在泛娛樂直播方面有所涉獵,並不斷拓展體育、旅遊等垂直類直播。

2018會成為直播與視頻的IPO大年?

不管是遊戲直播還是秀場直播,都已經演化成「直播+短視頻+」的業態。短視頻主要戰局用戶的碎片時間,而直播相對更為沉浸,需要佔用用戶的整塊時間,二者並非替代關係,相反可以互相補充。

而今年有望成為直播與短視頻的收割元年,一方面是前述鬥魚、虎牙和映客的預備上市消息,另一面是短視頻平臺快手也要上市。港交所預計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允許使用不同股權結構的公司上市,所以鬥魚和快手不約而同都計劃在港股上市。此外,視頻平臺愛奇藝向SEC提交招股說明書,B站也提交了上市申請。

去年,360的花椒直播添加了MV短視頻和多對多視頻社交功能,這表明花椒直播也加入了短視頻大軍,而它前面有抖音、Musical.ly等大山需要翻越。

站在直播分類角度,遊戲直播自然活得要比秀場直播更為滋潤,這一點我在此前文章《秀場直播已死,遊戲直播衝擊上市?》裡已有分析,這裡不做贅述。而站在用戶總時間爭奪的維度來看,綜合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顯然都互為競品。

懸在直播、視頻和短視頻平臺頭上的還有不斷加碼的監管政策。後直播時代,上一輪戰鬥的勝利者又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內容爭奪和用戶爭奪,上市前各平臺都需要卯足了勁繼續衝刺。而即便上市了,也並不意味著戰役結束。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多位「網紅」轉投鬥魚 「造星力」成直播平臺競爭要點
    多位「網紅」轉投鬥魚 「造星力」成直播平臺競爭要點 2017-06-28 11:39: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企鵝直播、騰訊直播、鬥魚、龍珠,騰訊在直播睡獅夢醒?
    4月以來,騰訊密集布局直播賽道,一口氣推出了騰訊直播和企鵝直播兩大平臺,前者主打泛娛樂和明星粉絲直播,並提出要做直播領域的「開放平臺」;後者專注於體育直播,疑似是鬥魚體育頻道拆分而來。因為產品還在測試期,目前外界所知的信息並不多,僅知道這是一個定位為「垂直體育類的視頻直播平臺」,已經開發出網頁版和安卓版,iso版目前還沒上線。 娛樂資本論通過多種渠道接觸企鵝直播方面,對方都三緘其口,對於新產品保持低調。我們登錄企鵝直播的網頁版,意外發現,網頁界面、板塊設置與鬥魚幾乎完全一樣,一些直播內容也與鬥魚直播雷同。
  • 馬太效應加劇!中國公有雲加速洗牌
    隨著馬太效應的不斷加劇,雲計算市場顯然已經成為巨頭們的「龍虎鬥」,後入局者、中小雲廠商突圍的難度加劇,一不留神,則隨時面臨「領盒飯」的風險。2020年剛開局,中國公有雲市場便暗流湧動。1月21日,蘇寧雲商城便宣布將於4月30日停止運營,原有雲商城服務併入更加聚焦業務支持的星河雲。
  • 企鵝直播+騰訊直播+鬥魚+龍珠,騰訊四箭齊發,在直播領域「睡獅夢醒」?
    4月以來,騰訊密集布局直播賽道,一口氣推出了騰訊直播和企鵝直播兩大平臺,前者主打泛娛樂和明星粉絲直播,並提出要做直播領域的「開放平臺」;後者專注於體育直播,疑似是鬥魚體育頻道拆分而來。然而,當娛樂資本論仔細研究了企鵝直播、騰訊直播兩款新產品之後,卻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騰訊對於自己的這兩款產品半遮半掩,欲說害羞,讓人琢磨難定,我們只能通過種種蛛絲馬跡,猜測騰訊的真實意圖。
  • 新一輪洗牌後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虎牙競品分析報告
    行業概況1.1 市場格局2018年以來遊戲直播行業風起雲湧,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隨著龍珠直播大主播陸續跳槽已經進入半倒閉階段、全民欠薪事件,幾個月前又有網友曝出熊貓直播疑似要被以30億出售,遊戲直播行業的第二梯隊已經變成了暴雨後的嬌花,僅剩幾片花瓣還能殘存著。
  • 企鵝左擁右抱,虎牙鬥魚共上一船
    直播商業化進程的2.0時代不只注重流量,更注重場景,供應鏈,直播平臺需要平衡人貨場三要素,尋找供需之間的渠道價值。2.0時代考驗的是直播平臺對新零售的理解能力。虎牙、鬥魚沒有登上新時代直播帶貨的大船,那麼為什麼騰訊要將舊時代的殘黨整合到一起呢?
  • 評論丨虎牙、鬥魚、企鵝電競歸於一家,遊戲直播行業寡頭壟斷格局...
    在當前遊戲直播行業,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屬於位列前茅的頭部企業。2020年4月3日,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Linen Investment Limited以約2.626億美元的收購價向歡聚集團購買虎牙1652.38萬股B類普通股,待該項交易完成後,騰訊將成為虎牙最大股東。此前騰訊已成為鬥魚第一大股東,而企鵝電競本身就是騰訊創設的電競平臺。因此,騰訊即將形成統一控制遊戲直播行業主要頭部企業的格局。
  • 直播遷徙記:成王敗寇盡東流,最後企鵝是王侯!
    這頭小馬哥話音剛落,3月8日短短一天時間內,鬥魚和虎牙這兩大遊戲直播平臺,雙雙宣布獲得騰訊融資,其中鬥魚獲得投資6.3億美元,虎牙獲得投資4.6億美元,並且兩大直播平臺將和騰訊深度戰略綁定。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3月8日,註定是一個不眠夜。
  • 數位化防疫(4):疫情期在線中小學教育集中發力,加劇行業馬太效應
    在此階段,線上課程成為線下教育的最佳替代形式,學而思、作業幫、猿輔導等多家網際網路中小學教育廠商紛紛開放在線教育平臺,攜手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提供免費線上課程,保障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並在微博、騰訊視頻等平臺持續宣傳,為行業帶來了一波高峰。廠商快速響應推出免費課、開放直播平臺頭部應用日活表現亮眼,代表性網際網路中小學教育廠商的主要相關動作。
  • 老虎證券:虎牙、鬥魚合併在即,付費直播時代來臨?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對於公司層面而言,合併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方面通過打通遊戲產業上遊和中遊,整合遊戲分發渠道,利於遊戲推廣;另一方面降低內耗,騰出資源與頭條系、B站在非遊戲直播領域競爭。然而對於主播、觀眾而言會有一定的負收益,如直播間廣告、付費直播間等可能的形式會影響觀看體驗,大主播馬太效應凸顯,小主播生存環境堪憂。
  • 鬥魚、虎牙「官宣」合併:中國遊戲直播市場變天 誰是主宰者
    從公開披露的方案來看,是以虎牙為主體,鬥魚的股東最後會拿到一定比例的虎牙股票成為虎牙股東,但具體以什麼樣的比例進行交換,方案中並未提及。「這意味著未來的公司主體顯示是虎牙,鬥魚有可能會做退市處理,但並不意味著是虎牙吃掉鬥魚。大概率鬥魚CEO會成為新公司的CEO,騰訊可能會在上面設置一個董事長。」原熊貓直播副總裁莊明浩表示。
  • 騰訊讓虎牙買了帶著企鵝電競的鬥魚
    就兩家平臺近一年的財報來看,鬥魚猛追兩者收入差異,虎牙則努力拉新縮小用戶數據差異,雙方的收入與用戶數據逐漸持平,營收模式也都是直播收入佔據九成,甚至兩家每次在財報中的加注電競、加強自製內容、減少寬帶運營成本、擁抱腰部主播等規劃都迷之相似。而在鬥魚聯合主播試水直播賣貨後,虎牙也盯上了直播電商業務。2020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虎牙CFO劉曉鉦稱他們也會推出直播電商業務。
  • 鬥魚退市在即:與虎牙合併將改善運營效率,但競爭的焦慮仍在
    在宣布啟動合併後,11 月 11 日,遊戲直播平臺虎牙、鬥魚先後公布了 2020 年第三季度財報。同時,鬥魚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今天早上鬥魚已經向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私有化退市的申報文件,在等待批准。
  • 疫情之下直播平臺求變,「新勢力」企鵝電競的新一輪探索
    疫情迫在眉睫,防控刻不容緩,宅在家成為網友常態,新經濟形態「宅經濟」應時而生,而直播作為「宅經濟」中的一環,迎來了利好。據Quest 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直播行業戰疫專題報告》中顯示,疫情之下,直播行業發展加速,呈現出「遊戲行業和遊戲直播行業加速發展」,「直播場景和內容進一步拓展」兩大趨勢。
  • 鬥魚、虎牙合併落錘,誰才是直播界真正「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公告最終明確了新公司將有騰訊控制。  在今天的交易之前,騰訊擁有虎牙51%股份和70.4%投票權;擁有鬥魚38.0%的股權和投票權。按照1:1合併之後,那就是44.5%股權和54.2%的投票權,距離67.5%投票權尚有一定差距,怎麼辦呢——收購兩位CEO的部分或者全部股份。
  • 遊戲直播Q1大盤點:95%主播禮物收入不足500元,快手成直播平臺最大...
    企鵝電競作為騰訊自家遊戲直播平臺,有著各種獨家資源,QQ發現頁頂級流量入口目前也給與企鵝電競推廣。企鵝電競月均開播主播為15.7萬,月均禮物價值為8109.4萬元。 觸手曾經拿到谷歌、愛奇藝的投資,早期專注移動遊戲直播,擁有一套完善的主播培養機制培養了劍仙、藍煙等知名主播,在控制直播內容成本有自己的優勢。
  • 遊戲直播有多魔幻?昔日熊貓資產僅值八千,鬥魚虎牙觸手瓜分市場
    但這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在熊貓即將倒閉之際,曾向鬥魚、虎牙、網易、騰訊、觸手等幾乎所有平臺都問了一遍,,最初報價為30億元,還需承擔近10億元債務或早期投資,也就是說總價近40億元。這一次賣身失敗後,熊貓直播也宣告停運。到如今,普思投資已經賠償了20億元的債務。企查查信息顯示,此前王思聰所持有的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股份於2020年4月7日被解凍。一代霸主就此落幕令人惋惜。
  • 當太空遇上直播,鬥魚直播冠名衛星 「鬥魚666號」
    12月7日,鬥魚第一顆獨家冠名的衛星「鬥魚666號」(TFSTAR),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按照計劃,這顆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火箭升空後,將運行於軌道高度約547km 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全直播平臺首次冠名商業航天衛星,鬥魚直播直播團隊還邀請了航天專家、衛星工程師為大家帶來了生動的科普節目與鬥魚主播及水友互動。直播+太空的想像空間為什麼一家直播平臺要進入太空領域?
  • 遊戲直播終戰未決,鬥魚講述「電競」新故事
    季度平均MAU逼近2億,鬥魚用了哪些策略?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鬥魚CEO陳少傑將MAU的上漲總結為精細化運營做到了具體五個部分:與大股東騰訊遊戲的互通、大型電子競技比賽如LPL的夏季賽、暑期學生黨停留時長增加、對電競相關的內容布局、以及新遊戲發布為帶平臺帶來的流量。
  • 線上馬太效應加劇,線下會是「二次元服飾們」的新出路嗎?
    今年9月,有著多年漢服設計經驗的漢服品牌「重回漢唐」完成了新一輪戰略融資。 上個月,成立僅4年的漢服品牌「十三餘」也完成了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著名天使投資人王剛的覺(JUE)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