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劉潔副教授、餘思遠教授團隊聯合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公司」)首次報導了100千米距離軌道角動量(OAM)單跨無中繼光纖通信系統實驗,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光學期刊)2020年第7期,並被OSA(美國光學學會)選為Spotlight on Optics(光學方面的前沿聚焦點)。
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的發展,使得當前信息化社會對網絡帶寬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於單模光纖自身的非線性效應限制,可能在未來不遠的時間達到可以預見的「帶寬耗盡」,因此空分復用應運而生。
空分復用是指通過一根光纖建立多個可以分區的空間數據信道的復用技術,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統容量和頻譜效率,是構建未來光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可支持空分復用的光纖主要有:少模光纖、多芯光纖和光子晶體光纖。其中,多芯光纖拉制較為複雜且接續困難;光子晶體光纖有著極低的色散和理論衰耗,但其實際衰耗仍然較高;少模光纖由於其低損耗、拉制簡單、熔接效率高和適應各種複雜外界環境的特徵而成為空分復用應用領域的熱點。基於少模光纖的空分復用技術在提升單纖通信系統傳輸容量方面展示了巨大潛力,數十倍的容量提升已經成為可能,為解決未來光通信系統容量瓶頸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光子軌道角動量(以下簡稱「OAM」)光纖是少模光纖中的一種,基於OAM模式實現單光纖模分復用多信道傳輸是近年提出的大幅度擴充光纖通信信息容量的新方法,在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可擴展超大容量新型空分模分復用光纖通信技術研究」(項目號:2018YBF1801800)的支持下,長飛公司沈磊博士及其團隊基於公司獨具優勢的PCVD工藝,研發並製備了低衰減的長距離環形芯OAM光纖,OAM光纖的基模衰減最低可達0.198dB/km,是OAM光纖領域的世界紀錄。
項目團隊同時利用新型超低模間串擾OAM環芯光纖特殊的模式分群特性,提出了在接收端僅需要小規模(4x4)的模塊化多入多出(MIMO)均衡算法即可實現多信道傳輸的OAM模分復用系統新架構。該架構單位傳輸容量的均衡算法複雜度不隨通信容量增加,因而具有優良的可擴展性和實用性。
團隊基於上述新系統架構和新型OAM環芯光纖開展大容量長距離光信息傳輸實驗,首次成功實現了單跨無中繼100 km OAM光纖通信鏈路。在該鏈路上僅使用兩個4x4 MIMO均衡模塊實現了8個OAM模式信道的模分復用,每個模式信道同時傳輸了10路與現有光纖通信技術完全兼容的波分復用/偏振復用/正交相位調製(QPSK)光信號,從而實現了單光纖80路光信號的並行傳輸,達到了2.56 Tbit/s的總傳輸容量、10.24 bit/(s·Hz) 的頻譜效率和高達256 (Tbit/s)·km的容量-距離乘積,為目前OAM光纖通信的最高紀錄。
隨著低損耗、超低串擾軌道角動量光纖的提出,基於超低模組間串擾和模塊化4*4MIMO的軌道角動量模式復用技術已在提升單纖容量方面展示出巨大潛力,是下一代新型光通信系統的優選方案。
30多年來,長飛公司始終聚焦核心技術、堅持自主創新,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道路。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長飛公司擁有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行業唯一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企業,牢牢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實現了從「行業追隨者」到「行業引領者」的蛻變,引領產業發展。
秉持「智慧聯接 美好生活」的使命,長飛公司將持續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為我國光纖光纜行業的發展積累更先進的知識、技術和裝備,帶動行業整體技術進步,為我國光通信產業「由大到強、領先世界」發揮積極作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懈努力。
備註:以上部分內容根據中國雷射微信公眾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