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處理能力是光纖傳輸的100倍?上理工團隊研發世界首個超寬帶...

2020-11-26 上海觀察

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和朋友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數據,然而利用不同的「光鑰」解碼,你們眼前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全息圖像。如果將這一技術用於銀行,也許將來人們無需記住密碼,用酷炫的全息「光鑰」就能打開小金庫。

上海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就將讓這一場景成為可能。該技術不僅顛覆了全息影像的傳輸方式,更是為傳輸過程設置了一把「安全鎖」。

據悉,這支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也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10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在世界光學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為全息技術加裝安全「鎖」】

近日,微軟公司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數據存儲方式,他們將數據多達75.6GB的1978版《超人》儲存在了一塊杯墊大小的玻璃中。和壽命只有數年的CD 和硬碟相比,該玻璃硬碟中的內容可以存儲1000年以上。

在顧敏院士看來,光碟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隨著大數據存儲的能耗越來越大,光存儲技術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只要電子技術可以做的,光都可以替代。」

顧敏院士

除了壽命長、耗能低之外,光存儲技術還有著存儲能力高的特點。據介紹,由於光的角動量屬性,利用最新發現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相同的內存能夠將圖片信息存儲能力提高100倍。這也意味著,角動量傳輸的信息存儲能力是光纖傳輸的100倍,這為大數據時代的大容量全息技術打下基礎。

據論文第一作者、上理工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方心遠博士介紹,傳統全息顯示技術中,只能通過增加信號源,提升信息通道的數目,以實現複雜的顯示效果。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帶寬不夠、解析度不高等情況。

在研究中,方心遠發現,「螺旋程度」不同的軌道角動量光則對應了同一信號源不同的信息通道。結合納米光子學技術,將來人們可以僅僅利用一個納米級的信號源,便可以實現超寬帶的全息顯示效果。「這將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信息記錄手段和出色的視覺體驗。」方心遠說。

在顧敏院士看來,大容量存儲能力只是該項技術的優勢之一。它的「硬實力」還在於創造性地為全息技術加裝一把安全「鎖」。「傳統意義上,一把全息『鎖』只有一種解碼方式,而我們的研究把『螺旋光』配成多把『鑰匙』,可以將同一把全息『鎖』解碼出不同的信息。收信人根據手裡的『光鑰』,解讀出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到的最終信息,這就保護了信息傳遞的安全性。」據顧敏院士介紹,5G時代的通訊中,保密性的重要程度將進一步凸顯,發展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將成為「必經之路」。

【源於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作業】

這一課題的起源,來自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作業。去年,尚在讀博的方心遠雖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深感遇到科研瓶頸。那時,他剛好看到顧敏院士課題組在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的一篇前沿文章,就試著聯繫顧敏院士,看能否取得與世界頂級團隊短期交流的機會。

加入團隊後,顧院士給了方心遠博士一個命題作業:螺旋光束能不能在全息場景下攜帶信息?這是顧院士腦海中一直在琢磨的課題。方心遠想了兩周之後,卻告訴老師:「這不可能啊。」原來,這一課題按照現有的原理來推算的話,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一種假設,就好像是一道數學題,雖給出了「答案」卻根本沒有「推導過程」一樣。

「要不試試,讓布拉格衍射定律在傅立葉空間延伸?」一個月後,方心遠打破了自己的結論,有了新的靈感。過去,光的衍射和螺旋光束完全「不沾邊」,而由於傅立葉空間的軌道角動量偽色散關係,螺旋光成為了可操控的「同心圓」。「這是這一研究最妙的地方,可以說是實現了科學上0到1的突破。」顧敏院士說。

原理示意圖

最終,僅僅耗時9個月,這份「不可能」的作業就被方心遠攻破了。「我已經全職加入顧敏院士的團隊,我想要把這份『作業』繼續做下去,在光學領域做深做實。」方心遠說。

該項技術在未來將如何應用?據顧敏院士介紹,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在人工智慧、三維顯示、數字全息顯微技術、數據存儲、人工神經網絡、精準醫療等多種領域將大有可為。比如,人們將來將可以看到人體的全息圖像,通過螺旋光就能「穿透」人體,精確地「看到」並記錄人體器官的情況。此外,該技術還可以將應用在量子光學領域,為信息交互過程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相關焦點

  • 上理工顧敏院士團隊研發世界首個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然而隨著數據的增加,為了獲得更快的傳輸效率和更好的顯示效果,傳統全息顯示技術增加信號源的方法常常出現「寬帶不夠」「解析度不高」等情況。而在光纖通信的高速路上,上海的科研團隊打通了新通道。近日,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國際光學丹尼斯·加博爾(Dennis Gabor)獎獲得者、上海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
  • 滬科研團隊研發出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供圖螺旋「光鑰」解碼全息「鎖」 滬科研團隊研發出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中新網上海12月10日電 (記者 許婧)假想有這樣一種場景,當你和朋友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數據,利用不同的「光鑰」解碼,你的眼前呈現的是周杰倫在唱《說好不哭》,朋友呈現的是易烊千璽在跳街舞。
  • 神奇「光鑰匙」解碼「鎖住」的全息影像 世界首個超寬帶光學全息...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科幻」,但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他們研發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不僅顛覆了全息影像的傳輸方式,更是為傳輸過程設置了「信息安全」的保護屏障,使得這樣酷炫的場景變為現實。,創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
  • 單模光纖傳輸容量達100.T 我國光纖通信又創新紀錄
    我國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光傳輸基礎研究日前又創新紀錄,首次實現一根普通單模光纖在傳輸總容量達100.23Tb/s(相當於12.01億對人在一根光纖上同時通話)時傳輸距離突破80千米。  據業內權威預測,到2030年,全球網絡數據流量、人均網絡數據流量都將比2010年增長1000倍,作為網際網路和通信網基礎的光傳輸網絡將不斷面臨承載海量數據的壓力,網絡擴容已經勢在必行。
  • 長飛與中山大學聯合團隊刷新軌道角動量光纖單跨無中繼傳輸記錄
    其中,多芯光纖拉制較為複雜且接續困難;光子晶體光纖有著極低的色散和理論衰耗,但其實際衰耗仍然較高;少模光纖由於其低損耗、拉制簡單、熔接效率高和適應各種複雜外界環境的特徵而成為空分復用應用領域的熱點。基於少模光纖的空分復用技術在提升單纖通信系統傳輸容量方面展示了巨大潛力,數十倍的容量提升已經成為可能,為解決未來光通信系統容量瓶頸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 未來數據中心的選擇:寬帶多模光纖(WBMMF)
    其中,OM3是針對垂直腔面發射雷射(VCSEL)光源優化的多模光纖,有效模式帶寬(EMB)達到2000MHZ.Km,支持100GBase-SR10距離達到100米,而OM4有效模式帶寬(EMB)相比OM3提高了1倍多,達到4700MHZ.Km,然而支持100GBase-SR10距離僅有150米,相對於OM3光纖,100G乙太網傳輸距離僅僅增加了50%,仍然無法滿足未來網絡的需求。
  • 媲美光纖!WiFi傳輸速度已可達100Gbps
    當前WiFi的最高傳輸速率是多少?是11ac技術標準的三頻5300Mbps?還是11ad的7Gbps?亦或是11ax的10Gbps?答案是100Gbps!沒錯,這一足以媲美光纖的傳輸速度,近日在日本研究人員的努力下成為現實,其採用超短波+多通道技術實現了100Gbps的超高速無線傳輸,下載超清電影真的只需1秒!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
    這是由中國科學家建立的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傳輸了 32 釐米。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而被調侃「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如今,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 1400 多萬倍。目前該項目成果論文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新技術顛覆全息影像傳輸方式
    上海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他們研發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不僅顛覆了全息影像的傳輸方式,更是為傳輸過程設置了「信息安全」的保護屏障,使得這樣酷炫的場景可以變為現實。
  • 世界最快光纖傳輸速率達57.6Tbps
    【電纜網訊】歐盟研發合作項目MODE-GAP昨日宣布其空心帶隙光纖數據傳輸記錄獲得吉尼斯大全認可,成為世界最快光纖傳輸速率。MODE-GAP所實現的這一世界記錄是57.6Tbps(毛速率 73.7Tbps),比之前的傳輸記錄快50倍。
  • 澳洲研發光纖傳輸新方案,1秒可下載千部電影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董溫淑智東西5月25日消息,近日,一支澳大利亞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個光纖傳輸方案,可以實現超高帶寬的光學數據傳輸,能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裡下載1000部高清電影。此外,這個光纖傳輸方案搭載的晶片只有硬幣大小,十分節省空間。
  • 檢測「螺旋光」光纖將網際網路速度大幅提高
    【手機中國新聞】據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稱,他們研發的新型納米光子設備通過檢測特殊形式的「螺旋光」光纖,可以比傳統光纖更快地編碼和處理數據,可以讓網際網路速度提高100倍以上。  目前的寬帶光纖通信系統裡,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通信方式,傳輸的光脈衝的信息。
  • 光纖通信的傳輸速度為何能如此之快?
    一位光纖通信從業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與電信號相比,光信號在傳播過程中衰減得很少。他解釋道:「比如,光信號跑100公裡後,原來的信號會從1衰減至0.99,而電信號則可能只跑1公裡就從1衰減至0.5。信息衰減越快,就越容易失真。」從原理上來看,構成光纖通信的基本物質要素是光纖、光源和光檢測器。光纖按用途分類,可分為通信用光纖和傳感用光纖。
  • 網速比光纖寬帶快10倍,毫米波無線寬帶時代即將到來!
    摘要:近期有一家名為Starry的創業公司宣布,將為消費者提供高速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而且價格不會高於目前的平均寬帶費。這件事的逆天之處在於Starry公司表示,他們的網際網路服務無需鋪設昂貴的光纖,只要藉助空氣傳輸信號即可。毫米波,即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
  • 寬帶怎麼「寬」起來 網絡提速主打「光纖入戶」
    原標題:寬帶怎麼「寬」起來   「明明購買的是21Mbps(兆/秒)超高速無線上網卡,為什麼下載速率最高也就幾百Kbps(千字節/秒),刷個微博都要費半天勁?」   「到處都在推廣光纖入戶,可一打聽要在門上打孔,室內還要走明線,我可是剛裝修好的房子啊!」
  • 空間通信技術,各國衛星將使用光技術,進行各星球間的通信傳輸
    研究團隊基於矽光子技術研發出的用于波分多路復用光纖網絡的光通信晶片,可接收4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並在5平方毫米的板載光模塊上實現400吉比特/秒的高速傳輸,將進一步推動5G商用化進程。2.亞馬遜擬斥資數十億美元建造衛星網絡亞馬遜執行長貝索斯表示,亞馬遜擬斥資數十億美元建造由數千個衛星組成的網絡,以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亞馬遜將在近地軌道部署3236顆衛星,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寬帶網際網路連接。
  • 如何區分網線、光纖與寬帶
    那麼,如何區分網線、光纖與寬帶呢? 傳輸距離:水平線纜作為數據傳輸時永久鏈路不超過90米,信道不超過100米。   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是由一層層的絕緣線包裹著中央銅導體的電纜線。它的特點是抗幹擾能力好,傳輸數據穩定,價格也便宜,同樣被廣泛使用,如閉路電視線等。
  • 首個光學全息技術問世,這個科技細分有望接力「胎壓監測」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國際光學DennisGabor獎獲得者、上海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
  • 光纖寬帶是什麼,你了解嗎?
    光纖寬帶就是把要傳送的數據由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進行通訊。 在光纖的兩端分別都裝有「光貓」進行信號轉換。光纖寬帶和ADSL接入方式的區別就是:ADSL是電信號傳播,光纖寬帶是光信號傳播。光纖寬帶的特點是傳輸容量大,傳輸質量好,損耗小,中繼距離長等。
  • 海信黑科技:1.2Tbps高密度光模塊助力天河超算
    據了解,海信是目前行業內為數不多有能力實現該規格光模塊量產的企業。IT之家1.2Tbps是什麼概念?比特(bit)是信息技術中的最小單位,1個字節對應8個比特。按照硬體廠商的計算方法,1T=1000G=100萬兆,而目前家用寬帶網速是20M,觀看高清視頻時經常需要緩衝。以一部4K超高清電影大約200G大小計算,家用寬帶不可能觀看,而如果在超算領域1.2T傳輸速率下載,只需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