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科學家也得搞點藝術
藝術家經常會跳出框框思考。
但是,當你被美國宇航局錄用時,你必須得學會真正跳出這個世界去思考。
在過去的60多年裡,除了史無前例的科學發現外,美國宇航局還出版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藝術作品,描繪了從50年代和60年代科幻小說,到現代真實太空探險的藝術再現。
《美國宇航局的藝術》,匯集了有史以來最具創造力、最時髦、最具天體特色的藝術傑作,為太空探險家和科學家的辦公桌增色添彩。
這是一幅印象派和戲劇化的圖畫,描繪了1963年用於訓練太空人登月的「登月研究車」的圖紙。
藝術家卡爾·佐施克,描繪了這幅阿波羅登月艙在20世紀60年代升空的場景——儘管,可能比當時的實際情況更具天賦和色彩。
1973年發射升空的「天空實驗室」,仍然是迄今為止用一枚火箭發射升空的最大太空飛行器。這是一個藝術家對裡面發生一切的渲染。
在這裡,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描繪了阿波羅指揮艙火熱重返地球大氣層的情景。
登月成功後,太空生命的概念,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吸引科學家和藝術家——激發了像這幅1970年為《國家地理》繪製的作品。
在1968年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這張環繞軌道太空旅館的草圖,被用來幫助概念化太空船。
一幅充滿戲劇色彩的尤利西斯飛船撞上彗星尾部的插圖。
如果伽利略飛船,在繞木星軌道飛行時完全伸展了它的主天線(它最終只部分打開了)——這就是美國航天局藝術家們認為的樣子。
生活在太空仍然是一個相當遙遠的想法,但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教授傑拉德·K·奧尼爾認為,這可能是它的樣子。帶著奧尼爾的想法,藝術家裡克·吉迪斯,創作了一整套描繪未來太空生活的藝術作品。
2018年,帕克太陽探測器對太陽進行了超近距離拍攝,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太空天氣的了解。這是一位藝術家描繪的,探測器盤旋在太陽起伏表面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