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對比中美應對疫情方式:「我們像生活在兩顆星球」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加拿大面面觀》雜誌網站9月16日刊載題為《美中兩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有著驚人的不同》的文章,作者系印度歷史學家、編輯兼記者維賈伊·普拉沙德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文章對比分析了中美兩國應對疫情的不同政策導向和現狀,編譯如下:

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新書《憤怒》中談到他今年2月和3月對美國總統川普進行的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採訪。川普承認這種病毒的致命性,但他決定淡化它所帶來的危險。川普說:「我想一直淡化它,因為我不想製造恐慌。」儘管中國當局發布了警告,川普和他的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卻完全沒有做好應對這場疫情的準備。

美國的新冠疫情病例總數依然為全球最高。在病例數不斷上升的同時,美國政府依然在犯錯。美國似乎沒有一個州能夠制止這種疾病的傳播。

另一方面,在中國,自從新冠病毒在武漢被控制以來,政府只需控制小規模暴發的局部疫情。馬丁·沃爾夫3月31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說,中國成功地「控制住了湖北的疫情並阻止了它在中國各地的傳播」。中國從未暴發全國性疫情。更為準確的說法是把它稱為在湖北暴發的疫情。

對於這種疾病,川普向本國公民撒了謊,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中國會「以人為本」。中國立刻採取行動,將拯救生命置於經濟任務之上。

由於方法科學,中國政府很快打破了傳染鏈。到9月初,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累計出現新冠肺炎病例85194例,死亡病例4634例(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印度則有480萬病例,死亡超過8萬例;目前,印度每周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超過中國的死亡病例總數)。

目前,美國的死亡病例超過19.5萬例,確診病例超過657萬例。從絕對數字來看,美國的死亡人數是中國的近43倍,確診病例數是中國的77倍。

與中國政府不同的是,美國政府在妥善制定封閉舉措並對民眾進行病毒檢測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正因為如此,按人均感染比例計算,美國的死亡病例約為中國的186倍,確診病例約為中國的340倍。

川普將疫情歸咎於中國的種族主義做法純粹是在轉移注意力。中國遏制住了這種病毒,美國在這一點上卻徹底失敗。美國龐大的死亡數字是「華盛頓製造」,而不是「中國製造」。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由於快速掐斷了病毒在國內的傳播,中國經濟迅速復甦。到第二季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上升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將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經濟怎麼會反彈得如此迅速?答案很清楚: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中國利用實力雄厚的國有部門推動自己擺脫衰退。這體現了國有部門的宏觀效率。

8月中旬,《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的講話,他說:「我們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不能是別的什麼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中國政府在應對疫情及疫情背景下的經濟時所立足的基礎。

相比之下,川普非常明確地表示,他領導的政府不會採取任何類似於全國封閉的舉措;他的首要任務似乎是保護經濟而不是美國人的生命。早在今年3月,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場疫情在美國會得到控制時,川普就宣布:「美國將再次並很快恢復營業——非常快。」

美國效率低下的政策導致新冠肺炎感染率失控。基本的保護措施——口罩、手部消毒——沒有引起重視。而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美國明確表示,不會採取任何類似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做法。川普強調的全部重點是保持經濟開放,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仍然認為他的勝選要通過錢袋子來實現。這一政策讓人所付出的代價被忽視。

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9.5%。目前沒有出現明顯改善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美國全年經濟的萎縮幅度約為6.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未來的風險在於,今後幾年,很大一部分美國人將不得不應對生活水準的嚴重惡化和重大的經濟困難。」這種破壞所產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

這就像我們生活在兩顆星球上。在一顆星球上,人們對川普接受伍德沃德採訪時表現出的虛偽感到憤怒,對醫療體系和經濟的崩潰感到憤怒——未來這兩個方面的重建之路都將是艱難的。在另一顆星球上,傳染鏈已經被打破,不過中國政府保持警惕,並且願意犧牲短期的經濟增長來拯救公民的生命。

川普對中國的攻擊、他發出的讓美國與中國脫鉤的威脅、他製造的關於「中國病毒」的種族主義噪音——都是在叫囂,是旨在讓中國失去合法性的信息戰的一部分。

兩顆星球或許開始漸行漸遠,一顆朝著未來的方向移動,另一顆則滑向失控。

中國制定了嚴密的措施防控疫情。圖為6月23日,在北京市海澱區八裡莊街道的一處核酸檢測採樣點,醫護人員(右)為居民進行咽拭子採樣。(任超 攝)

相關焦點

  • 外媒批評,美國成為應對疫情的「反面教材」,一切失敗都源於「盲目」
    導語:外媒批評,美國成為應對疫情的「反面教材」,一切失敗都源於「盲目」 9月20日的時候,埃及媒體《金字塔報》發表了一篇有關於美國疫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美國罔顧事實,沒有深思熟慮,而且不依賴科學,因此導致了新冠快速擴散,成為全世界的「反面教材」。
  • 一個美國人的中美病毒疫情對比:「各位,這裡有點兒不對勁」
    一個美國人的中美病毒疫情對比:「各位,這裡有點兒不對勁」 大字 日期:2020-02-10 來源:環球網   一個美國人的中美病毒疫情對比:「各位,這裡有點兒不對勁」(點擊查看)
  • 從歷史看未來:九張圖全維度對比中美經濟發展勢能變化
    本文通過對比長時間段內中美GDP的「量」、「構」情況,比較分析了中美經濟增長到現階段所展現出的核心優勢,並對中美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做出了預測。 後疫情時代,中國應立足於「雙循環」新格局,積極吸取美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經驗,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加快實現更高水平的新發展。
  • ...承認中國公布疫情信息及時透明!發布川普政府應對疫情時間表
    彭斯還說中美雙方正在展開良好合作。   彭斯雖然承認中國的透明,但是他的講話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味道,說這是跟「中國以往應對疫情的信息公布」相比,更加透明了些。考慮到彭斯之前對中國充滿敵意的言論,他能做出這樣的表態說明中國政府在透明度方面確實做到位了,我們先不去糾結他的話外話。
  • 「原來這才是中國防疫與我們最大的不同」
    多家外媒以此為標題,聚焦青島全城普檢計劃。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和海外相比,儘管新增病例少得多,但青島決定對全市人口進行核酸檢測」,這就是中國防疫與世界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對新冠疫情的重視程度。
  • 沈逸:應對新時期中美關係,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所以當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斷縮小,這件事本身就足以對美構成強烈的威脅、衝擊與挑戰,進而招致其瘋狂打壓,就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那樣。其實美國要遏制我們,與我們的制度、模式和理念沒有任何關係。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由於總人口是美國的四到五倍,所以即使GDP總量上趕上了美國,人均指標仍然會很低。而如果以人均GDP來測算的話,僅僅是國民生活水平達到美國的50%,就已經要求我們的經濟總量需要達到美國的兩倍到兩倍半了。
  • 除了火星之外,太陽系還有兩顆星球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十分關心
    眾所周知,在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按照我國的命名法是取自五行之中,但大家都知道,例如第一枚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名為水星,其次是金星,然後是地球,接著是火星、木星以及土星。剩下的木星和土星也同樣是以這種方式命名。但這是在觀測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所命名的,隨著我們的科技不斷提升,這五大行星我們已經得到更多的資料。就拿火星來說,由於這顆星球擁有著接近地球的環境,故科學家認為,火星在未來或可以經過改造而成為太陽系的第二顆「地球」。
  • 美科學家證實太陽系外有兩顆星球並不存在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7月4日報導,在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中又少了兩名成員。根據美國科學家做的一項最新研究,這兩顆星球其實並不存在。更加悲劇的是,在之前已確認的1800顆系外星球中,實際上不存在的很有可能不止這兩顆。
  • 疫情 改變了 我們的生活
    正當她研究搞個什麼促銷活動提升銷售的時候,疫情開始了,所有實體店閉店歇業,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不知所措。最近她開始建群送外賣,但每日的訂單少的可憐。我這個朋友也是個能張羅的主,她看見微商活躍依舊,這兩天又開始弄上拼團了,原本的飯店外賣群變成了微商拼購群,不知道她這個轉型能不能成功。
  • 太陽系內難以捉摸的兩顆星球,將迎來人造探測器,或將改變認知
    太陽系內難以捉摸的兩顆星球,將迎來人造探測器,或將改變認知。人類如今的科技只可以試探太陽系內的星球,在這半個世紀多的時辰裡,人類對地區四周的星球停止了大量的試探,像火星、月球、金星等這些星球都比地球較近,人類的探測器可以相對隨意的接近它們。
  • 雖然天上沒有10顆太陽,但這個星球有兩顆太陽,末日現象再現
    傳說古時候天上出現了九個太陽,它們的出現讓凡間民不聊生,炙熱的天氣導致百姓無法正常耕種,甚至無法正常生活。這時候有一位英雄出場了,只見他向天搭弓,先後射下了8個太陽,只留一個掛在空中,從此百姓的生活才恢復正常。我們都知道這則神話故事是虛構的,而且宇宙中也不可能同時存在九個恆星。
  • 圍繞兩顆太陽旋轉的星球,內部環境如同地獄,還時常下巖石雨
    面對九個又大又圓的太陽,人民苦不堪言,沒有人有心情關注或欣賞這九個火紅的太陽,大家都在為生活發愁。由於太陽太多,紫外線強度太大,大地一片乾旱,寸草難生,百姓無法種植與收穫糧食,國家常日陷在饑荒狀態中。同時,烈日也照耀著廣袤森林,森林火災頻發,人民生活異常艱難。
  • 中美攜手才能戰勝病毒 三大領域合作是當務之急
    美國若想要戰勝新冠病毒,回歸疫情開始之前的生活,究竟應該將中國視作與之抗衡的對手,還是視作戰勝疫情所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呢?事實是,若不將中國列入解決方案之中,美國就難以取得抗疫的最終勝利。無論如何否認或者掩飾,一個迅速崛起的中國正考驗著美國在各個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 中美俄三國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5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中還會存在生命體嗎?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也紛紛展開了太空領域的研究,航天事業應然而生。探索太空不僅僅是尋找未知,對於地球上人類的現有生活也著不小的幫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的導航系統,就需要通過向太空中發射人造衛星,運用雷達和衛星系統技術來實現精準定位。
  • 郭廣昌:疫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郭廣昌表示,今年疫情衝擊之下,很多企業家的日子不好過,尤其是中國的企業家大多數都活得像苦行僧,很少度假,基本上也沒什麼愛好,工作就是最大的快樂。但疫情也給很多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郭廣昌表示,疫情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也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影響。在當今這樣一個數位化時代,以前一些「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方式,現在已經到來了。
  • 疫情當下|中美之間不停航的幕後故事
    1月31日,美國宣布旅行禁令,從2月2日5點起,過去14天內曾到過中國的非美國公民不能進入美國境內, 多家美國航空公司也暫停了中美之間的航班。中美之間的運輸怎麼辦?中國的航空公司承擔起了不停航的責任,中美之間的航線,國航佔據較大份額,疫情當下,國航用減班、串飛的方式,保證美國東西兩岸的4大航點通暢。
  • 人工智慧驅動的人道主義工程如何解決我們星球面臨的最大威脅?
    我們仍然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數百萬人處於極端貧困之中,無法獲得清潔水、基本衛生設施、電力、網際網路、高質量教育和醫療保健。顯然,我們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我們星球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人工智慧如何幫助應對關鍵的人道主義和可持續發展挑戰?
  • 應對生化攻擊,我們應該做好什麼應對預案?
    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一個角度上來驗證了我們對於生化攻擊的應對乏力。如果之前我們還能夠找到藉口,推脫應對手段不足,那麼如果在這次疫情之後,我們還不能做出應對,那麼我們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疫情地圖那麼在這次疫情之後,我們應該做出哪些應對才能夠避免這樣的疫情再次發生?首先,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是,我們過去那些專家所鼓吹的大城市化還能否進行下去。
  • 蓬佩奧又指責中國隱瞞疫情真相,中方:我們讓事實說話
    趙立堅答: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美展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抗疫方式:一種是「生命至上」,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國家暫停社會和經濟運行,果斷採取隔離等措施,遵循世衛組織的專業建議,科學施策,阻斷病毒傳播,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上到108歲的老人,下至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我們都全力救治,中國抗疫效果顯而易見。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從表2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都非常重視圖表的使用,但是對思考題和參考文獻的數量的配置則有明顯差別,美國兩套基礎物理實驗指導書中關於問題的設疑目的、數量、方式與國內教材明顯不同。中國兩套教科書中問題的設置往往放在每個實驗末尾,其目的是突出實驗的難點、重點內容,或者是引發讀者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