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養蜂人家,了解蜜蜂的生長環境和養蜂人的日常生活

2020-12-03 蜂農叔叔養蜂人

6月16號是我第一次來到牡丹江穆稜鎮的日子,在這裡的風土人情和城市的車水馬龍完全是兩種生活,讓我流連忘返,很有幸和老友一起去董叔山上的蜂場看了看。

山路比較遠,我們吃過早飯就開車前往,四周都是被大山圍繞,綠樹成蔭,空氣裡面飄著一股花香味。「路過這條小河流,再往前走十來分鐘,我家蜂場就到了」,坐在後排的董叔興高採烈的說到。

董叔今年62歲,身子骨特別的硬朗,愛說愛笑。20歲開始養蜂,如今他的蜂場有將近200多個蜂場,都是他和妻子一起照料,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用他的話來說,他這輩子就愛了兩個。一個是他的家人,另外一個是形影不離42年的蜜蜂。

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這是我對蜂場環境的第一印象。我迫不及待的請董叔給咱們介紹。蜂場裡面整齊有序的擺滿了長方形的封箱,一排排特別像一年級的小朋友排隊做體操的隊形。董叔說蜂場選地是非常的講究,必須是原生態的環境,沒有任何汙染。這樣蜜蜂生活的質量高,產的蜜才好。

董叔說由於養蜂不是短時間就能收穫的,路途也有些遠。所以他們把自己的「家」搬到了蜂場,周圍的一些矮小的小棚子就是臨時的住所。我聽到這裡心裡暗暗地心疼起來,為他們點讚。為了一份甜蜜的事業,辛苦勞累,風餐露宿他們都習以為常了。

參觀了好幾處董叔家的蜂場,我都捨不得離開了。我提議近距離看看小蜜蜂長啥樣,董叔笑呵呵的說到「黑的呢,正俊呢」。我一頭霧水,心想蜜蜂不都是黃色的嘛,想一探究竟。

董叔家的外侄子正好在檢查蜜蜂,董叔細心的介紹到,這是他們當地的東北黑蜂,個頭大,但是抗寒抗凍,採集力極強,非常適合東北的氣候。我不由自主地豎起了我的大拇指,確實佩服這些小蜜蜂,小小身體大能量!

在蜂場參觀了一上午,肚子也不自覺地叫起來。董叔帶領我們下山了,去他們家吃飯。下山的途中我們還發現了靚貨-----野生藍莓。這藍莓沒有打任何的農藥,這可在別的地方吃不得呢,酸酸甜甜的口感,就像給味蕾來了一場華爾茲。這樣的環境,怎麼會不出好蜜。

告別了蜂場,我們回到了董叔家裡,熱情的嫂子早早的給我們弄好了手工餃子。皮薄餡足,我一口氣吃了兩盤。嫂子還在一旁問,夠不夠,還要不要再弄一盤,惹得老友笑話我是個下山掃蕩的吃貨,全部人都跟著笑起來了。

午後我們就告別了董叔一家人,開車回去。臨走的時候董叔邀請我們下次還去蜂場參觀,還特地給我們拿了兩罐自產的蜂蜜,還沒有打開就能從瓶身聞到一股清香味。和他們揮手作別,心裡十分的不舍。不僅來蜂場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還有淳樸熱情的人們讓我感受到了幸福。

相關焦點

  • 微光世界裡的蜜蜂,強光真的會影響生活嗎?養蜂專家用事實解答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蜜蜂是生活在黑暗環境中的昆蟲,它們在蜂巢裡活動,更多的是依靠觸覺與信息素。蜜蜂這種昆蟲的視覺非常奇特,它們只能識別出黃、綠、藍、紫這4種顏色,而高速飛行的蜜蜂,視覺能力極強,但慢飛時又類似於人類的近視。
  • 蜜蜂有哪些生活環境特性?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是現代社會許多養蜂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不光如此,也有很多愛蜂人憑藉其濃厚的興趣飼養蜜蜂,但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作為養蜂人都應該對蜜蜂的生活以及環境有所了解,掌握蜜蜂的生活習性和對養殖環境的要求,這樣不但蜜蜂養得好,也能收穫「甜蜜的事業」,那麼蜜蜂生活環境的特性又有哪些呢
  • 從野生蜜蜂的生存環境,看如何養蜂(1)——為什麼少開箱?
    是養蜂人的幫手,愛蜜者的助手!我希望可以讓現在的養蜂人發展的更好,而不是把更多人拉到養蜂這個坑裡。言歸正傳,以前行業中的科研工作者流傳一篇文章,一位世界級的養蜂、蜜蜂科研大佬,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從蜜蜂的野生環境看如何養蜂,原文是英語,我這裡進行拆分,大概講述一下。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現代化的養蜂,沒有看到養蜂人剪蜂王翅膀,為什麼蜜蜂沒有逃跑?
    關於中蜂蜂王剪翅好不好,不剪翅有什麼好辦法的問題,從蜜蜂的習性和目前蜜蜂養殖的情況來看,如果是專業的養蜂人,其實並沒有剪翅這種操作,一般來說,蜂王剪翅存在於過去和現在一些少量養殖的業餘愛好者,所以說從長遠的養蜂角度來看,蜂部落小編認為給蜂王剪掉翅膀,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其實只要我們了解蜜蜂
  • 花粉裡暗藏病菌,養蜂人餵蜜蜂需注意,這樣處理安全無憂
    最近蜜蜂孢子蟲病、爬蜂病、大肚子病等腸道疾病,層出不窮。這時,老養蜂人已經開始餵藥治療,而新手養蜂人,卻不知所措,看著奄奄一息的蜜蜂,別提心裡有多難受。正當大家都在應對蜜蜂病害時,又有多少新手養蜂人去探索過,蜜蜂發病的真正起因呢?其實這些病害,大多是人為餵養不當,所帶來的後果。
  • 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社會昆蟲,在植物開花的季節幾乎隨處可見,因其能採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更因其尾部有毒針而被人們所畏懼,但不管從什麼方面說蜜蜂都是不折不扣的益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吧!
  • 嚴冬正在逼近,蜜蜂越冬沒結束,養蜂人什麼時候春繁
    閩南蜂哥在直播的時候,就有蜂友提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春繁,其實養蜜蜂不可太過著急,否則將適得其反。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春繁呢?養蜂人通過什麼來判斷呢?接下來閩南蜂哥就來講解一下。目前氣候條件大寒之前,我國除了海南一帶,其他地區都還處在越冬狀態,養蜂人千萬不能因為幾天的好天氣,就以為越冬結束了。
  • 蜜蜂蜇傷鄰居,原本20元能處理好,養蜂人卻發2000元還沒完
    聽說過蜜蜂蜇人事件嗎?養蜂人有責任賠償高額醫藥費嗎?其實攤上這樣的事件,養蜂人真的很煩心,閩南蜂哥就有這樣一位養蜂朋友,遇到了這樣煩心的事。事情是這樣的,他養殖的蜜蜂,蜇傷了鄰居,結果鄰居沒有和他說明情況,就直接到大醫院去治療了,醫院那邊讓他鄰居住院,結果發了2000多元的醫藥費還沒完。大眾缺乏昆蟲知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具有攻擊性的昆蟲還真不少,如:蜈蚣、螞蟻、蜘蛛、蜜蜂、馬蜂等等。但是大眾對這些昆蟲缺乏認識,總認為這些昆蟲非常危險,對人有很大的傷害。
  • 南通多人被蜜蜂蜇傷 養蜂人卻稱被蜇對人有好處
    春天萬物復甦,清明節前更是油菜花盛開,是養蜂的好時節。可是有些養蜂人,就在馬路邊「安營紮寨」,擺放蜂箱採集花蜜。前天記者就接到市民反映,在南通海門包場鎮,有蜜蜂蟄傷了不少路人。海門包場鎮的永康村有一塊油菜花田,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裡的蜜蜂開始頻繁攻擊人,短短幾天內就有數十名群眾被蜜蜂蟄傷,而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就被蜜蜂蟄了好幾個包。村民朱先生告訴記者,一個星期前來了一對外地的蜂農夫婦,他們在馬路對面搭建了帳篷,擺了幾十箱蜜蜂。
  • 飛逃是蜜蜂的天性,了解這些特性,飛走了也會飛回來,網友:真神
    一連下雨,蜂蜜不僅沒有收穫,蜜蜂也要逃跑。 難怪養蜂人說養蜂是天食行業。 蜂蜜與其沒有收穫,不如說蜂箱的避難所是養蜂人全滅的災害,養蜂人總想想辦法挽留蜂箱。 是怎麼處理的呢?  經過養蜂人長期養蜂經驗,總結了蜜蜂逃跑的原因。  1、群勢太小一直發展不起來。  2 .缺乏粉蜜源的蜜蜂不能日常吃。  3、環境連續惡劣,如連續雨天、連續大風寒波襲來,炎天炎熱等。  4、連續震動、敵人入侵激烈、蜂不停、病蟲害嚴重等。  5、人為地影響多方面。
  • 小區暗藏17箱蜜蜂惹鄰裡怨 養蜂人:關燈早點睡
    對話養蜂人  「擔心蜜蜂飛進屋,可關燈早點睡覺」  當天傍晚6點,根據居民提供的手機號碼,記者同龐先生取得聯繫,他承認棚頂的蜜蜂的確是他所養,說自己是專業養蜂人,並強調這些家蜂不蜇人,但隨後又承認這些蜂偶爾也會蜇下人,不過他拒絕搬走蜂箱。  記者:在小區養蜂多少年了?
  • 短蜂框養蜂新技術,普通蜂箱簡單修改,一箱蜜蜂變兩群
    中蜂養殖一直處在不斷的改進階段,從最早的木桶養殖中蜂,到木箱養殖中蜂,再到活框養殖中蜂,養蜂人不斷在探索更適合中蜂養殖的方式。作為現代養蜂法中的活框養蜂方式,早已經是養殖蜜蜂的主流方式,所以許多養蜂人都是在活框養蜂基礎上,進行優化或改造,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標準的中蜂養殖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活框養殖工具,我們研究了一套「短蜂框養蜂新技術」,只需要簡單的修改一下原有的普通蜂箱,就能完美的使用。
  • 真正挽救養蜂業的育王技術,彰顯蜜蜂智慧,如今被養蜂人棄用
    正是由於蜜蜂的特殊性,導致人們自從知道蜜蜂能夠產蜜後幾乎都在研究蜜蜂,到了今天我們人類對於蜜蜂的了解更多,知道了蜜蜂是一種很神奇的昆蟲,而且蜜蜂的生活方式和築巢習慣都被在人類社會中大量使用,比如蜜蜂的巢房的形狀用來製造火箭來節省材料,蜜蜂的整個蜂窩在建築設計上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等等。
  • 50箱蜜蜂一年能賺多少錢?農村大爺說出數字,難怪年輕人不養蜂
    在很多農村都能看到不少擺在院子外面的蜂箱,這些都是野生的蜜蜂,然後被人工收集起來飼養,大多都是供自己家人食用,並不是靠養蜂來賺錢的。曾有人統計過,說我國有數億蜂蜜消費者,而養蜂人只有幾十萬,這麼大的市場應該很賺錢才對,那麼養蜂到底能賺多少錢呢?
  • 作為新手養殖蜜蜂,了解這些蜜蜂的習性很重要
    導語:大家好,我是小編朝朝競氣財,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蜜蜂的一些生活習性,希望我的觀點可以幫助新手養蜂人提供一些幫助。蜜蜂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昆蟲,但是咱們都知道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收益,蜂農是對一個養蜂人的稱呼,可以說現在養蜂已經成為一種職業,那麼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講講,新手養殖蜜蜂要了解的蜜蜂習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記錄生活 圓夢鄉野|@大山裡的秘蜜:重回大山的新一代養蜂人
    橫樟村位於群山環繞之中,山嶺覆蓋著繁茂的原始森林,無數野花四季開放,為蜜蜂養殖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條件,是著名的「蜜蜂之鄉」。近年來,橫樟村裡的養蜂人一度減少。近千人的村子裡,大半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養蜂人大多上了年紀,蜂蜜割下來,只能挑到集市上,一個月賣不出幾瓶。張俊傑退伍歸來後,看到村裡養蜂人的無奈,想為家鄉這麼好的蜂蜜努力打開銷路。
  • 一個不合格的大學生養蜂人是如何走進蜜蜂的世界!
    沒錯,我不止種木耳段,還是一個「實習」養蜂人,我的老師就是我的父親。這位就是我的父親,年過半百,已快花甲之年的「老頭」了,我父親最熱愛的一項事業就是養蜂,他曾跟我說過他做夢都在養蜂,說全天下最輕鬆的工作就是養蜂,因為有千軍萬馬在為你打工。
  • 「作品欣賞」濃濃蜜蜂情——樊福才的養蜂致富路 董金堂
    受盡風雨洗禮,經過幾年現實生活煎熬,和走向社會不斷歷練。讓他有了追求理想、嚮往前途、編織夢想、幻想愛情的美好願望。一次偶然機會,福才接觸到了養蜂行業。在他二十一歲那年,村裡來了個山西養蜂年輕人叫王三明,一來二去,同齡人喜歡交友的共同點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得知福才有出去闖蕩的想法:就建議跟隨他們學習養蜂技術,共同幹一番事業!通過和家裡人反覆商量徵求同意,並取得父親支持後。
  • 養蜂人生產水蜜,濃度是如何過關的?專家:小看了養蜂人的智慧
    只因蜜蜂用了1計》中已經詳細地介紹了,這裡簡單說一下,白糖蜜可以過關的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養蜂人餵養蜜蜂白糖的時候,蜜蜂的確把白糖當成花蜜一樣進行了釀造,導致白糖蜜中,蜜蜂活性酶並沒有減少,其次是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蜜蜂在釀造的時候把蔗糖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雖然蜂蜜中白糖成分不足5%,但是葡萄糖和果糖卻佔了百分之八九十甚至超過90%,這才是白糖蜜能夠在所有造假蜂蜜中生存下來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