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號是我第一次來到牡丹江穆稜鎮的日子,在這裡的風土人情和城市的車水馬龍完全是兩種生活,讓我流連忘返,很有幸和老友一起去董叔山上的蜂場看了看。
山路比較遠,我們吃過早飯就開車前往,四周都是被大山圍繞,綠樹成蔭,空氣裡面飄著一股花香味。「路過這條小河流,再往前走十來分鐘,我家蜂場就到了」,坐在後排的董叔興高採烈的說到。
董叔今年62歲,身子骨特別的硬朗,愛說愛笑。20歲開始養蜂,如今他的蜂場有將近200多個蜂場,都是他和妻子一起照料,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用他的話來說,他這輩子就愛了兩個。一個是他的家人,另外一個是形影不離42年的蜜蜂。
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這是我對蜂場環境的第一印象。我迫不及待的請董叔給咱們介紹。蜂場裡面整齊有序的擺滿了長方形的封箱,一排排特別像一年級的小朋友排隊做體操的隊形。董叔說蜂場選地是非常的講究,必須是原生態的環境,沒有任何汙染。這樣蜜蜂生活的質量高,產的蜜才好。
董叔說由於養蜂不是短時間就能收穫的,路途也有些遠。所以他們把自己的「家」搬到了蜂場,周圍的一些矮小的小棚子就是臨時的住所。我聽到這裡心裡暗暗地心疼起來,為他們點讚。為了一份甜蜜的事業,辛苦勞累,風餐露宿他們都習以為常了。
參觀了好幾處董叔家的蜂場,我都捨不得離開了。我提議近距離看看小蜜蜂長啥樣,董叔笑呵呵的說到「黑的呢,正俊呢」。我一頭霧水,心想蜜蜂不都是黃色的嘛,想一探究竟。
董叔家的外侄子正好在檢查蜜蜂,董叔細心的介紹到,這是他們當地的東北黑蜂,個頭大,但是抗寒抗凍,採集力極強,非常適合東北的氣候。我不由自主地豎起了我的大拇指,確實佩服這些小蜜蜂,小小身體大能量!
在蜂場參觀了一上午,肚子也不自覺地叫起來。董叔帶領我們下山了,去他們家吃飯。下山的途中我們還發現了靚貨-----野生藍莓。這藍莓沒有打任何的農藥,這可在別的地方吃不得呢,酸酸甜甜的口感,就像給味蕾來了一場華爾茲。這樣的環境,怎麼會不出好蜜。
告別了蜂場,我們回到了董叔家裡,熱情的嫂子早早的給我們弄好了手工餃子。皮薄餡足,我一口氣吃了兩盤。嫂子還在一旁問,夠不夠,還要不要再弄一盤,惹得老友笑話我是個下山掃蕩的吃貨,全部人都跟著笑起來了。
午後我們就告別了董叔一家人,開車回去。臨走的時候董叔邀請我們下次還去蜂場參觀,還特地給我們拿了兩罐自產的蜂蜜,還沒有打開就能從瓶身聞到一股清香味。和他們揮手作別,心裡十分的不舍。不僅來蜂場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還有淳樸熱情的人們讓我感受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