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關注的蜂友請先點擊上方藍字「世界蜂聯」再點關注,以免走失找不到世界蜂聯傳遞國內外蜂業前沿資訊、經驗交流、法律法規!是養蜂人的幫手,愛蜜者的助手!為了能讓更多的蜂友看到這篇文章,請在文末點個在看。
最近新技術都說了一遍,都不知道說啥好了,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寫養蜂操作,寫那個真沒意思,網上有很多,別人都說的東西何必再寫一遍,感興趣的可以去關注其他養蜂類的自媒體,他們喜歡說這種簡單的。
我喜歡講新技術,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也許現在很多人質疑我,沒關係,時間證明一切,除此之外我喜歡講別人沒說的東西,比如行內的發展趨勢、內部小道消息、行業解析等。
我希望可以讓現在的養蜂人發展的更好,而不是把更多人拉到養蜂這個坑裡。
言歸正傳,以前行業中的科研工作者流傳一篇文章,一位世界級的養蜂、蜜蜂科研大佬,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從蜜蜂的野生環境看如何養蜂,原文是英語,我這裡進行拆分,大概講述一下。
蜜蜂在野外,喜歡在樹洞、山洞裡面築巢,常年處於暗的環境下,這一點和養蜂的蜂箱環境是相同的。但是人為養蜂會頻繁開箱,甚至會導致子脾在陽光下直射。
首先是蜜蜂的幼蟲,受不了紫外線,因為在進化過程中,它不需要抵抗紫外線,所以如何在蜂群檢查時,避免紫外線對幼蟲的傷害,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一點。
第二,意蜂是有蜂膠的,當它在野外築巢時,會使用蜂膠把縫隙填滿。把蜂巢滴水不漏的和外界隔離開,打造一個溫度恆定、充滿蜂群信息素、經過蜂膠滅菌的環境。
一旦我們打開這個蜂箱內部環境,會導致蜂群與外部的空氣接觸,可能接觸到病毒、細菌。然後是蜂巢信息素、蜂王物質的逸散,蜂巢完整性被破壞。
第三,我們知道很多幼蟲疾病,之所以容易在春天爆發,就是因為子脾邊緣的溫度,變化幅度太大,造成蜜蜂幼蟲免疫力降低。而我們開箱這個操作,會人為導致巢脾的溫度和溼度的大幅度變化,我們需要了解到蜂子正常發育需要在溫度35攝氏度左右,溼度93%左右的環境,外界難以達到。
第四,蜜蜂在野生環境中,只有一種可能蜂巢被打開,就是天敵入侵。打開蜂箱會導致蜂群出現應激反應,變得暴躁不安,導致整個蜂群信息素產生變化,影響生產採集。
免責聲明: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有疑問敬請告知,定將妥善處理。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當敬請指正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