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檢查蜂群,溫順的蜂群變得不安,蜜蜂老是想蜇人的原因!

2020-12-05 蜂友會

一箱溫順的蜂群,蜂群變得不再溫順,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蜜蜂總是箱飛出來蜇人,養蜂人在打開蜂箱的時候,蜜蜂集體出現「振動翅膀」的現象,少數工蜂會直接飛向養蜂人的身上,當養蜂人提出蜂群內蜂巢脾進行檢查工作的時候,蜂群開始變得煩躁不安,蜂巢脾上的工蜂開始逐漸飛出蜂群,越來越多的工蜂開始飛向養蜂人的身上。

養蜂人在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發現蜂群開始變得煩躁不安,蜜蜂老是想蜇人的情況出現,首先,養蜂人需要做好自我保護的工作,穿戴養蜂防護服,同時,為了抑制蜂群內工蜂的出巢蜇人的情況,可以採用煙霧燻箱的方法,讓蜂群內工蜂快速安靜,減少工蜂飛出蜂巢的情況出現。

蜂群開啟「自我保衛模式」,養蜂人開箱檢查蜂群的操作,蜂箱出現振動等等情況

開箱檢查蜂群做到「輕拿輕放」,打開蜂箱頂蓋的時候,儘量減少給蜂箱帶來的振動,避免蜂群受到驚擾,導致蜂群護巢情緒增加。如果,養蜂人在打開蜂箱頂蓋之後,發現蜜蜂發出的「振動翅膀」的聲音混雜,這時可以採用噴煙的方法,使用噴煙器在蜂巢框橫梁位置噴煙霧,有利於蜜蜂回到蜂巢脾上,減少工蜂出巢的情緒。

蜂群內結構發生變化,給蜂群進行一次提脾檢查工作,會發現這些變化

養蜂人打開蜂箱進行全面檢查工作,蜂箱內的溼度和溫度的變化,蜂群的繁殖溫度在35度左右,工蜂在哺育蜂巢脾上幼蟲的過程中,蜂群繁殖區域需要達到50%以上的溼度,同時,蜂箱內的蜜蜂和幼蟲需要消耗氧氣,工蜂調節巢溫需要消耗較多的水。蜂箱內乾燥和高溫的條件下,不僅蜂群無法正常的哺育幼蟲,蜂巢脾上幼蟲數量減少的情況出現,同時,蜂群內子脾數量減少,工蜂採水工作量增加,容易造成蜂群出現「跨群」的情況。

這時養蜂人可以給蜂群進行獎勵飼喂,同時,在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可以使用千分之一的鹽水噴灑蜂群,可以給蜂群補充鈉元素,有利於增加蜂箱內的溼度,給蜂群補充適量的水分和飼料,減少蜂群內工蜂的煩躁情緒。

相關焦點

  • 蜜蜂為什麼蜇人?養蜂人自身找原因,是什麼惹怒了蜜蜂
    人們總覺得蜜蜂愛蜇人,對蜜蜂有一種畏懼的心理,見到蜜蜂總想把他們拍死,其實蜜蜂並沒有大家想像的暴躁。在野外單獨飛翔的蜜蜂,從來都不會主動蜇人,除非你壓到他。有時候蜜蜂圍著你轉,是因為你身上的味道吸引住了他,別擔心他會蟄你,他只是好奇而已。
  • 開箱檢查蜂群如果不注意這幾個問題,對蜜蜂危害非常大
    開箱檢查蜜蜂是我們養蜂過程中必須的步驟,但是每次開箱對於蜂群來說都是一種「騷擾」,如果平常沒注意折幾個問題,對蜜蜂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甚至可以導致整合蜂場覆沒。那麼平常我們開箱查蜂的時候,具體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定點投放蜂箱,檢查蜂群發現蜜蜂出逃,養蜂人分析出這些原因
    我們飼養蜂群的時候,發現野蜂的抗病能力強,所以,很多蜂友採用土養蜜蜂的方法,將蜂箱投放在蜜源充足的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檢查蜂群一次,這時我們在蜂箱外觀察蜜蜂的採集情況,蜂群正常繁殖情況下,工蜂出巢採集積極,蜂箱沒有出現裂縫和漏水,這時我們就可以進行開箱檢查了。
  • 蜜蜂為什麼會變黑?原因有兩個,其中一種說明蜂群遇到了大麻煩
    我的蜜蜂為什麼顏色越來越黑了?最近有位朋友跟聽蜂之語反饋了一個這樣的現象。關於蜜蜂越來越黑的這問題,聽蜂之語認為我們在分析的時候要和蜜蜂發黑區分開來。蜜蜂發黑是受到很多自然因素和疾病的影響,其中包括雄蜂發黑,高溫缺蜜對顏色也有影響,蜂群疾病導致的黑蜂病也是其中之一,等等。但這些情況下,蜜蜂發黑並不具有明顯的「越來越黑」的這個過程。所以文章開頭這位朋友問到的越來越黑的這個問題是另有原因的,主要的誘因大致分為兩個,其中一種說明蜂群遇到了大麻煩。
  • 從野生蜜蜂的生存環境,看如何養蜂(1)——為什麼少開箱?
    言歸正傳,以前行業中的科研工作者流傳一篇文章,一位世界級的養蜂、蜜蜂科研大佬,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從蜜蜂的野生環境看如何養蜂,原文是英語,我這裡進行拆分,大概講述一下。蜜蜂在野外,喜歡在樹洞、山洞裡面築巢,常年處於暗的環境下,這一點和養蜂的蜂箱環境是相同的。但是人為養蜂會頻繁開箱,甚至會導致子脾在陽光下直射。
  • 蜜蜂春繁怎麼做?掌握這幾點,讓你的蜂群旺一年!
    因此,我們應該好好整理內部的衛生,減少病菌引起的可能性,創造更適合蜂群的繁殖環境。蜜蜂的春分怎麼辦?掌握這幾個,讓你的蜂群旺盛一年!第二,我們要檢查蜜蜂的數量。請適當地咬脾,把蜜蜂壓厚。因為越冬後蜜蜂的繁殖能力只有133601.2左右,相反繁殖的第一隻工蜂的繁殖能力達到133602.5左右!所以我們必須咬脾,蜜蜂成功繁殖體質強的工蜂后,後面的工蜂就容易多了。
  • 為什麼蜜蜂在蜇人後自己會死亡?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防禦機制?
    不幸被蜜蜂蟄中的我們可能會想,蜜蜂一定是大獲全勝,出了口惡氣凱旋歸去了吧,但事實是,它不久後就會死去。 依靠毒刺成功擊退了敵人,自己不久後卻要喪命,這些蜜蜂簡直就是敢死隊!蜜蜂為什麼會有這種防禦機制,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 蜜蜂採蜜但無粉,比較兇猛,是蜜蜂要逃跑嗎?找到原因,及時解決
    蜜蜂兇的原因對於蜜蜂兇來說,我們可以分為先天性的兇和後天性的兇,一般先天性的兇是個別蜂群的特點,而後天性的兇往往有多種原因造成。第一:先天性的兇先天性的兇主要是蜜蜂的遺傳物質決定,蜂群的親代含有兇的基因,這種基因被遺傳下來,導致親代培育的後代也比較兇。
  • 為什麼蜂群中有的蜜蜂眼睛是白色?影響蜂群發展嗎?
    導讀: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看到的蜜蜂,不管是雄蜂還是工蜂以及蜂王,其眼睛的顏色都差不多,一般是黑色中帶有棕色,這算是蜜蜂眼睛的正常顏色。蜜蜂的眼睛主要由單眼和複眼組成,就我們看見的蜜蜂眼睛來說,其實是無數的單眼構成的複眼,一般數千隻單眼構成一隻複眼,顏色一般都是黑棕色,但是有的細心的朋友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特別的現象,就是在蜂群中發現了少數蜜蜂的眼睛竟然出現了白色,白色眼睛的蜜蜂一般都是雄蜂,很多朋友搞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蜂群中出現這樣的蜜蜂對蜂群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 流蜜期陰天取蜜,蜜蜂蜇人怎麼辦?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關於流蜜期陰天取蜜,蜂蜜蜇人怎麼處理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這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事,作為一個養蜂人,不被蜜蜂蟄那是不可能的,再有經驗的老師傅,被蜜蜂蜇也是經常的事情,所以說要問養蜂人怎麼預防被蜜蜂蜇可能他們還知道,具體說被蜜蜂蜇了怎麼處理,其實養蜂人的辦法可能很多人不敢用。
  • 蜂群如果要自然分蜂,如何提前判斷和預防?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一種習性,也是蜂群發展的一種自然規律。不過對於我們養蜂人來說,如果不能提前獲悉蜜蜂的分蜂跡象,就會導致蜜蜂飛損。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提前判斷和預防自然分蜂呢?一般來說,蜂群出新蜂王之前是先起雄蜂,如果蜂群開始出現產雄,說明蜂群就開始要出王分蜂了,這是我們提前判斷蜂群分蜂的最好依據二、有無分蜂王臺。觀察蜂群有沒有分蜂王臺是判斷蜂群自然分蜂最直接的方法。
  • 蜂群中為啥會出現成串的蜜蜂?幼蜂在做遊戲?蜜蜂智慧不簡單
    蜜蜂智慧不簡單 養過蜜蜂的朋友可能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比較明顯的是在我們檢查蜂群的時候,尤其是蜂群中蜜蜂非常多的時候,只要提出蜂脾,蜂脾之間往往有一部分蜜蜂,腿連著腿,一串一串的出現在兩張蜂脾之間,甚至在蜜蜂產生分蜂熱的時候也會出現,不但出現在蜂箱裡面,連在外面結團的蜜蜂也會出現。
  • 蜂群中起了雄蜂房沒有起王臺可以分蜂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馬上就要進入3月下旬,對於這個時間來講,應該說在那裡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出現了蜜蜂自然分蜂的先兆,蜜蜂自然分蜂的先兆在過去比較明顯的是蜂群中出現雄蜂,但是由於現在養殖蜜蜂主要採用活框養殖,我們可以提前的看到蜜蜂群中的情況,畢竟蜂群中要出現雄蜂,必須是先要培育雄蜂的,過去開箱檢查比較少,
  • 蜜蜂養殖技術|貯蜜在蜂群越冬過程中的作用及貯備方法
    蜂群越冬過程的飼料主要是蜂蜜,越冬後期,外界溫度回暖,自然粉源將出現時,需要加入適量的花粉,滿足蜂群育兒需要。適時貯備優質充足的越冬貯蜜直接影響蜜蜂的安全過冬。在蜂群貯蜜的過程中應了解和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 如何控制蜂群分家,這些技巧蜜蜂跑不了
    我們家庭飼養中蜂非常容易出現逃跑或者分蜂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又不能在家天天看著蜜蜂,有時候分蜂的就跑了。導致我們很多新手養蜂朋友們無從下手,那麼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蜜蜂分家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控制好不讓蜜蜂跑出去。
  • 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
    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養蜂人最關心的就是幼蟲是否健康發育,試飛的幼蜂是否能正常飛行?幼蟲腐爛死亡,我們很容易知道是疾病發生的,若要問試飛時幼蜂為什麼不能飛行,幼蜂的翅膀為什麼出現殘缺現象?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 蜜蜂已經停產,春繁時間還早,蜂群面臨滅群的危險,該怎麼辦?
    蜜蜂過冬是處於半休眠狀態,在整個冬天以結團的方式互相取暖,只要有蜂蜜吃,它們的熱源就會源源不斷,在漫長的冬天,蜜蜂只吃而不勞作,其壽命長達180天之久,何懼蜜蜂會絕種呢。倒是冬季不停產的蜜蜂,極有可能會絕種。
  • 調動有分蜂熱蜂群的造脾積極性,讓蜂群造出新巢脾,消除分蜂熱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在分蜂季節時期,以及外界蜜源處於斷流蜜的狀態下,對於蜂群群勢較強,蜂王由於衰老導致產卵能力和控蜂能力下降,工蜂造較多的雄蜂巢房,蜂群哺育雄蜂數量增加,這就是蜂群出現分蜂熱的前期症狀,往往在雄蜂巢房開始封蓋的時候,工蜂開始建造王臺基,這時蜂群開始培育蜂王臺。
  • 誘蜂水誘來的蜜蜂,可以與家裡的蜂群合併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誘蜂水誘來的蜜蜂能不能捉回來合併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主要看我們具體的誘捕情況和誘蜂的距離,從一定程度來說,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又不具備重大的價值,其實這種方法很多養蜂人都知道,也想過這個問題,之所以沒有被大量使用,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 失去蜂王的蜂群中,誰在維持蜂群的正常秩序?工蜂潛力被激活?
    對於蜜蜂來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現代化的養蜂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蜂產品,更是可以直觀的觀察蜜蜂生活,知道了蜂群中的蜂王,實際上是蜂群中唯一一隻會正常產卵的母蜂,而且這隻母蜂通過蜂王物質來控制著整個蜂群,蜂群中的不同級型的蜜蜂又通過自身的各種信息素來完成整個蜂群的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