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286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免疫活性細胞(ICC)指的是( )
A.T細胞 B.B細胞
C.T細胞和B細胞 D.單核巨噬細胞
2.T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部位是( )
A.胸腺 B.骨髓
C.脾臟 D.淋巴結
3.TH1細胞可以分泌的細胞因子是( )
A.IL-2 B.IL-4
C.IL-5 D.IL-10
4.BCR的化學分子是( )
A.SmIg B.CD19
C.CD21 D.CD32
5.專職性抗原遞呈細胞不包括( )
A.單核巨噬細胞 B.樹突狀細胞
C.B細胞 D.血管內皮細胞
6.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 )
A. IgA B. IgM
C. IgD D. IgE
7.存在反饋性放大機制的補體激活途徑是( )
A.經典途徑 B.替代途徑
C.經典和替代途徑 D.凝集素途徑
8.MHC-I類分子分布範圍是( )
A.有核細胞表面 B.無核細胞表面
C.所有細胞表面 D.紅細胞表面
9.CMI縮寫表示( )
A.非特異性免疫 B.T細胞介導的免疫
C.B細胞介導的免疫 D.體液免疫
10.TDTH細胞指的是( )
A.能釋放細胞因子引起單核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的T細胞
B.介導對靶細胞特性殺傷的T細胞
C.輔助性T細胞
D.抑制性T細胞
11.具有毛細血管擴張、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增加等特徵的超敏反應屬於(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12.新生兒溶血病多發生於( )
A.Rh+母親所懷的Rh-胎兒 B.Rh-母親所懷的Rh-胎兒
C.Rh+母親所懷的Rh+胎兒 D.Rh-母親所懷的Rh+胎兒
13.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是通過( )
A.抑制四肽側鏈上D -丙氨酸與甘氨酸五肽交聯橋之間的聯結
B.水解肽聚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鍵
C.抑制四肽側鏈上L-賴氨酸與甘氨酸五肽交聯橋之間的聯結
D.抑制四肽側鏈上L-丙氨酸與N-乙醯胞壁酸之間的聯結
14.L型細菌的特點是( )
A.細菌在低滲環境下存活而形成 B.培養可形成油煎蛋樣的微小菌落
C.革蘭染色多為革蘭陽性 D.用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菌藥物治療有效
15.R質粒( )
A.系編碼有性生殖的質粒,又稱致育質粒
B.在菌間傳遞與噬菌體方式無關
C.是決定細菌對某些藥物產生耐藥性的質粒
D.不可以通過性菌毛溝通兩個質粒
16.幽門螺旋桿菌屬於( )
A.專性需氧菌 B.微需氧菌
C.兼性厭氧菌 D.專性厭氧菌
17.可以產生腸毒素的是( )
A.葡萄球菌 B.鏈球菌
C.肺炎球菌 D.腦膜炎球菌
18.能通過性接觸而傳播的病原體是( )
A.腦膜炎球菌 B.鏈球菌
C.淋球菌 D.肺炎球菌
19.能使牛乳培養基產生「洶湧發酵」現象的病原體為( )
A.脆弱類桿菌 B.破傷風梭菌
C.產氣莢膜梭菌 D.內毒梭菌
20.細胞壁乾重的60%為脂質的細菌是( )
A.結核桿菌 B.白喉桿菌
C.炭疽桿菌 D.鼠疫桿菌
21.有包膜的病毒是( )
A.鼻病毒 B.流感病毒
C.輪狀病毒 D.腸道病毒
22.朊病毒是一種( )
A.缺乏核酸的蛋白質 B.核酸
C.含有核酸的蛋白質 D.變性核酸和蛋白質
23.狂犬病毒感染在腦的神經細胞胞質內形成( )
A.原體 B.網織體
C.內基小體 D.嗜鹼性包涵體
24.單純皰疹病毒常造成( )
A.隱性感染 B.潛伏感染
C.慢性感染 D.慢病毒感染
25.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有關的疾病是( )
A.宮頸癌 B.Burkitt淋巴瘤
C.鼻咽癌 D.成人T細胞白血病
26.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腸炎中最為重要的病原體是( )
A.輪狀病毒 B.脊髓灰質炎病毒
C.埃可病毒 D.柯薩奇病毒
27.以幼豬作為主要傳染源的是( )
A.回歸熱 B.炭疽病
C.腎綜合症出血熱 D.流行性乙型腦炎
28.支原體屬於( )
A.原核細胞微生物 B.非細胞型微生物
C.真核細胞微生物 D.介於細菌和原蟲之間的微生物
29.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是( )
A.普氏立克次氏體 B.摩氏立克次氏體
C.恙蟲熱立克次氏體 D.Q熱立克次氏體
30.鉤體病感染常表現為( )
A.僅感染人 B.僅感染家畜
C.人畜共感染 D.僅感染野生動物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免疫系統主要由免疫器官、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組成。
32.TD -Ag中文含義是________,TI-Ag中文含義是________。
33.根據所帶的CD分子不同,T細胞亞群可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兩大類。
34.含有J鏈和SP且在黏膜表面發揮抗感染作用的Ig是________,分子量最大的Ig是________。
35.接合是兩個細菌通過________相互接觸溝通,將________上的遺傳物質從供菌轉移給受菌,使受菌獲得新的特性。
36.消毒是指殺滅物體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的消毒方法只對細菌的________有效,不能殺死細菌的________。
37.病毒垂直傳播是通過________或________傳播的。
38.HCV主要通過________感染;HEV主要通過________傳播。
39.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變異大小直接影響到流感流行的規模。變異幅度小,稱________,引起中小型流行。變異幅度大,形成一個新的亞型,稱________。
40.梅毒的病原體是________,鵝口瘡病原體是________。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41.免疫監視
42.佐劑
43.ADCC
44.免疫缺陷病
45.菌群失調症
46.溶原性轉換
47.毒血症
48.慢病毒感染
49.病毒包涵體
50.HDV
四、問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51.簡述細胞因子的共性。
52.簡述免疫應答的過程和一般特點。
53.簡述醫院感染的方式及醫院感染病原體的特點。
54.簡述致病性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55.狂犬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