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刻度 /
對很多人來講,高端手錶分兩種,瑞士造和非瑞士造。但在瑞士手錶中,也一樣有好壞之分,消費者如何通過肉眼來分辨這是不是好表呢?
瑞士制表廠有很多個,大到工廠,小到作坊,各家對品控的要求都不一樣,於是消費者很難在價格區間內衡量一款表的品質與價值,這就出現了很多品牌都加入或建立一些嚴苛的標準來對自家產品進行檢驗,這些不可忽略的瑞士認證,鐫刻著屬於瑞士手錶的獨有品質......
接下來就帶大家看看一部分我們常見的印記和認證:
「Swiss Made」
「SWISS MADE」代表著瑞士製造,最新的標準從2017年1月1日起,機芯所有部件中,至少60%出自瑞士生產,方能在機芯上烙印上「Mouvement Suisee或Swiss Movement」字樣,但不可使用在表的外部,這僅符合瑞士機芯的規格。因此,除了瑞士部件打造的機芯,後續在瑞士境內完成表款組裝和檢測後,方能達到在表面鑽印「Swiss Made」字樣的標準。
「COSC/天文臺認證」
最熟知、也是最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認證過的表是天文臺認證。天文臺認證cosc是瑞士官方天文臺檢測機構的意思。經由COSC檢測合格的腕錶往往就被稱為Chronometres天文臺腕錶。除了在盤表刻上相應標記外,還會隨表附上天文臺證書,上面載有測試數據以及獨特的天文臺編號。目前,這已經是公眾非常認可的證書。
天文臺認證要求:測試機心誤差標準是-4/+6秒。
「日內瓦印記」
日內瓦印記是為了保障日內瓦地區製造頂級好表,避免與其他地區製造的手錶相混淆,故而打上日內瓦印記,日內瓦鐘錶同業工會於1866年制定了日內瓦印記的12項守則。經過該機構檢測合格後,即可獲得「半隻老鷹與鑰匙」的日內瓦印記使用權,並允許把該標誌刻印在機心夾板上。在中國,日內瓦印記的為人所熟知源於早年江詩丹頓和百達翡麗兩大品牌的使用。
「百達翡麗PP印記」
2009年,百達翡麗宣布退出日內瓦認證,在其產品上以PP印記取代使用長達120多年之久的日內瓦印記,除工藝要求以外,將製造標準從機芯擴展到了整隻腕錶(2011年修訂後的日內瓦守則也同樣要求認證至整表),並要求機芯直徑不低於20毫米的機械腕錶,每天的走時誤差不得超過-3/+2秒。
「勞力士頂級天文臺印記」
勞力士把經過COSC認證的機芯裝入表殼後,再加做整體精度測試,並將其命名為「頂級天文臺認證表」,盤面會刻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的字樣,在2016年,勞力士驕傲得宣布,凡是勞力士頂級天文臺認證腕錶,其日差都滿足-2/+2秒要求,高於COSC-4/+6秒的標準,並將棕色吊牌改為綠色,作為頂級天文臺認證表的身份證。
「積家1000小時測試」
1992年積家表廠為了保證大師系列手錶的高超性能,創立了「1000小時測試」的檢驗標準。2003年,「1000小時測試」擴展到積家所有表款當中。這項測試是為了模擬佩戴者使用手錶的不同情況,以測試手錶的精準性。在手錶完全組裝完畢後,連同錶盤和指針接受品質管制測試。測試過程中的每一項細節均被詳細記錄。只有負責測試的表匠,才有資格在1000小時測試後,決定一隻腕錶是否合乎積家的嚴格質量要求。
「弗勒裡耶品質認證」
弗勒裡耶品質基金會創建於2001年6月5日,源自蕭邦、帕瑪強尼和播威品牌,以及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表廠發起的旨在為成品腕錶認證建立新的美學和技術標準的聯合項目。要求百分百瑞士製造(瑞士手表達到百分之六十即可標註瑞士製造),機心及外觀件必須符合技術及審美標準,獲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的機心和具有獨特的美學品質標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