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到《全球通史》中國部分的時候,說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斷的文明。
基於以下5個原因:
一,地理方面:它與人類其飽偉大文明相隔絕的程度舉世無雙。地中海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希臘和羅馬連接在一起,印度洋使印度能與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相互影響。相反,中國在其有史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四面一直被山脈、沙漠和遼闊的太平洋所隔斷。這種與世隔絕的意義在於,它使中國人能在較中東或印度諸民族更少面臨外來入侵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文明。
二,中國的人口龐大,也有助於文明的連續性。無論事態如何變化,總能夠自給自足,由於在人數或文化上的優勢主,總能同化或者驅逐入侵者。
三,存在著一種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書面語,不同地區的人雖然發音不同,含義卻是一樣的,,共同的書面語為中國提供了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
四,科舉制度,推行了2000年之久,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全國優秀的人才,解決國家的問題。
五,還有就是儒家觀念,一方面形成了一種穩定的,集聚的國家機器,另一方面,這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一味順從的性格。
比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果是在普通的時代,這種秩序和持久或許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這些世紀卻是一個生氣勃物的新歐洲正在崛起的世紀一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商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統治迅速擴大到全球的強大的民族國家崛起的世紀。在這樣一個時代,穩定成了禍事,而非幸事。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也是相對靜止的、落後的。
在清朝晚期,歐洲的各個列強都來到中國,割地賠款,瓜分中國,被迫籤訂很多不平等的條約。
有時候看來,舒服,穩定,自給自足,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確實是一件好事,
但是外界卻在發生著一系列劇烈的變革,都在發展,進步,早晚你也會受到影響,
與其被動改變,不如與時俱進,自我革命,參與到世界的發展中,方能保住自己一畝三分地。
在這個快速迭代社會,別人的進步就是你的倒退。
365天,每天堅持寫作之121/365,愛上你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