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由狗主宰,攝像機可能會變為「攝味機」

2020-12-03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

假如你是一隻動物,你會遭遇怎樣的生活?假如你是一隻狗,辨識同伴要靠聞屁股;假如你是一隻灌叢冢雉,那你真的是爸媽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假如你是一隻企鵝,那你可能要吃媽媽從嘴裡吐出來的食物……你知道它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嗎?通過這樣的奇思妙想,將人類與動物換位思考,讓大家了解動物的生活方式。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理論物理學博士、科普作家李劍龍演講實錄:

同學們好!我現在扮演的是一隻恐龍,因為我的名字叫李劍龍。

小時候會經常想,我的名字是劍龍,是一種動物,但是我生下來又不是動物,而是一個人類。假如我生下來是一種動物,那我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這個世界由狗主宰

可能有的同學會說,動物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吃喝拉撒嘛。

其實不一樣,舉一個例子,比如給小狗吃一種它沒吃過的東西,它會怎麼吃呢?

小狗會先用鼻子聞一聞,它不會像我們人類直接去咬一口,去辨別能不能吃。等它聞完覺得可以吃,它再用舌頭舔一舔。最後,再吞到自己的肚子裡,或者把它叼在嘴裡。

所以,同樣是吃東西,動物就能吃出不一樣的花樣,動物的嗅覺比人類靈敏得多,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狗和狗初次見面的時候會聞屁股,不管是大狗還是小狗,都會這樣。

狗為什麼要追著屁股跑呢?因為它要跟你打招呼。

狗的屁股上有一個腺體,這個腺體能夠發出非常強烈的氣味,狗聞屁股其實是在聞這個腺體發出的氣味。

它只要記住其中的氣味,就能夠分清楚誰是誰。比如說狗和狗見了面以後,打招呼一聞,就能知道你是誰,我們上次在哪兒見過。

這對我們人來說是臭味,但是狗的嗅覺比較靈敏,它聞出來的味道是非常豐富的。

如果把嗅覺比喻成視覺,相當於人類在看黑白電視,狗看到的是彩色電視,它看到的信息比我們更多,所以它能夠從中分辨誰是誰。

狗見面聞屁股,其實跟人類見面以後,要互相看對方的眼睛,看對方的長相是一個道理。

如果按照這個道理,我們到一個狗主宰的世界裡,狗像人類有了社會生活,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比如每天晚上七點鐘會有新聞節目,播放的可能是拉布拉多總統會見沙皮國總統,這兩隻狗見了面會怎麼樣呢?

它們互相聞一聞,就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情況,上次在哪裡見過。

它們互相聞就夠了,電視機前的狗怎麼辦呢?

所以如果是狗去拍新聞聯播,很可能會有一種特殊的機器叫做攝味機,它把狗的肛腺發出來的氣味,通過攝味機傳到電視機前的觀眾狗的面前。

所以假如我們來到一個狗主宰的世界,它跟我們人類的生活邏輯是不太一樣的。這樣看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實非常單一,遠遠比不上動物世界的精彩。

動物們的精彩世界

假如說我們能夠換一種生活方式,能夠扮演幾隻動物,那該多好玩啊!

那就先要了解動物是怎麼樣生活的?我查了120多篇動物學的論文和專著,我和我的工作室把這些知識,改編成了100多篇漫畫。

最後這些漫畫,經過很長時間的打磨,終於集結成了一本書叫做《有本事來吃我呀》,假如你變成一隻動物,你會遭遇什麼樣的生活?

舉一個例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媽媽在醫院把我們生出來的。護士把我們的體重稱好,然後把我們包起來給媽媽看。

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過程,但是如果你變成動物,就會經歷完全不同的過程。

我給大家看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這裡有一隻蟲子,蟲子的媽媽生了一堆蟲卵,它對蟲卵說我們的敵人寄生蜂要來了,媽媽要把你們藏起來,沒有我的指令,你們都不要動。

蟲卵就問它,藏在哪兒啊?媽媽說,藏在媽媽溫暖的便便裡。

這個就是真實發生的動物世界,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

這種動物的名字叫葉甲,它是一種甲蟲。

葉甲每天吃的東西,是各種植物、各種樹的樹葉。所以它的名字叫葉甲,那麼葉甲它的生活史,大概是產下卵,變成幼蟲,然後幼蟲再變成蛹,蛹再變成成蟲的一個階段。

漫畫裡畫的是其中一種葉甲,葉甲每天很開心吃著葉子、唱著歌。這個生活是不是這麼美妙呢?

不是這麼美妙,葉甲的生活非常悲慘。

我們看到右邊有一種有點像蒼蠅的這麼一個東西,它其實不是蒼蠅,它是一種蜂叫寄生蜂。

它不會跑過來直接去吃葉甲的幼蟲,它會把自己的一根針,刺到葉甲幼蟲的身體裡面,並在它的身體裡面產卵。

有一個科幻電影叫《異形》,現在講的就是地球上的異形的故事,寄生蜂的卵在葉甲的幼蟲體內孵化出來很多很小的小寄生蜂的幼蟲,它們在葉甲幼蟲的身體裡面啃食它們的身體,最後吃光了,抹乾淨了以後,再從它的身體裡面鑽出來。

最後,葉甲的幼蟲就死掉了,所以對於葉甲來講寄生蜂是非常非常危險的敵人。

更倒黴的是有一些寄生蜂直接在葉甲的卵上,產下自己的卵,這個時候它把自己的卵孵化以後變成寄生蜂的幼蟲,就把這些卵裡面的營養全吃掉了。

所以,葉甲的卵如果被產入了寄生蜂的卵以後,它可能連孵化的這個經歷都沒有就直接死掉了。

這個時候葉甲媽媽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葉甲媽媽唯一身上有的資源是什麼它的便便,所以,葉甲媽媽就想了一個辦法,它產下卵以後就直接在上面拉屎,把自己的孩子蓋住。

寄生蜂看到沒有卵,就飛走了,所以葉甲以這種方式保護了它的孩子。

科學家說,其實有些寄生蜂挺機靈的,葉甲在葉子上生活,卵是產在葉子上,有一些寄生蜂就會繞到葉子的背後,找準卵的位置然後一根針刺進來,再在裡面產一個卵。

但是這個卵是疊起來的,它在葉子的背面,如果用一根針刺它只能刺到靠近葉子的卵,遠離葉子的被這個糞便蓋住那幾個卵就保存下來了。

所以說葉甲媽媽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活下來,如果大家不幸變成一隻葉甲的話,很有可能是在媽媽的溫暖的便便裡出生的。

灌叢冢雉的一生

第二個故事,是我們出生以後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人都問過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這一隻長的有點像火雞的雞說,你是我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小鳥就說,我不信,大人都是這樣騙小孩的,這隻大鳥就說,不信那你去王叔叔家的垃圾堆看一看。

這隻小鳥它雖然不是在便便裡出生的,但是在垃圾堆裡出生的,也很臭。

這樣一隻鳥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呢?

這隻鳥的名字有點長叫做灌叢冢雉,這隻鳥生活在澳大利亞,長的有點像火雞,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叫它澳洲火雞。

這樣一隻鳥的名字為什麼有個冢字呢?冢就是中國古代的那種墳包像一個小山一樣的叫做冢。

它喜歡把垃圾收集起來組成一個很大的垃圾堆,就像墳包一樣,所以有個冢。

最後這個雉字在中文裡面就是野雞的意思,灌叢冢雉就是,澳大利亞喜歡堆墳包的一個野雞。

這種動物,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性呢?

它辛辛苦苦地撿附近當中的各種枯枝敗葉,撿了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墳堆。

這麼大一個垃圾堆,有四噸重。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我們下面看一下這個小動畫,這樣一隻灌叢冢雉它在到處去看哪裡有垃圾。

因為雌性的灌叢冢雉生了蛋以後,不會去管小孩,也不會把蛋孵出來變成一隻小雞。它生完蛋以後就直接跑掉了,留下來一隻蛋,埋在垃圾堆裡。

垃圾堆裡的枯枝敗葉堆在一起,會產生一種很奇怪的化學反叫做發酵,這個發酵的過程會讓枯枝敗葉慢慢地腐爛,但是這個腐爛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熱量,所以它把這個四噸重的枯枝敗葉撿在一起以後,讓媽媽生蛋,然後就把蛋埋在垃圾堆裡。

垃圾堆慢慢腐敗的時候,溫度大概就能達到30到35度左右,灌叢冢雉的爸爸不會孵蛋,運用垃圾堆的發酵原理,可以幫它把它的後代給孵出來。

這個就是灌叢冢雉的生活,非常辛苦,每天要撿垃圾。

我們做人可以上學、聽課、考試、找工作,但是如果你是一隻灌叢冢雉,生在垃圾堆,等長大以後,要天天重複撿垃圾,在人看來是比較悲慘的。

奧斯特冰川的帝企鵝

下面又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一個小朋友在挑食,它說,媽媽,這個魚放了四天,感覺已經不新鮮了。它媽媽說,怎麼不新鮮啊,這是我剛吐出來的。

這樣一隻企鵝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隻企鵝說的話,是沒有矛盾的。每一隻企鵝說的話都是正確的,沒有騙人的。

這個魚真的是放了四天的,而且這個媽媽剛剛把這個魚從肚子裡面吐出來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企鵝叫做帝企鵝。

這個我今天講的這個帝企鵝是在南極,一個叫做奧斯特冰川的地方。

奧斯特冰川在什麼位置呢?

如果你從這個圖上面看,大概在它一點鐘到兩點鐘的位置上,在陸地和大海邊界的地方。

陸地和大海有一條實線作為這個陸地的邊界,但是,海洋和陸地之間還有一層很薄的,淺藍色的是冰川

也就是說不是直接從陸地的懸崖跳到大海,而是先跳到一塊兒冰上,然後在冰上走100公裡遠。

這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

當企鵝孵了蛋以後,企鵝媽媽把這個蛋,交給企鵝的爸爸,讓爸爸在陸地上孵蛋。然後媽媽生了蛋要踩著100公裡的冰,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海裡面去捕魚。

企鵝媽媽要先把自己吃飽,恢復自己的體力,捕完魚以後,它的寶寶到時候差不多該孵化了,它就要回來要餵寶寶了。

所以它要把這個魚都吃到肚子裡面,再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回來。

南極,冰天雪地,零下50度,伸手不見五指,非常黑暗。

刮著暴風雪的100公裡的路,對於我們人類來講,可能一步都走不動,走到兩步就凍在那了。

對於企鵝媽媽來講,它要餵它的寶寶,所以它要使勁走,一般要走四天,企鵝媽媽餵寶寶的時候,小企鵝要把嘴巴伸到媽媽的喉嚨裡,去吃媽媽吐出來的魚。

為什麼呀?因為媽媽沒有冰箱,也沒有汽車,媽媽身上唯一能裝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肚子,所以它要在海裡面使勁抓魚,全吃到自己的肚子裡,然後回來餵它的寶寶。

但是,有一個什麼問題,它在陸地,在海裡爬上冰以後,從冰上走回家要走四天,所以等它回到家以後,它的寶寶就會挑食說,媽媽,這個魚放了四天不新鮮了。

然後媽媽就說怎麼不新鮮啊,我辛辛苦苦抓了那麼多魚才剛吐出來的呀。這個就是南極的生活景象。

所以說我們做人和做動物的邏輯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平時看到動物的時候,覺得動物很可愛,要想抱回家裡玩。

但是對它來講,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

動物也會覺得好奇怪,為什麼人類不聞屁股呢?為什麼人類不要埋便便呢?為什麼人類不在垃圾堆裡呢?它會覺得你很奇怪,不要去你家裡面玩。

所以我們大家互相要尊重動物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幾個故事。如果大家喜歡這些故事的話,這本書裡面還有很多,謝謝大家支持。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吳秀波傾情獻聲《假如動物會攝影》!BBC帶你探索動物眼中的世界
    小嗨想如果能從動物的角度來觀察它們的世界想必會很奇妙吧~依然由紀錄片一把好手BBC出品,《假如動物會攝影》通過給野生動物配上定製相機讓他們「變身」攝影師,帶領人類製作團隊無法涉足的地方,通過它們的眼睛讓觀眾更貼近動物的生活,讓我們對它們的生活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變為兩倍,世界會發生什麼?
    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增加一倍,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還能適用這麼快節奏的生活嗎?地球的自轉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因為慣性原因,人類和其它事物也在跟隨著地球自轉,因此我們無法察覺到。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變為兩倍,每個人的體重也會增加很多,因為重力只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還有一個分力是提供給自轉向心力的。
  • 假如人類滅絕,誰會成為新的「主宰」:有五根手指的蝙蝠?
    我們人類是否也會步入恐龍的後塵?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但誰也不能排除這一可能。環保主義者認為,如果沒有最大的掠食者(人類)的存在,地球可能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繁榮。那如果人類如同恐龍般走向消亡,誰會成為地球萬物的下一個主宰者呢?
  • 科普一下,假如地軸傾斜度變為90度,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
    今天我們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的自轉軸傾斜90度,我們的世界會怎樣?地軸的傾斜是產生四季交替的主要原因,有一種假說就是,在月球還沒有形成之前,地軸的傾斜角度是非常不穩定的,擺動幅度在0到85度之間,月球形成以後地軸就變平穩了。假如那個時候月球沒有形成,地軸變成90度傾斜,世界又會是另外一種景象。
  • 未來的某一天,人功智能有沒有可能擊敗人類,成為地球上的主宰呢
    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慧有沒有可能擊敗人類,成為地球上的主宰呢?2016年穀歌宣布其旗下人工智慧產品阿法狗以4:1的分數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之一)李·塞多爾,這代表著人工智慧領域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原因很簡單,圍棋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處,傳統的人工智慧是將所有可能的走法構建成一顆搜索樹。
  • 光明會蜥蜴人的真相,竟暗中主宰著人類世界
    可能只有很少的人聽過共濟會,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組織,也被稱為光明會,它們在社會中創建了一個金字塔結構,以便他們操控全球大局,但是只有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 迷你世界:在生存模式中,玩家就是自己的主宰!
    在生存模式中遊戲玩家就好像在真實的世界似的,要自己存活下去自己去砍樹自己去尋找物資自己盡力的活下來,遊戲玩家能夠 自由地依據自己的看法來進行生活是十分自由的能夠 充足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遊戲玩家在持續的嘗試中逐漸適應下去隨後持續了解這個地圖最後持續開闊新世界。
  • 「永生」由不可能變為可能,但人類能承受技術發展過快嗎?
    在如今的數字資訊時代,各種技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一些技術的加持下,「復活」、「永生」也由傳聞變為現實,由不可能變為可能。而且從效果來看,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全方位「復活」與「永生」。照這種趨勢來看,人類的永生夢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地實現了,沒錯,就是那種能在地球上活個幾百年都不成問題的願望。
  • 霍金警世預言公開:基因改造人會主宰世界
    霍金警世預言公開 基因改造人會主宰世界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今年3月14日離世,留下的警世預言至今才公開,他預測,人類會透過改造基因讓自己進化,然後設法殖民宇宙,因為地球會在1,000年內遭遇災劫,而他警告,經過基因改造的「超級人類」,可能會令剩下的未進化人類滅絕,造成嚴重的政治問題。
  • BBC紀錄片《假如動物會攝影》吳秀波擔綱中文解說
    原標題:「動物攝影師」帶你探索未知世界   吳秀波擔任中文解說   《假如動物會攝影》海報   《荒野間諜》中的『臥底』們造型各異   從動物的視角看世界人類猜想多年的這個問題,終於在BBC紀錄片《假如動物會攝影》中找到了答案。   在最近推出的這部豆瓣評分8.8分的紀錄片中,攝製組將微型攝像機裝備在動物身上,讓動物成為攝影師,深入沙漠、森林、海洋……擔任「攝影師」的動物,有身長30釐米的狐獴,有奔跑時速可達100公裡的獵豹,有自由潛水的海豹,也有築巢的黑猩猩……它們帶領觀眾走進人類技術團隊無法涉足的領域,展現出從未見過的奇觀。
  • 這些訓練有素的超級狗,價值可能抵上一套房
    在某些情況下,這意味著要投資訓練有素的超級狗,這種狗的價格甚至要比房屋高。只需一個命令,這些四腿保鏢就可以從很"寵物"變得很兇猛。這種獨特保護的價格可能高達230,000美元。「我們的客戶包括高管、職業運動員和許多經常獨自在家的女性。」
  • 科普文章《誰是宇宙的主宰?》
    這種神秘的能量,主宰宇宙的命運。在暗能量的驅動下,星系之間,星系團之間會變得越來越遠,直到夜空看不到一絲光點。最後,白矮星會變成黑矮星,黑洞會蒸發,質子也會蒸發,整個宇宙變成「一潭死水」。最後的結果:不斷膨脹的宇宙在暗能量的作用下重新壓縮成奇點。奇點在大爆炸產生新的宇宙,如此反覆,無始無終。
  • 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為自己靈魂的舵手
    但為什麼人能主宰自己,他們卻大多沒有說明。人主宰自己的世俗地位,尤其是自己的經濟地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的主宰以及自己環境的主宰,是因為它具有影響自己潛意識的力量,並且他能通過它與無窮的智慧合作,從而主宰自我。一:人們對所有新的觀念抱著懷疑的態度是全人類的共性。
  • 雷射攝像機是否會成為紅外攝像機終結者
    近幾年來,隨著攝像機技術的不斷革新,雷射攝像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對其關注度逐漸增加。而有企業也順勢推出號稱「史上最強雷射攝像機」,並預言從此紅外攝像機的「終結者」誕生了。在此小編對此觀點並不贊同,作為攝像機「新貴」的雷射攝像機,真的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紅外攝像機嗎?恐怕還需要市場與時間的檢驗。
  • 假如世界是被精心設計出來的?那造物者的目的是什麼?好奇
    經過很多年的努力,經過一代代的計劃,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我們也能夠主宰我們的生活,我們也能夠和自然抗爭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也學會了很多,但是大部分我們都是為了能夠在自然的打擊之下,能夠好好的生存下來。我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個自然是為什麼會存在的?我們也沒有懷疑過我們是如何而來的,我們只是接受了這樣的一個事實,然後不斷的努力去適應。
  • BBC紀錄片 假如動物會攝影.Animals with Cameras.2018
    適合野生動物的定製相機讓我們進入一個通常無法到達的世界,通過它們的眼睛揭示出新的科學和以前看不見的動物行為。第一次在地下洞穴拍攝到剛出生的貓鼬幼崽,加入到大西洋的企鵝們的捕獵中,發現黑猩猩家庭的秘密習性。帶著相機的動物們為我們的自然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可以與世界上最迷人的動物一起吃飯、睡覺和生活。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恐龍存活下來,會有哪些因素影響它們的進化?氣候變化可能是首要的阻礙。在5500萬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最暖期(Pala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8攝氏度,地球上很多地方都為熱帶雨林所覆蓋。
  • 假如沒有月球會怎麼樣?
    假如這些撞擊碎片落回地面,或是隨撞擊蒸發,並沒有形成月球呢?或許你憑直覺會說:「一個遠掛在天上的物體不至於能改變地球的面貌吧。」那就大錯特錯了!假如沒有月球,無從賞月抑或觀察月食也許無關緊要,然而單是全部探月工程化為泡影這一項變化就足以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假如宇宙是由一個奇點「誕生」的,那麼這個奇點是怎麼產生的?
    假如宇宙是由一個奇點「誕生」的,那麼這個奇點是怎麼產生的?宇宙的起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宇宙是一個物質世界,它在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數千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宇宙何時以及如何形成。直到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形成的。
  • 假如光速變為每秒1米,人類的生活將會大變樣
    那麼假如把光速變為每秒1米後,我們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的生活又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常說的光速指的是光在真空中一秒前進的距離,光速在真空是299792458 m/s,而米的定義隨即也改成了光在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如果把光速下降為1m/s,首先改變的就是我們對於米的的定義,這個時候1米的距離就變成了光在真實中一秒前進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