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食子酸酯類化合物在油脂抗氧化方面的應用現狀
內容指出,因缺乏適當的毒理學數據,從食品添加劑清單中刪除沒食子酸辛酯(E 311,octyl gallate)和沒食子酸十二酯(E 312,dodecyl gallate),修訂法規在歐盟官方公報公布後第20日生效。歐盟法規的更新標誌著沒食子酸酯類可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又減少了兩種。
-
《自然通訊》揭示鈉通道NaV1.5激活-失活偶聯的結構基礎
Catterall教授和鄭寧教授團隊(姜道華博士為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voltage-sensor trapping of the cardiac sodium channel by a deathstalker scorpion toxin的論文。
-
中國科大在硒硫化銻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濤教授、朱長飛教授團隊,與新南威爾斯大學的Xiaojing Hao教授等合作,發展了水熱沉積法製備硒硫化銻(Sb2(S,Se)3)半導體薄膜材料並將其應用到太陽能電池中,實現了光電轉換效率10%的突破。
-
具有高容量及穩定循環性能的室溫鈉-硫電池
amp;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USG_JRCN_RL_article_promotion_sciencenet_Oct_5th 在300–350°C溫度下工作的高溫鈉-
-
樹脂催化合成沒食子酸丙酯及工藝優化
樹脂催化合成沒食子酸丙酯及工藝優化[J]. 化學工業與工程, 2021, 38(1): 27-35.董剛1,2, 劉蘭香1, 孫彥琳2, 李坤1張雯雯1, 劉義穩3, 陳清龍3, 張弘1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特色森林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昆明 650223;2.
-
歐洲戰略小金屬報價11月27日(鎂銻鉍鉻鈷鎘鈉鈦鋯鈮釩鍺)
原標題:歐洲戰略小金屬報價11月27日(鎂銻鉍鉻鈷鎘鈉鈦鋯鈮釩鍺)
-
中國銻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中國銻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在多年銻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銻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銻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銻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銻是一種金屬元素,關於它你不知道的知識,帶你了解銻
Sb金屬性不強,能與金屬形成銻化物,例如銻化銦(InSb),銻化銀(Ag3Sb),銻鈀礦(Pd5Sb2),方銻金礦(AuSb2),紅銻鎳礦(NiSb)等。鹼金屬和鋅的銻化物,例如NaSb和ZnSb比以上物質更為活潑。這些銻化物用酸處理可以生成不穩定的氣體銻化氫(SbH)。銻化物一般以共價鍵連結,是電子云的重疊,所以共價鍵最本質的分類方式就是它們的重疊方式。
-
來看看糖萼參與鈉調節後的作用
導讀:鈉攝入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病風險。但不同個體對鈉攝入量敏感度不同。最近實驗表明,除了腎臟排鈉調節血壓外,內皮也參與鈉穩態的調節。內皮表面層(ESL)即內皮糖萼(Glycocalyx)位於內皮腔側,與血流直接接觸。糖萼中存在大量葡聚糖(GAG),可以結合併失活鈉(即非滲透性鈉存儲),對細胞外液體積不產生影響。
-
德國應化:鉀鹽摻進鈉金屬電池電解液,你能想到嗎?
由於金屬鈉易與電解液發生反應及鈉枝晶的存在,限制了鈉金屬電池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很多報導來提高鈉金屬電池的穩定性,如引入合適的電解液添加劑、高濃度電解液、3D集流體、固態電解質等,其中電解液添加劑是一種有效解決手段。
-
三硫化二銻-銻的測定-溴酸鉀滴定法
本方法適用於三硫化二銻中銻的測定。測定範圍:質量分數>68%。
-
南京土壤所揭示銻在鐵錳氧化物表面氧化吸附分子機理
銻(Sb)和砷(As)屬於同一主族,具有潛在的致癌風險,但與其它有毒金屬如Hg和As等相比,人們對Sb的環境汙染過程還缺乏系統認識。Sb在環境中常以Sb(Ⅲ)和Sb(V)形式存在。水鈉錳礦是自然界中一種常見礦物,具有較強的吸附和氧化能力;酚類有機酸是土壤有機質中具有較強的氧化還原活性的一類基團。他們在Sb的遷移和轉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銻」是什麼?
銻,一種金屬元素,符號(stibium)。普通銻是銀白色,質硬但脆,有冷脹性,無定形銻是灰色,由滷化銻電解製得。為什麼提到「銻」呢?因為我現在才知道它還能用罵人,是一個造謠者告訴我的,正是圖中這位。
-
茶樹中沒食子酸的代謝及其分布
但是,對另一重要的多酚成分-沒食子酸(GA)的研究相對較少。茶中的GA含量(乾重)高達1%,而GA則是茶味的重要來源。當前大多數研究集中在其在不同茶產品中的分布,例如綠茶和紅茶。這些研究的目的是揭示GA對茶品質的貢獻。然而,很少有人關注茶樹生長過程中GA在葉片中的分布和代謝,以探索其潛在的生物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