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原標題: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
中國有一臺全球最準的鍾:放置在太空軌道 3000萬年只差一秒
近日,有媒體從中科院獲得消息,由我國發射的世界首臺在太空中運行的冷原子鐘已經在太空軌道運行近兩年時間。中國這臺原子鐘的精度非常高,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是人類目前在太空運行的時間計量儀器的最高標準。美國的銫鐘精度大約為2000萬年誤差一秒,可見我國的這臺冷原子鐘精度之高。
-
世界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鍶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和丹麥科學家日前聯合研製出一款迄今走時最為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時鐘的精度比當前的國際時區校準儀高出2倍以上,每3億年的誤差只有不到1秒。 研究人員聲稱,這種最新研製的原子鐘比當前國際時區校準系統和衛星系統所採用的計時器要精準2倍以上。這座鍶原子鐘現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以往的其他原子鐘一樣,鍶原子鐘也是採用極其穩定的原子自然擺動原理進行計時。
-
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太空冷原子鐘讓世界更「準時」
近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了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至2個數量級,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
中國空間冷原子鐘定時世界:精度3000萬年誤差1秒
伴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一臺「長相」與我們日常所用的鐘表完全不同的黑色圓柱體——空間冷原子鐘來到太空開始履行自己的使命。這臺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定時神針」會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那麼,它是怎樣達到這樣的超高精度的呢?它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冷原子鐘是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原子鐘利用原子的穩定性,其準確性也隨著社會的進步逐年提升,甚至幾千萬年的誤差僅一秒。為了人類得以更好地研究太空,三億年僅誤差一秒的冷原子鐘也隨之誕生。那麼,冷原子鐘在研發原理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應用它?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一起來見識一下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在那裡我看到了這台鐘。貝桑松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是世界時間頻率的中心。每兩年一次的世界時頻大會都在這個小鎮召開,所以那裡聚集了人類歷史上最精確、最好的一些時鐘。大家看這台鐘,這是它的正面和背面。像這樣的一台鐘,精度就非常高了。它能高到什麼程度呢?高到10 -8這個量級。換句話說,一年也就誤差一兩秒。
-
天宮二號世界最強原子鐘:3000萬年誤差1秒
其中,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無疑是最大亮點。之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原子鐘都是熱原子鐘,精度最高對應300萬年誤差1秒。此次,由天宮二號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將雷射冷卻技術送入太空,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進一步使時間精度提升10倍,意味著這台鐘運行3000萬年才會有1秒的誤差!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精準時鐘 160億年誤差僅1秒
中國網3月5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3月4日報導,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世界最精準的時鐘,160億年誤差僅1秒。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時鐘精確度在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從宇宙誕生時開始計時至今,其誤差僅為0.8秒。這臺極其精準的時鐘被稱為「光晶格鍾」,是由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香取秀俊教授的研究小組研發而成的。
-
天宮二號冷原子鐘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新華社電(記者 董瑞豐 張家偉)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這一成果24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
-
上海製造:天宮二號裡的原子鐘3千萬年誤差1秒精度世界第一
一臺3000萬年誤差1秒的空間冷原子鐘,此刻正在天宮二號履行它的使命。這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最高精度的原子鐘。利用雷射冷卻技術,原子的溫度在地面已經降低到了接近絕對溫度(-273.15攝氏度)。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2000萬年不差一秒我國銫原子噴泉鍾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國際統一時間作修正 8月7日,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通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天宮二號戴了塊表: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工業革命離不開它
瑞士制表以工藝精悍,質量上乘著稱,可即使是天文臺認證級別的瑞士手錶,每天也都會存在五到六秒的誤差,而對於普通手錶,二十四小時內誤差小於三十秒就算合格了,作為一種計量時間的尺度工具,這點誤差對於日常生活而言並無影響。
-
1500萬年不差一秒銫原子噴泉鍾:讓時間準一些
經鑑定,這臺銫原子噴泉鍾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相當於1500萬年不差一秒,並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地方原子時,這標誌著我國時間頻率基準的研究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3年,「NIM4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通過鑑定,頻率不確度達到8.5×10-15(相當於350萬年不差一秒);2004年,NIM4銫噴泉鐘被批准作為國家時間頻率基準運行,2005年,改進後的NIM4銫噴泉鍾頻率不確定度達到3×10-15(相當於600萬年不差一秒)。而NIM5銫原子噴泉鐘的研製成功為建設我國獨立、完整和更準確的時間頻率體系奠定了技術基礎。
-
世界最精準時鐘:160億年誤差僅1秒
日本東京大學量子電子學教授香取秀俊領導的研究小組宣布,已製作了2臺「光晶格鍾」,並相互確認了精確度。「光晶格鍾」較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鐘精確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開始計時至今,2臺「光晶格鍾」之間的誤差也將不足1秒,擁有高度一致性。
-
國產星載原子鐘首亮航展 數萬年誤差不到1秒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銣鍾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原子鐘,具有可靠性較高、壽命長、功耗低,且具有良好的頻率穩定度和頻率精確度,數萬年誤差不超過1秒。星載銣鍾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關鍵設備,其性能決定了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之前原子鐘精度基本每過10年都會提升一個等級,但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瓶頸卻出現了,人類對原子鐘的精度提升方面已經遇到困難。造成該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子本身的熱運動沒有辦法消除,所以相對的誤差還是會出現。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自從原子鐘誕生以後,世界各國的科技進步十分明顯,GPS與北鬥系統都用上了該技術。之前原子鐘精度基本每過10年都會提升一個等級,但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瓶頸卻出現了,人類對原子鐘的精度提升方面已經遇到困難。造成該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子本身的熱運動沒有辦法消除,所以相對的誤差還是會出現。
-
史上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只差一秒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們近日完成了一個新的鍶原子鐘,其精確度達到了每3億年只差一秒,相當於現在調整國際時區和衛星系統所用時鐘的兩倍。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與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曾在去年初研製出當時最精準的鍶原子鐘,誤差為每2億年不超過一秒,而美國官方所用的銫原子鐘為每8000萬年一秒鐘。
-
從最早的日晷到原子鐘,人類關於時間計時的發展史!
現在,由於地球自轉速度的減慢,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可能有一些誤差。因此,科學家們正在討論用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的「原子時」取代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從古人最初嘗試用日晷測量時間,到原子鐘精度記錄達到「17億年僅1秒」(2009年記錄)的先進設備,人類一直在為精確測量時間而奮鬥。然而,一個人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活動需要精確到少於幾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