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鳥類恐龍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非鳥恐龍是否也可以像鳥類一樣扇動翅膀翱翔天空?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徐星研究團隊聯合香港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使用暗示權重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更新了虛骨龍類的系統發育樹,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定量手段分析顯示,撲翼飛行在近鳥類恐龍中至少有3次獨立起源。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上。

  長久以來,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扇動翅膀的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

  基於新建的系統發育樹,研究人員對帶羽翼的早期鳥翼類及與其親緣關係較近的近鳥類的動力撲翼飛行潛能進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早期鳥翼類和部分非鳥恐龍達到了現生可飛行鳥類的翼載荷和起飛動力的參考數值標準,即具有動力撲翼飛行的潛力。此外,部分小型非鳥恐龍的翼載荷達到現生可飛行鳥類的參考數值,但是起飛動力不足,而包括更大型獸腳類恐龍在內的其它類群兩項指標均未達到現生可飛行鳥類標準。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裴睿表示,該研究支持了獸腳類恐龍多次獨立的撲翼飛行起源,在鳥翼類之外至少識別出兩次可能的動力飛行起源事件,而一系列非鳥恐龍的翼載荷和起飛動力也已接近現生鳥類的參考數值標準。研究成果表明在鳥類最初成功起飛的同時,很多非鳥獸腳類恐龍很可能也已經在探索由兩翼輔助的運動模式,並且其中的一些也成功地扇動翅膀,飛向天空,而這些飛行獨立起源的具體細節和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記者陸成寬)

相關焦點

  • 恐龍最新研究: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原標題:恐龍最新研究顯示: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 恐龍最新研究顯示: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研究團隊 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 最新恐龍研究稱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認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中外科學家合作的最新恐龍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 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8-10 10:33 來源
  • 恐龍的演化歷史存在多次演化趨同現象
    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作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的之一。
  • 今日科技話題:鳥類撲翼飛行、抵禦草甘膦、棉花早熟、不同組份餐廚垃圾好氧發酵特徵、穀神星、疼痛敏感體質
    1最新恐龍研究稱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認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
  • 奇翼龍:新的中國恐龍,蝙蝠翅膀的鳥類祖先
    它們與翼龍一樣,也飛上了藍天,各自獨立發展出飛行技法,翱翔於空際;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恐龍的後裔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那就是我們每天所見到的鳥類。以演化樹的觀點來看,我們身邊飛行的這些小動物,都是恐龍。這些多姿多彩的披羽恐龍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遼寧西部及周邊地區大量發現的似鳥恐龍化石。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1月22日消息,現代鳥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獸腳亞目恐龍,這是恐龍演化樹上一個主要為肉食性種類的分支。在食火雞等鳥類中,很容易看到它們與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相似之處從麻雀到大雁,從鴕鳥到貓頭鷹,它們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
  • 奇翼龍:蝙蝠翅膀的鳥類祖先
    不過今天我們已經知道,恐龍裡面也有能飛的。中生代中期,在恐龍類統治大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支不拘常規、極富勇氣的飛行軍——披羽恐龍。它們與翼龍一樣,也飛上了藍天,各自獨立發展出飛行技法,翱翔於空際;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恐龍的後裔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那就是我們每天所見到的鳥類。以演化樹的觀點來看,我們身邊飛行的這些小動物,都是恐龍。
  • 我國發現長「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龍
    本報訊日前在線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和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報導了一種生活於約1.6億年前的具有類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龍
  • (科技 · 生物)我國發現具有類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龍——奇翼龍
    過去人們認為,鳥類及其近親恐龍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翅膀都是片狀飛羽。
  • 小恐龍:揮著「蝙蝠翅膀」
    恐龍星際供圖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李大慶)鳥類及其恐龍近親的翅膀有一個共同特點:片狀飛羽是其關鍵組分。但4月30日在線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介紹,我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於1.6億年前的小型恐龍卻具有像蝙蝠一樣的膜翼翅膀。
  • 鳥類飛行起源:不是謎,大量化石證據支持
    鳥類動力飛行的進化通常被認為是一個關鍵的適應性突破,幫助它們開拓了一個其他恐龍無法到達的、新的空中生存環境。然而,這一非凡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仍然是一個謎。在發現始祖鳥後不久,飛行起源便引起了科學家們激烈的爭論。
  • 我國發現長「蝙蝠翅膀」小型恐龍 奇翼龍頭短粗羽毛呈絲狀
    2015年5月3日,日前在線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和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報導了一種生活於約1.6億年前的具有類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龍,代表我國學者在鳥類起源研究方向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 鳥類的起源與進化
    從古至今,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少,在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被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是成為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最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鳥類的化石資料太少,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們對於鳥類的起源提出了眾多的猜想,然而爭議至今仍沒有被解決。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始祖鳥因為它的頭部像鳥,生有翅膀,身上長有羽毛,一度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將它劃定為一種小型的恐龍,很有可能是恐爪龍類的祖先。而與現在鳥類姻緣關係較近的馳龍類,它們身體羽毛的形態就跟現在鳥類更加相似。比如,在我國發現的中國鳥龍,身體羽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原始的羽毛,主要起保溫作用。
  • 探索鳥類起源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鳥類是非常特別的物種,在脊索(椎)動物門中成為獨立的一個綱——鳥綱。僅以近一年為例,就先後有長有4根長長帶狀尾羽的「胡氏耀龍」、屬於鳥臀類的帶毛恐龍「天宇龍」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問世,相關研究論文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現在,就讓我們梳理一下近年來的化石發現,從中一探鳥類起源之謎。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鳥類恐龍起源說逐漸成為有關鳥類起源研究的主流假說,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卻長期缺少侏羅紀時代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證據。我國科學家的一個發現為這一假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請關注——2010年10月1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發現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化石被命名為「赫氏近鳥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 「時間悖論」:鳥是從鳥類起源數百萬年後的祖先那裡進化而來
    正如獸腳類起源說的批評者指出的那樣,奧斯特羅姆認為,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1.5億年前)源自早白堊世(9500萬年前)的恐爪龍(馬丁,1983b;費杜西亞,1996,2012)。他們認為,恐龍和鳥類之間的解剖相似性是由於進化的融合。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據報導,在古生物學界,鳥類和恐龍起源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科學家從三個恐龍巢化石發現「恐龍爸爸」每天負責護理恐龍蛋,並且潛在存在著多配偶制,在恐龍蛋巢中,雄性恐龍很可能同時護理孵化多個雌性恐龍產的蛋。這種雄性參與孵化護理蛋卵的現象,存在於現今90%的鳥類之中,而哺乳動物中僅有5%物種存在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