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源雷達的發展歷史和趨勢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一.無源雷達的名稱討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1/396403.htm

  無源雷達( passive radar),是指這種雷達沒有輻射源,它是借用空間已有的電波,照射到目標所形成的回波來探測目標。

  從雷達的基本原理,從經典型式的雷達,來看如今廣受關注的無源雷達,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其組成部分。經典雷達都是由發射機產生所需頻段的電波,經天線輻射到空間,照射待測目標。後者卻無發射機,照射目標的電波是藉助空間已有的電波,這稱作雷達以外的輻射源。這種雷達稱作無源雷達,也稱作外輻射源雷達(external sources)。由於雷達自身不輻射電波,這就導致雷達定位方法、信息處理等相關問題也隨之改變。

  

  相控陣雷達

  

  無源定位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從雷達本身看,它是無輻射源,實際上是有源,這源是外部輻射源。另外,這種雷達是一種隱形雷達,雷達的剋星反輻射飛彈是追蹤雷達輻射波,並對此實施攻擊。無源雷達不向空間輻射電波,也就會讓反輻射飛彈找不到雷達所在地,因此無源雷達就是真實意義上的隱形雷達,無須採用隱身材料和減小雷達裝置夲身的散射、反射和繞射波。

  除此而外,這種雷達可以看成被動雷達,因為它是不主動發射,是被動接收。

  無源雷達還稱作無源隱蔽雷達和無源相干雷達。這是基於它使用機會輻射源或協同輻射源工作,這是將來自輻射源的直達波與由運動目標的反射波相關聯,由已知的收、發位置作為橢圓面的兩個焦點,構成橢面。再通過使用多個輻射源和多個接收機,以確定多個橢面相互交叉點。並確定目標方向。最終獲取目標位置信息。

  總之,以無源雷達冠名較確切,好與有源雷達相區別。而其它名稱沒有唯一性。外輻射源可以多個,不像早先僅利用唯一外輻射源。

  


  二.無源雷達的源頭

  1.無源雷達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早在1922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I)有兩位研究人員:Taylor和Young

  在進行電波傳播試驗時,用兩部電子裝置,發射60MHz連續波信號,在無意中發現了河中正在航行的木製船,這一收穫成了他們試驗的副產品。

  1930年,美國海軍研究室Hyndland等人,在利用測向儀試驗時,偶然間捕捉到3.2公裡外的一架飛行的飛機,使用頻率為33MHz。

  1932年,Taylor、Young和Hyndland一同用兩部電子設備,如同現在的雙基地雷達的簡單配置,探測到80公裡外的飛機。


相關焦點

  • 無源雙基地雷達技術揭秘
    雷達沒有源怎麼能叫雷達呢?雙基地又是個什麼東?兩個加起來的雷達又是一個什麼樣的雷達呢?下面這個由John W.Franklin的報告能夠給大家揭開一點疑惑吧。John從概念出發,介紹了雙基地雷達以及其特性與優劣勢,解釋了無源的概念。簡要介紹了美著名的無源雷達系統-沉默哨兵以及其他國家處於實驗研究階段的部分成果。在最後提出基於高畫質電視信號的無源雙基地雷達系統的研究方向。
  •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天氣雷達的組網,以同時觀測、拼合雷達探測資料,從而對較大區域內降水天氣現象進行監測,更大地發揮天氣雷達的作用。福建作為我國最早布設和應用天氣雷達的省份之一,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就是我國天氣雷達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這篇文章就是簡要地對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並對福建省的雷達應用進行簡要介紹。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發展趨勢
    汽車引入毫米波雷達最初主要是為了實現盲點監測和定距巡航,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兩個特性也漸漸從高端車專用普及到了幾乎所有車型。毫米波實質上就是電磁波。毫米波的頻段比較特殊,其頻率高於無線電,低於可見光和紅外線,頻率大致範圍是10GHZ-200GHZ。 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即把無線電波發出去,然後接收回波,利用障礙物反射波的時間差確定障礙物距離,利用反射波的頻率偏移確定相對速度。
  • 一文解讀毫米波雷達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打開APP 一文解讀毫米波雷達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8-04-24 10:09:25 毫米波雷達是測量被測物體相對距離、現對速度、方位的高精度傳感器,早期被應用於軍事領域,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開始應用於汽車電子、無人機、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   目前各個國家對車載毫米波雷達分配的頻段各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24GHz和77GHz,少數國家(如日本)採用60GHz頻段。
  • RF MEMS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
    ,微機電系統)技術的各類射頻RF( Radio Frequency)無源器件及微小型單片集成系統的概念與內涵及其應用市場,重點介紹RF MEMS電容電感、開關、移相器、諧振器、濾波器、微型同軸結構、天線、片上集成微納系統等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典型研究成果和產品、技術方案和微納製造工藝及性能特點等,最後淺析RF MEMS領域的發展趨勢。
  • 全球與中國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汽車毫米波雷達行業企業準確把握汽車毫米波雷達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 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
    、都卜勒天氣雷達重點企業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並對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2026年)》揭示了都卜勒天氣雷達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進行戰略規劃提供市場情報信息與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4、阻抗加載技術 阻抗加載可以分為無源阻抗加載和有源阻抗加載。無源阻抗加載是指通過在飛行器表面形成縫隙、腔體或加周期結構無源陣列等方法改變蒙皮表面的電流分布,從而降低一定角度範圍內的電磁散射。有源阻抗加載是指在飛行器上安裝轉發器等信號處理元件,使其可發射與入射雷達波幅度相近而相位相反的電磁波,實現目標散射場和雷達輻射場在敵方雷達探測方向上相干對消。
  • 機載雷達發展簡史: 從蝙蝠說起 到 機載相控陣
    同時在這一階段,另一重要元件的發明——電子收發開關,使得雷達不再需要分置的兩個天線,將用於接收和用於發射的天線合二為一。那麼,雷達發展的早期,為什麼發射和接收要用不同的天線呢?  雷達的首要功能是測距,通過測量發射電波和接收回波之間的時間差,並將其除以2後再乘上電波傳輸速度(光速),就得到目標距雷達的距離。
  • 雷達智能感應LED燈的發展歷史
    打開APP 雷達智能感應LED燈的發展歷史 發表於 2019-09-23 22:52:14 gt;<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medium; white-space: normal;">4、因紅外線感應容易受溫度影響,信號在傳輸時容易衰減,影響正常距離的接受,由於雷達感應器件是由電磁波傳輸
  • 電子標籤的發展趨勢
    電子標籤有多種發展趨勢,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需求。以電子標籤在商業上的應用為例,由於有些商品的價格較低,為使電子標籤不過多提高商品的成本,要求電子標籤的價格儘可能低。又以物聯網為例,物聯網希望標籤不僅有標識的功能,而且有感知的功能。總體來說,電子標籤具有以下發展趨勢。
  • 歪打正著的雪豹E雷達:性能優異,探測距離令主動雷達都望塵莫及
    俄羅斯在對外推銷蘇35戰機時,必提其裝備的「雪豹E」相控陣列雷達。這款雷達的先進能力我們留在後面進行介紹,但可以肯定,如果這款雷達的能力不出眾,也不會得到俄羅斯的強推。另一方面來講,「雪豹E」的性能並非完美無缺,網上有很多文章進行了相關揭秘,通過對比數據和性能,證明這款雷達性能落後。那麼「雪豹E」到底是先進還是落伍呢?筆者看更像是一場冤案。
  • 系統級封裝用陶瓷基板材料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打開APP 系統級封裝用陶瓷基板材料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智騰科技 發表於 2020-05-21 11:41:22 本文介紹了系統級封裝技術的概念及其特點,分析幾種系統級封裝用陶瓷基板材料的優缺點,同時指出了陶瓷基板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
  • 有源和無源濾波器的區別_有源無源濾波器優缺點
    大家都知道濾波器種類很多,而有源和無源濾波器的區別我們最簡單的分別辦法是看看是否需要電源,在作用上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源濾波器可以有增益,無源濾波器無增益是衰減的。   有源濾波器之所以稱為有源,顧名思義該裝置需要提供電源(用以補償主電路的諧波),其應用可克服LC濾波器等傳統的諧波抑制和無功補償方法的缺點(傳統的只能固定補償),實現了動態跟蹤補償,而且可以既補諧波又補無功。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旋轉雷射雷達的高
  • 機載雷達簡史:向雷達先驅者們致敬
    如果要增大天線,飛機上的空間不允許;如果要提高電波頻率和發射功率,器件水平又不允許,而且,早期的電子技術,無法直接在一個較高的頻率上產生電流振蕩,如果要讓雷達工作頻率提高,就只能採用一級一級的電路逐級提高工作頻率,這無疑又會增加設備的數量、重量和體積。因此,早期的機載雷達發展面臨嚴重的困難。
  • 無源電掃描陣列與「移相器」
    從雷達研發初期,有一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雷達設計人員,那就是如何取得雷達精度、距離和掃描時間之間的平衡。該問題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波束寬度較窄的雷達具有更高精度(解析度單元),且在發射功率相同時(功率更集中)其探測距離更遠。
  • 大功率多信道通信系統中無源互調的產生機理和測試系統的設計(一)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4754.htm隨著科技的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移動通信技術也在飛速發展,從早期的1G(FirstGeneration-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前些年的2G(Second Generation-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再到最近幾年火熱的3G,以及正在布點試網的4G,移動通信系統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 淺析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及發展趨勢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從早期的無源電路發展到現在的有源電路;從傳統的線性控制方法發展到非線性控制方法,新的拓撲和技術不斷湧現。本文歸納和總結了現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的主要技術和發展趨勢。1 功率因數(PF)的定義功率因數(PF)是指交流輸入有功功率(P)與輸入視在功率(S)的比值。即
  • 雷達依據什麼進行分類?
    然而,雷達系統在其組成方式、使用的信號、可捕獲的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應用中使用這些信息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 脈衝雷達:基本的(非相干)脈衝雷達系統,通過測量發射和接收脈衝之間的時間差來確定目標的距離和方向。由於相位在脈衝間是隨機的,所以系統是非相參的。遠程空中監視是這些雷達系統的常見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