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源電掃描陣列與「移相器」

2020-12-06 騰訊網

  從雷達研發初期,有一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雷達設計人員,那就是如何取得雷達精度、距離和掃描時間之間的平衡。該問題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波束寬度較窄的雷達具有更高精度(解析度單元),且在發射功率相同時(功率更集中)其探測距離更遠。

  但是,雷達波束越窄,完成對其整個探測範圍掃描所需的時間就越長。此外,雷達增益越高(波束更窄)可能需要天線尺寸更大,而這不利於實現快速掃描(為了達到要求的精度,雷達可能需要採用尺寸巨大的天線,而即使通過機械方式也很難控制巨大的天線的轉動)。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採用無源電掃描陣列(PESA)。

  PESA不依賴於機械裝置,而是依靠稱為波的幹涉現象來控制雷達波束。波的幹涉是當兩個或多個相同類型的波在空間同一點振蕩並相遇時發生的現象,這些波在一點的總振幅將以與水波紋類似的方式疊加,具體取決於這些波的相位差,幹涉可能使幅度增強抑或相消(如下圖所示)。

  通過控制一組發射陣元的相位差,就可以控制增強和相消幹涉出現的位置,進而形成波束並控制其方向。重要的一點是,由於PESA雷達通過電子幹涉實現波束指向控制,因此控制波束從一個平面的一邊掃描到另一邊所需發射陣元的數量最少是2個(例如:發射陣元排列成一條水平線的陣列將無法控制波束完成垂直向掃描)。

  PESA雷達通常包括:1個饋源、1個低噪聲放大器(LNA)、1個功率分配器、1個雙工器,大約1000-2000個發射陣元和相同數量的移相器,陣元的具體數量取決於雷達的尺寸和性能要求。

  PESA雷達的發射單元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各向同性或定向天線。一些常見的發射單元如下:

  戰鬥機上配置的第一代有源/無源相控陣雷達最通常採用的輻射天線是貼片天線,因為最容易設計。現代有源相控陣漸漸轉為採用寬帶特性和增益比貼片天線更好的喇叭口輻射器:

  無論採用何種天線陣元,輻射陣元數量增多,雷達的方向性特性就會提高。如上文所述,如果雷達的工作頻率(波長)保持不變,發射孔徑越大,得到的波束寬度就越窄,則雷達系統的作用距離和精度都會提高。

  但是,對於任意相控陣系統,通過增大輻射陣元的間距來增大雷達孔徑的同時降低造價並不是一個好做法。因為,當輻射陣元的間距大於工作頻率時會出現柵瓣,這會極大降低雷達的性能。

  移相器是PESA雷達上最重要且最昂貴的器件,沒有它們就無法控制信號相位,也就無法實現波束掃描。

  延遲開關線/時延移相器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移相器。原理是讓信號花費一點時間通過一段傳輸線。時延(相當於信號的相移)取決於傳輸線的實際長度、信號的頻率和信號在傳輸線介質中的相位速度。通過在兩條或更多條預先確定長度的傳輸線之間切換,使信號通過其中一條從而控制相移。延遲線法是最直接的方法,因為它利用兩個直接路徑之間的簡單時間延遲差來獲得所需相移。

  數字移相器中使用的開關元件是:機械開關(或繼電器)、PIN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FET)或微機電系統(MEMS)。時延移相器中通常使用PIN二極體開關,因為它們具有切換速度快、損耗小且偏置電路(可使PIN電阻的變化範圍大從約10千歐變到1歐姆)相對簡單的特點。

  相移和時延的關係由下式確定:

  時延(s)=[相移(°)] / [360°x頻率(Hz)]

  時延移相器存在的問題是:其相位誤差隨頻率的升高而增大,體積隨著頻率的降低而增大,而且相位的變化會隨頻率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對於頻率太高或太低的情況都不適用)。

  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時延移相器與真時延器件/時延單元都基於相同的原理(多路徑結構),但兩者卻有很大不同。時延移相器在兩個狀態(兩個狀態的相位不隨頻率變化)插入的相位差通常是固定的。這兩種狀態的時間延遲差非常小(兩種狀態的路徑長度相差小於一個波長)。

  而時延單元可以提供多種、多波長相移。由於普通移相器無法實現恰當的時延差,因此波束在頻率上會出現失真(例如,如果陣列直徑為1m,則至少需要幾納秒的延遲)。為解決這一問題開始採用真時延單元。與移相器用在陣元級不同,真時延單元是用在子陣列級。

  反射/正交移相器

  這種移相器主要是一種正交耦合器,它將輸入信號分成相位差90°的兩路信號,這兩路信號被反射係數(如幅度和相位)相同的一對開關負載反射之後,在移相器的輸出端轉為同相。這種移相器利用被導電線反射後信號的相位相對入射信號發生變化的現象。

  被反射的電壓波的相移相對於入射波從0°(開路-零變容二極體電容)到-180°(短路-無限變容二極體電容)變化。已經證明這種移相器具有很大的工作帶寬。但是由於變容二極體本身的物理局限,因此實際可獲得的最大相移只有約160°(也就是說,通過多個此種電路的組合可獲得更大的相移)。

  I-Q矢量調製移相器

  這種移相器與反射移相器類似,輸入到3dB正交混合電路的RF信號被分成兩路相等的輸出,但相位相差90°。同相或0°通道被指定為I通道,正交或90°通道被指定為Q通道。信號通過能夠為信號提供相移的雙相調製器(通常採用小型反射移相器作為雙相調製器)。

  調製後信號獲得0°或180°相移,可以選擇任何一對正交矢量。之後這兩路信號在一個同相合成器中重新合成。由於I和Q分量的衰減都可控制,因此不僅可以控制輸出信號的相位,還可以控制其幅度。

  高通-低通/開關濾波器移相器

  由於延遲線移相器不能在大頻率範圍內提供恆定的相移,因此開發了一種開關濾波器移相器。這種移相器的原理是通過開關切換控制RF信號通過高通或低通濾波器通道。這種移相器與延遲線移相器大致類似,但是用濾波器代替了傳輸線。

  低通濾波器由一系列電感和並聯的電容器組成,科使通過它的信號相位延遲。高通濾波器由一系列電感和電容組成,可使通過它的信號相位超前。與延遲線移相器不同的是,這種移相器可在很寬的工作頻率範圍內獲得非常一致的相移。而且與等效的開關線、反射式和I-Q調製器等移相器相比,開關濾波器移相器的整體尺寸很小,也因此使其成為雷達最常用的一種MMIC移相器。

  PESA的優缺點

  與普通反射天線相比,PESA的主要優點如下:掃描速率極高(可提高跟蹤目標數量,且更難以被雷達告警接收機發現),可根據目標類型和任務要求對目標照射時間或駐留時間進行優化,高增益低副瓣(更難被幹擾,更難被敵方探測,且探測距離更遠),隨機掃描方向圖(更難幹擾),使用專用檢測和調製技術可輔助從噪聲背景中提取目標信號。

  這種雷達的主要缺點是:造價較高,而且互耦問題使其掃描範圍無法超過60°(固定相控陣的視場為120°扇區,而機械掃描雷達可達到360°)。

相關焦點

  • 可變傾角連續斷面節陣列天線技術初探
    編者註:近幾年來,相控陣技術應用日益成為十三五軍民技術應用熱點,無論是民用5G相控陣還是未來爆發式發展的衛通相控陣、軍用武器類相控陣產品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實現電掃功能之路上,也產生了多種實現技術,如液晶相控陣、超材料、VICTS、有源相控陣等,本文主要簡單介紹了VICTS無源相控陣。
  • 毫米波RF MEMS移相器的智能建模方法
    RF MEMS移相器的設計過程較開關更為複雜,研究其神經網絡建模方法將有效的提高器件設計效率。圖1 分布式RF MEMS移相器結構2 RF MEMS移相器傳統建模方法及存在問題RF MEMS移相器採用了分布式傳輸線結構,通過在共面波導傳輸線上周期的加載MEMS金屬橋,在金屬橋上施加電壓來控制
  • 基於數字移相器的逆變器系統相位跟蹤控制
    摘要:針對光伏分布式電源併網系統中的相位跟蹤控制問題,分析了數字鎖相環控制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基於數字移相器採用基於數字移相器思想的開環控制方式,實現了無誤差頻率跟蹤,高精度的相位跟蹤。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控制速度快、精度高。
  • 一文帶你深入了解掃描陣列雷達信號處理
    一文帶你深入了解掃描陣列雷達信號處理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07 14:00:00 主動電掃描陣列 (AESA) 雷達是當今先進武器系統的關鍵組成 ,
  • 什麼是光纖陣列FA(Fiber Array)?
    光纖陣列對材料和製造工藝的要求非常高。光纖陣列主要依靠精密刻化的V型槽來實現定位。V型槽需要使用特殊的切割工藝來實現精確的光纖定位,將除去光纖塗層的裸露光纖部分置於V型槽中,此過程需要通過超精密加工技術將光纖芯精確地定位在V型槽內,以減少連接損耗,再通過加壓器部件加壓並用粘合劑固定,端面經過光學研磨,形成光纖陣列。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5G採用大規模天線陣列(Massive MIMO)技術增加了小區容量。 眾所周知,MIMO和波束賦形的技術都離不開天線陣列。如今,天線陣列的陣子達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個。此類天線的襯底一般為半導體材料或介電材料。天線部分由特殊工藝做在襯底之上,接地板可以是與天線共面的形式,也可以是非共面的形式。信號由饋電口進入天線。
  • 頻率範圍為1KHZ~100KHZ的自動跟蹤90度相位移相器
    www.eepw.com.cn/article/188055.htm移相電路的種類很多,在低頻範圍內,可使用由OP放大器和電容、電阻(CR)構成的移相器這種移相器只能在頻率固定的條件下使用。本電路可以自動跟蹤輸入頻率,在一定頻率範圍內可獲得90度的固定相移量。若用改變量程的辦法,可在更大的頻率範圍內使用。
  • 利用單片機來控制的數字移相器設計方案
    打開APP 利用單片機來控制的數字移相器設計方案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20 10:33:00 目前資料上有很多移相電路,其實現方法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模擬式和數字式移相器兩類。模擬式移相器的電路較為複雜、線性差、測試精度低;數字式移相器大多以標準邏輯器件按傳統數字系統設計方法設計而成,其缺點為功耗大、可靠性低。本文介紹的基於單片機控制的數字移相器,採用環形隊列實現信號波形的任意相位移相,並且保持波形的幅度、頻率不變。其測試精度高,失真度小。系統原理方框圖如圖1所示。
  • 什麼是AWG(陣列波導光柵)及AWG的基本結構
    陣列波導光柵AWG就是這樣一種光器件。陣列波導光柵通常用于波分復用WDM系統中的光復用器Optical (De)Multiplexers,這些設備能夠把許多波長的光複合到單一的光纖中,從而提高光纖網絡的傳播效率。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線性陣列波束特性和陣列因子
    圖2所示為使用移相器而非延時的相控陣排列。請注意,我們將瞄準線方向(θ = 0°)定義為垂直於天線正面。瞄準線右側定義為正角θ,瞄準線左側定義為負角。圖2.使用RF移相器的相控陣概念。要顯示波束轉向所需的相移,可以在相鄰元件之間繪製一組直角三角形,如圖3所示。其中,ΔΦ表示這些相鄰元件之間的相移。
  • 國內首款動物商用無線無源電刺激系統,將廣泛應用於腦科學
    隨著神經調控技術的發展,電刺激調控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包括於神經康復再生、癲癇、老年痴呆、帕金森疼痛、抑鬱、肥胖等神經相關的疾病調控研究,作為傳統的應用於動物科研實驗上的電刺激系統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採用有線連接,使用前先將刺激電極植入到體內,通過導線插頭的形式與後端的刺激主機相連,由於是外部供電及刺激調控,所以不需要擔心長時間供電問題,但引線的加入會影響動物的舒適性
  • 國內首款動物商用無線無源電刺激系統,將廣泛應用於腦科學
    為解決上述問題,科斗(蘇州)腦機科技團隊開發出國內第一款商用極小化無線無源電刺激系統,植入子最小僅有1-2g,只需要做一個微創手術將電極植入到刺激位點,無線接收能量的部位埋置在皮下,使用中將植入後的動物放置在無線發射板上,指令以及能量均由面板提供,刺激時長、頻率、大小均由外部設備來控制,植入子可以結合各種刺激電極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