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三位資深語文老師給出關鍵詞

2020-11-24 新華教育

  明天就要高考了,第一門就是語文,而作文自然是語文考試中最關鍵的部分。

  這幾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今年考生應該關注哪些熱點?考場作文應該如何審題?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記者採訪了三位資深的語文老師,他們在教學一線打拼多年,對高考作文有很深研究,人文和思辨,是他們口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

  「寫什麼」比「怎麼寫」更重要

  童洪星: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學軍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童洪星老師說,在寫作文這一點上,不同的學生表現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審題不行,給了一堆材料,讀不懂,或者讀不準;有的學生文章布局不行,通篇下來感覺比較雜亂;還有的書寫不好,寫的字還要讓閱卷老師去猜。

  童老師認為,現在的中學界過分重視寫作技巧,而要在考場作文上得高分,老師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在寫作內容上下功夫,「寫什麼」要比「怎麼寫」更重要。

  「高考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更關注寫作內容,而不是寫作技巧。閱卷老師看一篇高考作文,時間是很短的,考生要做的是自己的寫作內容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這樣才能得高分。」

  童老師說,這就要求考生在不跑題的前提下,儘量寫出一點「新」的東西來。「這要靠平時的訓練,題目拿到手,就要考慮從哪個角度入手,要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與眾不同的想法。」

  童老師透露,高考閱卷老師閱卷的速度很快,在這樣的閱卷速度下,考生的作文如果字跡不清,書寫隨意,是沒有機會得高分的。「字差一點沒有辦法,這是已經養成的習慣,但起碼要工整,書寫的字體不能讓閱卷老師去猜。一旦是這種情況,閱卷老師肯定不會給高分。」

  以往的高考作文,文體是不限的,學生寫什麼都可以,但從最近三年的高考來看,基本上都是寫議論文。「當下的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欠缺,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思維品質有待提高。」童老師說,這幾年高考作文強調寫議論文,有個原因就是高校老師的呼籲,大學生都不會寫論文,歸因在於中學階段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童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學生寫議論文最大的短板是沒有思想,對材料的分析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這可能跟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有關,也可能跟考場作文時間緊張有關,但不管怎麼樣,學生寫議論文如果沒有一個新的角度,缺乏從表層到深層的思考,不能講出一點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是無法得高分的。」

  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深,在童老師看來,主要是閱讀不夠,書讀得少了,對一些問題的思考相對就少了。不過這個臨時是補不上的,童老師給正在讀高二高一的學生建議,可以到辯論賽中去尋找一些訓練的素材,「通過適時的分析理解和訓練,這會對學生邏輯思辨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把自己的優點特點都寫出來

  高利:杭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

  「我覺得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有文化性和思辨性兩個特徵。」高利老師說。

  作為一名資深的語文老師,他認為,在高考作文題的內容方面,浙江一直蠻有人文關懷的,比如「虛擬與現實」「三本書」「文如其人 言為心聲」等。另外,這些題目都需要考生有非常好的思辨性,比如,「三本書」到底三本書都寫還是有所側重?

  從題材上來看,論述性質的還是主流,今年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因此,高老師建議考生,「把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和事、價值觀和這片土地特有的東西在作文中展現出來,關注現實生活中和文化相關的方面,也比較符合浙江省一貫的高雅寫作旨趣和文章與現實結合的指向。」

  至於審題,他說,杭高語文組的很多老師的經驗之談是:先對所給的材料做一個小閱讀理解,這叫內容判斷;初步判斷內容重點(人物、事件),以及從編者來說是持肯定還是否定態度,這叫傾向判斷;回到原文,找個關鍵詞,來支撐前兩步的判斷是否客觀有效,然後據此結合自己的理解得出主旨。

  議論文還需要論證,所以,得出主旨後,還需要結合所給材料仔細論證主旨的邏輯,找到邏輯契合的材料,這樣才能讓主旨更深入更具思辨性。

  高老師舉了個例子,杭州的這屆高三考生,三年前參加中考時的作文題是:著名作家金克木年輕時曾是大學圖書管理員。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學者的一份借書單,一有時間就找來書單上的書閱讀。漸漸地,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學問越來越深厚。只有小學學歷的他,最後成為在文學、史學、翻譯等諸多領域卓有成效的學者。

  當時就有不少同學就寫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但根據這則材料表述的邏輯重點,金克木成為大學者的原因顯然在「書單」上。「審題之後,主旨是否能更深入,論證材料是否合適,是否清楚原材料主旨背後的邏輯,很重要。」

  他不認為臨場能快速構思。「任何的快速構思,都需要前面的訓練,打過基礎。」如果這兩天想要訓練下快速構思,可以整理下自己寫作的基本思路和套路,不要去盲目借鑑別人。「高考作文是一個小時寫出來的,把自己的優點特點寫出來。不要想面面俱到,那是作家花時間寫出來的,不是一個小時的作文。」

  拿到題目先確定材料關鍵詞

  陳柳鈞:諸暨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諸暨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陳柳鈞,曾一手帶出去年的浙江高考學霸王雷捷。

  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她發現很多同學在審題時容易出現一個問題:為求新而走偏。

  如何能避免這個問題?「我總結出『審題三步法』。」陳老師說,「第一步,確定材料關鍵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切勿以偏概全;第二步,界定核心概念,尤其是一些關係型題目中,更要注意這類概念的實質內涵進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然後調動積累,聯繫現實生活;第三步,確定內涵關係。」

  陳老師舉了個例子:「螢火蟲之死」。這段材料敘述了商人為了辦螢火蟲展覽而導致大批螢火蟲死亡。「材料中出現人類與螢火蟲,第一段敘述人的行為——辦螢火蟲展覽;第二段分析展覽失敗的原因。顯然,人類的行為是關鍵,如果從「螢火蟲適應能力差」這個角度去思考,就不妥了。最後,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個立意:一是對自然之美的真正欣賞,不需要商業炒作,更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二是我們需要追求浪漫,但尊重自然規律是前提。」

  陳老師認為,思辨性和人文性是這幾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的趨勢——

  2017年的考題是「三本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考生會把心靈之書作為重點來寫。

  2016年的考題是「虛擬與現實」,雖然談論的是科技話題,但考生需要在關注現實、思考人生的點上深入進去。

  2015年的考題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同樣也是人文性的主題,探討人品與文品的關係。

  「人文關懷始終是我們浙江省高考作文緊扣的一個要點。此外,這些題目也彰顯了思辨性,近幾年的每一個作文題,都強調了考生的個人思考,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作文以思想性和深刻性取勝,還是以文採取勝,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當然最好是兩者兼備。」

  陳老師特別提醒考生,今年可以關注這些熱點:青春;成長與成熟;認識我自己;自我與世界;文化創新、文化傳承;科技與幸福;藝術與生活;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初心與奮鬥;中國式×××。

  在陳老師看來,高分作文應該具備這些要素:審題準確,觀點鮮明;有好的標題;有漂亮的開頭和結尾;中間需要一些新穎的素材;每段文字的段首最好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有嚴密的思維邏輯,清晰的思想表達;富有文採,有個人的創新等等。最後就是要有一手好字,卷面漂亮。

相關焦點

  • 11道題三大共性 作業幫名師直播剖析2020高考作文
    7日下午 13:30,作業幫考後第一時間開啟 2020高考作文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縱橫語文」創始人楊勇與資深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邵娜,在線解讀2020年全國10套試卷高考作文題。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上海作文題名師齊誇"出得好"多區模擬考類似高考題
    東方網6月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剛一結束,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便第一時間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上海高考作文題。大家發現,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題依然是一道材料作文:思考「更重要的事」。仔細一算,這已經是上海高考作文連續第五年採用材料作文題。   對這道作文題,滬上多位語文名師表示,「出得不錯」。
  • 《愛迪生》最活潑—臺灣師生點評大陸高考作文題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李寒芳 裴闖)高考第二天,大陸各省份高考作文題悉數曝光,新華社駐臺記者邀請臺灣資深語文老師和大學生加入點評。北京卷的《愛迪生》、廣東卷的《捐助》獲得一致好評。    臺灣資深語文教育專家林聖傑曾參加過多次臺灣「大考」(類似大陸高考)語文閱卷。
  •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匯總出爐 看看哪個最難?
    中新網6月7日電 綜合消息,2018年高考語文是首門應試科目,其中,受人關注的作文題已經出爐。快來看看,你會怎麼寫?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匯總>>  全國卷I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 張春蔚:高考作文題折射人生思索 教育逐步回歸真知
    【各地高考作文題廣受關注 試題貼近時代體現人文關懷】  中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恢復高考三十多年來,高考作文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熱點和時代的變遷。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也不例外。對此,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春蔚做如下點評:  張春蔚:每年高考試題當中參與度最高的一道題目莫過於高考的作文題,不管你考不考試,這道題目是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的,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成為所有人關注的一個熱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
    先看看浙江卷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 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出爐: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江蘇2018高考作文題出爐!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語言,還有有聲的、無聲的語言。語言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化。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 高考作文題「管鮑之交」暢談古今 數學考「金字塔」文理生感受不同
    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管鮑之交」,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人物,你對哪個感觸最深?每一年,高考作文總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今年廣東高考作文就是根據材料,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選一個,寫一篇讀書會發言稿。高考首日,語文、數學考試落幕。上午,全國Ⅰ卷作文題以歷史典故「管鮑之交」入了題,讓不少考生大呼:出乎意料;但所幸作文材料熟悉、角度多樣,大部分考生表示下筆並不難。
  • 高考語文考試兩個半小時,如何合理分配每個題的時間?
    全國高考共有8份試卷,分別是江蘇卷、上海卷、浙江卷、北京卷、天津卷、全國卷1、全國卷2和全國卷3。除了江蘇卷160分(文科生200分)外,其餘皆為150分。而且語文試題的文字量呈逐年上漲的趨勢,並且廣大考生普遍存在考試時間緊張的現象,因此安排好每個題的做題時間,保證每個題的思考時間合理分配,成為保證高考語文成績的必然要求。由於試卷比較多,穆老師就拿2018年江蘇卷為例,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析,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並且在平常的考試中加以運用,以求最大限度的科學分配時間,提高語文成績。
  • 巧合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與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重題"
    巧合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與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重題" 原標題: 「孩子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裡,不管成績如何,都是她成長中的一個鍛鍊,希望她能夠一出考場就能收穫最愛。」  由於天氣較為炎熱,還有不少家長特意在考試結束前「掐點」為考生買來冰淇淋,希望他們一考完就能夠清涼一下。  拉橫幅、拍合影留住高考「記憶」  在人大附中的考點外,雖然高考英語科目結束已經半個小時,但仍有好多學生家長久久未散場,圍著人大附中校牌合影。
  • 盤點各地高考作文題 專家:河南作文難度適中
    昨天,第一場語文考試剛考完,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就在網絡中熱傳。同學關係、大豆、青春等,紛紛成為作文題目。  看到五花八門的作文題目,網友大呼同情之外,更對各地的作文題目進行一番評比。其中,江蘇的《探險者與蝴蝶》、江西的《學生有三怕:奧數、英文、周樹人》被網友評為「真心不會」、「難以下筆」。
  • 義烏中考作文:火車與鐵軌 初三語文老師喊「難難難」
    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備受關注的作文題也出爐了,據多位考生回憶,今年義烏中考作文題目:火車與鐵軌,鐵軌:按照我設計的路徑,你會到達遠方,一個全新的世界。火車:按照你設計的路徑,我會失去路徑外的許多美麗。前兩年義烏中考作文題分別是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廿三裡初中初三語文方老師回憶。今年果真來了話題作文,許多學生都反映難!
  • 高考語文,好素材成就好作文,議論文論據用得好勝過多積累
    要想把議論文寫得好,從靜態的角度來說,必須解決好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而一篇好文章,更是動態中的展現,即使素材一般,如果能用到出神入化,也一定能寫出好作文。 有些人很聰明,又訓練有素的同學,即使給他並不算太出眾的素材,他也能用得恰到好處。
  • 08高考部分作文題揭曉陝西作文緊扣抗震救災主題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今年高考前,很多人就在紛紛猜測,北京奧運、抗震救災和年初的冰凍雨雪災害等重大事件會不會進入高考題目。
  • 剛剛,廣東高考作文題公布!4.35萬深圳考生今明高考
    現場都有哪些動人的畫面?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廣東高考作文題剛剛揭曉! 往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回顧 2019 「對勞動的看法」 2018 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全國卷) 2017 用關鍵詞形式描述中國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 | 朱軒 楊璐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3日,原標題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京滬粵高考愛出哪些作文題:常帶有哲學思辨,曾允許寫詩歌
    2016年高考今天(6月7日)拉開帷幕,在首場開考的語文試卷中,作文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而回顧近39年來的高考,作文不僅僅是高考的一部分,更像是一個窗口,投射出厚重的歷史風貌與特色的時代剪影,與每個人或多或少地產生關聯。
  • 特級教師王大績評高考語文:突出生活強調感悟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高考的第一門是語文。今天下午到現在,各地的高考的語文題目已經出來了。在第一時間我們請到了天利考試信息網專家、北京市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跟我們聊一聊今年的高考語文題目的變化以及整個以後的命題趨勢。王老師您好。  王大績:你好。今年的試題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11:30之前,沒有任何人知道題目。
  • 2014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匯總
    百度一下,會有很多關於高考作文的評論。有的肯定其價值,有的提出一些命題思考與建議。正是因為作文的重要,所以歷來都是存在爭議最大的地方。這似乎是必然的結果。但是,筆者覺得,只有存在爭議的作文命題才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只有爭議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這反思可能是作文命題方面,但更有可能是作文教學方面,而只有懂得了反思,才能有提高、有改進。
  • 上海高考作文題出乎意料,注入馬斯洛需求層次思考
    6月7日中午,上海高考第一門語文考完,而分值最大,最被關注的高考作文題出爐,很多學生和家長甚至老師都說出乎意料。我們先來看看剛剛出爐2018上海高考語文作文: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